(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69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山东青岛高三自主诊断) “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  ) 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B.“一五”计划的特点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一五”计划。材料认为重点是建设重工业,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2.(2015·辽宁锦州质检)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

3、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选A。根据“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毛泽东是在强调要将国有制扩大,要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选A项。材料提及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单独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中除了国有制的扩大以外还包括对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

4、济的扩大,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是在1953年,总路线是为了建立而不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3.(2015·山东泰安二模)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  ) 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选D。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公有制,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

5、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不是对前者发展,故B项错误;两者都坚持公有制,故C项错误;两者都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 4.(2015·广东中山模拟)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  ) 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 D.都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 解析:选D。“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说法只符合巴黎公社,故A项错误;“

6、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说法只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说法只符合巴黎公社,故C项错误;两个公社都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故D项正确。 5.(2015·湖北宜昌二模)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解析:选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都

7、满足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故C项正确;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A项错误;1978年中国的经济并未从“文革”中恢复发展,故B项错误;1953年的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故D项错误。 6.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 A.“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

8、“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D.“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解析:选D。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1978—1988年的十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初期阶段,“乡镇企业”迅猛发展;1988—2002年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3—2007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实施,故D项正确。“粮食布票”是计划经济体制产物,是在改革开放前,不是在1978-1988年,故A项错误;“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第一阶段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现代企

9、业”“股份制改造”应在同一时期,故C项错误。 7.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解析:选B。从“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体现出对国有企业限制过于严格,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内

10、容,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对国有企业管理,没有体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是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需要国家对其进行计划管理,材料体现出需要放宽对企业的管理,但未体现取消计划管理体制,故D项错误。 8.下表所显示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  ) 年份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1 42.5 50.1 7.4 2003 31.5 54.8 13.7 2007 18.5 57.1 24.4 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

11、改变 C.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D.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解析:选D。从表格材料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小幅度上升,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不符合表格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并不意味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从表格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该时期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故D项正确。 9.(2016·浙江五校联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提出、确立到完善,经历了比较长的过程。下列有

12、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B.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原则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D.中共十五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 解析:选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A项错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原则,故B项错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中共十五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故D项正确。 10.(2015·南京二模)1980年10

13、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体现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解析:选D。海南岛确定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只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故B项错误;对上海浦东的开发是9

14、0年代,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摸出规律”表明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故D项正确。 11.(2015·广西桂林二模)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创办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上海自贸区 解析:选D。“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强调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当今中国的影响。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都开始于邓小平发表“南方

15、谈话”之前,故A、B、C三项错误; 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正是践行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将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故D项正确。 12.(2016·济南高三教学质量调研)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对此战略的提出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②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③有利于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和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战略有助于促进经

16、过地区国家之间的联系,符合全球化的潮流,故①正确;“一带一路”的战略有助于推动我国与该地区国家经贸往来,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故②正确;“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加强该地区国家联系,从而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故③正确;“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尚未形成机制和组织体系,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2015·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币值:1936年元) 农业净产 值(亿元) 耕地 (千公顷) 就业

17、人 口(千人) 元/公顷 元/就业 人口 19世纪 80年代 99.87 63 047 160 118 158.37 62.36 20世纪 30年代 166.41 93 886 2 000 444 177.25 83.02 年增长 率(%) 1.05 0.80 0.50 0.23 0.59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 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要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

18、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要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要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 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

19、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对当今加快农业发展的启示。(11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一图片中的图示和分布区域的变化,从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作物品种的变化等具体角度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教材所学,从先进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常规思维出发,考虑到政治、经济、内因、外因

20、等各方面,适当总结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必要性,根据材料三“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教材所学,从建国初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与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等角度思考;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教材所学从生产关系的改造、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概括即可;第三小问启示,在归纳上述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从生产技术、生产关系调整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新发展:经济作物(如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外来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甘薯、烟草等)传入。 成因:棉纺织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2)主要特征: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

21、慢。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捐税沉重、近代工业滞后影响农业劳动力的提高等。 (3)必要性: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重大影响:推动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启示: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的流转,发挥规模效应。 14.(2015·江西上饶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

22、。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 倍,英国高2.6 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建国后至1978 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 从1988 年8 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 月17 日、18 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 月19 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

23、,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著《巨变:1978年— 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 年5 月19 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1985—1989 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24、物价 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 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 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 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信息和材料二中的文字信息、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总结相同点及不同点。第(2)问,结合材料一中的“16世纪”,可知此时西欧之所以物价飞涨是因为新

25、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二中的“1988年”以及材料三中的“1985-1989年”可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引发了物价高涨,因此二者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当然物价上涨在东西方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在欧洲发生的价格革命使得欧洲资产阶级兴起,而封建势力衰落;而在中国结合材料二中人们疯狂抢购的现象可知物价高涨导致民众的恐慌心理。结合所学可知必须进一步推动改革的进行,因此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答案:(1)相同点: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不同点: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带来流通的贵金属大幅度增加;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价格机制改革(经济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同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 (2)影响:西欧: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国: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