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单选题教学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2853722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司法考试单选题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司法考试单选题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司法考试单选题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司法考试单选题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考试单选题教学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司法考试单选题,,,,司法考试单选题司法考试单选题(2009年),,1.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

2、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C.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D.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

3、的?( ),,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甲、乙共谋行抢。甲在偏僻巷道的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的书包(内有现金一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D.甲构成故意

4、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处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乙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C.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无论李某是否提出请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甲于1995年5月

5、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甲构成累犯,,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乙构成累犯,,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丙不构成累犯,,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 月14日。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丁构成累犯,,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

6、子,对乙不能假释,,C.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D.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

7、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

8、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

9、合法。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B.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C.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B.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

10、既遂),,C.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D.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关于罪数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在车站行窃时盗得一提包,回家一

11、看才发现提包内仅有一支手枪。因为担心被人发现,甲便将手枪藏在浴缸下。甲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B.乙抢夺他人手机,并将该手机变卖,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数罪并罚,,C.丙非法行医3年多,导致1人死亡、1人身体残疾。丙的行为既是职业犯,也是结果加重犯,,D.丁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将其杀死,对丁不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徐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于2007年11月21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徐某伙同他人无故殴打学生傅某,致傅某轻微伤。当地公安局于2008年4月3日决定对徐某行政拘留15日,并于当日开始执行

12、该行政拘留决定。行政拘留结束后,法院撤销对徐某的缓刑,决定收监执行。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徐某被行政拘留的15天可以折抵刑期,,B.徐某被行政拘留的15天不应当折抵刑期,,C.应当将1年有期徒刑与15天的拘留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D.15天的行政拘留应当被1年有期徒刑吸收,,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A.补正解释,,B.当然解释,,C.反对解释,,D.缩小解释,甲因为盗窃乙的自行

13、车(价值460元)被抓获,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在被行政拘留期间,甲主动交代了盗窃丙的摩托车(价值2万元)的犯罪事实,该事实经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对甲主动交代盗窃摩托车一事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自首,,B.坦白,,C.立功,,D.重大立功,①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②由于特殊身份必须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所以,性别、国籍等不可能成为特殊身份,首要分子则属于特殊身份。③挪用公款罪是真正身份犯,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④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14、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从重处罚。这种情形称为不真正身份犯。关于上段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第①句错误,其他正确,,B.第②句错误,其他正确,,C.第③句错误,其他正确,,D.第④句错误,其他正确,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灭证据,又用利刃将所谓的“尸体”分尸。事实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杀行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体罪,,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和侮辱尸体罪,,D.甲的行为构

15、成故意杀人(既遂)罪,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B.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C.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D.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甲、乙上山去打猎,在一茅屋旁的草丛中,见有动静,以为是兔子,于是一起开枪,不料将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个弹孔,甲、乙所使用的枪支、弹

16、药型号完全一样,无法区分到底是谁所为。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甲、乙分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甲、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C.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D.甲、乙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B.教唆犯都是主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D.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律不成立教唆犯,关于实行犯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按照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有的教唆犯也是实行犯,,B.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就是在犯罪中起主要

17、作用的犯罪分子,,C.在对简单共同犯罪中的各实行犯进行处罚时,要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D.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实行犯,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甲因家中停电而点燃蜡烛时,意识到蜡烛没有放稳,有可能倾倒引起火灾,但想到如果就此引起火灾,反而可

18、以获得高额的保险赔偿,于是外出吃饭,后来果然引起火灾,并将邻居家的房屋烧毁。甲以失火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得赔偿。对于此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B.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C.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D.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A国商人汤姆劫持B国民用航空器,欲前往C国,但C国拒绝其降落,后无奈迫降中国。对汤姆的刑事责任问题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依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依照普遍管辖权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

19、任,,D.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

20、。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20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21、,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

22、正确的?,,A.构成侵占罪既遂,,B.构成侵占罪未遂,,C.构成盗窃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未遂,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

23、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人湖中,导致乙溺水

24、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

25、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

26、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

27、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B.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

28、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l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B.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29、,D.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

30、定了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但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B.行政

31、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A.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

32、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A.属于强奸预备,,B.属于强奸未遂,,C.属于强奸中止,,D.不构成强奸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成立累犯?,,A.张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B.李某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

33、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C.王某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执行3年后被假释,于假释期满后的第5年又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D.田某犯叛逃罪被判处管制2年,管制期满后20年又犯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孙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在劳动时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对孙某应当如何处理?,,A.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C.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D.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

34、徒刑,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A.只能是故意,,B.只能是过失,,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只能是间接故意,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

35、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

36、,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D.故意杀人罪,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

37、过当,,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剂1年,缓期2年执行,,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

38、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A.幻觉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谢谢!,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