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规划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治项目规划(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土地整治项目规划,,,,,,,2010,年,12,月,,,,,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第一部分,,项目规划概述,,第二部分,,项目工程规划,,第三部分,,项目规划成果,2,,第一部分:,,,,项目规划概述,,3,,一.项目规划的作用与任务,,,1、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联系和区别,,2、项目规划的作用,,3、项目规划的任务,,,,,,,4,,1、可研与规划、设计的关系,(1)可研是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项目规划必须依据批准的可研并以此为基础开展;,,(2)规划是可研的延续,。在内容和深度上
2、要求更全面细致和可操作性;,,(3)规划主要解决工程定位与标准问题,设计主要解决工程的定型问题。,5,,2、项目规划的作用,(1)核实和纠正项目可研结论;,,(2)深化和优化项目规划方案;,,(3)控制项目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6,,3、项目规划的任务,(1),定性(项目建设性质、土地用途、工程的新建或改造、建设等级);,,(2),定位(项目范围划定、土地利用布局、工程位置);,,(3),定时(建设期限、建设时序);,,(4),定量(各项工程建设数量和投资预算)。,7,,二. 项目规划程序,,,(一)前期准备,,,,1、成立项目工作组(项目申报方与规划设计承担方);,,2、实地踏勘(现场、全覆
3、盖、交流、粗方案);,,3、收集资料(文字资料与图件——针对性、现势性、法律效力),,4、初步规划方案论证(国土局组织与主持、文字记录、专家签字)。,,8,,(二)项目分析,,,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2、实地踏勘后的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构与问题,);,,(2)土地适宜性评价(开发、复垦必需);,,(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4),水资源平衡分析。,,9,,(三)拟定规划标准,,,,1、新增耕地率,,2、田块标准,,3、灌溉保证率,,4、防洪标准,,5、排涝标准,,6、道路标准,,10,,(四)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1、总体布局原则,,2、田块与土地平整,,3、
4、道路工程,,4、灌排工程,,5、农田防护工程,,6、工程汇总表(类型、建设标准、数量,),,11,,1、总体布局原则,①土地利用布局依据土地适宜性、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农民意愿;,,②工程配置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③ 工程技术措施要考虑其适用性与经济性;,,④尽量减少权属界线调整。,12,2、田块与土地平整布局,(1)根据地形与作业要求确定田块形状、方向、规模;,,(2)土地平整服从于田块规划;,,(3)满足灌排工程布局的基本要求;,,(4)尽量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13,,3、道路布局,(1)形成网络,方便生产,便于生活,,(2)节约投资与减少占地,,(3)功能定宽度、但要考虑发展余
5、地,14,,4、灌排工程布局,(1)根据地形和灌溉水源定位、走向;,,(2)尽量达到自流灌溉与排水;,,(3)尽量减少工程量、确保安全;,,(4)尽量采用节水措施;,,(5)结合其他工程布置、以节约用地。,15,,5、农田防护工程布局,(1)害风地区设农田防护林(方向、结构、宽度);,,(2)丘陵地区设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林、坡改梯);,,(3)沟头设沟头埂、截流沟、排水沟。,16,,(五)单体工程设计,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灌排工程设计,,3、机井工程设计,,4、道路工程设计,,5、建(构)筑物设计,,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7、农田防护林设计,,8、典型田块设计,,9、工程量统计汇
6、总,17,,(六)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条件分析,,2、施工总布置,,3,、施工方法,,4,、进度计划,,5,、质量控制。,18,,,(七)估算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八)提出实施与管理措施,,,(九)项目规划方案论证与审查,,19,,第二部分:,,,项目工程规划,,20,,一.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原则,,,1、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2、工程配置要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能直接为项目区土地利用服务;,,,3、工程布局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4、项目工程总体布局要为项目施工创造有利条件;,,,5、尽量保持权属界线的完整性。,21,,二. 田
7、块与土地平整,,,(一),田块,,,1、田块形状,,,2、田块方向,,,3、田块规模,,,22,,(二)土地平整,,,1、,,土地平整的目的,,使土地更适宜于作物发育生长,方便耕作和管理,便于灌溉和排水,保持水土和保蓄肥力。,,,2、制定土地平整方案的原则:,,(1)要从整个项目区的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角度来综合考虑;,,(2)土地平整要尽量降低工程量,减少投资;,,(3)土地平整采取的工程措施要注意就地取材的方便;,,(4)地下水位高的平整,应考虑排水的需要;,,(5)土地平整应注意与土壤改良结合起来进行。,,23,,,三. 道路工程规划,,,,(一)道路规划原则,,,(二)不同地
8、形条件下的道路规划,,,,24,,,道路规划原则,,,1、道路规划既要考虑当前人、畜力运行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动力机械通行的要求;,,,2、各级道路要做好衔接,形成网络,特别是保证村庄之间及村庄和项目区之间的连接,保证与上一级道路的衔接;,,,,3、尽量缩短道路修筑长度、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布局时,要与沟渠相结合,以利于耕地内部规划;,,,4、道路宽度根据当地主要机具类型和运输任务大小而定。,,25,,(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规划,,,,1、 平原:与田块、沟渠、护路、护沟林结合。,,,,,,,2、 丘陵山区:斜线、“,S”,形、“之”字形、螺旋形。等,,26,,林带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9、,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行距+2倍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行距一般为1.5,m,,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一般为1-2,m。,,根据上式,8-9行的主林带的宽度为12-17,m,5-7,行的副林带的宽度为8-10,m。,,27,,,四.灌溉工程,,,(一),灌溉系统,,1、 水源和取水枢纽,,2、,,输水配水系统,,3、,,田间调节系统,,4、,,排水泄水系统,,5、,灌排系统上的建筑物,,,——控制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联结建筑物,,——量水建筑物,,28,,(二),灌溉方法,与技术,,,1、,地面灌溉,,(1)畦灌方法,,(2)沟灌法,,(3)淹灌法,,,2、,喷灌,,(1)喷
10、灌的优点,,(2)喷灌的缺点,,3、,滴灌,,(1)滴灌的优点,,(2)滴灌的缺点,,,4、,浸润灌溉,29,,(三)渠系布局原则,,,1、,,骨干渠系布置,,(1)在容泄区和水源水位既定的条件下,应使排水和灌溉渠道获得最大自流排水和灌水面积。排水干沟与灌溉骨干渠一般分开布设。便于管理和控制地下水位;,,,(2)沟渠布置,要尽量减少工程量、水量损失和保证工程安全。,,,(3)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4)田块、道路、林带等要综合考虑,合理组合和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工程利用效果;上一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一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项目的安排创造更好的条件。,30,,2、,平原地区田间渠系布置,
11、,,田间排灌沟渠主要指农渠及以下的各级临时性渠道(毛沟、输水沟、灌水畦)。根据地形不同,平原和丘陵山区的田间排灌沟渠的布置原则有所区别:,,(1),灌排相邻,:适用于漫坡平原区,这种布置形式仅保证从一面灌水、排水沟仅承受一面排水。,,,(2),灌排相间,:适用于地形起伏交错地区,这种布置形式可以从灌排两面引水灌溉,排水沟可以承受来自其两旁农田的排水。,,,(3),灌排兼用,:既作为灌溉渠道,又作为排水沟。一般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区域。,,31,,3、丘陵山区渠系布置,,,丘陵山区农田按分布地形可分为岗、冲、畈类型。岗田是位于岗岭上的田块;冲田在两岗之间地势最低处;畈田为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之田块。
12、,,,(1)丘陵山区支、斗渠一般沿岗岭脊线布置,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塝田短线布置,多为双向控制,或采用灌排两用。,,,(2)塝田是层层梯田,农渠一般需设跌水衔接。,,,(3)冲田渠系随地形进行布置,在宽度小于百米的山冲,可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脚布置排水沟,在山坡来水小,冲田地势较高一侧,布置灌排两用渠,兼排山坡或塝田来水。在开阔冲田地区,可在冲田的中间布置灌排两用渠,控制两侧冲田。,,32,,五.排水工程规划,,,,,,(一)农田排水的任务和目的,,,(二),项目区渍涝成因,,,1、,,地形,,,2、,,外水顶托,,,3、排水设施,,4、土质,,,(三)排水措施,,1、平原区排水,,2、受
13、外水顶托或沿江(湖)的平原低地区排水,,3、改善土壤蓄水排水条件,,(四)地面排水系统的布置,,,33,,,六.农田防护工程,,,(一)农田防护林,,,1、林带结构,,(1)紧密型结构林带,,(2)稀疏型结构林带,,(3)透风型结构林带,,2、林带方向,,3、林带间距,,4、,林带宽度,,34,,(二) 水土保持林,,,,,,,1、,梁峁顶防护林,,,,2、坡面防护林,,,,3、沟头防护林。,,,,4、沟底防护林,,,35,,七、主要线形工程的组合形式,,,,1、沟、林、渠、路结合,,,,2、路、沟、林、渠结合,,3、沟、林、路、渠结合,,,,36,,37,,沟、林、渠、路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
14、下,道路布置在田块的上端,位于渠道一侧。采用这种布置方式,道路位置较高,不易受水淹,道路另一侧紧靠农田,人、畜、机下地方便。但道路跨越下级渠道(农渠),必须修建较多的小桥或涵管。,38,,沟、林、路、渠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下,道路处于沟、渠之间,与下级排灌渠系均不相交,灌排方便。但人、机下田必须跨越渠道,要修较多的桥涵。另外,以后道路扩宽也有困难。,39,,路、沟、林、渠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下,道路布置在田块下端,位于排水沟的一侧,便于灌溉和人、畜、机下地生产。但道路位置较低,雨季易积水;渠、沟靠近,排沟因渗水,边坡易滑崩。路穿农沟,需修较多的桥涵。,40,,第三部分:,,,,,项目规划设计成
15、果,41,,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成果,1、规划设计报告,,2、项目规划图,,3、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4、单体工程设计图册,,5、项目预算书,42,,,,,第一章 综合说明(项目批复与调整、项目特性),,第二章 项目概况(所在县简况与项目区基本情况),,第三章 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任务,,第四章 工程规划(可研结论、规划设计标准、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方案优化选择),,第五章 工程设计(土地平整、灌排工程、道路工程、电力工程、保护工程、拆迁工程等),,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条件、施工布置、施工方法、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第七章 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第八章,实施措施(实施机构、
16、人员与管理制度),,第九章 权属调整与工程管护(权属调整方案与工程管理及维护),,,项目规划设计报告,,43,,项目规划设计报告要求,1、格式统一;,,2、重点突出;,,3、文字精练;,,4、说理充分;,,5、公式正确;,,6、计算准确;,,7、图文一致。,44,,土地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比例尺:1:2000,—,1:5000,,2、上图要素,,(1),项目区边界,(以明显地物为界),,(2)道路(公路、农村道路),,(3)河流、沟、渠(包括水的流向),,(4)各种地类界线(图斑),,(5),等高线,,(6)重要建筑物(桥、涵、闸、渡槽、居民点),,(7),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泄区,,3、图幅整饰,45,,,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1、比例尺:1:2000,—,1:5000,,2、规划图应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进行编制,工作底图所有要素能够淡化显示,,3、规划图的主要内容,,1)各类用地的布局,以地类符号表示为宜,,2)各田块设计高程,,3)道路、渠道(流向)、排水沟(流向)、防护林、机井、农桥、闸、涵、电力线路、跌水及其它有关建(构)筑物的位置,,4)居民点位置,,4、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泄区,,5、图幅整饰,46,,谢 谢,,THANKS,,,47,,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