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734577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 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 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 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 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

2、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 《绝句》是 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 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 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 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 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

3、 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 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 ,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 )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 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 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 ;绘春(2〜7自然

4、段);颂春(8〜1 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 去迎接春天的?( “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 “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 “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

5、抓住了 “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 、“涨”、“红”来描述他 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 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 “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 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 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 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 然后又选取 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

6、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 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 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 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 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 的生长状

7、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 “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 “绿绿的”写 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 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 ,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 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 突出草这一中心。 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 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 ,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 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 第二句由近及远,把 春草

8、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 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 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 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 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 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

9、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 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 、“青草 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 仿佛让人闻到春风 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 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噫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 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 和谐优 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

10、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 了“春风” 。“树叶却绿得发亮” 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 一个 “逼” 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 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 “安静而和平的夜” , 写出了 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 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天的

11、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 “舒活舒活” “抖擞抖擞” ,极富节奏 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 ,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 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 不需要面面俱到, 鼓励学生 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图画, 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 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 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 中。 )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 (8〜1 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

12、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 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解、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 (或《校园里的冬天》),3 0。字左 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春 盼春(1 )语言积累 总写(2 ) 春草图(3 ) 绘春(2〜7)春花图(4 )表达 春风图(5) 春雨图(6 ) 迎春图(7 ) 颂春(8〜1 0 )细致观察文章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