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病学的建立课件



《社区精神病学的建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精神病学的建立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社区精神康复概述,社区精神康复概述,1,一、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工业化前期(18,世纪中叶以前),无精神病专科,也少有精神病诊疗机构,分散在社会,工业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各国建立精神病院,患者集中在精神病院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20世纪50,年代起),提倡重返社会,在社区中预防、治疗、康复并管理,社区精神卫生的历史发展并不长,一、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工业化前期(18世纪中叶以前)社区精神,2,二、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模式的转变,第一纪元:人道地对待精神疾病患者,在中世纪和近代对精神病
2、的认识非常肤浅;,从宗教迷信的角度,认为是魔鬼附体、灵魂出窍等,精神病人被看作为是异类,对精神病人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关锁,对身体进行约束,所以精神病人得不到人道地对待;,直到,19,世纪西方的人道主义学家毕乃尔发起了解放精神病人的活动。,第二纪元:精神科药物的开发与应用,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疾病治疗康复模式发生变化。,从简单的关锁、约束精神病人,开始进入一个现代医学的时代,抗精神病药物进入了临床。,第三纪元:社区精神病学的建立,进入,20世纪的末期,随着WHO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医学的逐步建立,同时社区精神病学开始发展起来。,二、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模式的转
3、变第一纪元:人道地对待精神疾病患,3,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促进社区精神病学的形成和发展,1.住院综合症,Russell Barton描述:精神疾病患者对一切事情都明显地表现淡漠,缺乏始动性并兴趣索然,对粗暴或不公正的命令也没有不满的表现,个人习惯的衰退,对一切逆来顺受,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下去,遥遥无期,2.“去机构化”或“非住院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广泛兴起,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患者不再被长期隔离在机构内,精神病院社区【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去机构化,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4,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3.,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患者首先是环境中的人,其次才是“病人”,药物治疗+注重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问题,应用心理学和行为医学技术,4.,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的需要,住院模式和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的需要不相适应,只有发展社区精神病学,才能提高患者就治率,改善社会功能,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3.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5,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5.,时代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新要求,独生子女,青少年适应不良问题,老年人心理卫生问题,酒精和物质滥用问题,社会激烈竞争等,6.,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与临床广泛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发现及在临床应用,精神症状的缓解率,为社区治疗和社区康复奠定基础,为重返社会、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三、社区精神康
5、复的促成因素5.时代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新要求,6,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7.,精神专业医务人员的短缺,医务人员短缺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治疗精神残疾家庭和社会负担,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7.精神专业医务人员的短缺,7,四、国外社区精神疾病康复,的形成与发展,四、国外社区精神疾病康复,8,美国(1),社区精神康复起源之一,发展标志:,非住院化运动:,二战期间患病率,【军队不适宜继续服役者200万中,有85万患精神疾病,占退役军人40%】兴办退伍军人精神卫生服务设施,战后,资深精神科医师任公共卫生官员推动精神卫生运动发展1955年床位55.8万1980年13.8万张,1955-1977期间,院内
6、服务比例:77.4%28.4%,政府立法:,1946国家精神卫生法,1955年、1961年作了两次修订,1965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法案:社区住院、社区门诊、社区急诊、部分住院及开展咨询教育服务等5项服务,1975年增加儿童精神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依赖、药物成瘾、进入州医院前筛选、出院后服务及提供临时性住宿等7项,美国(1)社区精神康复起源之一,9,美国(2),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中心,1955-1985年的30年中,社区精神康复发展 ,服务范围,大医院床位,社区设施,20世纪70年代中期,8个州的12所精神病院关闭或撤并,中心转向社区,至1985年全美共有社区精神卫生中心750家,占全国15
7、00个社区的50%,社区治疗康复团队: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医生、躯体疾病治疗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及其他辅助人员,小结:,40年实践,社区服务效果良好,社区治疗康复的患者每人每年花费仅90美元,比住院每人每年15600美元下降了94%,且大多数得到有效治疗。,美国(2)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中心,10,英国(1),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主张:,在社区照料患者,而非隔离起来,发展综合医院精神科,减少开设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1948年成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均国家公办,患者免费接受治疗或只付少量费用,200-500万人口一个区域,设区域和地方卫生局;以每25万为单位,
8、设立一个社区卫生部门,各自负责辖区精神卫生保健和康复工作,英国(1)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11,英国(2),1958年精神卫生法,推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975年白皮书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精神科服务从医院社区,1981年卫生法,将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优先考虑项目,英国精神卫生服务由,3,个级别的部门人员承担,第一级是基层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社区精神科护士、社工负责,第二级是由,社区精神卫生中心,、诊疗所、,日间康复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第三级则由精神科病房、精神病院、日间医院的工作人员负责,英国(2)1958年精神卫生法,12,法国,精神卫生分区化服务模式,医生和护
9、士轮流或定期到社区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包括门诊服 务,建立老年中心、儿童指导中心、患者公寓、日间住院中心、职业康复中心、精神科急诊、精神科病房 和危机干预中心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精神病院和社区服务有机地联成一体,既满足了患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又发挥了精神病院在服务中的主导和技术优势。,分区化服务模式的代价比较高,导致法国精神卫生消费在欧洲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法国精神卫生分区化服务模式,13,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1986年精神卫生法,规定,治疗应尽可能在社区中进行,不应远离患者的住处(或其亲属、朋友的住处),治疗和护理应尽可能考虑到帮助患者生活、工作和参与社区事务,附属于医院的“社区精神卫
10、生中心”得到了大力发展,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门诊等系列服务,精神卫生机构相应配备“急诊评估与治疗组(,CATT)”、“机动援助小组(MST)”、“持续服务组(CCT)”等团队,成员通常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急性住院单元(AIU)”通常仅有少数床位,平均住院2周左右,且多为开放式管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1986年精神卫生法规定,14,日本(1),20世纪50年代以前,患者被强制监护在家庭或精神病院内,毫无人身自由,1950年精神卫生法,1965年修订精神卫生法,强调精神科住院治疗,社区精神保健,社区精神卫生的一线机构是保健所,各都、道、府均设立精神卫生中心,以医院为中心的精神病医疗体制逐步向社
11、区服务转变,1995年精神保障福利法,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建立并充实设施,包括生活训练设施、职业技术训练设施、福利院、福利厂等,日本(1)20世纪50年代以前,患者被强制监护在家庭或精神病,15,日本(2),急重患者:,进入急性期治疗病房,1998年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建立精神科急救系统,慢性患者:,症状缓解和基本缓解,福利设施,同时,进一步普及日间医院和夜间医院,日本(2)急重患者:,16,五、国内社区精神疾病康复,的形成与发展,五、国内社区精神疾病康复,17,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15年,1949年以前,全国精神卫生机构尚不到10所,床位1100张,医师50-60人绝
12、大多数患者得不到治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逐步重视。1957年,专业机构70所,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床位11000张,精神科医师400多名,1958,年,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制定,1958-1962年精神卫生工作5年计划,提出“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原则,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之一,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15年,18,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培训综合医院内科医师,要求掌握精神病学知识,就地治疗,试点建立精神病三级防治网,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杭州等,上海三级防治网经验,公安、民政、
13、卫生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设立精防办,专科医院内设防治科,市、区及基层精神病院防治组组成专业指导队伍,第三阶段:,20世纪后20年代,1985年之前仅有地方性的领导协调组织,1985年卫生部发起成立由卫生、民政和公安3部门参与的全国精神卫生协调组,以及部分著名专家组成的“精神卫生咨询委员会”,1986年,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和精神卫生工作“七五”计划,从此,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987年,公安部门牵头建立安康医院,各地建立和完善精防领导小组或类似协调组织,“八五”“十五”,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第
14、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19,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2001,年,第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依法管理”的新时期指导原则,2002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年5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精神卫生处,2006年11月,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17部门,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686项目,2004年,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唯一的非传染病项目正式进入国家公共卫生行列,获得中央财政经费686万(简称“68
15、6项目”),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20,中国香港地区,基本沿袭英国做法,1988年修订精神健康条例,香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社会康复服务部:隶属于大医院的精神病院护理部,外展服务队:精神科医生、护士及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社区治疗康复小组,中途宿舍:出院后家庭无法照顾,病情稳定、生活自理、与人和睦,且无犯罪记录者,一般可在中途宿舍,2-3年,庇护工场:香港心理卫生会为患者提供各种机会的地方,中国香港地区基本沿袭英国做法,21,六、社区精神康复发展趋势,六、社区精神康复发展趋势,22,现在的治疗模式和过去已经大不一样,减少攻击性,减少自伤,在家属帮助下,可以院外治疗,控制阳性
16、,症状,延缓阴性复发,改善症状和,认知症状,1960-70s,1980s,1990s,全病程治疗,回归社会,21,世纪,1960s,前,现在的治疗模式和过去已经大不一样减少攻击性在家属帮助下控制阳,23,康复体系,全病程治疗,回归社会,(1)传统的康复体系,发病诊断治疗功能损害/部分残疾康复,全面残疾,康复目标:减轻残疾程度。,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后,(2)目前的康复体系,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同步,功能损害,X,残疾,康复目标:减少功能损失,阻断残疾发生。,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前,(3)理想的康复体系,前驱症状,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同步,X,功能损害,康复目标:减少发病,阻断功能损害。,康复始于发病之前,康复体系全病程治疗 (1)传统的康复体系,24,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形式,精神病康复站,精神病人工疗站或福利工厂,精神病人看护网,日间住院,晚间住院,家庭病床,家属联谊会,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形式精神病康复站,25,我国推行精神康复面临着诸多困难,1、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视不够。,2、综合医院精神科薄弱,一般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多。,3、社会群体、病人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缺乏。,4、精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廉政党课讲稿材料: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在新录用选调生公务员座谈会上和基层单位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总工会关于2025年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工作汇报材料
- 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粮食和物资储备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市工业园区、市直机关单位、市纪委监委2025年工作计划
- 检察院政治部关于2025年工作计划
- 办公室主任2025年现实表现材料
- 2025年~村农村保洁员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 在深入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4篇
- 开展深入贯彻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3篇
- 在司法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发言材料
- 国企党委关于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情况的报告材料
- 副书记在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材料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