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253007813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5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西北地区在行政区上大致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2.地貌,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自然特征,位 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 旱,高原面积广大,青藏高原隆起,高山环绕盆地,地 形,西,东,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2、,自然地区,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贺,兰,山,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西北地区位居大陆的腹部。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到太平洋为3400千米,西到大西洋为6900千米,,北到北冰洋为3400千米,南到印度洋为2600千米。,四周距离海洋遥远,加上周围高山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因此气候干燥、日照强烈、雨量稀少、气温较差大、风沙频繁、,植被稀疏低矮等,成为这一地区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新疆,东部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部和东部,年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平

3、均年温差一般为3050,绝对温差可达5060以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一地区气温变化剧,烈的真实写照。沙漠南部的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可达145天。甘肃民勤县1959年风沙日达148天,占全年日数的,41,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718小时。,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一)光照丰富,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54.471.2亿,焦耳/(平方米年)。光照资源丰富,在全国仅次于,青藏高原。这不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广泛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西北地区与

4、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偏高,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外,还由于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本地区春季增温迅速,有利于作物播种,但春温变化剧烈,对农牧业发展影响很大。各地气温日变化都很大,年平均气温日振幅都高于11,南疆和河西走廊可达1620。最大可达2030。气温日变化大,对于作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甜菜、瓜果糖分的积累是很有利的。但气温日振幅过大,增加霜冻的威胁,为其不利的一面。,本地区生长季气温较高,利于栽培温带

5、作物,甚或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本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除高大山地及北疆西部的伊犁、塔城等地区外,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北疆地区因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普遍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新疆东部,甘肃西部不足30毫米,若羌一带约20毫米。年降水日数13天左右。哈密北部的淖毛湖戈壁,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近2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6.3毫米,最少的一年仅0.5毫米。年降水日数不足10天。其南部觉罗塔格,甚至终年难见滴雨,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山地的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向的影响很大

6、。西北地区降水既少,而又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因而相对湿度很小,大部地区在60以下,南疆、阿拉善地区约为45。特别是在夏季,在高温、多风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小于30,此时常出现干热风。干热风的出现,或由于沙漠干热气流的影响,或由于焚风造成,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均可发生这种现象。,(四)春季多大风,当春季下层空气剧烈增温时,空气层结不稳定,风速增大,常有8级以上大风。特别是山谷隘口处,风力更大,如阿拉山口、老风口、达坂城、七角井等地,都是著名的风口。阿拉山口平均全年有155天出现大风,达坂城有128天。有时还有沙暴伴生,1993年5月5日甘肃、内蒙古、新疆发生巨大尘暴

7、,金昌市5日下午平均风力78级,瞬间最大风力11级,风速最高达32,m/s。,对群众生命、交通、农牧业都带来很大危害。但是,这些风口,风力强而稳定,可用于发电。,5.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5.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荒漠类型,原生性荒漠,次生性荒漠,概念,地质时期自然形成的荒漠,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现象,荒漠举例,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库木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不齐等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泌沙地、呼论贝尔沙地。,特点,水资源比较贫乏或难以利用,几乎寸草不生,土地下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

8、,治理难度,大,小,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毛乌素沙漠,二、荒漠化的发展,1.荒漠化,通常情况下,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区荒漠化严重(如下图),人口压力、管理失误、趋于严重,内蒙古东南、毛乌素、科尔沁沙地,近300年间,移民开垦、使农牧业边界向西北移,西汉屯田,唐宋盲目开垦,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2.荒漠化的发展,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1).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片状分布,3.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现状,(2).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

9、场退化,,常可以见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3).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由于过度樵采破坏,,造成沙丘活化。,荒漠中有地表径流通过或地下水出露、地势相对低平且地表主要由土状物质组成的地段,在天然状态下植被发育良好,经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兴建工厂和城镇,即成为绿洲。,中国文献中的绿洲又称沃洲、沃野或水草田。这一提法既明确地把绿洲置于“瀚海”的背景之下,突出了它与广阔荒漠的依存关系,同时又强调了其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的特点。英文绿洲(,oasis),一词源自拉丁文,本义指利比亚荒漠中的肥沃土地,后来泛指荒漠中可居住且有水的地方,可见它也包容了土地的概念,与中文绿洲有异曲同工之妙。,(4

10、).在内流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资料:,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两省的总和。它一直以在大漠深处滋润百万亩良田、在沿岸营造大面积胡扬林和绿色草原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条创造伟大生命奇观的“生态河”,下游近14的河道已彻底断流,塔里木河正一节节地死去!,据塔里木河管理局调查,塔河干流上共有引水口138个,其中上中游的河段就有134个。上游无节制的引水,使得下游来水急剧减少,比50年代减少约80。,河岸低缓坡度较小,扒个口子就可引出水来。80年代塔里木河76的水由此流失。塔河中游因此形成了密如蛛网的河汊,湖沼遍布,洪灾频频,沙漠成了

11、一片汪洋。下游却成大旱,在庄稼和果树最需要水的时候却没有水,棉花刚结出的桃、果树新生的果纷纷落地,农工们心疼得跺脚大哭。,这就是塔里木河的用水现状。,然而,更让人担忧的还是上游的突击开荒。有资料显示:在塔里木河源头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流域,计划2000年前开荒500亩。这项占该流域现有耕地(1060万亩)一半的大规模开荒工程,业已全面展开。,专家们不无忧虑地说:“用不了多久,不堪重负的塔里木河必将逐渐干涸,下游库(库尔勒)若(若羌)400公里绿色长廊变为古楼兰已为期不远!”,据报纸记载,作为塔里木河最后终点的台特玛湖,如今黄沙无垠,已看不到任何湖的踪迹。这个1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曾经是“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室,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如今,惟一能让人产生水的联想,只有这里的一座桥。但沙子已快淤满桥洞,一阵风吹来,流沙如水。,(5).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各个居民点、,厂矿、道路、开发区附近点状、线状荒漠化分布。,农牧界线向西北推移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荒漠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