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上传人:嘀****l 文档编号:253019904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6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顺乎世界之潮流(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陈独秀,李大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导语,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度,三个阶段:,学器物,(林则徐、魏源;洋务派),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学思想文化,

2、(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救国理论,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标要求,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农耕文明夕阳西下和工业文明朝霞初露,中国向何处去?,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

3、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面,.,觉醒!,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睁眼看世界”,(学西方先进技术),1、背景,(1)国内:,(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它们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及主张,(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华事夷言,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4、,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仿制西方战舰;,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思想:,师夷长技以

5、制夷,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2)魏源,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3、地主阶级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结果:,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影响:,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 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口号:,“中学”:,是指中国的封

6、建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二、维新变法,(学西方君主立宪制),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入,代表:,王韬 郑观应 薛福成等,主张:,政治:君主立宪制;经济

7、:发展工商业,文化:兴办学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意义:,为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2)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阶级基础),如何理解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继承发展;区别在于: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之于行动。,背景:,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梁

8、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严 复,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批判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同封建束缚决裂。,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意义:他的,进化论,观点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政治主张):

9、,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维新变法第一人,康有为(18581927,),近代,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课堂探究,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想减小变法的阻力;(直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根本),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观),回望110年前,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康有为为什

10、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通议,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梁启超(1873-1929),这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材料一:,梁启超认为中国要自强,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材料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激进的维新者:,谭嗣同(1865-1898),(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

11、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静自若,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中国第一启蒙思想家:,严复(1854-1921),进化论,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

12、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中国第一启蒙思想家:,严复(1854-1921),维新思想的评价:,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促进人民的觉醒,2、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3、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政的积极性,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维新思想的影响,爱国救亡 政治变革,思想启蒙 泽被后世,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都主张向西方

13、学习,挽救国家,林则徐、魏源,维新派,相同,学西方的根本目的,学西方的内容,性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政治制度,爱国救亡运动,爱国救亡运动、资本主义改良运动,三、走向共和,(学西方共和制),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者,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位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他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他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得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他坚决捍卫共和国,领导了讨袁护法运动;晚年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北上谋求和平统一。真正做到了“鞠躬

14、尽瘁,死而后已”。,1、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1905年,1894年,、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时间,:19051907年,阵地,:新民丛报(维新派);民报(革命派),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性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壮大了革命的阵营,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民主共和方案的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顺乎

15、世界之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器物,制度,本课小结,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课堂探究,同:(内容、目的),异:,(方式、政体),第一阶段(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器物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2、代表及指导思想:,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

16、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小结: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第二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制度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2、代表及指导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3、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课标启示,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启示】凡是适应历史潮流,能够为历史发展提供动力的事物,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凡是丧失历史必然性,在历史改革的洪流中,将最终逐渐消亡。过去有皇帝、有大臣,还有地主。但是,随着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平等、自由、博爱主张的深入人心,在现今的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生活改善了,那些旧的一套自然离我们远去,人们的生活总是越来越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趋势是越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