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基础知识



《针灸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的基础知识(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针灸的基础知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针灸的基础知识,一,、腧穴,,二、刺法,,三、灸法,,,,一、腧穴,,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的命名和主治作用,,腧穴的命名 部位 作用 地貌天体 动植物等,,主治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腧穴的分类,,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法,,简便取穴法,,,二、刺法,,刺法亦称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
2、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刺法,1、针刺的工具:,砭石—九针—现代针具,1,、,针刺的工具,,,砭石——九针——现代针具,,,二、刺法,,2、针灸前的准备,,,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消毒,,,,体位,,,,二、刺法,3.毫针刺法,,,二、刺法,3.毫针刺法,,,(,1)、进针法,,,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进针法,,,,进针法,,,,(,2
3、)、针刺的角度与深度,,,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直刺 斜刺 平刺(横刺),,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3)、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3)、行针,,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搓柄法、摇柄法、震颤法等。,,,,(4)、针刺补泻,,,,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
4、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呼吸补泻:,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平补平泻:,进地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5)、留针与出针,,留针:,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一定时间者称为留针。,,,出针,:,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一手持针,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针等手法将针拔出体外。,,,,3、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
5、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滞针:,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3、异常情况的处理,,弯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
6、,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断针:,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血肿:,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
7、局部瘀血消散吸收。,,,,,4、针刺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尽可能采取卧位,,怀孕3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均不宜针刺。,,,,,,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病人,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
8、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返回,,,三、灸法,,,灸法是用干艾叶捣制成艾绒,然后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上熏灼,通过温热刺激,起到行气通经、活血逐瘀、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常用的灸法,,,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温针灸,,,,艾炷灸,,,,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用,,,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三、
9、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针灸治疗,,针灸的治疗原则,,,,,,古人对针灸的治疗原则曾作过深刻的概括,如《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阴阳——阳证宜针用泻法,或用疾刺法或刺出血。阴证宜用补法,用灸,宜留针。,,表里——表证针灸宜浅刺疾出。里证宜深刺久留。,,寒热——寒证可用留针或用补法,或用灸法,或针灸并用。热证宜疾刺出血,用泻法,不用灸法。,,虚实——虚证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实证针用泻法或出血,以泻实邪。,,,,,,配穴处方原则,,,近部取穴,,远道取穴,,随证取穴,,,,,,,,,,,常用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坐骨神经痛,,,谢谢!,,,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