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地图,等高线图)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地图,等高线图)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地图,等高线图)课件 新人教版(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地图三要素,,地 图,等高线地形图,,,,一,、地图上的比例尺,,1.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数字式:1:100000、1/100000,,文字式:十万分之一,,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地图三要素,,,,,,3.大小:,,(,1)比例尺是个分数,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2)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地图精度越高;反之,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地图精度越低。,,,,北
2、京,0,1000km,0,100km,两图图幅相等,,哪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哪幅地图的内容详细——,图A,图B,东亚地图,北京地图,图B,图A,图B,,,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判读依据是,,。,,,,由于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因此,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4. 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公式:,,(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实地距离=图上
3、距离÷比例尺,,(应用:在地图上量算两个地点,,的距离),,,(3)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二、地图上的方向,,,1.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面向北方,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学校,科技园区,农业实验区,火车站,在学校的,__,在实验区的,___,在学校的,___,在学校的,__,正西,东北,正东,东南,W,E,S,N,,,3.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和经纬度定向:,,,根据纬线和经度定东西,,,根据经线和纬度定南北,,4、现实中方向的判定,,,图例:,
4、,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三、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图 例,,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镇,洲界,国界,未定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地区界,铁路,公路,长城,运河,河流,湖泊,时令河,湖,水库,渠道,等高线,山峰,关隘,沙漠,沼泽,,,,规律二,,:,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 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规律一,,:,同线等值、同图等距、互不相交(等高线图可以重合),,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高度线,1、基本规律,,,规律三,
5、:,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例,读下列等温线图,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A地<2℃,,,B、B地<0℃,,,C、C地> 2℃,,,D、D地>4 ℃,,,B、B地<0℃,,,规律四:,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五:,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比两侧小 ,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比两侧数值大。,,,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中心点高于两侧点;,向高度大的方向突出中心点低于两侧点;,山 谷,山 脊,,,例:,读图,影响
6、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 B.暖流,,C.寒流 D.径流,,(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 , 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 B.5月 C.7月 D.10月,D.径流,A.2月,,,,2、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 0);变化规律; 最大值和最小值,,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等高线地形图,,,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某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
7、叫,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山,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的特点:,a、同线等高,b、等高距全图一致,C、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除陡崖),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水平距离,D、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E、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F、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G、示坡线用“-”表示,,,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山谷,,,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线也称分水
8、,,线,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用 表示,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线也称集水,,线,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鞍部是山脊线,,的最低处,,,山谷线的最高处,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一)、判断地形类型
9、,,1、大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m,地势起伏很小,等高线很稀疏,,高原:海拔>500m,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山地:海拔>500m,地势起伏很大,等高线很密集,,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密集,,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二、等高线图的判读,,,2、小地形类型,,山顶:中间高,四周低,,谷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山谷:低处凸向高处的地方,,山脊:高处凸向低处的地方,,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两侧高,两侧低,成对称地形—鞍部处地势十分平缓,,陡
10、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山峰,鞍部,山脊,山谷,山谷,,,,下列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各沿两个不同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M、N、E、F四点所在的地形依次是 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C.山脊、山谷、鞍部、盆地,,D.山谷、山脊、鞍部、盆地,c,,,(二)、判断坡度陡缓,,,A.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
11、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B.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高距的大小(成正比)有关系。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C.坡的类型——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例4: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B,,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2千米,1千米,5千米,5千米,0,2千米,0,5千米,1:100000,1:500000,A,B,C,D,,,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
12、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视问题,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深线,最高处[300,400),最低处(-300,-200],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300m,,,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下图,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处。,,,,,例题: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P点的海拔范围是:,Q点的海拔范围是:,P点对Q点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90,80,70,P,Q,90 13、100,70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