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实验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3237729 上传时间:2024-12-0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波技术基础实验(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微波技术实验,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前 言,本实验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的微波技术课程教学而编写,内容涉及现行微波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各个实验环节,对微波技术实验提出恰当的指导,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对微波技术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实验内容涵盖微波技术各种无源与有源器件实验以及小型微波系统实验,在重庆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实验性教学,效果良好。本实验指导书是以微波技术理论为基础,微波软硬件为工具编写的,并进行了内容扩展,具有通用性。,,微波实验所需软件的简介,1)电路设计所需要的软件,,(microwa

2、ve office、ADS 、ansoft Designer),2)ADS基本功能的简介,,(包括:S参数仿真、smith圆图工具、Linecalc工具),,实验一、传输线理论,,,一、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3、利用ADS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二、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MOTECH RF2000 测量仪,一台,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微带线 模组,一套,RF2KM1-1A,,3,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4,1MΩ BNC 连接线,2条,CA-3、C

3、A-4(黑色),5,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三、理论分析(见书上无耗传输线输入阻抗公式),四、软件仿真(得到反射系数、输入阻抗),,(1)负载短路情况下的特性(在理想微带线库中选元件),,,(2)负载开路情况下的特性,,,(3)负载为复阻抗下的特性,,(3)负载为纯电抗下的特性,,软件仿真任务:,,(1)仿真负载为不同阻抗(开路、短路、复阻抗、纯电抗,,条件下的传输线的反射系数、输入阻抗),四、硬件测量,测量步骤:,,1 MOD-1A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1-1)。,,2 MOD-1B的S

4、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2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1-2)。,,3 MOD-1C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3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1-3)。,,4 MOD-1C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3及P4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1-4)。,,,实验二、匹配理论,一、实验目的,、了解基本的阻抗匹配理论及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匹配电路的特性。,,3、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相关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二、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MOTECH RF2

5、000 测量仪,一台,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阻抗交换器模组,一套,RF2KM2-1A,,(mod-2A,mod-,3,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4,1MΩ BNC 连接线,2条,CA-3、CA-4(黑色),5,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三、理论分析(见书上),(1)集总元件实现的L型匹配网络,,(2)分布参数实现的L型匹配网络,,(3)双枝节线匹配,四、软件的使用,,(1)打开软件的Smith圆图工具,,(2)确定工作频率、负载的归一化阻抗值,,(3)利用L-C网络实现匹配,,(4)同一个负载阻抗值采用分布参数实现匹配,,(5)对匹配

6、网络进行S参数仿真,,L-C网络实现匹配,S参数仿真,,,分布参数实现匹配,S参数仿真,,,软件仿真任务:,,(1)采用集总参数匹配负载,,(2)采用单枝节分布参数匹配负载,,(3)采用双枝节分布参数匹配负载,,五、硬件测量,,1、MOD-2A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讲测量结果纪录于表(2-1)中。,,2、MOD-2A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1及P2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2-2)中。,,3、MOD-2B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3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2-3)中。,,4

7、、MOD-2B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3及P4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2-4)中。,,,,实验三、功率衰减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功率衰减器的原理及基本 设计方法。,,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功率衰减器的特性。,,3、学会使用微波软件进行功率衰减器的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二、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MOTECH RF2000 测量仪,一台,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功率衰减器模组,,一套,RF2KM3-1A,,(mod-3A,mod-3B),3,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4,1MΩ BNC 连接线,2条

8、,CA-3、CA-4(黑色),5,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1、熟悉功率衰减器的原理。,,2、了解和掌握两种类型的衰减器的原理熟悉两种类型的衰减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的作用,,4、具体请参见实验指导书。,,三、理论分析,功率衰减器的指标包含工作频率范围,衰减量、功率容量、,,回波损耗等等。一般低频的才采用电阻的形式实现。,,例如衰减10dB,输入、输出阻抗为50欧,代入上面的公式有R,3,=71.15欧,R,2,=96.25欧,R,1,=96.25欧。,,,例如衰减3dB,输入、输出阻抗为50欧,代入上面的公式有R,3,=141.2欧,R,2,=8.

9、6欧,R,1,=8.6欧。,,,例如衰减3dB,输入阻抗为50、输出阻抗为75欧,代入上面的公式有:,,,例如衰减6dB,输入阻抗为50、输出阻抗为75欧,代入上面的公式有:,,,例如衰减3dB,输入阻抗为50、输出阻抗为75欧,代入上面的公式有:,设计任务:设计T型,PI型同阻和异阻结构的衰减器,,四、硬件测量,1、MOD-3A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3-1)中。,,2、MOD-3A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1及P2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3-2)中。,,3、MOD-3B的S11测量:设定

10、频段:BAND-3;针对模组P3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3-3)中。,,4、MOD-3B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针对模组P3及P4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3-4)中。,,实验四、功率分配器,,1、了解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功率分配器的特性。,,3、学会使用ADS软件对功分器设计及仿真,并分析结果。,,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MOTECH RF2000 测量仪,一台,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功率分接器模组1A、2A,一套,RF2KM4-1A,,RF2KM4-2A,3,50

11、Ω终端负载,1个,LOAD,4,THRU端子,1个,THRU(RF2KM),5,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6,1MΩ BNC 连接线,2条,CA-3、CA-4(黑色),7,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三、理论分析,功率分配器的技术指标:频率范围、承受功率、插入损耗,支路隔离度、端口驻波比等等。,2、各类型等功率分配器:,,,根据功率分配器的组成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功率分配器,即集总参数构成的,Δ型电阻式功率分配,Y型电阻式功率分配器;分布参数构成微带功率分配器。,,电阻式功率分配器的特点:频带宽、布线面积小、设计简单,缺点是功率损耗较大

12、(6dB),,Power divider,,Port,2 ,,P,2,,Port3,p3,,,Port1,,,P,1,,1、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功率分配器是一个三端口元件,如图所示,根据能量守恒有,,Δ,型电阻式功率分配器如图所示,由于电路的对称型,因此端口2和端口,,3的输出电压是相等的。其端口2的电压,,等于:,Y型电阻式功率分配器如图所示,,由上面的电路分析可以知道,电阻功率分配器,输出端口总的功率为输入,,端口功率的0.5倍,因此有一半的功率被消耗在电阻网络中。,,设计任务:设计两种集总参数电阻等功率分配器;,,微带wilkinson等功率分配器,微带wilkinson等功率分配器,微

13、带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设计公式,,,四、硬件测量,1、MOD-4A之P,1,端子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将LOAD-1及,LOAD-2,分别接在模组P2及P3端子;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4-1)中,,2、MOD-4A之P,1,及P,2,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 将LAOD-1接在P3端子上;针对模组P1及P2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4-2)中。,,3、MOD-4A之P,1,及P,3,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 将LOAD-1接在模组P2端子上; 针对模组P1及P,3,端子做

14、S,21,测量,并将结果纪录于表(4-3)中。,,4、MOD-4B之P1端子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4;将LOAD-1及LOAD-2分别接在模组P2及P3端子上。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5-1)中。,,5、MOD-4B之P1及P2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4; 将LOAD-1接在P3端子上;针对模组P1及P2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5-2)中。,,6、MOD-4B之P1及P3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4;将LOAD-1接在模组P2端子上; 针对模组P1及P3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5-3)中。,,,实

15、验五、定向耦合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方向耦合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方向耦合器的特性。,,3、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方向耦合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二、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MOTECH RF2000 测量仪,一台,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方向耦合器模组,,2组,RF2KM5-1A,,RF2KM5-2A,3,50Ω终端负载,1个,LOAD-1、LOAD-2,4,50Ω负载端子,2个,,5,50Ω BNC 接头,2个,THRU,6,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7,1MΩ BNC 连接线,2条,CA-3、CA

16、-4(黑色),8,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三、理论分析,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包括频率范围、插入损耗、耦合度、隔离度、方向性性等。如图所示输入端口的功率为P1,信号传输端口的功率为P2,信号耦合端口的功率为P3,信号隔离端口的功率为P4。,,1、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集总参数构成的定向耦合器有低通L-C,和高通L-C两种形式。如图所示,1、确定耦合器的指标,包括耦合系数C(dB)、端口的等效阻抗Z,0,、电路的工作频率f。 2、利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3、分别对构成定向耦合器的不同结构计算元件值,,a.低通结构,b.高通结构,,例子:设计一个工作

17、频率为1GHz,-10dB低通L-C支路耦合器,端口阻抗为50欧。,,2)微带3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其支线阻抗如图所示,,微带3dB定向耦合器的分析:,1)奇、偶模激励(等效观点,将特性阻抗进行归一化分析),2)偶模激励,,3)奇模激励,,对于偶模激励对应的ABCD矩阵可以表示为参见书上(表6.6-1):,各个端口的归一化出射波的电压幅度:,,根据ABCD矩阵和传输,反射系数的关系有(见公式6.5-5):,对于奇模激励对应的ABCD矩阵可以表示为:,,综上所述::,,,**,设计任务设计一个集总参数的定向耦合器和一个微带的3dB定向耦合器,四、硬件测量,1、MOD-5A之P1端子的S11测量

18、:设定频段:BAND-3;将LOAD-1及LAOD-2分别接在模组P2及P4端子上;将于RF2000 RF-IN 端子连接的CA-1接在模组P3端子上;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6-1)中。,,2、MOD-5A之P1及P2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 将LOAD-1及LOAD-2分别接在模组P3及P4端子上;针对模组P1及P2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6-2)中。,,3、MOD-51之P1及P3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将LOAD-1及LOAD-2分别接在模组P2及P4端子上;针对模组P1及P3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

19、纪录于表(6-3)中。,,4、MOD-5A之P1及P4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3;将LAOD-1及LOAD-2分别接在模组P2及P3端子上;针对模组P1及P4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纪录于表(6-4)中。,,,实验六、滤波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低通及带通滤波器之设计方法。,,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滤波器的特性。,,3、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的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二、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MOTECH RF2000 测量仪,一台,亦可用网络分析仪,2,低通滤波器模组,1组,RF2KM6-1A,(mod-6A),3

20、,50Ω终端负载,1个,LOAD-1、LOAD-2,4,带通滤波器模组,1个,RF2KM6-1A,(mod-6B),6,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7,1MΩ BNC 连接线,2条,CA-3、CA-4(黑色),8,50Ω 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三、理论分析,1、滤波器的类型,a)低通滤波器,b)高通滤波器,c)带通滤波器,d) 带阻滤波器,2,技术参数,a)插入损耗,:,定量描述功率响应幅度和0dB基准的差值,,b)波纹,:,描述通带内信号响应的平坦度,c)3dB带宽,:,定义为通带内衰减3dB处上边带频率和下边带频率之间的差值(分数带宽)

21、,d)带外抑制(阻带抑制):在理想的情况下,希望滤波器在阻带中具有无穷大的衰减量,但实际中只能使用有限的元件数目来实现滤波器,因此通常将60dB作为阻带计算的设计值,,两种归一化低通滤波器的实现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交替出现。g,0,为电路的源电阻或电导,g,i,为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g,N+1,为负载电阻或电导,等波纹切比雪夫低通原型的值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求取,,为了满足需要的通带波纹大小L,Ar,,以及在频率,Ω,S,处的,阻带衰减量L,AS,,Chebyshev滤波器低通原型的阶数可以通过下式确定,(a)低通滤波器原型,(b)低通滤波器响应的频率定标,如图所示为

22、了将低通原型的截止频率从1变换到,ω,C,,需要乘以因子1/,ω,C,来定标滤波器的频率,这是通过用,ω/,ω,C,来代替,ω,得到的.,,对于低通原型中的串联电感jX,L,,并联电容jX,C,,变换为低通滤波器中的感抗、容抗为:,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知道由低通原型变换为低通滤波器,其元件的性质不变,只是元件的值进行一定比例的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关系由上式确定.(即频率变换),得到了低通实际低通滤波器的电容、电感值,需要将其变换为实际源、负载阻抗条件下的电容、电感值。(即阻抗变换),,由低通原型到低通滤波器实际元件值的计算的公式为:,例子:设计一个最平坦的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2GHz,源阻抗为5

23、0欧,,,在3GHz频率处至少具有15dB的衰减,计算和画出频率为0到4GHz范围内的,,频率响应。,ω,C,为中心角频率,,首先找出在频率为3GHz处满足插入损耗特性要求的最大平坦响应的滤波器阶数。|,ω/,ω,C,|-1=,| 3/2|-1=0.5,即元件数n=5可以满足,对应的低通原型值为:,g,1,=0.618,g,2,=1.618,g,3,=2.000,g,4,=1.618,g,5,=0.618,以第一个低通元件为并联电容作为电路的结构,由设计公式,,,2、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带通滤波器由低通原型变换而来,其中低通原型中的串联电感变为带通滤波器中的L,C串联谐振器,低通原型中的并联电

24、容变换成带通滤波器中的LC并联谐振器,,低通原型中的串联电感变换为带通滤波器中的的LC串联,电感、电容值可以由下式求出:,低通原型中的并联电容变换为,带通滤波器中的的LC并联,电容、电感值可以由下式求出:,,例子:设计一个通带波纹为0.5dB的三阶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为4GHz,,,分数带宽为5%,源、负载阻抗为50欧。,解:查表可以知道其对应的低通原型值为g,1,=g,3,=1.5963,g,2,=1.0967,g,0,=g,4,=1,如图所示,选择的低通原型第一个元件为并联电容,则根据(5-40),(5-41),对于低通原型的并联电容,转换为带通滤波器中的LC并联,其电容、电感值

25、为:,,对于低通原型的串联电感,转换为带通滤波器中的LC串联,其电容、电感值为:,,,例子:设计一个通带波纹为0.1dB的4阶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为4GHz,,,分数带宽为5%。,,,附录:低通原型值:,Buttworth型,,Chebyshev型,,,四、硬件测量,2、MOD-6A之P1及P2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1;针对模组P1及P2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8-2)中。,,1、MOD-6A之P1端子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1;针对模组P1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8-1)中。,,3、MOD-6B之P3端子的S11测量:设定频段:BAND-2;针对模组P3端子做S1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8-3)中。,,4、MOD-6B之P3及P4端子的S21测量:设定频段:BAND-2;针对模组P3及P4端子做S21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8-4)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