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ppt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53284390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中医儿科学,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治法与手段,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及各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就是研究该阶段有关疾病的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科学,它既有中医的特点,又有儿科的特点。,中医的特点是指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儿科的特点是指儿童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分类、发病、疾病发展的特征及疾病预后的特点等均有自己的特殊性

2、。,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现代中医儿科学的特征,中医的特点,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手段(预防手段),年龄特征,生长与发育,生理与病理,喂养与保健,疾病(与内科及其他各科的不同点,如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现代医学在中医儿科中的特征,年龄分期概念的体现,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的评估,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其他特征:儿童妊娠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等。,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现代医学对儿科的基本认识: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体格、心理及精神行为均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最为多见;感染性及后天性疾病易于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这一时期的发病

3、率和死亡率都远超成人阶段。,儿科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范围既有医疗,又有预防,又涉及到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目前的任务是防、治结合,长远的任务当以“健康的儿童、为人类的未来”为出发点,为改善下一代的体质而倾注全力,(如计划生育、孕前及产前保健、减少先天畸形和智能低下,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等都是重要的妇幼卫生项目;围生期保健、新生儿及婴儿保健及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儿童保健都是重要的儿童保健工作。)。,儿科学与成人医学的不同点,解剖方面(各个系统如呼吸、消化等),生理方面(如年龄越小,生长越快,热量需示越大:成人,209J/KG,;儿童,460502J/KG,),疾病方面,免疫方面,诊断方面,

4、预后方面,预防与治疗,儿内科与其他各科的协作,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案例一,肺风痰喘案,病者,王姓孩,年一岁二月,住琶山。,病名,肺风痰喘。,原因,素因儿衣太厚,内有伏热,继因风伤肺而暴发。,症状,身热面红,顿咳抱首,痰鸣气壅,忽然大喘,胸高鼻煽,右胁陷下。,诊断,脉不足凭,看指纹青浮而滞,此内经所谓“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龚云林所云:“俗称马脾风”也。小儿最多,病势最急而险。,疗法,必先辛凉散其风,故以薄荷为君,辛润,(,害谷,),其痰,故以梨汁、姜汁为 臣,然病势如此急烈,不得不用急救之药,故以保赤散为佐,庶能降痰如马,使以白蜜,不过缓保保赤散之烈性而已。,处方,薄荷一厘 雪梨汁一杯

5、 生姜汁两滴 净白蜜一小匙,上药和匀,器盛,重汤顿一时许,调下保赤散三厘。,效果,一剂即大吐痰而热退,二剂喘鸣已平,即能吮乳。原方去保赤散,薄荷霜,加鲜桑沥一小匙,疾竟全瘳。,(保赤散:出自,古今医方集成,,又名保赤万应散;方为巴豆霜、天南星、六神曲、朱砂。散剂,每袋为,0.1,克,半岁至周岁服一袋;周岁至四周岁服两袋,白糖水调服。录至,全国名医验案类编,P.55,),中医诊断上的特点,病机特点,治疗特点,剂型特点,疗效,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中医儿科学的三个基本特点,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病种、病因与成人与不同,疾病的预后、治疗与成人不同,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其生理、病理、预防、

6、护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儿疾病在病因上较成人单纯,以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先天因素居多;肺、脾两经疾病 占大多数。,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如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对某些疾病则不易罹患,如中风、冠心病、前列腺炎等。,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时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1.,小儿疾病,五十二病方,:“婴儿病痫”、“婴儿瘛”,说文,:“瘛,小儿瘛病也”。,内经,:“乳子而病热”“乳子中风热”、“胎病”。,

7、2.,小儿医,:扁鹊。“小儿医”是关于儿科分科的最早记载。,3.,儿科辨治体系,黄帝内经,: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致病,泄泻、喘史等病证的诊断与预后。,内经,中有关儿科的理论:,灵枢卫气失常,“,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素问通平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日: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日: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如何?歧伯日: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为何?安所得之?歧伯日:病名为胎病,此得之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

8、,精气并居,故令人发为癫疾也”。,灵枢论疾诊尺,:“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泻,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治外感病、以脏腑辨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体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许多名方,如麻杏石甘汤、白虎汤、三承气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至今为儿科临床所常用。,4.,儿科医案,:西汉淳于意以“下气汤”治婴儿“气鬲病”。,5.,儿科著作,:王末钞,小儿用药本草,,徐叔响,疗少小百病杂方,。,张仲景:东汉人(,142210,

9、)其所,说的“伤寒”即是泛指外感热性病;,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张氏所创立了治“伤寒”以六经辨,证、治杂病以脏腑辨证为主的方法;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楷模;其所,作,伤寒论,所用一百一十三方,,金,匮,所用二百一十六方,自汉以来,临,床各科沿用至今,疗效确切。用仲景方,治疗小儿之肺炎、肾炎、痢疾、脑炎等,等疾病都有着卓越的疗效;宋朝钱乙所,作,小儿药证直诀,就的在仲景,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代),(一)隋唐时期,医学教育:政

10、府设立太医署,内设少小科。,儿科专业初步形成:,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介绍小儿疾病有,6,卷,为小儿病因证候学之首。,疾病分类与辨证: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正确的养育观:提出“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2.,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列“少小婴孺方”,是最早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专篇,。,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诸病源候论,的贡献:,诸病源候论,是当时最完备的病因、证候学专著,书中论述了小儿杂病诸候凡六卷,255,候,是我国现存古代医籍中有关儿科学最早的集中记载。其主要贡献有:,1.,初步探索了小生理病理特点:如,诸病源候论,

11、小儿杂病诸候,百病候,:“小儿气血脆弱,病易动变,证候百端,若见其微证,即便治之,使不成众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养小儿候,:“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盗汗候,:“小儿阴阳之气嫩弱,腠理易开,若将养过温,,汗易出也。”此等论述均明确了小儿生长发育示健全成熟的生理特点和易于发病、病后易变、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2.,提倡积极的小儿护养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养小儿候,:“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常当节适乳哺”,此即后世所谓“要得小儿安,常带三

12、分饥和寒”的源头。,诸病源候论,也有许多有关胎儿护养的论述,如提出妊娠若患病致胎不长,应“服药以去其疾,益其气血,以扶养胎也”。在论述妊娠伤寒、时气、温病、热病等证候时,明确提出这些疾病伤胎、抬胎、甚则堕胎的特点。此较之西医认为病毒可致堕胎早了,1300,年(,1941,年,澳大利亚眼科医生,Cregg,报告孕妇患风疹会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此后逐步认识到多种病毒性传染病会造成胎儿先天性异常或流产,这也是隋以后的,1300,多年了。),3.,建立了儿科病因证候学:,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儿科病证,255,候,包括了小儿外感疾病、内伤杂病、新生儿疾病、外科疾病等,书中所称多种小儿病名至今沿用,如惊

13、、痫、解颅、胎疸、遗尿、夜啼、脱肛、鹅口、口疮、脐疮等。,诸病源候论,构建了儿科病因学的框架,在外因方面,书中论及了风、寒、暑、湿、热,尤其是明确了时病的病因,“是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即时气、天行、毒厉之气等。内因方面有惊怖等情志因素,也有衣着过温、乳哺不当等将养因素。更强调胎养失谊的先天因素和各种身体素质因素。此外,对小儿疾病的病理机制的阐发也极精准,如论滞颐,为“由脾冷液多”,痫候“发病之源,风痫、惊痫、食痫是也”等,。,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3.,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首创“纯阳”理论;,阐述小儿脉法、囟门诊察法;,论述了惊、癎、疳、痢、火丹等的证治;,内服药多采用丸、散

14、剂,共载,56,方,外治方达,28,首,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二)宋代的儿科成就,专业分科,设小方脉,专科著作,钱乙及其所作的,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原本失传,现存者,是钱乙的弟子阎季忠据自己所存的资料重新编集而成的;成书于宣和元年,(,1119,年)共三卷;是我国较早系统信论述儿科疾病的一本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宋朝钱乙所创的五脏辨证,,即从,金匮要略,中继承而来;钱乙生于景佑二年(,1035,年)。卒于

15、政和,七年(,1117,年),终年八十二岁;幼年丧母,父又隐匿姓名东游海上,姑,母收为养子,于少年时随姑父吕氏学针灸,二十岁开始行医,专治儿科,四,十岁时已是山东著名的儿科医生。五十岁时因治愈神宗的子女而提为翰林医,官,后又提为太医丞。在皇家服务期间,曾借病辞聘归里,后死于故里。,其还著有,伤寒指微,等书,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阎季忠与钱氏同时,或稍小,幼时多病,屡经钱氏治疗而痊。此书是阎氏悉心学习钱氏学问、收,集钱氏方书整理而成。,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小儿药证直诀,的学术成就:,明析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钱氏在其作中创立了小儿五脏辨证的纲领,总结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脏腑柔弱、易虚

16、易实、易寒易热”,后人万全(明)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小儿“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育婴家秘,)如治疗肝病的大清膏;治疗脾病的异功散、七味白术散;治疗心病的泻心汤、导赤散;治疗肺病的阿胶散;治疗肾病六味地黄丸。,确立了小儿五脏辨证纲领:以风、惊、困、喘、虚归纳肝、心、脾、肺、肾的主要证候特点;以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来作为治疗的基本方剂。,善用清凉、注重脾肾,在治疗小儿疾病的过程中,钱氏善用清凉,如所用大清膏、抱龙丸、泻心汤、导赤散、大黄丸、利惊丸等对后世的温病学派有着很大的启发。,巧载古方、勇创新方:如六味丸,异功散、为化载古方;泻白散、益黄散,为自创新方。,小儿药证直诀,的不足:辩证略于六腑;用药多用金石重坠、毒生猛烈之品,多为现代所不用。,儿科学概念与儿科学发展史,2.,董汲,(j),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是第一部有关痘疹的专著。,3.,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陈氏为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4.,刘昉,(,fng),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