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教育学概述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253327514 上传时间:2024-12-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及教育学概述(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教学目的:,1,、把握教育的概念,2,、理解教育的要素和形态,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主要推荐阅读书目:,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大联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4.,教育原理,金一鸣编,高等教

2、育出版社,,2002,年,5.,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杜,,1996,年,6.,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主要教学内容,一、教育的认识,教育的概念、要素、形态,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二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三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在这三类用法中,最基本的是

3、第一种用法。,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对“教育”概念的日常理解构成了日常教育生活的基础。但是缺乏明晰和深入的思考,不能形成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所以,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水平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教育,”,的词源意义,西文意指,“,引发,”,与,“,内发,”,。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指,“,引出,”,、,“,引导,”,、,“,使显现,”,、,“,使发挥,”,。它更多强调,“,内发,”,,即把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品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代表学说:,1)

4、,柏拉图,“,回忆说,”,;,2),卢梭的,“,自然教育说,”,。,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形象地阐释了教育的涵义,即把人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从虚幻引向实在,从黑暗引向光明,达到永恒的善的境界。,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中国古代的“教育”,大都使用“教”和“学”两个词。侧重“教诲、教导、教化、教授、教养”的角度,意指由外界施加的影响,或“外烁”性的活动,是从外部

5、向人的内心灌输人原本所没有的品质。,“教”和“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中国传统的教子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体现了这一理论。,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教育就是对儿童的改造和外烁。,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三),“,教育,”,的一般定义,一般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教育,”,(,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

6、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或智育活动,就是使人变得高尚或有充实的知识技能。,这种定义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以上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特征,对于理解教育活动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着缺陷。

7、,单纯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单纯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又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对教育活动的影响。,而且用,“,学习,”,来定义教育会使教育的外延过于宽泛。教育包含着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很难说是,“,教育,”,。,因此,,“,教育,”,定义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综上所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该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即

8、“教育”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没有明确目的,偶然发生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能称作“教育”。,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其次,该定义,把,“,教育,”,看作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结构的人的过程,。,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等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密不可分。,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再

9、次,该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速,”,作用,因此,日常家庭中的,“,抚养,”,和,“,养育,”,行为严格说也不能称作教育,因为这类行为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引导,”,、,“,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紧密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说,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质的规定性一方面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即促进人的

10、发展,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教育的外在规定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教育的要素,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一)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11、,因此,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与作为,“,抚养者,”,的父母之间有质的区别;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匠,”,的教师,也有很大的差别。,“,教育者,”,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对该概念,不仅应从,“,类,”,上来把握,而且更应该从,“,质,”,的方面来把握,。,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学习者,用,“,学习者,”,而不用,“,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主要因为:,第一,,“,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或,“,被教育,”,的人。,这意味着,“,教育,”,是

12、一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的某种事情。这种看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第二,,“,学生,”,尽管也有,“,学习者,”,的含义,但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尤其在教育终身化和学习化社会中,更不能这样理解。所以,,“,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与教育者相比,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13、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三)教育影响,(或教育媒介),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以及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还包括信息传递的环境,是形式与内容、环境的统一。,内容上:,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形式上:,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环境上:,主要是制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内、外部环境。,这种教育内容与形式、环境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14、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再好的教育意图和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三、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由教育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态。,(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是指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未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形式的教育。,制

15、度化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征,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自然教育,,是,“,回归自然,”,(,back to nature,)的教育。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自我教育,,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向自身提

16、出目标和任务并付之实践,自觉地晚上恶化发展自我的教育活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三),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将教育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形态的产生与社会形态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经济形态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教育学就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人们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认识的深化。,(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在欧洲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教育学还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现象的记述描绘,散见于当时的思想家、政治家、经验家的言论和著作之中。,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西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