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人体寄生虫概述课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人体寄生虫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人体寄生虫概述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人体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2.熟悉: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3.了解:人体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一)定义,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二),范畴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组成。,1.医学蠕虫指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肌肉伸缩作蠕形运动,主要包括线虫、吸虫和绦虫。按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将蠕虫分为两大类:,(1)土源性蠕
2、虫:指在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在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大多数肠道线虫属于此类。,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 (一)定,(2)生物源性蠕虫:指在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其虫卵或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阶段,在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宿主体内发育成成虫。所有吸虫、大部分绦虫和组织内寄生的线虫属于此类。,2.医学原虫指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主要包括阿米巴、鞭毛虫、孢子虫。,3.医学节肢动物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蜱、螨等。,(三)任务,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
3、学以及相关的基础学科打基础,为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2)生物源性蠕虫:指在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二、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和生活史,(一)寄生生活,在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称为共生。根据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共生的利害关系,分三种类型。,1.互利共生,两种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共同受益。,2.共栖,两种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3.寄生生活,两种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如某些低等动物,长期或暂时地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和生存条件,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二、寄生生活,寄生虫、
4、宿主和生活史 (一)寄生,(二)寄生虫和宿主,1.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前者如蛔虫,后者如蚊、蜱。,2.宿主,被寄生虫所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宿主。因此,将宿主分为以下四种:,(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其寄生顺序依次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以此类推。,(二)寄生虫和宿主 (1)终宿,(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人
5、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猫、犬科动物体内,幼虫先后寄生于淡水螺、淡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淡水鱼和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4)转续宿主:有的寄生虫幼虫长期滞留于非正常宿主体内,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人体寄,(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环境条件,称为寄生虫生活史。不同的寄生虫其生活史各异,有的生活史简单,有的生活史复杂。简单的只需要一个宿主,复杂的需要多个宿主。有的仅有无性
6、繁殖,有的仅有有性生殖,有的二者兼有。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感染阶段。,(三)寄生虫的生活史,三、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对宿主造成损害,宿主也会产生相应的抗损害的防御反应。这种损害与抗损害的防御斗争,贯穿于寄生虫感染的始终。其结果取决于寄生虫的种属性、致病力、感染途径和方式及宿主的免疫力等因素,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并存活一段时间,这种状态称为寄生虫感染。如宿主免疫功能强,寄生虫致病力弱时,可清除或杀灭寄生虫。当免疫力与致病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宿主无明显症状,但可传播寄生虫,称为带虫者。当宿主免疫力低下,寄生虫致病力强时,宿主出
7、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寄生虫病。,三、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侵入宿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寄生虫以人体的消化或半消化物质、组织液、血液等为食,对人造成损害,引起疾病。如钩虫咬附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引起贫血等。,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或阻塞等。,3.毒性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虫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都有毒性及致敏作用。,某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的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可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
8、作用主要是抗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清除、消灭寄生虫。,1.先天性免疫是宿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如皮肤黏膜和胎盘的屏蔽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消化液的消化作用、炎症反应的包裹作用、嗜酸性粒细胞的参与作用、体液中补体和溶组织酶的溶解作用对寄生虫具有阻挡、清除或杀伤作用。,(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2.获得性免疫是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宿主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或杀伤寄生虫,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分两种类型:,(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体内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或杀灭,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
9、疫,此型少见。,(2)非消除性免疫: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体内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或杀灭,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此型多见。有带虫免疫,伴随免疫之称。,2.获得性免疫是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宿主免疫,3.寄生虫性超敏反应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一方面可引起抗寄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异常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即临床上的变态反应。分为四型:型为速发型,如日本血吸虫尾蚴引起的尾蚴性皮炎;型为细胞溶解型,如疟原虫引起的贫血;型为免疫复合物型,如疟原虫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型为迟发型,如血吸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在抗蠕虫感染免疫中,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调节超敏反
10、应、损伤虫体和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因而蠕虫感染时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3.寄生虫性超敏反应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造成流行,除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外,还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指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包括寄生虫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指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机体的过程。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人体,称为传播方式。寄生虫常见的传播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1)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如蛔虫等。,(2)经皮肤黏膜感染:寄生虫感染阶段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等
11、。,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一)寄生,(3)经媒介昆虫感染:如丝虫、疟原虫等。,(4)经接触感染:如阴道毛滴虫、疥螨等。,(5)经胎盘感染:如弓形虫。,此外,还有输血感染、吸入感染、自身感染,逆行感染等途径。,3.易感人群,指某种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般而言,人群对寄生虫均易感染,而一些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非主流行区的人群进入流行区后均为易感人群。,(3)经媒介昆虫感染:如丝虫、疟原虫等。,(二)流行因素,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1.自然因素,包括温度、降水量、地理环境、光照等。,2.生物因素,生物种群的存在与分
12、布对寄生虫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体制、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二)流行因素 1.,(三)流行特点,1.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区域性,如日本血吸虫流行区域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2.季节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如疟原流行季节与蚊活动季节消长一致。,3.自然疫源性有些寄生虫病可在人或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有的寄生虫病在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给人,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流行的地区,称自然疫源地。,(三)流行特点 1.地,
13、(四)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多数寄生虫感染率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或控制,少数寄生虫病已基本消灭,如黑热病。在广大寄生虫病及防治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寄生虫的流行得到控制,甚至消灭,前景一派大好。,(四)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五)寄生虫病防治原则,为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必须考虑到寄生虫生活史及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项措施:,1.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寄生虫病人和带虫者,妥善处理保虫宿主。,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粪便和用水的管理,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注意环境卫生,搞好个人卫生。,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个人防护,做好宣传工作,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进行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五)寄生虫病防治原则,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廉政党课讲稿材料: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在新录用选调生公务员座谈会上和基层单位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总工会关于2025年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工作汇报材料
- 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粮食和物资储备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市工业园区、市直机关单位、市纪委监委2025年工作计划
- 检察院政治部关于2025年工作计划
- 办公室主任2025年现实表现材料
- 2025年~村农村保洁员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 在深入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4篇
- 开展深入贯彻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3篇
- 在司法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发言材料
- 国企党委关于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情况的报告材料
- 副书记在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材料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