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53407753 上传时间:2024-12-15 格式:WPS 页数:15 大小:96.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职业病卫生岗位操作规程一、总则一、总则为规范我公司在作业当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病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预防和减少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现有劳动生产条件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二、范围二、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公司所属各部门控制和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职业病的预防和职业卫生的安

2、全操作。三、规范引用文件三、规范引用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 49 号令)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四、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四、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一)粉尘(煤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1、产生

3、的原因:粉尘主要是原煤在破碎、输送、储存过程中出现,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锅炉风烟道、电除尘系统,灰渣运输系统,电焊过程中产生。2、危害程度:粉尘(煤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电焊烟尘是金属烟尘的一种,由吸入一定量金属氧化物所致的以骤起体温升高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有头晕、乏力、胸闷、气急,肌肉关节酸痛、发热等症状,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病。3、接触限值标准:PCTWA(mg/m3)中文名中文名总

4、尘总尘呼尘呼尘煤尘(游离 SiO2含量10%)42.5矽尘(10%游离 SiO2 含量50%50%游离 SiO2 含量80%游离 SiO2 含量80%)10.70.50.70.30.2石灰石粉尘84其他粉尘8在符合 PC-TWA 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 PC-TWA 的 2 倍,超限倍数值2,符合要求;超限倍数值2,不符合要求。4、适用岗位:发电部 320MW 集控运行、165MW 锅炉运行、灰硫运行;燃料质检部采样、制样、计量、化验、煤质检验;设备维修部锅炉、电气、综合、起重、电除尘、电焊、灰硫检修;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锅炉热控、外围热控、金相试验;输煤管理部煤场管理、输煤检修、燃料运行

5、、机车运行、输煤电工;燃料采购部业务员、统计员、结算员等。5、接触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必要时应佩戴过滤式呼吸器。在粉尘浓度较高的作业环境进行抢修时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及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或拒用。在工作时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及各种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除尘和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当粉尘浓度超过规定值时,要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上报负责人,待浓度符合要求时方可

6、继续作业。如发生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对接触粉尘工作的人员下班后,应更换工作服且沐浴,换上自己的服装。6、现场应急处置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时应迅速撤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清水冲洗口鼻。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联系相关岗位调整运行方式,控制粉尘产生。开启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必要时采用雾化水进行降尘处理(但必须满足电气设备的防潮规定)。参与处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相应的防尘口罩。参与处置人员若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应及时撤离到空气清新区域休息,有条件给予吸氧。如人员危害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处理。(二)

7、噪声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气、漏气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主要有引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动机、磨煤机、空压机、给水泵等。2、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可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疾病。3、接触限值标准:职业接触 8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85dB(A)职业接触 4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88dB(A)职业接触 2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1dB(A)职业接触 1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4dB(A)职业接

8、触 0.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7dB(A)职业接触 0.2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100dB(A)职业接触 0.12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 115 dB(A)4、适用岗位:发电部 320MW 集控运行、165MW 锅炉运行、汽机运行、电气运行、75MW 运行、灰硫运行;设备维修部汽机、锅炉、电气、综合、起重、电除尘、电焊、通讯、化学检修;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汽机点检、化学点检、电气点检、继电保护、锅炉热控、汽机热控;输煤管理部煤场管理等。5、接触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

9、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各值班室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进入噪音区域佩戴耳塞。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6、现场应急处置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迅速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造成耳朵听力下降、身体不适等情况到医院接受治疗。(三)高温1、产生原因: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的部位有:锅炉、汽机蒸汽管道、暑期施工现场等。2、危害程度: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 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

10、痉挛和热衰竭。3、接触高温限值标准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 限值体力劳动强度体力劳动强度接触时间率接触时间率一一二二三三四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注:1.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 8h 的比率。2.WBGT 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4、适用岗位:发电部 320MW 集控运行、165MW 锅炉运行、汽机运行;设备维修部部锅炉、汽机检修;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汽机点检、锅炉热控、汽机热控等。5、接触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

11、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现场配备防高温烫伤、防中暑药品。作业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佩戴防高温手套,必要时需穿隔热服。如接触环境温度较高的工作现场时,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6、现场应急处置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

12、,分别作如下处理:a.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b.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c.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 50%酒精擦浴。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四)化学有害因素1、氨1)产生原因:脱硝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氨气泄漏等。2)危害程度: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

13、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机生命。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和手指溃疡等症状。3)适用岗位:脱硝、化学运行、化学化验室人员4)接触氨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特殊工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氨的性状,毒性作用,中毒症状,掌握防治要点。卸氨操作时必须站在上风位置作业,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毒面具、手套、胶鞋,如感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严禁工作人员穿钉子鞋、化纤服、带火种和带热源进行现场作业。禁止使用汽油等挥

14、发性较强的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有衣物。5)现场应急处置凡从事氨作业人员均应进行就业前体检,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肝或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者应禁忌从事氨作业。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 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 12 滴 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 15min 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如病人昏迷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

15、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同时紧急联系 120.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采取以下措施:先喷 5 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 5 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误服者可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2、二氧化硫1)产生原因:锅炉燃烧后烟尘中含有二氧化硫;脱硫回收系统泄漏。2)危害程度: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

16、造成上呼吸道损伤;吸入体内进入血液,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损害,使机体的免疫力受到明显抑制而大大降低。3)适用岗位:发电部灰硫运行人员;设备维修部脱硫除尘检修人员;设备管理部外围热控人员。4)接触二氧化硫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特殊工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二氧化硫的性状,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点。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工作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扎好裤腿、袖口和领口。做好防护措施处理事故现场时,人员逗留时间不可过长,要勤轮换。5)现场应急处置急救时应

17、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安静,观察病情变化。对有紫绀缺氧现象患者,应立即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取。如发现喉头水肿痉挛和堵塞呼吸道时,应立即作气管切开。对呼吸道刺激,可给 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 10 分钟。眼损伤,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温水冲洗,滴入醋酸可的松溶液和抗生素,如有角膜损伤者,应送至医院及早处理。3、一氧化碳1)产生原因:锅炉燃烧后烟尘中含有一氧化碳。2)危害程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中、重度中毒具有一定的后遗症,如病人有神

18、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部疾病。3)适用岗位:发电部 320MW 集控、165MW 锅炉运行、灰硫运行人员;设备维修部锅炉、灰硫检修人员;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及锅炉热控人员等。4)接触一氧化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一氧化碳的性状,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点。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工作时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做好防护措施。在处理烟道事故时应戴好防护口罩,必要时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5)现场应急处置立即打

19、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原因,排除隐患。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出心脏体外按摩。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中、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立即给氧,同时送往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立即静脉注射 50%葡萄糖液 50 毫升,加维生素 c5001000 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 2 天,每天 12 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应尽快住院查明原因,对因治疗。暂时不能入院者,保持呼吸道

20、通畅,吸氧,呼吸剂应用,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插管行人工辅助通气(呼吸)。维持有效血循环,给予强心、升压药物,纠正休克。控制高血压及过高体温。止抽搐用安定、鲁米那等。给予促醒药物,如醒脑静、安宫牛黄丸等。4、盐酸1)产生原因:化学制水系统中使用,且易挥发。2)危害程度:急性影响,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3)适用岗位:化学运行、化学检修、化验人员。4)接触盐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

21、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盐酸的性状,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点。在进行接触盐酸的作业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面罩、穿耐酸碱胶靴、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待耐酸碱橡胶手套,避免吸入酸雾,与碱性物质接触。工作现场严禁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后要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5)现场应急处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等,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然后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

22、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5、硫酸1)产生原因:化学循环水处理、化验室中使用。2)危害程度:急性影响,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眼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可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3)适用岗位:化学运行、化学检修、化验人员。4)接触硫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硫酸的性状,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点。在进行接触硫酸的作业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

23、防护面罩、穿耐酸碱橡胶靴、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待耐酸碱橡胶手套,避免吸入酸雾,与碱性物质接触。工作现场严禁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后要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5)现场应急处置皮肤接触:大量硫酸与皮肤接触需要先用干布吸去,不能用力按、擦,否则会擦掉皮肤;少量硫酸接触无需用干布。然后用大量冷水冲洗,再用 3%-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大量冷水冲洗剩余液体,最后再用 NaHCO3 溶液涂于患处,最后用 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然后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24、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6、氢氧化钠1)产生原因:化学制水系统中、化验室使用。2)危害程度: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其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3)适用岗位:化学运行、化学检修、化验人员。4)接触氢氧化钠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氢氧化钠的性状,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点。在进行接触氢氧化钠的作业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

25、面罩、穿耐酸碱橡胶靴、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待耐酸碱橡胶手套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工作现场严禁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后要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5)现场应急处置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分钟。或用 3%硼酸溶液冲洗。然后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7、氟及其化合物1)产生原因:升压站主开关2)危害程度:吸入一定量可致胸闷、气喘、皮肤颜

26、色发红;头晕、失眠、脱发、体重减轻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皮疹、接触处皮肤非常痒等症状。3)适应的工种:320MW 集控运行人员、165MW 电器运行人员;电气检修、继电保护、电气点检人员。4)接触氟及其化合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经特殊工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环境及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须了解氟及其化合物的性状,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点。工作人员不得在设备防爆膜附近停留。巡视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气体采样操作及处理一般渗漏时,要在通风条件下戴防毒面具进行;采样时,应防止 SF6

27、气体压力突然下降造成的闪络,当发生大量 SF6处逸时,立即撤离现场。进行抢修的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护目镜和佩戴氧气呼吸器,完成工作后,必须先洗手、臂、脸部、颈部或洗澡后再穿另一套衣服。设备解体检修前。必须对 SF6气体进行检验。根据有毒气体的含量,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检修人员需作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打开设备封盖后,检修人员应暂离现场 30min。设备内的 SF6气体不得向大气排放。应求明净化装置回收,经处理合格后方准使用。设备抽真空后,用高纯氮气冲洗 3 次(压力为 101325Pa)将清出的吸附剂、金属粉末等废物放入 2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 12h 后深埋。5)现场应急处置皮肤接触:应

28、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 15分钟后,用温水(不超过 40)冲洗令冻伤回暖,不可使用热水及摩擦患部,注意保暖并立即就医。眼睛接触:不要揉眼睛或逼近眼睛,要撑开眼皮,尽快以大量水缓和冲洗受污染眼睛至少 15 分钟,然后以纱布覆盖眼睛送医院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若患者清醒,立即给予大量的清水漱口,条件允许给患者喝下 300 毫升左右的水或牛奶;若患者丧失意识,则避免从口中喂食任何东西;若患者自发性呕吐,则保持身体前倾,立即就医。8、联胺1)产生原因:给水处理中使用。2)危害程度:接触其挥发

29、物,可引起呼吸困难。在空气中易发烟,对呼吸系统、皮肤粘膜、鼻子、咽喉均有损害,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3)适用岗位:化学运行。4)接触联胺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防护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前应对联胺溶液罐、联胺配药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应保证联胺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联胺操作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联

30、胺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联胺操作前 4 小时之内严禁饮酒;联胺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5)现场应急处置联胺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15 分钟,再以 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 1%的醋酸清洗皮肤。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电力医院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到上级医院急救。9、接触化学物质限值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见下表:职业接触限值(mg/m职业接触限值(mg/m3 3)序号序号化学物质名称化学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平均容许浓度平均容许浓度短时容许浓度短时容许浓度备注备注1氨20302二氧化硫5103一氧化碳20304氯化氢及盐酸7.55三氧化硫及硫酸126氢氧化钠27氟化物(不含氟化氢)(按 F-计)28联胺0.060.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