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案例导入看不见的手1一、“看不见的手”概述一、“看不见的手”概述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于 1776 年在国富论 中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一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须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亚当斯密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
2、的市场价格不发生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着产量和质量。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不仅配置稀缺资源,而且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政府不对外贸进行管制。“看不见的手”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现实。“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
3、就好像有一只吉祥慈善的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二、“看不见的手”的定义理解 二、“看不见的手”的定义理解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作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作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
4、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各自的决策。三、“看不见的手”案例分析三、“看不见的手”案例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几百条冰箱和彩电生产线,政府计划部门惊呼“重复引进,浪费资源”,并连下数道“金牌”加以制止。然而到下面没人买账,冰箱彩电发展势如破竹。“看不见的手”起了巨大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兼并重组淘汰,中国成了世界冰箱彩电出口大国。高度垄断、严密呵护的汽车行业至今仍是国家最大的保护对象,50岁了还是“幼稚产业”。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山西某国有纺织厂在全国纺织行业连年不景气情况下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当记
5、者问厂长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您是想听实话还是官话?”“当然是实话。”“实话就是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上级领导一年到头也不来一趟,没法指导厂里工作。”这则1 看不见的手EB/OL.故事是说少了行政干预,“看不见的手”照样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1929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人们一夜之间突然发现“看不见的手”把经济搅得一塌糊涂。于是,这时又出现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什么时候用“看不见的手”,什么时候用“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管什么,怎样管?这些的确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研究
6、课题。问题:(1)怎么理解“看不见的手”?(2)怎么理解“看得见的手”?案例解析(1)“看不见的手”是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2)“看得见的手”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icro),意义是“小”。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一)微观经济学的含义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包括个人、家庭和企业。其中,个人和家庭又称居民户,是经济中的消费者;企业又称厂商,是经济中的生产者
7、。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入手(消费者要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生产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如果每个经济主体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厂商行为都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均由价格决定。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通过价格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微观经济学要说明的正是这一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4.研究方法是
8、个量分析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的三个基本假设条件如下。1.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理性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2.信息完全假设信息完全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价格机制是传递供求信息的经济机制,信息完全假设具体体现在自由波动的价格上。3.市场出清假设市场出清假设是指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
9、速进行调整。它与前两个基本前提假设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是前两者的逻辑推论。只有在以上三个假设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这三个假设条件并不一定完全具备或同时具备。这也是传统微观经济学遭到现代经济学家质疑的主要原因。(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结构、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这些是本书第二章到第十章要讲解的内容。其中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实际上是解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0、“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时,由于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就会增进社会的利益。“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就是要解释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知识链接亚当斯密的故事2亚当斯密(17231790)三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终生未娶。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被吉卜赛流浪汉抢走。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小渔村里,那里有个码头。由于贸易发展,后来那里发展成为一个城市。船员们出海回来就坐在那里一边喝啤酒,一边谈论其见闻。由此,他发现了贸易对于一个国家、对于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从小就是个智力超群的孩子,14 岁进入格拉斯高大学,17 岁获得硕士学位。
11、1746 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先在爱丁堡大学任讲师,28 岁担任格拉斯高大学逻辑学教授,29 岁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因为教学水平高超、极富思辨力而远近闻名。1763 年,他辞去教授职务,担任布莱克公爵的私人教师,年薪非常优厚(300 英镑加旅费,再加 300 英镑津贴)。1764 年,他陪着年轻的公爵踏上欧洲之旅,来到欧洲大陆后,他才发现,原来英国这么落后,欧洲大陆却如此发达。他们先后到了法国、德国等国家,游历了欧洲,极大地增长了见闻。在此期间,他拜访了很多研究经济的学者,如重商学派、重农学派,前者主张商业创造价值,后者主张农业创造价值。斯密则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在欧洲侍学两年半后,
12、斯密回到英国,带着丰厚的报酬回到家乡。随后十年,他深居简出,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呢?(社会财富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创造出财富来?)经过十年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发现,原来这个社会的运转靠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个人在做事时,并没有首先想到社会利益,而是如何最有利于自己,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当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时,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牵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要促进社会利益好得多。2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他认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社会(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真正内核。为此,他兴奋异常,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于是,一部旷世之作国富论 诞生了。正是从斯密开始,人类才有了现在意义
13、上的经济学。斯密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而是让经济自由发展,让价格机制自发地起作用。每个人都会自动按照价格机制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这样经济自然就会发展了。在其思想指引下,英国经济首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西欧,之后是美国。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达 150 年之久。在一个半世纪里,人们用他的理论管理国家,政府不干预经济,只做“守夜人”,让经济自由发展。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一词也出自于希腊语(Macro),是“大”的意思。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1.研究
14、的对象是整个经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由这些树木所组成的森林。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因而它考察的是社会的经济总量。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研究现有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及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等问题。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在宏观经济领域中,国民收入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总量,它综合反映了其他的经济总量及变动状况。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这种分析说明经
15、济的运行状况,制定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并不能完美地实现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在改善某些人的境况时,而不使其他人受损。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经济社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福利最大化。既然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人类就不能只是顺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应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能动地对经济进行调节。(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失业理论、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及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这些是本书第十一章到第十八章要讲解的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生产与就业的水平,所以通过对整个在某一时期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短期国民收入问题进行分析。而一个国家长期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该国生产潜力的增长决定的。同时,宏观经济学还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