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宗派禅宗
《佛家宗派禅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家宗派禅宗(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佛家宗派禅宗佛家宗派禅宗55、介绍禅宗、介绍禅宗(1)禅宗的特点)禅宗的特点 问:禅宗的特点请帮忙总结几条。答:直接、率真。直接却无直接相,直接到让人误以为内藏玄机的程度。率真并不是无知,率真得让机谋聪明之人难测其玄妙。(2)什么叫如来禅?什么叫祖师禅?)什么叫如来禅?什么叫祖师禅?问:请教一个问题:什么叫祖师禅?能讲的细一些吗!答:祖师的山门:香严智闲禅师闻竹声悟道后,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知道后,对仰山慧寂说:“此子彻也。”仰山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我亲自勘过。”仰山见到香严,说:“和尚赞叹师
2、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香严举说前颂。仰山说:“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香严又成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说:“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香严禅师又做了一颂: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听了,回去报给沩山:“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从上面这个公案可以看出: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此颂连如来禅也算不上,更不用说祖师禅了。此颂的意思是:听到击竹之声,突然能所双忘,啊!原来悟道并不是从修行得来。“动容扬古路”句:“动容”指的是扬眉
3、瞬目,当然是指悟后的扬眉瞬目。“扬”是扬弃,抛弃、丢掉的意思。“古路”指过去的路子,有二义:一是指过去自己扬眉瞬目、说话做事的路子(未离妄执);一是指古人悟道的路子(他吃饭我不能饱)。在自己的扬眉瞬目、说话做事之时,这二者都要扬弃。“不堕悄然机”,意思是:也不以“悄然”为究竟。说到威仪,都是有声有色的,而这种“威仪”却在声色之外,因为它“处处无踪迹”,它无相啊。诸方的通达之人、悟道之人,都说它是“上上机”。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此颂不会祖师禅,却算得上会如来禅。贫,即一无所有,喻扫掉妄执。锥,就是指的前颂里的“上上机”。还有这个在,慢说祖师禅,就
4、连如来禅也未会得。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到这里,言语道断,却不妨说东说西;心行处灭,也无碍打风打雨。在下已无法下口,只将颂里的词义所指说一下吧:沙弥,是指仰山。“若人不会,别唤沙弥。”意即:你要是还不领会,就别唤做“沙弥慧寂”了。末了,问曰:这里的“一机”和前面的“上上机”相去多少?答:黄鹤楼前鹦鹉洲。问:什么意思?答:会者不差毫厘,不会者天地悬隔。问:如来的山门是什么?请慈悲开蒙!答:十方无壁落,四周也无门。(3)疑情)疑情问:古人云:“百尺杆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这是指亲证自心实相无我无人,真实体会到寂灭本性遍满虚空,还是指十方世界种种景象无非是见,乃自心见性所现?
5、答:您正在起疑情参它,我若多嘴讲道理,岂不是塞您悟门么!您若不参它了,我倒可多几句嘴。问:末学并未到百尺杆头,本不该参这个。答:若真能在此起疑情,这个也可参。问:只是如今已是如刺在喉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了。答:若真如此,便是疑情。问:修心中心法的人起了大疑情怎么办呢?是极力参究下去呢?还是把疑情当做普通妄想“呸”了了事?答:能“呸”掉的只是妄念。若真是大疑情,便非一“呸”能掉。若能“呸”掉,那还是妄念,并非真的就是疑情。(4)参话头)参话头问:“悟后重疑,大参即重疑。”求老师说说这疑与参。答:“疑”是起疑情,“参”是参话头。这是宋以后禅宗的典型修法呀。问:老师,他是说悟后(破本参后)的疑或参
6、啊!答:倘若还有个“悟”在,那就这么大疑大参可也。(5)禅宗三关)禅宗三关问:老师啊,我莫名其妙地不踏实。答:见惑的微细处。并未彻断见惑所致。问:如果这样,就不能算破初关吗?答:破初关者,已无“关”的痕迹着在心头。只是至此并不算完,所以有向后的“重关”“牢关”之说。若是用思维计度心研究三关,尽管说得头头是道,充其量只能算作世间学问的一种禅学,而并非禅宗问:问个傻问题:彻断见惑,以何为征?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两人相逢,觌面相呈,可以互知。问:无师在身边,自己如何了知三关呢?答:您虽未破初关,但已很有希望。别把“三关”埂在心头,踏实行去,久久触机遇缘,刹那打破疑团,慢说“初关”,即“三关”也了
7、无痕迹,觅关了不可得,是名“破初关”。此处有两个歧途:(1)感到前途渺茫,生退屈心。虽认为自己不是顿悟的根器,但还总不大甘心,认为别人更不行。尽管人前先称自己不行,但总透出“你更不行”之意。发展到极端,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佛法的无上乘。这种人若有福报,他说话若能够强制大家执行,佛法最珍贵的内核解脱道,就会泯灭。(2)自认已证菩提,生我慢心。这未必全是瞒人,更多的是为了瞒己。尽管人前振振有辞,他一个人呆着的时候还是感到“足下虚虚的”。但若无“人前振振有辞”,会更觉“足下虚虚”。若遇同类,便会互相吹捧,最终导致“狂禅”。这种人若无福报,“狂禅”非禅,发狂而已,也害不了人。若有福报,入魔有份。不走这
8、两个歧途,也并非“忍一忍”就不用修行了,此时正须修行啊!老人当年跟我说了“忍一忍”之后,又抽另外的时间给我详细地讲解“观照”。现在我在坛子上时不时地说“观照三步”、“不睬它”等等,都不出老人所讲的内容。后来再看老人的书,这些内容书里都有啊!问:来果禅师自行录“透牢关”中说“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即出牢关。”这里“虚空”怎么理解?答:这虚空未离“一切诸佛众生”啊。类如一切诸佛众生,未出虚空一步,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即出牢关。足可以虚空为关。谁个能出此关?只有参禅人,不劳寸步,能出此关无疑。问:老师,如何是“不劳寸步,即出此关”?答:本来如是,当下现成,自然是不劳寸步。问:即使出得虚空出得牢
9、关,也出不得他的手心啊答:至此祖师所设的关键,将难关住你了。问:哈哈,老师不可雪上更加霜啊。答:果然瞒你不得。问:直到云起时也不疑青天,那便彻底明白;阴云也并非离开青天而有,那么,阴云便翻成妙用。此时方可言“烦恼即菩提”,此时方可言“无修无得无证”。”到此处算是破重关还是出牢关?这属于法身向上吗?答:还是这句话:若还有三关的概念在,那就连初关也没破。三关是实修的圭臬,不是拿来当理论讨论的。不到破重关的境界,遑论初关;不到破牢关的境界,遑论初关、重关;不到“无修无得无证”的境界,遑论三关。(6)禅宗祖师不依经、不依佛说吗?)禅宗祖师不依经、不依佛说吗?问:宗下祖师之所谓不依经,不依佛说,趁兴而发
10、的一种教育。答:哦?宗下祖师不依经、不依佛说?其实,宗下祖师落实了经义、实践了佛说呀!问:对!对!宗下祖师才是真正落实了经义、实践了佛说啊!答:可能是某些语句障了你的眼,比如:打死了喂狗!那是要打死问话者的妄念,使他刹那之间妄念嘎然而止。既不是要打死问话者这个人喂狗,更不是要打死世尊喂狗。问:看您的话心稍宽些。答: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过不在经,而在于人。从根本上说,宗下教下是一致的。(7)禅的实相怎么看不到?)禅的实相怎么看不到?问:禅是实相?请问齐老师禅相是什么?俺怎么看不到。答:看不到就老实打坐去。如果不收拾好这“缠相”,就越发看不到“禅相”了。腊月三十若到,不手忙脚乱才是好手。56、认识
11、公案、认识公案(1)禅宗公案繁多)禅宗公案繁多问:禅宗公案繁多,不免鱼龙混杂,以至有人说禅宗是骗子,应如何对待?答:“公案繁多”与“鱼龙混杂”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说这话的人是不是骗子呢?(2)禅宗祖师的语录,是不是要开悟后才好去看?)禅宗祖师的语录,是不是要开悟后才好去看?答:悟前看是为了打开,悟后看是为了除习气(所谓保任)。(3)刚识得本来面目是否就应该通达这些禅门公案?)刚识得本来面目是否就应该通达这些禅门公案?答:这倒未必:就象刚进学校门就能读大部头小说一样。这也要看夙世的习性,禅宗根性的人通得快些。(4)为什么古禅师说话都这样拐弯抹角的?)为什么古禅师说话都这样拐弯抹角的?答:并非
12、拐弯抹角。举个例子说吧:比如你家来了个远客,你岳母问你“这是谁?”你会很详细的告诉她这就象教下的语言。如果你岳母指着你爱人问“这是谁?”你恐怕不会这么详细地介绍吧遮诠:不识!表诠:是你!缓和的:哈哈!你都不知道,还有谁知道!(5)翻成现代文,古意容易丧失)翻成现代文,古意容易丧失甲:请把公案翻译成现代文,这个适合我!对症就是好药!答:哈哈!变了味的药可能会吃出病来的。乙:翻成现代文,有些古意容易丧失。答:对!翻成现代文,古意确实容易丧失。我就见过一些不伦不类的所谓“翻译”文章。圆悟禅师在碧岩录著语里自称“夹山”,有人竟翻译为夹山善会禅师。丙:“两足尊”,有的人翻译成英语后,竟成了:有两只脚的尊
13、贵人。答:佛法并不象他们说的那样浮浅。如果有人翻成“两条腿”,另有翻成“两只脚”者出来争论,这更令人啼笑皆非。然而,类似的争论在网上却比比皆是57、公案常用语旁通(1)什么是“芥子纳须弥”?)什么是“芥子纳须弥”?答: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问:须弥山如何容于芥子?答:这个小小的坛子是不是小如芥子啊?(别的地方不说,光乐趣园就有万把个论坛。)问:爆米花就是芥子纳须弥。答:五灯会元 有一则“芥子纳须弥”公案:江州刺史李渤问:“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否?”师(归宗智常禅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
14、向何处着?”李俯首而已。(2)何谓“孤峰顶上草里坐”?)何谓“孤峰顶上草里坐”?答:所谓“孤峰顶上”,是比喻语言不到处。所谓“草里坐”,是说祖师为人,不惜浑身落草。孤峰顶上,是不落语言的。不管是“离念灵知”也好、“究竟佛性”也好,都说不到它。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然而,祖师总要启发问契入它呀,所以不惜浑身落草,提出种种的善巧方便。比如这个“离念灵知”,问若一下子契入,必是一切不可得,连这个“离念灵知”也不可得。若不契入,而是在文字上非要找出个东西,那早已不“离念”了,也不会“灵”了,结果成了一种知解(法尘),进而再对这个知解评说,那能评到“离念灵知”本身么?他评的是他自己的理解,是他自己所起的
15、法尘。还硬说他的理解就是人家原来的意思,其实并非原来的意思,只是他的理解而已。元音老人在世时,就看到过这样的批评文章,老人一笑置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当然一笑置之。老人说了什么?“阿谁见余开口来!”(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问:(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此三种是用功的过程,第一种与第三种有何区别呢?答:(1)见山执取山,见水执取水。执山排除水,执水排除山。(此即楞伽经里讲的“建立与诽谤”。)(3)见山正是山,见水正是水。见山不碍水,见水不碍山。(菩萨离开两边建立与诽谤,是名菩萨入欢喜地。)问:有
16、没有可能不经过第二段直接就到第三种呢?答:有啊!虽然现今我没见过,古代就有。比如:广额屠儿。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那个。(4)如何理解“朗月当空,尤是阶下汉?”)如何理解“朗月当空,尤是阶下汉?”问:如何理解(曹山禅师)“朗月当空尤是阶下汉?”答:“朗月当空”也不可得,才算“登堂入室”。(5)“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问:(船子和尚)“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答:任凭你该干啥就干啥,只要不妄想执着,心态自然不一样。问:“清波”是指什么?答:是指终日吃饭、终日穿衣。问:怎么算“不犯”?答:没咬着一粒米、没挂着一丝纱,才算不犯。问:然后怎么
17、样?答:既已不犯,慢说“然后”,连“然前”也没有。58、锯解公案、锯解公案(1)大梅还我核子(1)大梅还我核子问:请老师解释这个公案:庞居士问师:“久响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士云:“与么则百杂碎也。”师云:“还我核子来。”答:先拿核子来,然后再解释。问:请慈悲解释。答:套一下碧岩录的格式吧:垂示云:大凡提持纲宗,须是英灵底汉,拨着便转,剔起便行。若还拟议筹思,早是一场败阙了也。路逢剑客须呈剑,未出鞘前已决出,这是什么人的作略?试举看:举:庞居士问大梅法常禅师:“久响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离不开这一套!探杆影草。】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莫道有事好!小心中圈套
18、。】士云:“与么则百杂碎也。”【早知你会这么道。莫见谁都这么弄琵琶,遇到打鼓者弦便折。】师云:“还我核子来。”【赖有这一着!其实也是草。】庞蕴居士遍参石头、马祖两大老。参石头。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邪,素邪?”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
19、承二载。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向之。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者,襄阳人也。姓郑氏。幼岁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至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秖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颂曰:惯向沧冥钓巨鳌,【惯于沧冥行船者,也须小心沟坎。】即心是佛任逍遥。【乃师都不奈何,何况
20、乃友!】承想收来成一担,【没承想会打折钓竿。】力充何妨单头挑。【莫道无事好。有事也是无事。】“惯向沧冥钓巨鳌”,此一句颂庞居士问师“久响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马祖早就说过“梅子熟也”,他还去这么问,岂非多此一举!其实不然,马祖说并不等于大梅自己说,庞居士是检验大梅,看他自己怎么说。“即心是佛任逍遥”是颂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大梅若答“熟”,恰是巨鳌,正好被庞居士钓着。若答“未熟”,则不可离师过早,不堪住山了也。一句“你向什么处下口”便轻轻脱开,熟向什么处下口?不熟又向什么处下口?“承想收来成一担”,庞居士见他答“你向什么处下口”,他若落在“即心是佛”上,抱着“即心是佛”不放,自以为有所证,
21、也会这么答。也就是说,“你向什么处下口”可能是“梅子熟了!你向什么处下口?”。若如此,那就是“百杂碎”了杜撰禅和,如麻似粟!“力充何妨单头挑”颂师云“还我核子来”。你以为我答“熟”就一定是有所证么!在我这里,熟是熟、不熟也是熟,“即心是佛”是“即心是佛”,“非心非佛”也是“即心是佛”。说个“熟”、说个“即心是佛”,你也不奈我何!庞居士便休且置。诸位说说看,那“核子”是什么?(良久云:莫努眼睛!)问:我胡思乱想:你庞居士说个“百杂碎”正是于无下口处下了口(“梅子熟了!你向什么处下口?”,是你庞居士落在“熟”上,你落在“熟”上,才有了“生熟”百般杂碎。于我可没有两样),所以梅子早被吃掉了,这核子就
22、是见证。答:哈哈!“青原白家酒三盏,吃了却道未沾唇。”问:是不是我身上的“酒味”也象“核子”一样留下了“见证”而不自知啊?还是老师在说早已体会过佛性的味道却不能认取,请老师直指。答:其实,老人早已直指过多回了。那就直指:所谓“核子”,正是那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所谓“酒味”,正是那六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然而,老人每说到“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时,总会随后扫掉,告诉你灵知也不可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问:哦,原来“核子”是“皮肤脱落尽,唯露一真常”的灵知之性啊。因为“无智亦无得”,凡有所得,皆非实相,实相是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的。所以这灵知也不可得。对吗?答:“核子”不
23、仅取不得,而且舍不得。无形无相、含一切相,不生不灭、摄尽生灭,非造作所成,本然如是。(2)钦山一镞三关(2)钦山一镞三关问:碧岩录举:良禅客问钦山:“一镞破三关时如何?”山云:“放出关中主看。”良云:“恁么则知过必改?”山云:“更待何时!”良云:“好箭放不着所在。”便出。山云:“且来。阇黎!”良回首。山把住云:“一镞破三关即且止,试与钦山发箭看。”良拟议。山打七棒云:“且听这汉疑三十年!”回首未必为错,这里错在哪里?答:错在你这一问。本来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你这一问,事生也。问:容不得公案草草裁判。答:果然!果然!问:路见不平时如何?答:别让刀拔了你。(3)白云汝怕人笑(3)白云汝怕人笑 举公
24、案:白云端禅师有逸气,少游湘中。时会禅师新自杨岐来,居云葢,一见,心奇之,与语每终夕。会忽问曰:“上人落发师为谁?”对曰:“茶陵郁和尚。”会曰:“吾闻其过溪有省,作偈甚奇。能记之否?”端即诵曰:“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会大笑而去,端愕然左右视,通夕不寐。明日,求入室,咨询其事,时方岁旦。会曰:“汝见昨日作野狐者乎?”对曰:“见之。”会曰:“汝一筹不及渠。”端又大骇,曰:“何谓也?”会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端因大悟于言下。“渠爱人笑,汝怕人笑”何意?答:老人直指离念灵知,你真认取了么?并非别人笑你你才疑,其实是你自疑。(下文分段批注:)白云端禅师有逸气,
25、少游湘中。时会禅师新自杨岐来,居云葢,一见,心奇之,与语每终夕。答:杨岐方会禅师是临济宗杨岐派的立派大祖师,他从杨岐刚到云葢(杨岐、云葢都是地名),就遇上了白云守端禅师(后来继承了杨岐的衣钵,是杨岐派第二代祖师),师徒俩初见便很投缘,往往终夜畅谈。会忽问曰:“上人落发师为谁?”对曰:“茶陵郁和尚。”会曰:“吾闻其过溪有省,作偈甚奇。能记之否?”端即诵曰:“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答:看来当时白云端禅师是认取了“神珠一颗”(也就是离念灵知)。真的认取了么?未必真呢。这个“未必真”,恐怕连他自己也未发现,他还以为是真的认取了呢。会大笑而去。答:哈哈!否定你一下,考
26、验考验,看你是不是真认取。端愕然左右视,通夕不寐。明日,求入室,咨询其事。答:果然经不起考验。时方岁旦,会曰:“汝见昨日作野狐者乎?”对曰:“见之。”会曰:“汝一筹不及渠。”端又大骇,曰:“何谓也?”会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答:“昨天法会上,你看见那几个野狐禅是什么样子了么?”答:“看见了。”答:“有一个地方你还不如他们呢。”答:“这从何说起呀?”答:“他们哗众取宠,喜欢人们笑。你却怕我笑,我一笑你,你就自生疑惑。以至于通夜睡不着,这不,天一亮你就来问我了吧。”端因大悟于言下。答:这一下白云端禅师彻底断了疑根,故称“大悟于言下”。诸位心密同仁哪!咱们之中,有几个不知道离念灵知!又有几个不
27、疑着离念灵知!曾几何时,网上那几只野狐一叫,你真的不曾心动么?!(4)大虫一脚踏倒 (4)大虫一脚踏倒问:碧岩录长沙鹿苑招贤大师,法嗣南泉,与赵州、紫胡辈同时,机锋敏捷。有人问教便与说教,要颂便与颂。尔若要作家相见,便与尔作家相见。仰山寻常机锋,最为第一。一日同长沙玩月次,仰山指月云:“人人尽有这个,只是用不得。”沙云:“恰是,便倩尔用那。”仰山云:“尔试用看。”沙一踏踏倒。仰山起云:“师叔一似个大虫。”后来人号为“岑大虫”。“沙一踏踏倒”是不是指透过自己的身心妄念,就能得到法界身呢?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界身”。答:也该将你一踏踏倒。(5)云门何是法身(5)云门何是法身问:碧岩录举:僧问云
28、门:如何是法身?门云:六不收。请问,如何是化身?答:不收六。问:碧岩录说:“云门道六不收,直是难构。若向朕兆未分时构得,已是第二头。”如何落得第一头?答:朕兆未分时。问:是事见得,闻得,觉得,唯议不得,荐不得,更求不得。答:无言便议得,无心便荐得,无欲便求得。问:老师,您不是也想让小僧闻之失笑吧。答:那你也笑得。(6)赵州柏树成佛(6)赵州柏树成佛问:僧举“柏子树有佛性也无”问赵州和尚,州曰:“有。”僧问:“柏子树何时成佛?”州曰:“虚空落地时。”僧:“虚空何时落地?”州:“柏子树成佛时。”植物有佛性也无?答:哈哈!你若无,植物便有。你若无虚空落地时。植物便有柏子树成佛时。(7)上座翻却茶铫)
29、上座翻却茶铫问:碧岩录 举:王太傅入招庆。煎茶。时朗上座与明招把铫。朗翻却茶铫。太傅见,问上座:“茶炉下是什么?”朗云:“捧炉神。”太傅云:“既是捧炉神。为什么翻却茶铫?”既是捧炉神。为什么翻却茶铫?答:捧炉不如捧人。问:阿弥陀佛,妙!请问老师,如何捧人?答:这么捧:念一声阿弥陀佛,喊一声妙。问:“茶炉下是什么?”请接一句,不许塌翻茶炉。答:丙丁童子。(8)南泉斩猫息争)南泉斩猫息争问:碧岩录“南泉斩猫息争”,若作猫叫,南泉会说“谁让你乱叫,斩!”,一剑斩断。如果说“猫在这老汉手中,生死已分明”,南泉将作么道来?答:哈哈!今人比古人胆大。问:今人胆、古人胆。向前一拜,将猫提走。答:子若在,恰救
30、得猫儿。问:顶礼。答:莫回头!(看刀!)问:嗨!(莫将刀砍错人。)答:喵!(9)德山末后无句)德山末后无句问:恭请老师也来演绎德山托钵公案答:还是看看佛说的末后句吧:这是四十二章经其中一章,请看末后一句吧: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问:各位,一切平等,一切无碍,随心无滞,当下如是,既是开悟,既是法身成就。就是“末后句”“祖师禅”。答:末后句无这些闲家具:“一切平等,一切无碍,随心无滞,当下如是,既是开悟,既是法身成就。”问:末后句是了脱生死的工夫已经做到家了。所以他说末后无句,末后句是工夫,了脱生死的工夫!答:你知道“坐脱立亡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这个公案么?问:中国
31、唐代高僧岩头和尚被盗贼斩首的传说:岩头和尚生前经常对弟子们说:“当我死的时候只有一声哀鸣。”果然,当盗贼要砍下岩头和尚的脑袋和时,只听到他大叫一声,据说声传数里之外。答:可见“末后句”并不是指的坐脱立亡。问:想想“德山托钵”,还是有如苍蝇叮蛋,无处下口。答:说起“德山托钵”,我倒有个问题:难道是师父不如弟子么?还有:什么是“末后句”?问:怎么大家都问这个问题?我提不起疑来。答:那就别管他了。问:实相无想无不相,这是末后句。答:还不是末后句,末后无句。岩头瞒人处,无句偏有句。这本无始末,却道只这是。问:什么是“末后句”?馋“末后句”。答:干脆告诉你好了:能使问当下打开本来的话,即使未开口,也是“
32、末后句”。若不能,纵使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也是“输却一半”。59、禅宗武库、禅宗武库(1)临济将军四料简三要语)临济将军四料简三要语【四料简四料简】问:照、用都是宾,另有其主。这个主在与照用并提时习惯上叫什么名字知了不清楚。换种说法就是法、报、化。答:很有趣的对应:法、报、化 觉、照、用 主、谓、宾 有时有照无用夺境不夺人。有时有用无照夺人不夺境。有时照用双举人境具不夺。有时照用双泯人境具夺。【三要语】【三要语】问:“若到作家面前,将三要语印空、印泥、印水验他”这里的三要语,就是临济老祖的三要么?答:印空、印泥、印水,便是三要语。问:如何是印空、印泥、印水?愿闻其详。答:印空看他是否“说来
33、句句空,行时处处有”。其实,只这“说来句句空”就已经是“有”了,有个“空”在。印泥痕迹宛然!比如:“我开悟了”(悟迹宛然)或者“我没开悟”(迷迹宛然)。印水落在“无事甲”里,乃至以为不存在“解脱”这回事,象流水一样,见低处就停滞。这种人不适合修无上道,不能跟他讲无上佛法。涅盘经 云:为非器众生说无上道,是菩萨谬。以三要语印他,若真,必不落空有,必不滞两边,必不迷有无,如“之乎者也!衲僧鼻孔,大头朝下。若也不信,问取东村王大姐”。若假,“便见方木逗圆孔,无下落处。”(2)曹洞士民君臣颂四禁偈三渗漏)曹洞士民君臣颂四禁偈三渗漏【君臣颂】【君臣颂】问: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洞山道“何不向无寒暑
34、处去”。此是偏中正。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山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此是正中偏。虽正却偏,虽偏却圆。曹洞录中,备载子细。若是临济下,无许多事,这般公案直下便会。答:以上那么道,洞山临济有什么不同啊?喝!(这一喝,如金刚王宝剑耶?如踞地金毛师子耶?如探竿影草耶?不作一喝用耶?)问:哈哈,果然不同!答:也有同处:金刚王宝剑正中偏。踞地金毛师子偏中正。探竿影草正中来。一喝不作一喝用偏中至。还有个“兼中到”如何处理呀?问:喝!答:莫鲁莽!问:哈哈,果然瞒老师不得.答:o 问:夏日炎炎,老师和师兄们要注意防暑。答:兼中到。【四禁偈四禁偈】问:我曾问一位师兄:“听说你见性了?”他的反应简直
35、象挨了骂一样!哈哈!答:洞山禅师四禁偈:“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古人既知这是“当今讳”(“当今”是指皇上,“讳”是忌讳、名讳,犯了皇上的名讳要杀头的。比喻犯之者便断送了法身慧命),便用别的语言来描述开悟见性:常住真心。这就是“心处路”。打开本来。这就是“本来衣”。正恁么时如何如何。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然而,这四种说法用的多了,也含有了“证圣”之意。所以洞山禅师来了个四禁偈。为什么要避讳?为什么要禁忌?因为有凡有圣、有高有下,不能平等一如,分明是分别心作祟,那跟开悟见性是不沾边的。问:“切忌未生时”?观照,正是“未生时”,“忌”什么?难道是指“观什么照呀”?答:何止
36、“未生时”,即心处路、本来衣、正恁么,不都是见性么。须陀洹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问:改称“一禁偈”就省啦。答:o-【三渗漏】【三渗漏】问:老师,好象有“三种渗漏”,行人当知是哪“三种渗漏”啊?好象有一个是语渗漏,还有就记不清了,老师禅书读的多,给讲讲。答:洞山禅师所说的三种渗漏:曹洞宗开宗祖师洞山良价禅师,将修行者所易陷入之弊害归纳为三种:“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见渗漏:犹有我见法见之意,执着于知之对象,而不见真实。意谓修行者犹有我见、法见不空,不能彻见诸法实相。即所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犹存情识之意,取此舍彼,乃含有彼此对立之思维方法。即
37、所谓“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滞碍于语句,不知文字仅为了悟真理之工具,徒然用心于文字、语言之解明。指滞迷于文字言句之见解。即所谓“究妙失宗,机昧终始。”(下文分段解释编者按)问:“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离什么位?“毒海”是指什么?是不是说横生知见,左右拘泥?答:例如,“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若答“鱼龙虾蟹向何处着!”便是机不离位。这并非横生知见、左右拘泥,而是不能离开“西江水”之语脉,这就是机不离位。因为见地不真,眼光不明,不能洞察言句真实义,才会如此,故谓之见渗露。问:“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向背”之说,可得闻乎?“偏枯”是指怎样的错误?答:例如,说到
38、“一真一切真”,便放纵贪欲,立论求取,此谓之“向”;说到“一假一切假”,便力图断念,排斥一切,此谓之“背”。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知道“皆是虚妄,凡所有相”么?怎么能见到“虚妄”呢?正是这些相啊!若如此,便不偏枯。为什么会偏枯呢?只因情见未尽。故谓之情渗露。问:“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为甚么“体”叫语渗漏,而不叫“见渗漏”。答:例如古之“心性禅”,讲心说性,指为妙体,左说右说,横说竖说,分明立了一法,不能“阿谁见余开口来”。所说之“体”,其实非体,而是光影或者概念。因未见体,故不名“见渗露”。他要立言,故谓之语渗露。(下文分段解答编者注)问:我的理解是否歪了?为何叫“渗”漏?
39、这是超高手对高手的评价?答:莫如说:是超越高低者对“高手”的评价。问:见渗漏,缘木求鱼,出网入笼。答:如麻似粟。问:情渗漏,剪有剪空,谁剪剪刀答:扔了剪刀可也。问:语渗漏,即空即有,亦是戏论答:为何戏论?只因立论。(3)云门天子一曲三句)云门天子一曲三句【一曲三句】【一曲三句】问:举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师云:“腊月二十五。”进云:“唱者如何?”师云:“且缓缓。”为什么云门说“腊月二十五”?答:前几年有人问过我,我是这样答的。若错请批评:问:云门以“腊月二十五”答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并继“唱者如何”之问,进答“且缓缓”。是何意思?所谓“且缓缓”者,是否示“距腊月三十尚有几日”,故云“且
40、缓缓”,已示其对生死之幽闲无挂碍之心境?答:这是两问,先讨论第二问:禅宗里确曾用“腊月三十”比喻死到临头。若这里的“腊月二十五”是对“死到临头”而讲,那么“且缓缓”就是等死的意思了。为什么解脱者幽闲无挂碍?因为他已亲证“本无生死”。若未亲证“本无生死”,面对生死,应生起“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的紧迫感,这是一个修行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面对生死”与“幽闲无挂碍”在修行人那里是不能并存的!一朝打破漆筒,亲证“生死涅盘等空华”,才可能真的“幽闲无挂碍”。故知云门的“腊月二十五”并非对“腊月三十”而言,答他“正月二十三”也不失云门意。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是“验主问”,要检验云门的境界,要探探云门宗
41、的宗风。云门一句含三句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这是云门宗的宗风。函盖乾坤,即佛性摄尽一切法。截断众流,即斩断一切妄想执着。换句话说,截断众流是大死,函盖乾坤是大活。死中得活后如何?“空假不立中亦无,化做春泥群芳护”随波逐浪去也!应一切缘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对一切机说一切法,而无一法可说。这岂是用语言能阐明、用思维能测度的么?答他一句无意味的话,截断他的思维,以期他能函盖乾坤、随波逐浪,这就是云门问“曲”答“日期”的一片苦心。这僧并非不解云门意,“唱者如何”的“者”做“这”讲,我就唱这么一曲好不好?即:我放下一切分别取舍,再也不打任何妄想了。云门恐他落入断见,那就不能函盖乾坤
42、乃至随波逐浪了,故云“且缓缓”,其义与“承当个事,大须仔细”颇同。须通过这公案契入“云门三句”始得。问:那么,可不可这么说,腊月三十一是函盖乾坤句、腊月三十截断众流句、腊月二十五随波逐浪句。答:妙!【“对一说”和“倒一说”】【“对一说”和“倒一说”】问:云门“对一说”和“倒一说”各应什么机?答:应的都是“如何”机。一个是“一代时教”教,一个是“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禅。问:我看都是杀人刀。杀人刀就是活人剑吧?答:杀人刀斩断一切世间情见。活人剑应机起无量无边妙用。(4)赵州茶)赵州茶问:老师是建起网上道场,大做虚拟佛事!哈哈!答:哈哈!网上道场不是我建的,虚拟佛事是大家做的。我给大家送茶来了。
43、“请喝茶。”o何:坛是心中坛,茶为赵州茶?心眼看心坛,谁喝赵州茶?答:何兄!吃茶去。60、网上语录、网上语录(1)请问老师,哪里不是清净法身?)请问老师,哪里不是清净法身?答:清净法身。(2)无情有心吗?)无情有心吗?答:你若没有它就有。(3)若唤作雨声则瞎!不唤作雨声则触,唤作什么声?)若唤作雨声则瞎!不唤作雨声则触,唤作什么声?答:不唤作雨声也瞎!乙:请问老师,如何是不瞎?答:【等闲垂一钓。不患聋,问什么!】(4)先有轮回,还是先有无明呀?)先有轮回,还是先有无明呀?问:先有轮回还是先有无明呀?这可是一个象鸡生蛋,蛋变鸡一样的难题。答:曾有人问元音老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老人瞪了他一眼
44、,大声说:“先有你!”(5)一人出家,九族超升)一人出家,九族超升问:某法师前几天让我参的话头,请老 lvm 师和大家指教:既然“一人出家,九族超升”,目犍连尊者因何还要救母?答:这岂不正是“一人出家,九族超升”么。(6)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问:请教老师:“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答:你不就是没有藏身么。(7)“色身不坏”做何解?)“色身不坏”做何解?问:请教“色身不坏”做何解?“色身不坏”,到底是永远健康长寿呢,还是象六祖慧能一样,人死留个不坏肉身呢?答:头出头没不正是色身不坏么。(8)白刃临头时如何?)白刃临头时如何?问:白刃临头时如何?
45、答:囫勿+力!问:是“谁”的头落地?答:堕也!(9)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问:未见!答: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问:无事生非。答:若如此,也难怪道“未见”。(10)万法归一)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一归何处?甲: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能否答:归你心处?答:否!乙:无所归无所不归呢?答:否!乙:不对?答:“戏论谤”也对么?(11)未见鱼头,却见鱼尾)未见鱼头,却见鱼尾问:前三三与后三三,人家陀螺我家转。蚊子吞却铁牛去,石头开花种良田。还有鱼吗?答:哈哈!未见鱼头,却见鱼尾。问:好一个渔夫!答:只见渔夫,可见鱼么?问:若鱼可见,连渔夫也一同网去。答:相
46、救!相救!问:阿哪个网困着您!(12)知妄原非妄,识真真不真)知妄原非妄,识真真不真问:知妄原非妄,识真真不真,长啸动天地,轻歌快吾心。答:好偈!知妄原非妄“知”之一字,还喜闻不?识真真不真犹带“识”在。长啸动天地声震三十里。轻歌快吾心还有这个在呀?!(13)清净悠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清净悠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问:“清净悠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观照朗然,此时也是法尘影事吗?答:哈哈!什么不是法尘影事?(14)无禅可问如何?)无禅可问如何?答:哈哈!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15)无始的同义词是“当下”)无始的同义词是“当下”问:我理解的“无始”的反义词是“当下”。答:哈哈!它的同义
47、词也是“当下”。(16)把“巢”拿掉,“鸟”归哪儿去?)把“巢”拿掉,“鸟”归哪儿去?【鸟巢】:明心见性是什么东西!尚有十万八千距离。答:把“巢”拿掉,“鸟”归哪儿去?问:万里无云万里天答:狂风暴雨来也!问:道是无晴却有晴,嘻嘻。答:何不道:不曾湿着羽毛尖!(17)理解是心魔,不理解是死魔,且道如何不是魔?)理解是心魔,不理解是死魔,且道如何不是魔?问:怎样理解古人说的“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道起不起时是烦恼魔。”答:哈哈!理解是心魔,不理解是死魔,且道如何不是魔?问:老师,俺昨日入了心魔,今日入了死魔,怎生是好?答:哈哈!那就这么着好:起心动念是妙用佛,不起心动念是涅槃佛,道起不起时是不可思议佛。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