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基础知识点+经典例题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基础知识点+经典例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散文阅读基础知识点+经典例题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基础知识 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
2、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
3、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
4、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考点分析 1
5、、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6、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7、(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 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
8、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
9、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
10、,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1、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
12、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对象在×××条件下,×××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
13、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二、实战演练 月光饼① 琦 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
14、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
15、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②。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
16、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③,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①琦君:本名潘希
17、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③腻口:因大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为什么事隔多年作者还能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琦君写吃月光饼,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
19、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涵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2.线索是“月光饼”。体现了作者想回大陆回故乡的强烈情感和暂不能回归故乡的无限惆怅,这段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题。 3.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4.对比。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5.示例:使我明白了做人要宽容大度,不能小肚鸡肠。(点拨:还可从“理解、谦让
20、、说话得体”等方面谈;可从不同人、不同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6.示例: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感。 〖解析〗 1.本题主要是对情感体验的考查。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阶段目标。此题的题干中命题意图,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作者对“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事隔多年”“还能记忆犹新”,说明作者对月光饼印象深刻,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2.这一题共两个问题,第一
21、个问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线索的把握,第二个问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本文以“月光饼”为题,全篇围绕月光饼叙事和抒情,显然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饼”。最后一段为“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此段以抒情为主,体现了作者想回大陆回故乡的强烈情感和暂不能回归故乡的无限惆怅,这段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题。 3.本题是对文章局部
22、情节的理解。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又心疼又后悔”表明作者已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情。做错了什么事呢?我们解题时应带着这一问题细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做错的事情主要的主要情节:“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 显然我“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是: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4.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此题的题干其实已经暗含问题的答案,题干
23、信息显示这是将台湾的月饼与“家乡的月光饼”进行比较,是运用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对于台湾的各种月饼作者感到比大陆的“更腻口”,而离开家乡数十年的作者感到家乡的月光饼“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5.本题考查考生从文中所明白的为人处事道理,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解答此题可结合第(3)题进行思考,此题较开放,答案多元化,只要联系文中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具体生活实际,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6.本题考查对民俗风情的了解。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平时学习时要树立大语文思想,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去努力开发并利用身边的语文资源。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