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3586771 上传时间:2025-03-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安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老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自己的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33

2、分) (一)选择题(1-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情境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端午刚过,夏至将至。初夏之校园①静谧(mì)悠然,万物并秀。我们如百卉之初绽,精神焕发,踌躇满志,踏入考场,迎接挑战;我们如朝阳之喷薄,胸有成竹,浏览试卷,仔细②斟灼(zhēng zuó),③酝酿(liàng)答案;我们如泰山之沉稳,心无④旁鹜(wù),完成试卷,精益求精,书写灿烂。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②斟灼(zhēng zuó)——斟酌(zhēn

3、 zhuó); C.③酝酿(liàng)——niàng; D.④旁鹜——旁骛; 故选A。 2. 下列情境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业绩。广安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蓥山青峰绵延,奇石嶙峋,登临绝顶,令人①心旷神怡;天意谷洞中天河,悬泉飞瀑,②巧夺天工,令人③叹为观止;小平故里兰白菊黄,松青柏翠,静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中外游客④络绎不绝,广安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形容登临绝顶带给人的感受

4、,使用正确; B.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致,使用对象有误; C.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赞美天意谷洞中的景色,使用正确;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形容中外游客接连不断的到来,使用正确; 故选B。 3. 下列语境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学生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关键在于思想认识到位。②严禁不要忽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③只有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就能更好地成长。④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5、。 A.①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或者在“到位”前添加“是否”; B.②语义重复,删去“严禁”或“不要”; C.③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就”改为“才”,或者将“只有”改为“只要”; 故选D。 4. 下列情境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①2023年11月16日至17日,以《川渝韵味·“香”约广安》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广安隆重举行。②来自海外商协会、海外中餐业社团、国内外专家学者……等云集广安共襄盛举,深入交流探讨川菜产业发展。③来自全国的优秀餐饮企业的名厨大师们大显身手、切磋川菜烹饪技艺,助力川菜走向全国、拥抱世界。④主题曲《“香”约广安》在寶(cóng)州(广

6、安)大地上一次次唱响,萦绕云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这句话中“《川渝韵味·“香”约广安》”是世界川菜大会的主题,应使用双引号,而非书名号;“香”的双引号改为单引号;此处使用有误; B.省略号可以用于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说话断断续续,也可以用于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等。省略号不能与等连用,因为两者都带有省略的意思。选项中“国内外专家学者……等云集广安共襄盛

7、举”处应将省略号删去; C.顿号,是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这句话中“大显身手”和“切磋川菜烹饪技艺”是两个并列的动词短语,用来描述名厨大师们的行为。在书面语中,逗号通常用于分隔并列的短语或句子,以提供更加清晰的结构。因此,该处应使用逗号; 故选D。 5.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B. 戏剧就是指剧本。剧本的主体一般是指台词。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8、的主要手段。 C. 在古代文化中,有不少别称:桑梓代指家乡;鸿雁代指书信;巾帼代指女子;社稷代指国家…… D.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故A说法错误; B.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故B说法错误; D.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

9、物或其他事物,也可以是人。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②所以说,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 ③比如面对社区停车难这样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该怎样盘活各类资源,解决治理难题,满足居民诉求? ④这类问题都需要切实讲究科学方法和艺术,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予以解决。 ⑤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A. ⑤①③④② B. ⑤①②③④ C. ①⑤②③④ D. ①⑤③②④ 【答案】A 【解析】

10、【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⑤句为总述,表明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调查研究”,所以⑤句应为首句;①句承接⑤句,具体阐明衡量“调查研究”优劣的标准,所以①句应在⑤句后,并引出下文举例;③句具体说明①句的内容,所以③句应在①句后;④句是对③句事例中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④句应在③句后;②句用“所以”起句,是对语段的总结,所以②句应为最后一句。 正确的顺序应为:⑤①③④②。 故选A。 (二)非选择题(7-10题,共21分) 7. 根据提示的情境,进行诗文填空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句话让我想到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树梢

11、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 (2)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 (3)在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典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4)在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体现“只有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事物假象迷惑”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 【答案】 ①. 亲山亲水有亲人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 九万里风鹏正举 ④.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⑥.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⑦.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蜡炬、鹏、自缘”等字词容易写错。 8. 古诗词鉴赏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3、。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 (2)乐观旷达(或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示例: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可以看出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毫不去留意那穿

14、林打叶的风雨声,把它当作背景音乐的豁达心境;②“竹杖芒鞋轻胜马”:可以读出作者虽然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步伐似乎也轻快胜马的乐观心态;③“一蓑烟雨任平生”:能读出作者听任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读出词人“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的哲思⋯⋯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为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

15、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作答时抓住“竹杖”“芒鞋”“蓑”“烟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无惧风雨笑对人生的画面。 示例: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词人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有什么怕的呢?词人一身蓑衣,就算有再大的风雨也没什么关系,照样过好一生。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根据上片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可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州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淡定; 根据上片“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

16、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联系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可知,“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 ,“晴天(美好)”终会到来,

17、作者不惧苦难,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了词人胸怀坦荡、听任自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之时,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名著阅读 9. 请根据表格提示,完善相关内容。 作品 人物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 _________ 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 《_________》 王冕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简·爱》 简·爱 _________ 【答案】 ①. 范爱农 ②. 具有反抗精神,力求上进

18、,不畏艰难,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③. 儒林外史 ④. 具有反抗精神、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情,对自由幸福有强烈的渴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形象。 第①空,根据《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为“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可知,该人物为范爱农。文中写了范爱农的几件事情:同乡会争执,“我”主张写文章悼念,发电报痛骂清政府,范爱农反对,初识范爱农,表现了他的冷静、倔强与愤世嫉俗;在酒楼叙旧中,表现了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在报馆案风波中,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第②空,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

19、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的形象为:具有反抗精神,力求上进,不畏艰难,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第③空,王冕属于《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他家境贫寒,辍学放牛,擅长画荷,拒赴官约,指陈八股之弊,躲官会稽山。 第④空,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女孩,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

20、到洛伍德学校。学校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后,她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自尊自爱,毅然悲伤地离去。后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受伤。简勇敢执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清醒的思考和努力的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

21、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女性的新形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选择有着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综合性学习 10. 历史的星空,因众多杰出的英雄而光辉灿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无数革命英雄。为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校“青松”文学社正在举办“天下国家·革命英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补写对联:(任选一题作答) ①,革命精神代代传。 ②忆往昔革命英雄功勋卓著,。 (2)推介英雄:请从你熟悉的革命英雄中选取一位,对其事迹和精神进行推介。 示例: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英勇就义。表现

22、了她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接受采访:在当今社会,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弘扬革命精神呢? 【答案】(1)参考示例:①英雄人物处处在(红梅花儿处处开)②看今朝人民群众伟业非凡(看今朝中华儿女前程辉煌) (2)参考示例:抗日战争,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战功卓著,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左权将军血洒疆场,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解放战争: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领导淮海战役,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英勇牺牲自己,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围绕“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修养,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树

23、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义感,面对不良现象要依法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现实中的困难,要乐观面对、毫不畏惧、迎难而上”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有序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①给出的下联“革命精神代代传”中“革命精神”是偏正短语,“代代传”是主谓短语,且为“AAB”式结构,“传”为平声;据此可以拟写上联为:英雄事迹时时记;其中“英雄事迹”是偏正短语,“时时记”是主谓短语,且为“AAB”式结构,“记”为仄声,符合对联要求; ②给出的上联“忆往昔革命英雄功勋卓

24、著”中“忆往昔”是动宾短语,“革命英雄”是偏正短语,“功勋卓著”是主谓短语,且“著” 是仄声;据此可以拟写下联:看今朝华夏儿女辉煌续写;其中“看今朝”是动宾短语,“华夏儿女”是偏正短语,“辉煌续写”是主谓短语,且“写”是平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英雄事迹的识记和运用。 开放性试题,任选以为英雄人物并介绍其英雄事迹进行推荐即可。可以推举董存瑞,董存瑞在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25、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示例:董存瑞,为出掉敌军的暗堡,在找不到炸药支架的情况下,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开放性试题,提出的方式方法需要符合中学

26、生的身份,同时需要可实施,可操作。 示例: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二、文本阅读(11-27题,共47分) (一)记叙文阅读(11-15题,共12分) 陪 考 ①那年,我参加高考,心里既紧张又忐忑。回到家,我对父亲说:“你陪我去高考吧

27、?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陪。” ②父亲正在堂屋内编一只柳筐,抬头笑吟吟地看着我,嘴里只吐出一个字:“好!” ③考场在市区的一所中学里,而我家住在偏远的郊县农村,离市区有二十多公里。我和父亲在高考前一天坐车到市里,然后在考场附近找一家小旅馆住下,第二天再进入考场。为了能让我晚间休息好,父亲特地订了个两人的小单间。小单间里面有两张床,我想,我和父亲正好一人一张。 ④在旅馆里安顿好后,父亲又特地带着我去考场“踩点儿”,熟悉一下考场的位置、行车路线,以及考场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再回到旅馆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父亲看了看窗外,转头对我说:“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好好考!”之后又说:“天热,我

28、睡不着,旅馆旁边有个小公园,我去那里凉快凉快。” ⑤我感到身体有些疲乏,便胡乱地答应了一声,脱了衣服倒在床上,不一会儿便呼呼睡着了。 ⑥翌日,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在,床铺收拾得齐齐整整,床单也平展得没有一丝皱痕,就好像昨晚根本没有人睡过似的。我刚洗漱完毕,父亲拎着油条、豆浆和茶叶蛋从门外走了进来:“快过来吃饭,咱们早点去考场。”吃饭时,我发现父亲脸上有些倦色,还不断地打着哈欠,便问他是不是昨晚没有睡好?父亲笑笑说:“睡惯了家里的床,冷不丁在旅馆睡,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⑦第一天考试考下来,自我感觉考得还不错,卷面答得满满登登,没留下一块空白。父亲听了很高兴,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

29、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我咬了一口烤鸡腿,然后递给父亲。父亲抬手把鸡腿挡了回来:“你吃,你考试脑袋需要营养。” ⑧晚饭后,父亲又像昨天那样,对着我扔下一句:“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继续好好考!”然后就又出门去公园里纳凉了。 ⑨很快,三天高考匆匆过去了,我和父亲又坐着大巴车回到郊县农村的家里。当天晚上,睡在父母隔壁屋里的我,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一番对话—— ⑩“孩他妈,帮我按下腰吧?我的腰快要痛折了!” ⑪“咋?腰痛病又犯了?” ⑫“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整整三个晚上,腰痛病能不犯吗!” ⑬“不是住在旅馆里吗?你去公园的长椅上睡觉做什么?” ⑭“你不是总说我睡觉打呼噜声

30、音大得像牛叫吗?我怕在旅馆睡,影响咱儿子休息,耽误他高考!” ⑮…… ⑯那一刻,躺在床上的我,泪如泉涌。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6月6日,有改动) 11. 精读文章第③至第⑦自然段,概括父亲为“我”做的事情,并补全结构图。 订两人的小单间 → → 去公园纳凉(睡觉) → 为“我”买早餐 → 12. 赏析画线词句。 (1)父亲听了很高兴,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从修辞手法角度) (2)那一刻,躺在床上的我,泪如泉涌。(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13. 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至少答两点) 14. 文章有多处

31、伏笔暗示父亲在公园的长椅上睡觉,请写出其中两处。 15. 正在参加中考的你,读了本文后,想对陪伴、关心你的人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答案】11. 带“我”去考场“踩点儿” 买烤鸡腿犒劳“我” 12. (1)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我”吃鸡腿与父亲就着白菜吃干油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朴素而深沉的父爱。 (2)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被这份伟大的父爱震撼并感动得流泪的情态,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13.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关心后代、细心周到、勤劳朴实的人。 14. ①翌日,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在,床铺收

32、拾得齐齐整整,床单也平展得没有一丝皱痕,就好像昨晚根本没有人睡过似的。 ②吃饭时,我发现父亲脸上有些倦色,还不断地打着哈欠。 ③晚饭后,父亲又像昨天那样,对着我扔下一句:“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继续好好考!”然后就又出门去公园里纳凉了。 15. 能抒发真情实感,言之有理、有序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④段“在旅馆里安顿好后,父亲又特地带着我去考场‘踩点儿’,熟悉一下考场的位置、行车路线,以及考场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可知,父亲为了让“我”熟悉考场,带“我”去考场“踩点儿”,可概括为:父亲带“我”去考场“踩点儿”

33、; 第二空:根据第⑦段“父亲听了很高兴,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我咬了一口烤鸡腿,然后递给父亲”可知,父亲因“我”第一天考试感觉不错而高兴,买烤鸡腿犒劳“我”,可概括为:父亲买烤鸡腿犒劳“我”。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该句中,“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表明父亲对“我”取得好成绩的欣慰与关爱,让“我”享受美味的烤鸡腿;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凸显出父亲对自己的节俭与不在意,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的伟大形象,深刻地体现出父爱的无私和深沉,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

34、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差和父爱的厚重。 ②该句中,“泪如泉涌”直接写出了“我”当时感动的神态,属于神态描写。联系第⑫段“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整整三个晚上,腰痛病能不犯吗”,第⑭段“你不是总说我睡觉打呼噜声音大得像牛叫吗?我怕在旅馆睡,影响咱儿子休息,耽误他高考”可知,“我”无意中听到父母的对话,才知晓父亲为了不影响“我”休息宁愿自己在公园长椅上睡了三个晚上导致腰痛病犯,这种默默付出、深沉无私的父爱让“我”内心深受触动。“泪如泉涌”非常生动地展现出“我”此时被父爱深深震撼,情感汹涌澎湃而抑制不住地流泪的样子,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我”内心强烈的情感波动。同时,写出了“我”在这一刻真正理解了父爱的伟大与

35、无私,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之情,丰富了“我”这个人物的情感层次,使整个故事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刻和饱满。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父亲正在堂屋内编一只柳筐,抬头笑吟吟地看着我,嘴里只吐出一个字:‘好!’”可知,父亲虽然在做着活计,但对于“我”提出陪考的要求立刻答应,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疼爱。 根据第③段“为了能让我晚间休息好,父亲特地订了个两人的小单间”可知,父亲考虑周到细致,订了两人的小单间,体现了他对“我”的关心。 根据第④段“在旅馆里安顿好后,父亲又特地带着我去考场‘踩点儿’,熟悉一下考场的位置、行车路线,以及考场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可知,父亲带“我“区踩

36、点,熟悉考场,体现了他做事认真细心以及对“我”高考这件事的重视; 根据第⑥段“父亲笑笑说:‘睡惯了家里的床,冷不丁在旅馆睡,还真有点不习惯呢。’”可知,父亲宁愿自己谎称睡不习惯而睡公园长椅,也不想影响“我”休息,体现了他的细心周到和对“我”的疼爱。 根据第⑦段“父亲听了很高兴,去外面买了烤鸡腿犒劳我,而他却就着白菜吃着早晨剩下的干油条”可知,父亲自己省吃俭用却给“我”买好吃的,体现了他的勤劳朴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第⑥段“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不在,床铺收拾得齐齐整整,床单也平展得没有一丝皱痕,就好像昨晚根本没有人睡过似的”中,“床铺收拾得齐齐整整,床单也平展得没有

37、一丝皱痕”暗示了父亲可能昨晚并未在床上睡觉,为后文揭示他睡在公园长椅上埋下伏笔; 第⑥段“吃饭时,我发现父亲脸上有些倦色,还不断地打着哈欠”,描写了父亲疲倦的状态,这与正常在旅馆休息好的状态不相符,让读者会心生疑惑,为后续解释父亲在公园睡觉做了铺垫; 第⑧段“晚饭后,父亲又像昨天那样,对着我扔下一句:‘你早些睡吧,好好养足精神,明天继续好好考!’然后就又出门去公园里纳凉了”,写连续两天父亲都出去“纳凉”,让人觉得父亲的行为有些异常,最终引出父亲在公园长椅上睡觉这一事实,使情节的展开更加合理自然。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陪伴、关心自己人的感激之

38、情;回忆他们在中考期间具体的陪伴和关心的行为、表现;阐述这些行为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比如带来的力量、信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考这段时间,你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你们的爱。爸爸,您每天早起为我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送我去考场后,还一直在校外默默等待。妈妈,您总是细心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在我学习疲惫时给我鼓励和安慰。我知道这段时间你们也很辛苦,但你们却毫无怨言。我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我爱你们!我会努力考好,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懂事,更加珍惜你们的爱。我会用我的努力和成长来回报你们的付出,让你们为我

39、骄傲。 (二)说明文阅读(16-19题,共11分) 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

40、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

41、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

42、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16.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7. 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本文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近”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19. 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 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43、 B. 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 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 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16. 5G—A 逻辑顺序 17. 举例子、列数字; 举了中国在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

44、,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18. 不能删去。 “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了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 文章第①段“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通过介绍5G

45、技术的运用情况,引出“5G—A”,介绍了它的产生背景以及全球的发展情况,并结合题目“拥抱5G—A商用时代”可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5G—A; 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则重点说明了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意义。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划线句中,“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列举了中国山东一家工厂的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5G—A在生产端的应用情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

46、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 25分钟”中,列举了“24倍”“5.4小时”“25分钟这”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段例子、准确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5G—A技术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说明了第②段“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使得说明内容更加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表态:不能删;定性:“近”意思是“接近,将近”,表示估计,起限制修饰作用;带词解句: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

47、有接近70%的重叠,具体重叠了多少不能确定;删词解句:删掉后意思变为刚好有70%的重叠,过于绝对,与原意不符;说明语言特点:“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5G—A”;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说明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意义。文章为“总——分——总”的结构,本项“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误; B.第②③段列举了多个事例、数据,如第②段“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巡检

48、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整体的语言特点为准确、科学、严谨。两段中未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项“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有误; C.该句列举了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可以沉浸式3D智能观赛这个具体事例,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说明了5G—A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该句中没有列举具体的数据,故没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项“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误; 故选D。 (三)议论文阅读(20-22题,共8分) 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①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

49、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把青春融入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邓宇皓在“九章”和“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立大志、担大任,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选苗”上下功夫。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对科学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强基计划”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拔尖计划”依托多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致力于打破培养定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

50、英才计划”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选拔中学生走进大学、感受科研魅力……一大批具备创新潜质和科学素养的青年学生,秉持兴趣,茁壮成长。 ③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进一步厚植人才培养的“土壤”,让好苗子“胃”出来。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国家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等,同时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任务,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更多机会,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帮助青年学子获得更好成长。 ④激发科技创新

51、的青春力量,还需要更多“阳光雨露”的普照和滋润,赋予青年学生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当主角的机会。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正是旨在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应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扩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并投身科技创新,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蓄人才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28日,有改动)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 议论文注重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请梳理出第②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22. 请指出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52、,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20. 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21. 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分论点: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选苗”上下功夫。然后,从“强基计划”“拔尖计划”“英才计划”三方面指出培养人才方式。最后总结出这些计划对青年学生带来的促进作用。 22. 举例论证。举了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需要更多‘阳光雨露’普照和滋润,赋予青年学生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当主角的机会”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的归纳。在阅读文本时,应重点关注标题、

53、开头和结尾段落,寻找直接阐述作者主要观点或论题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包含了文本的中心论点。同时,要关注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确保提取的论点与整体论述相符。对于较为复杂的文本,可尝试将不同部分的信息综合起来,提炼出最核心的论点。 由文章第①段“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立大志、担大任,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标题“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可知,作者通过描述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参与和突出贡献,展示了他们作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探索未知的星辰大海,还聚焦国家的重大需求

54、,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可以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在梳理论证思路时,首先要确定段落中的论点,然后找出支撑论点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论据可以是事实、数据、引用等,而论证方法则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接着,分析这些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如何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最后总结整个段落的论证结构。 由第②段“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选苗’上下功夫”可知,这里直接提出了本段的中心论点,即强调在选拔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时,需要在“选苗”这一环节下功夫。 由第②段“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对科学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

55、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可知,这里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列举了“强基计划”“拔尖计划”“英才计划”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最后强调,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使青年学生“秉持兴趣,茁壮成长”。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在分析论证方法时,首先需识别句子中提及的具体事例、数据或引用等内容,然后判断其属于哪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接着,阐述该论证方法如何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由句子中“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这一具体、实际发生的事件可知,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这一实例具体地展示了如何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并且这种机会是如

56、何旨在培育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励他们进行创新研究的。结合后文“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实例紧密地支持了“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还需要更多‘阳光雨露’的普照和滋润,赋予青年学生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当主角的机会”的论点。这种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使得论证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文言文阅读(23-27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57、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

58、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23.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山 余 亦 未 登 然 老 矣 恐 力 不 胜。 24.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 (3)甲翁之妻子去乡__________________ (4)差矣,汝之言__________________ 25.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请将答案

59、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 春冬之时 公将鼓之 B. 自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 同邑而居 笑而止之曰 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扶苏以数谏故 26.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7. 【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23.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24. ①.

60、 这里指飞奔的马 ②. 茂盛 ③. 妻子和儿女 ④. 你 25. C 26. (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 27. 表达方式: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主题:甲文突出了三峡山和水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通过讲述二翁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

61、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上它。 “余”是整句话的主语,“亦未登”是人物的状态,“是山”指前文中的泰山,可作为这句话的宾语,其后应断一处,表达了“我”没有登上这座山的情况。“然”表转折,“老矣”表现“我”现在的年龄状态,也是后文“恐力不胜”的背景。 据此可断句为: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该句意为:即使

62、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该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茂:茂盛。 (3)该句意为: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妻子:妻子和儿女。 (4)该句意为:你说的不对!汝:你。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用法。 A.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B.介词,在/名词,自己; C.都是:连词,表顺承; D.动词,及,比得上/连词,因为;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略无: 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63、 (2)曩:先前、以前;且:将近;方:才;逾:超过。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及主题的对比阅读。 从表达方式上看,《三峡》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郦道元通过细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等等。《二翁登泰山》则通过叙述和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两位老翁一起攀登泰山的故事,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从主题上看:根据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等句可知,作者通过描绘三峡

64、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根据乙文“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吾力尚可,无需相扶”等句可知,作者通过展现两位老翁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相互鼓励以及最终的成功登顶这一过程,传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积极思想,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同时,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65、。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

66、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关系非常友好。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上它。”乙翁说:“你说的不对! 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到泰山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三、作文(4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28.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人们踏上人生幸福之旅最珍贵的护照。曾参杀猪以示诚,商鞅立木以取信,季布一诺值千金……诚信使民族兴旺发达,诚信使事业灿烂辉煌,诚信使朋友遍及天下,诚信使人生无限美好…… 请以“走在诚信的路上”为题写作。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