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案例: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案例:课堂教学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案例:课堂教学之我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众多语文同行们作了许多艰苦的探索,力求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课堂教学又不同于工厂生产的单一性,这就取决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尽管如此,语言文字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学: 一、首先应着眼于文本,抓重点突破,注重学生个体理解,个体感受。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朱自清的〈〈背影〉〉是一传统篇目,可以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不抓重点。就有可能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在四次写“背影”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是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这次背影是作者着力刻画得最细致的,教学力求把学生引入学习境界
2、,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四次写背影中,哪次是作者着力刻画得最细致的? 生:买橘子那次。 师:听课文录音(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段中具体描写背影的有哪些句子。 听完互相交流一下 师: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这个背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作者用了动作描写“攀 缩 微倾 ” 表现出对儿子的爱和去月台时艰难。 生:“戴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着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师:刚才有同学已跟父亲给作者做的紫毛大衣作了比较。(前文教学中已提到) 生:“蹒跚”表明父亲去买橘子很艰难。表现父亲宁可自己受点苦,也要为儿子办点事。
3、 生:“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身子肥胖不方便。 师:假如你去爬这个月台呢,你会是这样的动作吗? 生:不会,我年轻瘦小。我可以轻易翻过这个月台。 师:是的。这句扣住了父亲的体态特点。这段课文描写中动词、形容词不仅扣住住体态,衣着,而且体现了这篇文章语言朴素的特点。父亲为儿子尽心尽力,只有自己去做了才安心。在文中我们可以体会浓浓的深情。 板书:父爱 浦口送别就刻画了这样一个背影,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劳碌奔波中的父亲。你熟悉父母的背影吗?齐读这段,读出深情。(学生齐读第六段) 师:最能体现父爱的是第六段买橘子的背影,那是跟母爱一样伟大的感情。浏览课文,哪些语句写自己对父亲的关爱,作
4、者如何对待自己的父亲的。 生: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师:是在夸自己吗? 生:不是,反语。是不聪明的意思,现在认为自己当时太聪明了。 生:第六段中“我说道:‘爸爸,你走吧。’”说话语气冷淡,没感觉到父亲的爱。对父亲的做法厌烦。 生:“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会料理自己么?”这些话表明作者觉得父亲罗嗦。 师:迂是什么意思? 生:迂是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生:第四段中父亲再三嘱咐茶房,终于不放心,后来又自己去。而我那时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自己完全能行,父亲没必要这样做。 生:第六段“这
5、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是作者感动的泪。 生:“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怕父亲看见我流泪,怕父亲为我担忧,才开始懂得体谅父亲。 生:“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前面是怕父亲看见我流泪,这里已经理解了父亲,和父亲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泪。 生:结尾处“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完完全全理解了父爱,对父亲的回报,对父亲的思念。 生:他买橘子回来时,“我赶紧去搀他。”我想为父亲做些什么。 生:父亲信中说“大去之期不远矣。”作者看了信后后悔了,对父亲的牵挂,担心。 生:前文作者嫌弃父亲,后来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使他感受到了父爱,就有和父亲依依
6、惜别之情,最后一段中:“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父亲的背影。”对父亲的担忧。 师小结:作者对父爱的感受是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先觉得父亲迂,罗嗦,不理解父爱。通过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才有了对父爱的顿悟。才有惜别的眼泪,体会到了博大的爱,对父爱的回报、思念。浦口送别时作者二十岁,而写文章时已二十八岁,年轻时先嫌长辈的琐碎是可以理解的。 板书:不解——顿悟——感念 〈〈背影〉〉是篇亲情美文,文本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学应从文本到学生的心灵。教学也应注重通过阅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世界。这个教学片断中老师抓住可以强烈表现父爱的爬月台的那个背影,将这个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注重作者的感情
7、变化过程。从不解到感念,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让学生自己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字、词、句中去发现,挖掘,鼓励学生自我理解课文,自我解读课文。用文字再现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学生进入文本创造的意境中。教学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标准这个核心。教师抓住重点组织学生讨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主导的地位,而不再是讲授者。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注重他们个性化的阅读,以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去理解人类这种共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亲情体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使课堂教学变得可亲可爱。 二、设计不同的课堂结语部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老王》片断(一
8、) 师:我们一家对老王有何“恩情“? 生:送鱼肝油 坚持给钱 聊天 询问“生活“ 师:我们一家为什么这样做? 生:因为“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关爱、同情不幸者。 生: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是平等的,应该对不幸者有爱心和同情心。 师:本文含蓄地提出了关爱不幸者的社会问题,相对于〈〈老王〉〉中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生: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缺少对他人的关爱。 交流讨论: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生:我们应该同情、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有话请说:我们身边也有这些人,请关注生活中的“老王”
9、们。 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幅画面:踩三轮车的外地民工 贫苦的盲人夫妇 捡破烂的老婆婆 乞讨的乞丐 我只想要回我一年的工钱而已 师:赠给大家一段话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练习:仿句 假如我是一片云,———————————— 〈〈老王〉〉片断(二)
10、 师: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愧怍”就是惭愧的意思。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拓展延伸: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幸的人,你的生活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说出你的做法或想法。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认真回忆一下,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青海女教师罗南英得了白血病,在宁波想放弃治疗时。宁波晚报上发表了她写给儿子的信,宁波
11、市民络绎不绝的到第一医院去看望她,一周内捐款达到六十万。中央电视台称这是一个城市创造了一个神话。(老师出示宁波市民去探望罗南英时的图片) 生:研究生徐本禹中断学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 生:我们学校一位初三同学上个月腿骨骨折,家境贫困。我们全校师生捐款四千多元。 师: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我们可以用爱去做些小事,让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的人都感受到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世界。 齐读歌词: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12、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的温暖, 也会给你快乐和健康。 在〈〈爱的奉献〉〉的乐曲旋律中,师生共同学习手语“爱”,左手握掌伸出大拇指,前伸。右手平伸,在左手大拇指从上往下摸一下。 师:今天不是我给大家上课,而是大家给我上了一堂有关爱的课,让我深受感动。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 情感体验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语文教学是离不开情感的,它是可以驱使人积极的行动。在教学中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走,老师的教学计划不同就会产生不同效果。两位教学片断虽然都以爱为主
13、题,但设计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语言,材料作精心的选择,扣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情感世界。片断(一)更多的是引发思考,学后感到心情沉重,从文中的老王到现实社会中的老王。图片中的那些弱势人群使人有责任去关爱他们。而片断(二)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尤其是宁波市民救助罗南英和本校学生捐款的事,更多的是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更具体可感。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更融洽,教师巧妙地用音乐,图片烘托情感氛围,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特别是爱的手语和背景音乐〈〈爱的奉献〉〉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中。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在学习中学生深受感染。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揭示社会的阴暗面,而是在学习的境界
14、中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回报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以一点一线带动全文学习 〈〈岳阳楼记〉〉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高度概括?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师:怎么理解这话呢? 生:超越个人的忧乐荣辱,以天下为己任。 生:自勉勉人,有奉献精神。 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师:这话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这在以前所学的古文中是没有的,这思想立意就更高一筹。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立意在文章这些段落中,互相商量一下,全文一共六个自然段,写了几层
15、内容? 生回答,师板书: 叙事 作记缘由 描写 景色 悲——阴 以物喜 喜——暗 以己悲 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观看介绍岳阳楼的录相 师:我常想这样的话题,岳阳楼雕栏画栋,为什么范仲淹不去彰显滕子京的功劳,而去写岳阳楼的景色。 生:为了安慰滕子京 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主旨的出现作铺垫 生:是借题发挥,借岳阳楼
16、来劝勉友人 生:作此文时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借一幅〈〈洞庭晚秋图〉〉想象出阴晴景色。 师:一悲,一喜,写出了人生的两种情景。以物喜,以己悲是什么意思? 生:因外物而高兴,因自己的得失而悲喜 师:你赞同还是反对,你怎么看以物喜,以己悲?可以联系当时范仲淹当时的时代。 生:凡事不要忘乎所以,要沉着。 生:完全是个人情感发泄,要以儒家思想对待重大事件,不要在小事上井井计较,小事无所谓。 生:不应该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 师:以物喜,以己悲是人之常情,当你在写作业时,有人已去踢球了,你怎么办?这就需要有坚定的意志,才不会被外物所动,范仲淹多次被贬,却忧国忧民,把自己的
17、钱财,田地都捐给百姓。到自己死时,儿子却无钱下葬。文中有一句话是表明自己的意向的,自勉勉人,自明志向。 生:“微斯人,吾谁与归?” 师:举几个中国历史上忧国楷模。 生:屈原 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范仲淹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鲁迅,谭嗣同。 生: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忧国忧民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高思想体现,这是一篇立意高构思巧的文章。齐读课文。 这篇文言文教学扣住以物喜,以己悲来带动对全文的认识。让学生真正把握文章的脉络。虽然是传统名篇,在教学时也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尽量要使语文资源
18、充分利用,从新学知识到已学知识,突出重点,注重联系,充分联系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品味课文。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深入到文章内部的深层世界。与范仲淹同喜,同悲,与人物共快乐,共忧愁。拉近与作者的距离。理解文章意思。带着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感受与文章交流。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了解更多内容,获得更多信息。了解什么是人之常情,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是人生更高情境。怎样当一个文化人,如何把握自己的情感,并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人生的独到感受,领会及表达方式,从而成为自己精神世界里最深层的东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踏春寻趣 乐享时光——春季旅游踏春出游活动
- 清明假期至安全不缺席风起正清明安全需守护
-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 XX中小学公共卫生培训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 肝病健康宣教守护您的肝脏健康如何预防肝炎
- 垃圾分类小课堂教育绿色小卫士分类大行动
- 中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从胜任到优秀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立责于心履责于行
- 教师数字化转型理解与感悟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建议
- 团建小游戏团建破冰小游戏团队协作破冰游戏多人互动
- 教师使用deepseek使用攻略让备课效能提升
- 办公室会议纪要培训会议内容会议整理公文攥写
- 党员要注重培塑忠诚奋斗奉献的人格力量
- 橙色卡通风儿童春季趣味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