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课外文言语段阅读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课外文言语段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课外文言语段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课外文言语段阅读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是功不可没的。它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得以统一;它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使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许多经过历史筛选的文言诗文,具有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的特点,引领学生多读这样的作品,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不仅可以让他们穿越时空,直接与古代的大师们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的人格。
2、 因此,在中学阶段,认认真真学一点文言文;在学业考试中,难易适度地考一点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界的共识。 [文言文命题的走向] 初中阶段文言文怎么学?怎么考呢? 关于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定位: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其中的“浅易”是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标准,“理解基本内容”,应视之为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关于考试,浙江省教研室在2006年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对课改实验区提出了如下三项考试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其思想内容。三项目标中的“常用”、“重要”、“基本”,与教学目标基本
3、上是统一的。 根据“课标”和“考标”要求,及2005年部分课改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文言试题,现将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走向作如下预测: 一、 选文: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 选文的教育性,就是所选文段有一个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主旨,让他们在答题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请看05年浙江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选文,都是比较注重其育人功能的。 省课改卷:宋·何莲《东坡画扇》——颂扬扶贫帮困。 杭州卷:高启《墨翁传》——提倡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湖州卷:《吴下阿蒙》——强调读书之重要。 嘉兴卷:薛福成《物性相制》——反映扬长避短,以弱胜强。
4、宁波卷:《陆元方卖宅》——突出不为钱而诳人的诚信思想。 绍兴卷:《荀巨伯探病》——不要败义以求生。 台州卷:《晏子春秋》——以民为本,从谏如流,知错即改。 温州卷:《义猴》——教育知恩必报。 丽水卷:《曾子不受赐》——针对个人道德自律和廉洁社会建设。 金华卷:《捐祖》——倡导尊老敬老。 上述故事的主旨并没过时,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挑选诸如此类的阅读材料作考题,是一次很好的传统美德教育。 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阅读量少,多在百字左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二、测试:注重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 被测字词的常
5、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二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曾学过。如,省卷第22题实词解释:(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悔不胜而去。要求解释的三个字都可从课内文言文中找到。 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读后谈谈启示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答案相对灵活,允许考生自主,是对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答案唯一模式”的否定,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题型——组题“有分有合”,设题“常规为主”。 文言文考试大多两个文段,课内课外各一段。有的两段合二为一,合成一个大题进行对比阅读;有的两段自成一题,各自拟
6、题。合二为一的,课内外两个文段,或故事相似,或主旨相近,联系相对紧密,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如,嘉兴和舟山卷《物性相制》和《螳螂捕蛇》,分别写蜘蛛和螳螂杀蛇,主旨也相近;台州卷《晏子春秋》课内外各一段,以民为本是其共同点;金华卷《张良奇遇记》和《捐祖》,都与对待老人相关。 各自拟题的,其内容和主旨联系相对宽松,但课内外两个文段难易度应该相近。如,省卷的《东坡画扇》和《陋室铭》,湖州卷《吴下阿蒙》和《岳阳楼记》,宁波卷《陆元方卖宅》和《卖柑者言》,绍兴卷《荀巨伯探病》和《捕蛇者说》,温州卷《出师表》节选和《义猴》,丽水卷《愚公移山》和《曾子不受赐》,忂州卷《出师表》和《陆少宝卖宅》等,两文段的内容
7、和主旨,除宁波卷有点联系外,其他基本上是无关的。 中考文言文考题设计,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每个文段4小题为多,一般是实词和虚词解释各1题,重要句子翻译一二句,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评析1小题。各小题题型设计一般是:实词实解多,虚词选择多,句子理解翻译多,少数也有选择的。文章内容理解或评析的考题,其题型比词、句理解的相对丰富些,大致有如下几类: 1.感悟体会型。这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感受、启发、体会等,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对此,应指导考生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来作答,力求切实,不要泛泛而论。如2005年的湖州卷第21题,要求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便是。 2.求同
8、概括型。这类题重在测试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对选文的某一方面内容先进行概括,找出共同点,然后简要回答。如2005年武汉卷第13题,要求以《晏子使楚》和《唐雎不辱使命》为据,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点。这类题型,多见两段合二为一的试卷中。 3.评析创新型。这类题比较常见,但开放性程度较高,往往要求考生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写作特点)进行评析或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最好有点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好。 4.比较评判型。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选文,或一篇选文中两个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要求考生比较两者异同,回答问题。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概
9、括能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杭州卷第23题,要求阅读《墨翁传》后说说“墨翁”和“逐利者”的区别。 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却是见功见底测试考生实际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也不妨设计一二题,让学生练练。如像重庆卷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北京卷选择与课内文章主旨相匹配的课外名句,大连卷用“/”给句子断句等等。还有一些考区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更注重的是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而对字词特别是虚词的理解倒是有些淡化了。 总之,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走向,考前复习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但真想在考场上左右逢源,应对自如,还得靠平时的多读多思。多读几篇,厚积中有薄发;多读几遍,熟练中能生巧。这样
10、,就不必依赖上述那所谓的“预测”而稳操胜券了。 [课外文言语段训练] (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一般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遵从的意思;矩,规矩。 1、 解释带点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2、 自选其中的一句翻译。 3、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读后,你对
11、人的成长过程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同“又” 站得住 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越过 2、略 3、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二) [甲]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丁] 子夏问孝,
12、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2、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3、色难:难,不容易的意思。4、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5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6、馔:饮食、吃喝。 1、解释词语 无违( ) 父母唯其疾之忧(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 色难( ) 2、下列句中的“以”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3、 ) A、事之以礼(用) B、何以别乎(用) C、曾是以为孝乎?(认为) D、仁以为己任(认为) 3、翻译下列句子。 (1)父母唯其疾之忧。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4、关于什么是“孝”,孔子有四个不同的答案。你赞成哪个答案?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违:违背。 疾:疾病 养,赡养 色,脸色。2、D3、(1)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2)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4、略 (三)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
14、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鱼我所欲也》 [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檀弓》 1、下列各组带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通“欤”) 呼尔而与之(给) B、以待饿者而食之(连接两动作,承接连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C、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黔敖为食于路(在)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D、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到) 2、解释带点词意思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 蒙袂辑屦( )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 3、翻译下列句子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6、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 5、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的“本心”指什么?你怎么看待乙文中饿者对“嗟!来食” 的拒绝? [参考答案] 1、D 2一种量器 这 鞋 离开 3、略4、“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5、本心指人在“生”与“义”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略 (四)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17、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曹刿论战》 [乙]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今河南柘城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
18、—节选《子鱼论战》 1、 解释下列带点词 齐师败绩( ) 既克( ) 望其旗靡( ) 楚人未既济( ) 既陈而后击之( ) 公伤股( ) 2、与“公与之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 B、请击之 C、寡助之至非 D、是鱼之乐也 3、翻译下列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4、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胜,宋楚泓之战楚大败,一胜一败,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大败 取胜 倒下 过河 布
19、阵 大腿 2、B 3、略 4、言之有据有理便可,如围绕抓住战机,深谋远虑、知己知彼,一鼓作气等谈均可,答案略。 (五) [甲]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20、,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传》 1、解释词语 资给以书( ) 遂成大学( ) 听已(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2、翻译下列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乙文中最能表现王冕喜欢读书、专心读书的两件事是什么? 4、甲文的故事很有名,请用四个字概括它。 [参考答案] 1、借 大学问家 完 为什么 2、略 3、一是听听诸生读书而忘其牛;二是依僧寺而居,夜出坐佛膝上读书,面
21、对狞恶可怖佛像,恬若不见。4、凿壁借光 (六) 甘茂谓秦王曰:“昔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战国策》 [注释]费:地名,今山东费县。 同名族:同名同姓。适:通“啻”,仅仅。 1、解释带点词。 织自若 ( ) 投杼逾墙而走( ) 有顷焉 (
22、) 慈母不能信也( ) 2、给划线句加标点。 3、翻译下面句子。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4、 本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甘茂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愿望? [参考答案]1、①如常、照旧②翻过③一会儿④信任 2、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3、略 4、人言可畏,众口铄金。希望秦王不要听信谗言怀疑自己。 (七)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春秋》 [注释] 仆御:驾御车马的人。抑损:抑制。 1、解释带点词。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 策驷马( ) 其妻请去( ) 荐以为大夫( ) 2、区别下列带点词“以”的意思。 自以为足( ) 妾是以求去也( ) 御以实对(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3、翻译下面句子。 晏子怪而问之。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4、? [参考答案] 1、偷看 驱赶 离开,即和丈夫离婚 推荐 2、认为 因此 把 把……当作 3略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八)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世说新语》 [注释] 陶公即陶侃,东晋时人。检厉:检束严厉。敕:命令。正
25、会:正月初一朝会。听事前除:大堂前台阶。发:征调。当足:用坚硬的竹根当作篙的铁足。两阶:两级 1、解释带点词。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 ) 咸不解其意( ) 值积雪始晴( ) 后桓宣武伐蜀( ) 2、翻译句子。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3、对陶公之行为如何评价?对你有何警示? [参考答案] 1、收取 全、都 正好碰上 攻打 2、略 3、陶公办事认真严厉,又能做到物尽其用。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向陶公学习,勤于做事,厉行节约,物以致用。 (九)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
26、“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资治通鉴》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击:魏文侯的儿子。 1、解释带点词。 克之( ) 何谓仁君( ) 任座趋出( ) 次问翟璜( ) 向者任座之言直( ), 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2、翻译句子。 臣闻君仁则臣直。 3、任座和翟璜的性
27、格特点有什么异同? 4、你如何评价魏文侯? [参考答案]1、攻克 凭什么称(仁君) 小步跑 又,第二个 刚才 同“返” 2、略 3、相同点是为人正直,不同点是,任座敢于直言,翟璜善于劝谏。4、易怒易悦,知错能改。 (十)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吾之何而去夫猫也。” ——《郁离子》
28、 [注释] 盍去诸: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1、解释带点词。 乞猫于中山( ) 中山人予之( ) 是非若所知也( ) 不病于无鸡乎( ) 2、翻译句子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吾之何而去夫猫也。 3、文中写到老鼠的哪些危害?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乞求 给 这 担忧 2、略 3、窃食、毁衣、穿垣墉、坏伤器用,吾将饥寒焉。4、孰轻孰重要权衡,要全面看问题,分清主次再决定取舍。 (十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矣。 一日,主人
29、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带点词。 与家犬杂畜( ) 主人昼寝厅事( ) 再就枕将寐( ) 乃伪睡以俟( ) 2、翻译句子 竟忘其为狼矣。 乃杀而取其革。 3、读了本文,能否回忆起七下学过的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狼?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两只狼的故事。 4、读了两“狼”的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饲养 白天 睡觉 等待2、略3、略4、狼吃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30、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狡猾的人。 (十二)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释] 过:拜访。 直突:直的烟囱。灼烂:烧伤。上行:上席。 1、解释带点词。 傍有积薪( ) 俄而,家果失火( ) 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 主人乃悟而请之( ) 2、客拜访主人见到什么情况?提出什么建议? 3、找出文中的二个成语。 4、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柴草 不久 同“无” 省悟 2、见到的情况是其灶直突,傍有积薪。提出的建议是更为曲突,远徙其薪。3、曲突徙薪 焦头烂额 4、对合理的建议要认真听取,要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言之有理便可。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廉政党课讲稿材料: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在新录用选调生公务员座谈会上和基层单位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总工会关于2025年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工作汇报材料
- 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粮食和物资储备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市工业园区、市直机关单位、市纪委监委2025年工作计划
- 检察院政治部关于2025年工作计划
- 办公室主任2025年现实表现材料
- 2025年~村农村保洁员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 在深入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4篇
- 开展深入贯彻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3篇
- 在司法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发言材料
- 国企党委关于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情况的报告材料
- 副书记在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材料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