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掌门1对



《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掌门1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掌门1对(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掌门1对1 1(包头市·2011)(一)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2、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苦耕稼之劳 苦: (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达: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9.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10.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 11.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 答案:二、阅读(49分) (一)(10分) 7.(2分)(1)以……为苦 (2)显达 8.(2分)(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 (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 9.(2分)对比。通过对
3、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10.(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11.(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长春市·2011)(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骆。,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人 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⑧,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 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风月繁华之述备矣,明我斋③读而羡之。
4、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注释1驺. (zo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这里指马匹。②不相中(zhòng):不合。③明我斋:人的名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观玩不已( )②风月繁华之述备矣( ) 15.曹练亭拥八驺而出,手不释卷非为学,请谈谈他携书的用意是什么?(2分) 16.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更令人称道,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14.①停止 ②详备
5、 15.用书来掩人耳目,避免百姓起立行礼之事,并以此求心安。(意思对即可) 16.胸襟宽广,不计前嫌,磊落大度,仗义执言(答出两点即可给分o)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康熙年间,曹练亭任职江宁织造,每次出门都跟着八匹马,而且他肯定会带上一本书,经常翻看,从不间断。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学习呢?”他回答说:“不是,我并不是掌管一方的地方官员,而百姓见到我都会起立行礼,让我的内心感到不安,于是用这个来掩人耳日。”曹练亭向来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和睦,等到陈鹏年因为被人诬陷而被判罪时,他却秘密奏报朝廷保荐陈鹏年。世人因此而看重他。他的儿子曹雪芹编写了《红楼梦》一书,详细记载了风月
6、繁华的一些事情,明我斋读到之后很羡慕它。 3(常德市·2011)(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6分)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7、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6.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4分) (1)天子且至 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曩: 1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8、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8.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3分) 答: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 20.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XXX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9、 答案: 三、(16分) 16.(4分)(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 17.(2分)A 18.(3分)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 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 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19.(3分)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10、”(“无何”“诏”“劳”各1分) 20.(4分)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以上4点, 只要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4(郴州市·2011)(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4分) 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②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③,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④,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我口,见余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注释:①中渚:水中一块小洲。②鸾:凤
11、凰。③卑朴:谦卑朴拙。④珠玑之宝:珍珠宝贝。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汝之形 形:形体 B.然。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 然:然而 C.摩顶放踵,委曲而已。 踵:脚后跟 D.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乃:于是 14.最能准确概括短文主旨的一句是(2分} A.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 B.应该注重外表美。 C.能认同别人的优点。 D.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答案:13.B(2分)14,D(2分) 5(成都市·2011)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
12、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13、,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14、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5、。(3分) 译文: 5.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4分) 答: 答案:二、(12分) 3.(2分)B(“属”:跟随) 4.(6分) (1) (3分)即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并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大意正确计 2分,落实“怜”的意思计1分) (2) (3分)我听说汉军用千金来悬赏购买我的人头,并给予万户封
16、地,我就送你这个恩惠 吧。(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德”的意思计1分) 5.(4分)心理:愧对父老乡亲,不愿苟且偷生。(2分)性格特点:勇武与豪放。(2分) (意思相近即可) 6(大连市·2011)(二) 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
17、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 ④封:封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及羽杀颜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B.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8、 1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4.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 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二) 11.(2分)C 12.(2分)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译出“乃’’得1分,大意对得1分) 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划对两处得1分,划对三处得2分,划五处及五处以上不得分) 14.(2分)(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7(大庆市·2011)【古文阅读】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9、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
20、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习: (2)每归私第 第: (3)家人发箧视之 发: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太祖常劝以读书 以:用,拿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表假设,如果 C.及小白立为
21、桓公 及:等到 D.鲍叔遂进管仲 遂:于是,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 12.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答: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
22、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答案:9.(4分)(1)习:熟悉(2)第:府第,住宅(3)发:打开(4)游:交游,交往 10.(2分)B 11.(1)(2分)太祖发怒,把奏章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改。 (“碎裂”,使动用法。“颜色”,古今异义。) (2
23、)(2分)管仲已经被任用,在齐国执政。 (“既用”,被动句。“既”,已经或在……以后。“于齐”,介词结构后置。) 12.(2分)刚毅果断、镇静从容、坚韧执着(答出两点给2分) 13.(2分)D 8(德阳市·2011)读下面文段,完成25-26题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 噪而逐描,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注1〕,飞入室者三。 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注1〕于中者。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 物与物相残,
24、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清〕薛福成〔注1〕《庸庵全集》 〔注1〕啁啾:许多小鸟的叫声。 〔注2〕概:通“慨” 〔注3〕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文章宗法桐城,是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 2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雏雀习飞其下 习:练习 B.猫蔽身林间 蔽:隐藏 C.越数日,犹望日而躁也 犹:好像 D.乃有凭权位,张爪牙 凭:凭借 26.第二段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一事的评论,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3分) 答案:25.(2分)C 26.(3分)猫雀相搏 当时依仗欺压百姓(前句1分,后句2分) 9(德州市·2011)(三)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14.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因起彷徨
26、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答案: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
27、每小题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0(佛山市·201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荣累之辨 (东汉)王充 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王
28、充《论衡 . 自纪》) 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不赞赏怎么样的人?用 自己的话简要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身体和草木一样枯萎了,名声却和日月一样明亮;经历和孔子一样,处于困境;文章却同杨雄不相上下,算得一双,我认为这样的人是光荣的。 2、德行不高,名声不好,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好文章的人。 11(广东省·20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
30、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XXX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附加题 10分 1
31、 2分 (1)有的 (2)招致 2 3分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 2分 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 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 3分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 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 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
32、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 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 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 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 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 诫。 12(广元市·2011)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 ~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
33、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①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鸿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鸡乃食。 【注】①绐:哄骗。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为人言 为:说 B.晋人贾于吴者 贾:做买卖 C.公必欲市我他所 市:卖 D.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 楹:门框的上边和左右两边 答案:D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楹”意为“堂屋前
34、部的柱子”,不能理解为“门框的上边和左右两达”。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文中画线句“愿以十金易焉”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必以分人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答案:D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画线句中的“以”意为“用”;而选项A中的“以”意为“来”;选项B中的“以”意为“把”;选项C中的“以”意为“凭借”;选项D中的“以”意为“用’’。 10.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氏有一只鸠鸟非常聪明,每当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
35、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B.当这只鸠鸟察觉有个晋国商人想用十金换它时,它用“我将不吃东西”来表达不忍离开主人的坚决态度。 C.主人哄骗鸠鸟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带你回家。” D.由于鸠鸟始终不吃东西,那个晋国人同情怜悯它对主人忠贞不二的气节,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黄金,并把鸠鸟还给了李氏。回到李氏家后,鸡鸟才吃东西。 答案:D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说法不对,原文中的“捐金十之二”中的“捐”意为“舍弃”,因此原文意为买鸠鸟的晋人只向李氏要回了鸟的价值的十分之八,而舍弃了十分之二的金,就把鸠鸟还给了李氏。 【参考译文】
36、 姓李的人有一只鸡,能够说人话,比鹦鹉还强,十分聪明,养了好几年了。白天就在走廊、堂屋前的柱子、窗帘、幕布间飞来飞去,不会飞到远的地方去,晚上在笼子里睡觉,用来躲避狸猫老鼠。看见僮婢有偷东西和摘花的,一定会告诉它的主人。 一个在吴国做生意的晋国人,看见了鸩,想要用十金买它。鸠觉察到他的意思,告诉主人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很久了,不忍心离去。您一定打算把我卖到其他地方去,(那样的话)我就绝食。”主人骗它说:“我有一个想要观赏你的朋友(看完)就带你回家。”到了 商人家里,就舍下它走了、鸠竟然绝食,哀号着告诉(商人〕要回家。 商人怜悯鸠的志向,并且害怕鸠死了而十金没法补偿,于是就舍弃二金(
37、取回八金),把鸠归还给了姓李的人家,鸠才吃东西。 13(杭州市·2011)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
38、,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
39、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 答案: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
40、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衡阳市·2011)(一)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41、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举茂才 举:推举 B.四迁荆州刺史 迁:迁移 C.暮夜无知者 知:知道 D.后转涿郡太守 转达:调动官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B.当之郡
42、 无丝竹之乱耳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密愧而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10.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 答: 答案:二、阅读理解(42分) 7.B(2分) 8.A(2分) 9.参考答案。(1)子孙常常吃蔬菜类食物,步行外出。(2)把这个留给
43、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评分标准(1)(2分)“蔬菜”、“步行”为记分点 (2)(2)“遗”、“不亦……乎”为记分点 10.公正廉洁,不徇私情。(2分) 15(湖州市·2011)((三)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
44、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
45、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答案:20. (共2分)B 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16(吉林省·2011)(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
46、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⑤。意适⑥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⑤劳:慰劳。⑥意适:心情畅快。 14.子瞻至”中“闻”的意思是 分) 15.文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2分) 16.了子瞻谪居黄州时出游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47、 答案:14.“听说”或“知道”。(1分) 15.围绕“娱情山水(热爱自然),与山中人相处融洽(山中人热情好客)”回答即可。(2分) 16.围绕“身处逆境可以通过寄情山水、结交朋友等方式来排解苦闷”或“处于逆境中应该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回答即可。(2分) 17(嘉兴市、舟山市·2011)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
48、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18.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
49、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0.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答案:(三)(9分) 2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18(江西省·2011)(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50、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51、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
52、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19(金华市·2011)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
53、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答案: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
54、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20(兰州市·2011)(三)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题。(5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
55、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三)(5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1(乐山市·20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
56、,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57、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
58、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59、 答案: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6.C 7.A 8.C 9. 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2(连云港市·2011)(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60、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61、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
62、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23(聊城市·2011)(二) 目不见睫
63、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8.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64、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答案:8.B 9.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4(龙岩市·201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农 夫 耕 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
65、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田( ) (2)气竭汗雨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66、分)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0.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答案:(一)(10分) 8.(4分)(1)行者:过路的人 。 (2)竭:尽、完 。 (3)谓:告诉、对……说。 (4)退:走了、离开。 9.(4分)(1)译文: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甚”、“惰”各1分)(2分) (2)译文: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乃”1分)(2分) 10.(2分) 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摘录原句“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只给1分) 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 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25 (眉山市·2011)六、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廉政党课讲稿材料: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在新录用选调生公务员座谈会上和基层单位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总工会关于2025年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工作汇报材料
- 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粮食和物资储备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市工业园区、市直机关单位、市纪委监委2025年工作计划
- 检察院政治部关于2025年工作计划
- 办公室主任2025年现实表现材料
- 2025年~村农村保洁员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 在深入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4篇
- 开展深入贯彻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3篇
- 在司法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发言材料
- 国企党委关于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情况的报告材料
- 副书记在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材料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