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

上传人:h****M 文档编号:27895993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乡村振兴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乡村振兴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人民日报:土地流转与田园综合体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是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 的前提和主抓手;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 “田园综合体 ”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在深

2、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新阶段 ,土地流转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与主平台。 美好的 “田园 ”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 ,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 ,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业经营有效益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必须着眼于 “新田园时代”背景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 “现代田园 ”。关键的平台就是 “田园综合体”。 中央 “一号文件 ”首次提出

3、了 “田园综合体 ”这一新概念 , “支持有条件的 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 ,

4、 “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城市工作必须同 ‘三农 ’工作一起推动 ,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 “一定要看到 ,农业还是 ‘四化同步 ’的短腿 ,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也就是说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5、 也就是说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 ,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 “三农 ”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 ,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 ,取得了一定效果 ,积累了良好基础 ,特别是在 “提质 ”方面 ,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 ,取得了较大突破。 下一步 ,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 ,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 新引擎 ,在进一步 “提质 ”的基础上做到 “增效 ”,让农民充分受益 ,让投资者增加 收益 ,将是 “三

6、农 ”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以空间创新带动 产业优化、链条延伸 ,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 争力的 “新第六产业 ”,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 (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 小镇等 )的升级换代。 3.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 ,要实现 “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 ”的综合效 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 “赶农民上楼 ”的聚居模式 ,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 ,也不符合中国

7、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 ,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 ,既保持田园特色 ,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 ,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4.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集聚地 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 ,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 ,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 ,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 ,在较为发达的城市 ,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 ”情结 ,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5. 田园综

8、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 “造血 ”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 ,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 “综合 ”平台 ,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 ,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让“三农 ”有可持续发展支撑 , 让农村真正成为 “希望的田野 ”。 总之 ,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 ,实现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 ,奏响 “三农 ”发展全面

9、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 “田园交响曲 ”! 土地问题依然是 “三农 ”发展的关键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完善承包地“三权 ”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近年来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 ,一项最具活力的改革举措是 “土地流 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当前 ,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多种机遇叠加。 根据住建部等 9 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 ,按照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工作部

10、 署,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这一探索 ,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 ,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 ”的定位 ,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 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以预见 ,随着 “租购并举 ”的推进 ,城市郊区以及处于郊外交通节点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将迎来重大利好。 国土资源部提出 ,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市范围内流转。 党的十九

11、大报告进一步明确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在调研走访中,我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主要呈现几个问题: —— 从自身来看,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是金融服务效率有 待提升。虽然我行已经在辖内所有乡镇实现了物理网点全覆盖,但由于部分 乡镇地域广、所属行政村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与我行现有的物理网点 及

12、自助设备数量相对比,金融服务配置还存在不足。 一方面,金融服务力量 不足。以*镇为例,我行 *支行是 *镇内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共有 3 个网点,布放了 4 台自助取款机、 2 台机、 5 台惠农终端、 36 台助农 Pos 机,但 *镇面积达 96 平方公里,辖内 38 个行政村,人口 7.6 万余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支行的金融服务力量难以完全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机制僵化。 较为僵化的信贷投放机制带来了审批慢、周期长、效率低等弊端,导致信贷投放难以满足农村的有效需求。同时,部分客户经理因为害怕贷款出现风险,而存有惜贷、畏贷、不敢贷等心理,导致人

13、为的延长了 信贷审批时间。以 *村为例,部分副食店、小卖部,用于 “春节 ”等节假日经营囤货的临时性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部分 “无抵押、难担保、有产业 ” 的农户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而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个别农户因缺少资金导致正常的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二是居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较强。 随着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逐渐普及和 “晋享生活 ”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成功上线,我们在移动金融领域取得了大突破。但是,传统习惯和农村地域限制,导致 客户对物理网点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 一方面,固有服务模式有待打破。以*支行为例,在支行营业部搬迁以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客户流失现象。据

14、 统计,流失存款客户 2120 户,金额 1.21 亿元。这说明,客户粘性还不够强, 客户没有与我们员工真正建立起紧密关系。 另一方面, 每逢农村赶集期间, 我们农村支行的物理网点往往出现柜台 “挤满人 ”、客户 “排长队 ”的现象。这 说明,自助机具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使用率还不够高,农户的金融服务习惯有 待改变。 —— 从外部环境看,受到的主要制约:一是农村人口 “空心化 ”现象严 重。我在调研中发现, 大部分乡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口 “空心化 ”现象。以# 村为例,该村地处,登记人口 5290 人,年龄在

15、 20 岁—40 岁之间的人口仅 有 1501 人,占比仅为 28.4% 。并且,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出去打工。据统计显示,该村有超过 1100 人在外务工,多为青壮年,而留守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其他乡镇,在位于 #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一 #村,登记人口 1645 人,年龄在 20 岁—40 岁之间的仅有 348 人,占比仅为 21.2% ;在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 *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 *村,登记人口 1248 人,年龄在 20 岁—40 岁之间的仅有 243 人,占比仅为 19.5% 。从上述情形看,农村人口 “空心化 ”是我们辖区内的普遍状况。 二是农户的

16、信贷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一方面, 农村经营性信贷需求虚高。部分农户运用资金能力差,经营水平低,对市场需求反应慢, “拍脑袋做决策 ”等盲目投资行为较为突出。加之,这些农户 “不成熟、不合理、不切实际 ”的申贷计划,导致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放贷。 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受制于自身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其预期额度 的贷款。三是农户金融知识较为匮乏。 我在调研中发现, 多数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等新渠道持有 戒备心理,导致金融创新成果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农村。在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村民对金

17、融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对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本高。 一方面,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受制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清收手段单一,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另一方面, 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 的影响很大,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较大。同时,部分贫困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误把农商银行的 “扶贫贷款 ”当做政府提供的 “扶贫专项资金”,缺乏履约还款的意识,导致出现部分逾期贷

18、款。 五是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相平衡。 经过测算,我行年均可投放信贷资金 10 亿元,不仅能完全覆盖辖内企业、商户、居民的信贷需求,而且还有较大富余。缺乏投向的富余资金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更加重了我们的经营成本。 —— 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的局限主要有:第一,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立法上的缺陷,使农村信用环境的整治难度加大;破产法清算程序把银行排在最后,没有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破产起诉权; 贷款诉讼执行难也是一个不争的现 实,对逃废债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威慑手段, 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 第二, 农村征信系

19、统建设的滞后性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农商银行缺乏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的获 取渠道,无法从源头把控风险。 第三,缺乏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涉农贷款风险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导致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的积极性。比如,利率补偿机制缺失。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要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导致涉农贷款成本较高;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 农业保险的现状是 “三低三高 ”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 高成本、高赔付,致使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

20、业保险领域,导致农业保险作用无从发挥。 四、形势分析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 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出的新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充满期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要坚 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努力做到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 既是农商银行的艰巨

21、任务,更是农商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利好契机。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解决农村人口 “空心化 ”问题。预计将会有一大批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下乡干部等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人群去农村发展事业,将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带来更多的有效金融需求,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也为我们的信贷投放提供了新机遇。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将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中央 已经明确再延长 30 年。当前,“两权 ”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是比较有效地

22、抵押贷款模式,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会为我们大力推进 “两权 ”抵押贷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必然会加大对 “三农”的投入,既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大批涉农项目、涉农工程在农村地区铺开。而作为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金融 机构,我们农商银行可以凭借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利用牢固的农村客户基础,依托乡镇网点,集中营销涉农项目,重点发展活跃客户,吸收惠农资金,发放涉农贷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市场。 尽管有上述机遇,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金融业务成本

23、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尤为困难。以我行为例, 我们当前的年资金成本高达 3.14% ,而贷款平均年利息只有 6.15% ,利差仅 有 3.01 个百分点。利差收窄导致我们只有 “薄利多销 ”,通过不断发展小微贷款突破经营困难的瓶颈。 五、农商银行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实地调研,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如果不深挖农村市场,不用心 服务农村,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这片生机勃勃的广阔市场。为此,我们将在省 市的科学指引下,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

24、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力度, 不断厚植传统发展优势,切实把农村基础市场打造成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 “根据地 ”。 一是优化服务,助力打造普惠乡村。 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做好服务,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更加体现着我们的普惠意识。 第一,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地区的 “先天不足 ”,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到金融服务。为此,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做好农 村服务的前提。 一方面,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 主动对接 农村道路交通、电

25、信网络和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 “银行 +农户+财政补贴 ”等服务模式,为改善乡村生活和人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下沉服务重心。 我们农村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农户服务 “满意度 ”,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通过 “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 ”的主动服务,不断加深与客户感情,不断增加客户粘性,不断培养客户使用农信产品的习惯,让 广大农村客户真正认可农商银行。 第三,建设服务体系。 依托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络,通过 “物理网点 +网上银行 +电子银行 ”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化渠道建设 力度,为广大农户提供更

26、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 第四, 探索分层服务。 为适应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农村探索建立分 层服务模式。 针对进城创业群体 ,我们实施跟踪服务,依托阳光快贷 —— 惠 商通等信贷产品,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其融资难题。 针对在农村创业群体, 我们不仅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政策、降低贷款利率 等传统手段进行扶持, 而且围绕产业链上下游, 主动帮助其找销路、 找商机、找市场,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 针对留守群体, 我们借助 “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以农村网点为阵地,采取现场宣传演示、制作播放动画、文艺 演出

27、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同时,针对留守群体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点,我们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快捷高效的为其办理基本金融业务。 二是产业引领,助力打造富裕乡村。 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 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农

28、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 “切入点 ”,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富裕农村。 —— 定位核心项目。 产业要发展,关键看 “龙头 ”。找准龙头企业,定位 核心项目,可以将金融服务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 致富。比如,我们通过向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扶贫贷款 *** 万元,不仅直接带动 贫困人口 ** 余人,而且大大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因地制宜, 支持具有沂蒙地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光伏产业,先后向 **光伏发电有限责任

29、 公司、阳光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扶贫贷款 ** 万元,直接解决就业机会 ** 余个。通过支持核心项目,发挥 “以点带面 ”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激活了县经济。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产业特征,不断挖掘优势产业,根 据辖内农村的产业特点,进行科学精准扶持。探索运用 “龙头企业 +基地 +农 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 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就是为了提升效率, 着力解决涉农信贷 “效率低、审批慢、流程长 ”的问题。我认为,在产品创新上,需要根据农村信 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

30、、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完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发展消费金融,提升农户的获得感。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农信贷业务制度,对涉农产业的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利率定价进行详细规定。 比如说,考虑到当前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农商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适当提高;考虑到不同产业的特点,可以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考虑到农户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差异化的信贷政策。 第二,研发符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转快、需求急等特点,可以推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信贷 产品,

31、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融资和产业集群融资,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第三,加快担保方式创新。为有效解决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面的 “瓶颈 ”制约,需要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特别是动产抵押的适应范围,在推进 “两权 ”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收账款质押、 存货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品种; 同时,创新保证担保方式,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采取农户联保、 公司担保 +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担保 +农户联保等担保方式, 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放大担保倍数,以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消费金融,助力打造活力农村。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 “三农 ”领域表现

32、相对集中。比如,农民的生活开支、红白喜事、房屋翻新等消费活动都需要金融服务。为此,我们以消费金融为支农惠农的 “突破口 ”,着力为农村提供城乡均等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第一,开展常态化 “进村入户 ”的营销活动,逐户建档立卡,筛选重点客户,建立农村消费金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小、客户相对分散的特点,精准研发消费金融产品。根据消费产品类型及用途、客户的信用等级、家庭资产收入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农村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利率定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和贷 款期限。第二,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住房、 就业、

33、 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金融需求,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帮 助广大农民实现 “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居 ”的基本生活目标。 第三,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以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作为主要的目标客群,建立线上申请、审批的消费贷款平台模式,通过手机银行、 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自助办理,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 四是信用筑基,助力打造诚信乡村。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为此,建塑 农村信用环境就成为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持续开展好信 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对信誉好、

34、主动 按期还款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 公开曝光,切实营造出 “诚信光荣、失信可耻 ”的舆论氛围。 第二,开展农村 信用共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 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农村信息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 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第三,要充分发挥村 “两委 ”和农村信息联络员 “人熟、地熟、情况熟 ”的优势,发动信用农户,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帮助农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 五是创新业态,助力打造生态乡村。

3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金融 发展模式融入到 “乡村振兴 ”战略中,加大对生态旅游、 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力打造生态乡村。第一,坚持绿色导向,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于符合 “绿色信贷 ”准入条件的项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计划在辖内支持推广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项目, 大力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 源。第二,支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的内生力量,助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 “特色小镇 ”。第三,支持乡村

36、旅游发展。依托我省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名胜古迹文化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通过扶持 “乡村农家乐 ”、“农家客栈 ”等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兴业。 六是跨域合作,助力打造现代乡村。第一, 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客户资 源的优势,但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不足。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 尝试同互联网数据分析厂商合作,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既为客户提供 更为精准的服务,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获客能力。 第二,加紧与第三方机构 合作,高效推进农业信息化

37、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普惠金融 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构建 “互联网 +农业 ”信息化及网络销售平台, 引导农业企业与相关知名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流通格局,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应当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完全满足辖内农户基础金融需求的条件下, 将富余资金投向消费金融和资金市场等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市场。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 “走出去 ”,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域外业务。 总之,我将以本次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全行进一步完善 “全员下乡 ”的常态化调研机制,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推进工作,在 一线联络感情,把农村市场耕耘为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