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859127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 一、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积蓄(   )  驯(   )服  隋(   )唐  遏(   )止 把柄(   )  膳(   )宿  钦(   )佩  沮(   )丧 2、选择字形有误的一项(  ) A韶山 攒积 缘故 改善    B暴躁 慷慨 雇工 分歧 C记账 执政 施舍 据典    D温顺 磕头 严历 晓喻 3、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 慷慨: 克勤克俭: 怒不可遏: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B记者又到学校

2、采访了许多李老师的事迹。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5、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有两部写到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分别是《  》中的(     )和《      》中的(     )。 6、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到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送你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 乐观者说: 7、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安干警终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B这位漫画家与别人不同,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幽默的自画像,真是别有用心。C新出版的百种全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3、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给家里记帐。 B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 C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俄饭。 D我就改用湘潭的真藉贯了。 二、 阅读理解 (一)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

4、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

5、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1、概括第1段中叙述的事情。   2、第2段中“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

6、有把柄来批评我。”这句话与毛泽东反抗父亲、恨父亲的行为及思想矛盾吗? 3、第3段中,少年毛泽东“熟读”经书,又为什么“不喜欢”经书呢? 4、毛泽东“爱”看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这两个词表现了他怎样的喜好和心态? 5、“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具体指什么年龄?毛泽东从这些书中接受到了什么? 6、你认为少年毛泽东读的《精忠传》、《水浒传》等对他后来投身革命有何影响? 7、说说加点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 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二)在动乱中成长起来 毛泽东 当我在长沙的中学读书时,

7、我第一次读到报纸,报名《民力》,是民族主义派的革命的报纸,里面有反抗满清的广州起义及在一个湖南人领导下的七十二烈士就难的情形。我读了以后,极为感动,并发现《民力》里面充满了有刺激性的材料,同时我也知道了孙中山的名字和同盟会的会纲。这时,长沙正在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异常,就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可是有点糊里糊涂。我还没有放弃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崇拜,我不很明了他们和新领袖的区别。所以在我的文章中,我主张应将孙中山由日本召回就任新政府的总统,并以康有为任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其时“反对外资”建筑川汉铁路的运动开始,成立议会制度的要求也普遍地展开,但结果皇帝只是

8、下诏组织“咨议会”。于是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了。他们以反对留辫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不满的情绪。我和一个朋友毅然剪去发辫,但约好相继剪去的一般人却不履行他们的诺言。因此我和我的朋友就在暗中攻击他们并强力剪去他们的发辫,结果有十个人做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者”。这样,在短期内,我已经从嘲笑“假洋鬼子的假发辫”进步到要求普遍地剪发了。政治观念是如何地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观点啊!关于蓄辫我和一个法律学校的朋友发生争论,各人执持了相反的理论。这法科学生引用经书上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话来辩论。可是我和反对蓄辫的人们在反满的政治基础上造成了相反的理论,叫他开口不得。武汉起义(一九一一年十月)之后,湖南宣

9、布戒严。政局在急速地变动。一天,有个革命党得了校长允许,到一个中学里面作煽动的演讲。当场有六七个学生起来声援他,痛斥满清并号召大家起来建立民国。每一个人都专心一致地听着。听过这个演讲四五天之后,我决心加入革命军,决定和几个朋友到汉口去,同时我们向同学募一些钱。听说汉口非常潮湿,必须穿雨鞋,我就向驻扎城外的一个军队朋友那里去借。我被卫兵拦住,这个地方已经变成十分活跃了,士兵们第一次领到子弹,大批地在开到街中去。当时,叛军正在沿着粤汉路进窥长沙,战事已经开始。在城外发生一次大战。同时城内也起了叛乱。城门被中国的劳工们攻了下来。我靠了其中一个劳工的帮助,重新回进城中。然后站在一块高地上观战,直等到最

10、后看到衙门上飘起了写着“汉”字的白旗。我回到自己的学校,那里已在军队的看守下了。第二天,一个都督政府成立,但新都督和副都督并未做得长,一般地主和商人不满意他们。不到几天后,我去访问一个朋友时,看见他们的尸首横陈街上。作为地主和军阀们的代表,谭延山打倒了他们。现在有许多学生参加军队了。学生军已经组成,不过我不喜欢学生军,认为他们的基础太复杂,决定还是参加正规军队来帮助完成革命。清帝尚未逊位,这正是奋斗的时候。……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什么? 2、从全文来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有什么特点? 3、文中学生表示不满情绪的表现行动是什么? 4、结合历史背景

11、谈谈你对“我已经从嘲笑假洋鬼子的假发辫进步到要求普遍地剪发了”这句话的理解。 5、文末“不过我不喜欢学生军,认为他们的基础太复杂”该如何理解? 《少年毛泽东》答案: 一、1、x xn su bǐng shn qīn jǔ 2、D “历”改为“厉”,“喻”改为“谕”   3、(1)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2)大方,不吝啬。 (3)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能。 (4)怒气冲冲,难以抑制。遏:阻止。    4、C    5、三国演义 诸葛亮 水浒传 吴用    6、略    7、B 8、B 二、阅读 (一)1、答: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

12、六岁时候的经历,他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但不喜欢经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2、答案:不矛盾,反抗父亲、恨父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父亲的严厉也给毛泽东带来一些“益处”,(勤快,仔细记帐),这反映了毛泽东的辩证思想观。 3、答案:“熟读经书”是迫于父亲的压力,不得不学,“不喜欢”经书是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新思想活力。 4、答案:“中国旧小说”多半反映杀富济贫、官逼民反的事情,符合少年毛泽东求正义、求公道、反抗压迫、反抗专权的叛逆个性,所以他喜爱。 5、答案:大约在13-16岁期间,毛泽东接受了这些小说中的造反精神,学会了对

13、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6、答案:有一定影响,毛泽东因少年时代的喜造反,好叛逆到成人后参加革命直至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青年时代对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7、答案:“内战”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与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之间的斗争,并且写出了斗争的策略,双方在做出了有限的妥协后,有效地维护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二)1、答案:本文通过“我”青年时期成长中的经历,揭示了当时动乱时代下人们思想的变化。 2、答案: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思想上还是处于跟从别人反清的斗争思想,尚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说明他正在成长之中。 3、答案:剪去自己的发辫,同时反对留辫的这种方式来表示不满。 4、答案:清朝末期,很多学生去外国留学,其中不乏一些官宦子弟想去国外“镀金”,为了避免外国人嘲笑,他们纷纷剪去发辫,但回国之后又怕遭人非议而带上假辫子,所以毛泽东嘲笑他们。而“要求普遍剪发辫”,则体现毛泽东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想要以此表明与清王朝彻底决裂的反清思想。 5、答案:当时能够上得起学的人都会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其中个人的情况都很复杂,基础不是很牢固,所以毛泽东说他不太喜欢学生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