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346959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总复习江西: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 12C转化为14C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2、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B 2.(2013南通调研)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均可与可溶性碱起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C.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D.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解析 B项,如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为固态,B项错误;C项,如NO、CO等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跟酸反应,也不跟碱反应;D项,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还有一些氧化物如Na2O2、NO2等与水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答案 A

3、 3.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的是 (  )。 ①鸡蛋白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 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⑥肥皂水 A.② B.①③ C.⑤⑥ D.④ 解析 ①③⑤⑥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因为②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答案 D 4.(2013济宁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可通过电解熔融MgCl2来制取金属镁,故也能通过

4、电解熔融AlCl3来制取 铝 C.铝热剂、盐酸、水玻璃、双氧水、明矾均为混合物 D.Na2O2、MgCl2、NaOH、NH4Cl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解析 B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AlCl3不导电,金属铝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故错误;C项明矾是纯净物,故错误;D项氯化镁中不含共价键,故错误。 答案 A 5.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 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 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

5、沉淀 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FeCl3溶液一般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两者颜色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6.(2013长沙质检)若将NaOH(s)、P2O5(s)、无水CaCl2(s)归为一类。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物质是 (  )。 A.浓硫酸 B.氯化氢 C.纯碱 D.生石灰 解析 若将NaOH(s)、P2O5(s)、无水CaCl2(s)归为一类,最准确的分类依据是固态干燥剂,只有D项属于固体干燥剂。 答案 D

6、 7.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 选项 A B C D X C Fe Ca(OH)2溶液 AlCl3 W O2 HNO3 CO2 NH3H2O 解析 若X为AlCl3,W为NH3H2O,则Y和Z均为Al(OH)3,不符合框图中的转化关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8.(13分)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

7、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

9、(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 (3)2CO+2NON2+2CO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9.(14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右图所示的物质分

10、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 ③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 ⑦CO2 ⑧Na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吸面具中用⑧作为O2来源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图为树状分类法。(2)酸可填写H2S、H2SO4、HNO3、H2CO3、H2SO3中的一种,碱可填写KOH、NaOH、NH3H2O中的一种,盐可填写K2SO4、K2CO3、NH4NO3、Na2SO4、Na2CO3、Na2SO3等中的一种。(3)CO2是酸性氧化物

12、,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4)Na2O2和H2O、CO2反应都能产生O2。(5)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②H2SO4 ③NaOH ⑥K2CO3(合理即可) (3)2NaOH+CO2===Na2CO3+H2O (4)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 (5)CaCO3  稀盐酸 把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为CO2 10.(15分)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

13、。例如,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利用数轴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 根据这一分类方法请回答: (1)25 ℃将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下数轴上: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Cl、Na2CO3、Na2SO3、NaOH六种物质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法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H2SO4溶液的pH小于7;Na

14、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________

15、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pH>7时显碱性,pH=7时显中性,pH<7时显酸性;(2)①Na2SO3、Na2

17、CO3属于盐类物质;②区分K+和Na+的方法为焰色反应;③Na2CO3与H2SO4反应生成CO2,Na2SO3与H2SO4反应生成SO2,NaCl与H2SO4不反应;④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答案 (1) (2)①不合理,Na2SO3、Na2CO3的水溶液因水解呈碱性,但从化合物的分类来看它们都应属于盐类 ②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 ③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④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分别加入稍

18、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入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合理即可) 11.(16分)(2013黄石模拟)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

20、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即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 (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2)此小题主要考查Fe(OH)3胶体的制法。(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利用这一点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4)①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说明阴极附近Fe(OH)3胶体胶粒浓度变大,胶粒向阴极发生了移动,说明Fe(OH)3胶体粒子带负电荷;②加入电解质(NH4)2SO4饱和溶液后,胶体发生聚沉生成了红褐色沉淀;③加入稀硫酸,开始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然后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④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答案 Fe2O3+6HCl===2FeCl3+3H2O (棕)黄 (1)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反应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①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电泳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③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溶解 ④渗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