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案 (2)
《《短文两篇》导学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导学案 (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垸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123678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何群霞 审核: 课题 课型 课时 使用者 《短文两篇》 预习展示 三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说”的特点。 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第一课时 《陋室铭》 活动一、了解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
2、,被贬官降职多次。他的文才受到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和大诗人白居易的赏识。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韵味,著有《刘梦得文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到和州做官时写的。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3、。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仪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活动二、准确流畅地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给下列字词注音。 陋(lu)室 、馨(xīn)、苔(ti)痕、鸿(hng)儒(r)调(tio)素琴、案牍(d )、蕃(fn)、淤(yū)泥 、濯(zhu)、清涟(lin)、妖(yāo)、蔓(mn)、亵(xi)玩 各小组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活动三、咬文嚼字地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和文言翻译资料或与小组其他成员谈论落实重点字词的翻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斯(这)馨(香气,这里指高尚品德 ) 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
4、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蕃(很多) 濯(洗涤 )谓(以为,认为。)隐逸(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叹词,唉)鲜(少)宜乎(当然) 2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现出碧绿,野草的颜色映入窗帘,显得青葱。
5、 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无知的平民 。 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文书来劳累(我的)身心。 ⑤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⑦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没有(缠绕的)枝蔓 ,也没有(旁逸的)枝节。 ⑧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越远越清芳,挺拔洁净地立在水上 。 ⑨可远
6、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的观赏,却不能轻慢的玩弄它啊! 3.学生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活动四、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探讨以下问题,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陋室铭>>问题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
7、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成意思,一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添光彩。 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提示: 周围景色:“苔痕上街绿,草色入帘清”。写环境清幽宁静。 外来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 生活内容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何群霞
8、 审核: 课题 课型 课时 使用者 《短文两篇》 预习展示 三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说”的特点。 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第二课时 《爱莲说》 情景一: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提示: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在原文中找句子>---(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9、。)<品格>。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同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情景二: 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
10、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目牡丹?作者对这几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个“独” 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情景三 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分别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什么呢? 以
11、菊、牡丹、莲、喻三种人,①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循山林的逸民高士。②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③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生远播的君子。 2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
12、)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何群霞 审核: 课题 课型 课时 使用者 《短文两篇》 预习展示 三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说”的特点。 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第三课时 (反馈练习) 一、归纳积累重点词句 <一>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于主谓间,不译)②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鲜①陶后鲜有闻( 少 )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嫩 ) 远①香远益清(远播 )
13、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距离长 ) <二>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名词“名”,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③无丝竹之乱耳。乱 (形容词“乱”为使动用法。使……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劳 (动词“劳”为使动用法。使……劳累) ⑤不蔓不枝。蔓 枝 (名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 ) ⑥香远益清。远(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 )清( 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显得清幽。) <三>古今异义
14、①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 )今(样子)②惟吾德馨。馨:古( 美好 ) 今(芳香) ③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古(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丝绸,竹子) ④宜乎众矣。宜 古(当,和乎连用,当然 )今(合适、应当 ) 2准确流畅地背诵两篇短文。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1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 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借物抒情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C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
16、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实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简陋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从 ) ②不蔓不枝(枝蔓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④可爱者甚蕃(多 )
17、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⑥宜乎众矣(应当 ) 2. 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D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18、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托物言志。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何群霞 审核: 课题 课型 课时 使用者 《短文两篇》 预习展示 三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说”的特点。 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第一课时 <<陋室铭
19、>> 活动一、了解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的文才受到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和大诗人白居易的赏识。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韵味,著有《刘梦得文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到和州做官时写的。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
20、县)人。他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仪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活动二、准确流畅地读课文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 给下列字词注音。 陋(lu)室 、馨(xīn)、苔(ti)痕、鸿(hng)儒(r)调(tio)素琴、案牍(d )、 蕃(fn)、淤(yū)泥 、濯(zhu)、清涟(lin)、妖(yāo)、蔓(mn)、亵(xi)玩 各小组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1、 活动三、咬文嚼字地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和文言翻译资料或与小组其他成员谈论落实重点字词的翻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斯( )馨( )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案牍( ) 劳形( )何陋之有( ) 蕃( ) 濯( )谓( )隐逸( ) 君子( ) 噫( )鲜( )宜乎(
22、 ) 2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⑧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⑩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3、 ⑪ 何陋之有? 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⑦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4、 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学生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活动四、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探讨以下问题,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5、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26、 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提示: 周围景色:“ ”写环境清幽宁静。 外来人物 “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 生活内容 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
27、4、 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何群霞 审核: 课题 课型 课时 使用者 《短文两篇》 预习展示 三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说”的特点。 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第二课时 《爱莲说》 情景一:
28、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提示: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在原文中找句子>---(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 ①体态香气---(“ ”)---(正直,同达事理,行为方正。) ②风度气质---(“
29、 ”)-(志洁行廉,体态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情景二: 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 句。一方面照应上文“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 的人少,能做到
30、 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 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 , 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目牡丹?作者对这几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种 的写法,用“ ”和“ ”来衬托莲花。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个“独” 字,充分表
31、现了作者既 ,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情景三 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分别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①菊是 ,逃避现实。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循山林的逸民高士。②牡丹是 ,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③莲是 ,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生远播的君子。 2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
32、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何群霞 审核: 课题 课型 课时 使用者 《短文两篇》 预习展示 三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说”的特点。 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第三课时 (反馈练习) 一、归纳积累重点词句
33、<一>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②水陆草木之花( ) 鲜①陶后鲜有闻( )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远①香远益清(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二>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名词“名”,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 )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 ) ③无丝竹之乱耳。乱 (形容词“乱”为使动用法。
34、 ) ④无案牍之劳形。劳 (动词“劳”为使动用法。 ) ⑤不蔓不枝。蔓 枝 (名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 ) ⑥香远益清。远(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 ) 清( 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 ) <三>古今异义 ①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 )今( ) ②惟吾德馨。馨:古( ) 今( ) ③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古( )今( ) ④宜乎
35、众矣。 宜: 古( )今( ) 2准确流畅地背诵两篇短文。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36、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
37、厌弃。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实内布置看是 的,但由于屋主人的 ,所以这小屋就不简陋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38、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39、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③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④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