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古-主题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34878521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古-主题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古-主题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古-主题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古-主题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古-主题8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12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中国古代史 ——-主题八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专家诠解考点趋势 【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 有的放矢 考点核心 年份 题型 分值 命题预测 拓展建议 1:了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009 未考查 考查古代科技发展的史实和原因,理解古代科技发展对于我们的启示

2、。联系现代建筑,考查古代建筑的基本史实。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掌握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理解古代建筑体现的智慧和思想。 2010 选择题 2分 2011 未考查 【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 扎实备考 考点1: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四大发明” 基础知识篇 1.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1)时间: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 (2)成就: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四周率的数值计算到

3、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2.名医名著 (1)华陀:东汉民间名医,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医术高明,被人们誉为“神医”。 (2)张仲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所著的《本草纲目》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药物学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3.科技著作 (1)《水经注》:由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它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

4、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1 / 9 (2)《齐民要术》:由北魏和东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天工开物》:由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4.“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降低了成本

5、,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③传播: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后传遍全世界。 ④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印刷术 :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异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400多年,它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渐发展成金属活字印刷。 ③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

6、3)指南针 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②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④主要用途:辨别方向,航海,看风水。 ⑤传播: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4)火药 ①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 ②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还用来制各种焰火和鞭炮。 ③明朝采矿时已应用了火药爆破法 ④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末,传入欧洲,引起了欧洲军

7、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欧洲人还将火药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5)历史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认识启示篇 1.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政府支持,教育发达,,民族交流,对外开放等。,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2)古代的科技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我国古代的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明

8、清时期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跟上世界近代科学发展的潮流,中国的科技成就落后于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 2.古代科技成就的领先给我们的启示 (1)对于国家而言,要以经济的发展强大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以国家的统一稳定为科技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以民族的交流合作为科技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要重视人民的伟大力量、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开放的深远意义。 (2)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应该学习古代科学家的品质,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细节提示篇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 考点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

9、;赵州桥;北京故宫 基础知识篇 1.都江堰 (1)修建: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其巧妙的设计使工程的分洪和灌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评价: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岷江流域,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源于此。) 2.长城 (1)概况:主要有秦长城和明长城。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①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一万多华里。(秦长城是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延伸而成。) ②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

10、000多千米。(明长城是明朝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现在的长城是明长城) (2)意义:防御了外来的侵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3.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 (2)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3)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

11、、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一直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4.赵州桥 (1)概况:赵州桥又名安济桥,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于今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2)意义: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历经1300多年,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 5.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 6.灵渠 (1)概况:秦朝为征服岭南、解决粮食等物资供应而开凿的一条运河。 (2)主持修建者:史禄。 (3)特点:它沟通

12、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7.北京故宫 明清两朝的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认识启示篇 1.反映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2.反映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 细节提示篇 1.秦长城的东西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的东西两端: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2.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而非秦朝时期。 3.大运河修建于

13、隋炀帝时期而非隋文帝时期。 名师导练经典名题 【3年经典解析】——掌握绝技 无往不胜 【经典1】(2009永州)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 A.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B.属于医学研究领域 C.反映了明朝的科技水平 D.促进北宋商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某些科技成就的共性,根据教材内容,三项科技成就都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指南针促进航海事业和商业的发展,《本草纲目》属于医学领域的著作,《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的科技水平,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因此,选择A。 【经典2】(2010陕西))北

14、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分开 ③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 ④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①③正确,②④错误,因为②属于北宋都城东京的特点,④属于宋朝之前的城市特征。故选择A。 【经典3】(2011巴彦淖尔)下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

15、,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赵州桥 D.元朝的运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图中的信息“飞沙堰”、“宝瓶口”,以及题干信息“汶川”,加以判断,它是四川地区的都江堰。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 梯度升级 一、选择题 1.(2011重庆)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2.(2011龙东)2011年3月11日,

16、日本东北地区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使人们更加关注地震预测这一世界性难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发明测量地震方位仪器的是谁吗 ( ) A.祖冲之 B.僧一行 C.张衡 D.郦道元 3.(2011 常德)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4.(2011陕西)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烧成“”,中国发明这一技术和欧洲出现类似技术分别在 (

17、 ) A.西晋 公元4世纪 B.北宋 公元15世纪 C.南宋 公元15世纪 D.明朝 公元16世纪 5.(2011天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 A. 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6.(2011资阳)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

18、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2011株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 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它用一个大拱横跨洨河两岸,跨宽37.37米,拱高仅7.23米,桥面坡度平缓,大拱两肩各建有两个小拱,桥型显得匀称、轻盈。桥身两侧的栏杆、栏板还雕刻有石狮和龙形等花纹,十分生动精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

19、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请回答: (1)栏目一的图是我国古代哪项建筑?它是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根据栏目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建筑有何特点。 (2)栏目二的图是我国古代哪项发明?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发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3)如何编辑一份优秀手抄报,请你为他们提一点建议。 8.(2011 怀化)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传到欧

20、洲的重要科技发明中,被誉为“四大发明”的是什么? (2)该四大科技发明先后传入欧洲,其中起桥梁纽带作用是什么人? (3)在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哪一项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哪一项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 考后放歌 一、选择题 1. ( 原创)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21、 D.指南针 2.( 原创)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分开 ③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 ④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 原创)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

22、峪关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4.( 原创)右图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5.( 原创)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明朝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李春 6.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23、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

24、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全品中考网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5、 答案探究 【2011真题导练】——全新精题 梯度升级 一、选择题 1.A2.C3.A4.B5.D6.B。 二、非选择题 7.(1)赵州桥。李春。桥型匀称、轻盈,稳固性好,泄洪能力强,美观实用等。(2)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推荐理由:略(3)图文并茂;书写整洁美观;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等。 【2012命题预测】——考前咬牙 考后放歌 一、选择题 1.C2.A3.B4.A5.C6.A 二、非选择题 7.(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功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