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充电式电筒外壳塑料模具设计【模具三维】
166-充电式电筒外壳塑料模具设计【模具三维】,模具三维,166,充电式,电筒,外壳,塑料,模具设计,模具,三维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充电式电筒外壳塑料模具设计
一.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已经取得了共识。在电子、汽车、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这些行业是模具行业的主要服务领域。用模具生产的制件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等特点,是其他加工方法所不及的。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本次设计通过对充电式电筒外壳这一具体塑件进行模具设计,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并能较为熟练的使用AUTOCAD和Pro/E软件,为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塑料模具设计的现状和主要发展方向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大的动力。这些年来, 中国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年模具生产总量仅次于日、美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但目前我国模具生产厂点多数是自产自用的工模具车间( 分厂) , 商品化模具仅占1/3左右 。从模具市场来看, 国内模具生产仍供不应求, 约20% 左右靠进口, 特别是精密、大型、复杂和长寿命的高档模具进口比例高达40% 。由此可见, 虽然我国模具总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模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但在模具产品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总体上要比德、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至少落后十年,主要表现在模具精度、寿命、复杂程度、设计、加工、工艺装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国内模具的使用寿命只有国外发达国家的1/2至1/10,甚至更短, 模具生产周期却比国际先进水平长许多。此外, 模具的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 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比较落后, 也是造成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放眼未来,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模具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模具生产朝着信息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批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也是一次强大的挑战。
三.国外塑料模具设计的现状和主要发展方向
近二十多年间,国外注塑模技术发展相当迅速。70年代许多研究者对一维流动进行了大量研究,由最初的CAD技术和CAM技术以图纸为媒介传递信息向CAD/CAM一体化方向发展。80年代初开展三维流动与冷却分析并把研究扩展到保压分子取向以及翘曲预测等领域。80年代中期注塑模进入实用阶段,出现了许多商品化注塑模CAD/CAE软件,比较著名的就是美国PTC公司的Pro/Engineer 软件。这些先进软件的熟练掌握极大地促进了国外模具行业的发展。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将朝着大型、精密、复杂与长寿命模具的方向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1.对给定的塑件进行测绘(零件精度为塑4级,表面粗糙度Ra0.4,材料ABS),并绘出塑件零件图;
2.分别设计成型零件、浇注系统、模架及其他模具零件;
3.绘制图纸,其中包括 :1)塑件零件图; 2)注射模具装配图; 3)成型零件图;4)其它结构零件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5.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作出模具开合结构图;
6.对设计中典型模具零件编制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卡片
研究方案:
1.塑件成型工艺性(原材料、结构和尺寸,收缩率)分析;
2.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以及塑件收缩率(包含初选注射机型号);
3.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
4.注射模的结构设计(选择分型面、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件结构设计、侧向分型结构设计等);
5.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包含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三维图
零件图
五.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安排
要求:1.有部分计算机绘图,图纸布局合理,结构正确,图面质量好;
2.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及中期报告;3.论文要有英文摘要
进度安排:
1-3周,下达任务书,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4-5周,对给定的塑件进行测绘,绘出塑件零件图;
6-9周,完成方案设计、装配图设计,完成外文翻译、撰写中期报告,准备中期答辩;
10-13周,完成全部零件设计,并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作出模具开合结构图;
13-14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15周,整理资料,准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参考文献
[1] 秦珂 我国模具工业特点、基本状况及有关情况[J . ] 航空制造技术, 2005 (6 ) :36-38.
[2]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一五”规划[J ] . 模具工业,2005(7 ) :3-8.
[3] 李沪曾, 赵卫华, 等, 高速切削加工在我国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推广 [J .]模工程, 2005 (4 ) : 20-23.
[4] 赵昌盛 .我国模具材料的应用及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J] .机械工人( 热加工) ,2005 (6) : 24-26.
[5] 郝松涛, 郝志凯.我国冷作模具钢的发展和应用[J] .现代制造工程, 2005 (6) :124-126 14.
[6] 李德群, 肖祥芷.模具CAD/CAE/CAM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模具工业, 2005(7) :9-12. ,
[7] 陈志明, 张海鸥, 王桂兰.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J] .锻压技术, 2004 (5 ) :1-4.
[8] 刘玲, 周旭东.模具CAD/CAE/CAM的发展和展望[J ]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4 (3 ) : 5-6 8.
[9] 李晓莉,张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0] 李焕芳.冷冲压模具发展现状[J].中国高新科技企业,2010,(15):5-6
[11]Giarratano J, Riley G (1998) Expert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rogram-ming, 3rd edn. PWS, Boston.
[12]Fogg B, Jaimeson B (1975)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optimizing presstool dielayouts and a solution using computer aids. CIRP Ann 24: 429–434.
[13]Nakaham S, Toshio K, Tamura K, Asuke F, Soda C, Nakamura T(1978) Computer aided progressive die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19thMachine Tool Design and Research Conference. Macmillan, London, 1978, pp 1–12.
[14] 李大鑫,张秀棉.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模具制造,2005,(2):1-4
[15] 王都.坚持与时俱进抓好技术创新[J].模具工业,2002(8):3
[16] 李忠明.冲压工艺行业发展现状评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5):86
[17] 李集仁,瞿建军.模具设计约制造[J].西安: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9
[18] 叶久新等.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J]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