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合理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合理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合理建构(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合理建构 【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理念、新模式、新思想如雨后春笋遍布大地。本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理论指导,展开了对现代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的理念探讨,进而初步构建了以“坚持自主性阅读、创造情境性阅读、鼓励情趣性阅读、提倡探究性阅读、推进批判性阅读”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操作实践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意见与建议,使阅读教学成为一门和谐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学艺术,赋以阅读教学以新思想。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建构
2、对话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欣喜地看到,在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其中渗透着阅读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 一、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什么是阅读?张隆华《语文教育学》对此的解释是:“阅读从认知文字符号开始,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领会课文的意义,体会课文的感情,并凭借着课文练习阅读的技能,从而发展阅读能力。”① 那什么是阅读教学呢?“新课标”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
3、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阅读教学中包括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为大家所熟知,值得一提的是“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②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说到底是一个教学对话过程,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
4、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首先这种对话是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对话。阅读教学应该打破以往教师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重新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模式;其次这种对话还应当是互动的。教学是一个互动、双向交流的过程,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最后这种对话还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上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
5、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③ 二、对阅读教学的建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阅读教学忽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阅读教学变的枯燥无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阅读教学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化改革。如何发挥学生的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主要有以下五点:坚持自主性阅读、创造情境性阅读、鼓励情趣性阅读、提倡探究性阅读、推进批判性阅读。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曾提出:“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得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④以上五点初步构建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既是相互影响,又是逐步深
6、化的,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相互对话中形成一种和谐的振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路要自己走,坚持自主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汉姆雷特”,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真正体会到自己眼中的汉姆雷特?只有坚持自主性阅读。自主性阅读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自主地参与阅读教学过程,以尝试学习,体验发现的形式来探索知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以“呈现——
7、接受”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缺少主体意识,被动的接受,从而感到阅读枯燥无味、缺少乐趣;相反,主体自主发现则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去体验自我“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乐于自我“发现”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性阅读的习惯,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阅读本身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优美的文章,具有迷人的吸引力,宋代的欧阳修说他读梅尧臣的诗时感到“陶畅酣达,不知手足之将鼓舞也”。高尔基也曾在回忆录中说他读福楼拜小说时,像着了魔似的,被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场景迷住了,简直变成了聋子,听不见外界任何声音,看不见外
8、界任何事物,兴奋的跑出门外,对着阳光展开书页,希望从纸背后面找出那使他着迷的秘密来。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学”的模式,“填鸭式”、“灌输式”学习剥夺了学生享受文章本身美感的权利。要想知道菜肴是如何的美味,光听别人的介绍是不够的,只有亲口尝尝是才能切身体会到。因此,要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滋味”,也应如此,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那“美味佳肴”。此外,学生的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获得理性的知识,阅读还能促进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单纯的老师讲解课文,往往将富有生气,美不胜收的文章变成了支离破碎语法分析、词语解释、中心思想归纳。诚如从美人身上斩下来的断肢残臂,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因此,应当把阅读文章的权利
9、归还给学生,才能还学生一个整体和谐的美文,不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笑话。这种整体美感的感受,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性阅读才能获得,绝不会从教师的讲解和剖析中得到。 真正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则带有一种引导性,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学生不再与文本脱离,面对面的对话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发现知识,而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去揣摩,去体会文章内在蕴藏的美,让对话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就应当放开手,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与阅读相匹配的直觉经验。
10、这样就能使阅读教学深植于学生心底。如果把阅读比作步行,教师就是那路标,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步行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这一路上的辛酸与苦辣,喜悦与成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始终坚持自主性阅读。 2.打铁要趁热,创造情境性阅读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只有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学生才能清晰、完整、深刻地感知文本,思考问题,为富有成效的学习创造最佳条件。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俗话说“打铁要趁热”,阅读教学要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把学生带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去锤炼,这样才能打好学生阅读的情感基础。情境性阅读,是一种在使
11、学生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变的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让学生感同身受,充分体会文章的意境。对文章中的人和事产生强烈的积极情感,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深入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呼唤起学生进行阅读的信心,甚至让学生手不释卷。 创造情境性阅读,首先应先创设“情感”情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该是一个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性,有利于营造课堂氛围。使学习变成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情感对话。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教具的恰当运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都
12、可以达到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的目的。合适的教具,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能增长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调到多种感管进行参与,留下强烈的印象。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习的气氛变的很浓。电教化手段的普及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氛围的创造添砖加瓦,使学生的阅读热情“升温”极快。此外,在课间,课外还可以搞一些与阅读相关的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变的水到渠成。使阅读活动真正变为一项富有情趣,富有魅力的一项活动。使学生形成人人爱读,会读,渴望阅读的好习惯。 真正的阅读教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即学生
13、、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情绪化的“场”。创造对话的情境,使阅读主体从这种情境中去寻找一种生活底蕴,就能使学生深刻的领会课文的内容。创造情境式阅读,使阅读不再变成是一种枯燥乏味的重复,而是一种身在其中的美的回味和享受。从本质上来说,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语言与本来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情境性阅读正为这种对应关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3.情与趣相通,鼓励情趣性阅读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懂得认识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⑤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有很好的感情基础,而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不断通过激情和激趣两个方面
14、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既要能进入文章的情境还要在这情境中留的住,留的久;使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充满生机、活力。情趣性阅读是一个充满人文化,情趣化的过程,是一个和谐,共鸣的对话过程。情趣性阅读能较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使学习成了一次快乐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情趣性阅读,能使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中,不仅获得一些新知,还能体验到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能敏锐的捕捉到文本中蕴涵的具有吸引力的情趣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强化到与学生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共鸣。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将文本与学生潜在的情趣因素激发
15、出来。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美好情感产生共鸣。让情趣性贯穿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用真正朴实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以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情的效果。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对话,而情趣性因素是对话的催化剂,能使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到对话的乐趣,达到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真正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人文化,情趣化的对话过程,在阅读中充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情趣性阅读有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激情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有了情趣性阅读,让学生的思维变的积极有效,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了情趣性阅读,让学生在感悟文字的同时,真正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使“以读见
16、悟”变的自然,变的水到渠成;有了情趣性阅读,使“情”“趣”相通,让学生体会阅读的真正快乐。 4.沙海淘真金,提倡探究性阅读 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⑥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为了学习语言,我们必须在阅读中细细品味语言本身中蕴涵的情趣,所以品味语言本身的魅力才是阅读的正法。仅仅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时代背景等是远远不够的。探究性阅读就是一个追本溯源,深度挖掘的过程,要善于透过“纸面”看“纸背”,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探究言语的隐含信息。只有通过学生在对话中,悉心体会、再三揣摩才能领悟文本的精髓。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
17、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 语言品味就如同在沙海淘金,首先要注意不要忽略那些看似平淡细小之处,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往往能品味出丰富的情味来,让学生有新得,新惊喜。我们民族的语言不仅因其语汇的丰富和内涵的深厚发人深思,还常常以其精妙的运用,使人耳目一新,常常给人以无比的愉悦和美感,在平谈中蕴涵新趣。读者只有品味阅读这些匠心独具的语言,才能体会到我们民族文字的深刻韵味。妙音要听弦之外,语言的魅力除了“表情”还可以
18、“达理”,好的语言常常是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景交融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去体会弦外之音,不可包办或替代。学生这样去阅读,才能有所得,才能真正品位语言,既有生活情趣,又有相当的深度。这样去咀嚼文章,才能让阅读变的不枯燥,不乏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在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提倡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文本表面的东西,应当更加深入的体会文本背后的真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是浅层次的,而应是深入的,探究性的对话。教师应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去挖掘、体会,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纵深开掘,启发他们不断攀登。 真正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探究的对话过程。探究性阅
19、读打破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限制,发挥了学生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⑦因此,提倡探究性阅读,就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捕捉“战机”,因势利导,从而形成合作探究的氛围。使阅读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究,互相对话的过程。 5.去伪并存真,推进批判性阅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最高层次是进行批判性阅读,素质教育提倡创造性,批判性阅读是学生个体创造性的体现。批判性阅读是全面分析,揭示本质的阅读过程,是一个思索、接受、批判的不断递进的深化过
20、程。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既能吸取文章的精华,有能正确认识文章的缺陷与不足。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在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拿来的同时要进行批判的接受,这是坚持实事求是、辨证的阅读观点。学生通过对话可以对文本有所评价,有所质疑。我们希望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学生批判性的声音,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质疑是一种推进批判性阅读的最有效方法。质疑是一种批判性的态度,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的结果。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⑧质疑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求异——批判三个层次,在阅读中产生质疑,是积极思维的起始点,有了质疑才能深
21、入理解文本,获取思维成果。随着质疑层次的推进,学生才越接近阅读的真正目标。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提出与文本不同的见解与想法。而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加以鼓励、强化,指导质疑的途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批判性的对话过程,批判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发现分歧,识别偏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性的形成。阅读并不意味着盲目的接受,阅读应当是一个批判的接受过程。阅读主体对阅读文本的加工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二文本”。推进批判性阅读,使阅读不以对原作的认同为目标,而是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去其糟粕,取齐精华”。
22、在一次次批判性对话中,重新树立自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随着对“新课标”解读的深入,阅读教学的合理构建正朝着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尊重规律的方向迈进。及时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使阅读教学成为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此,本文中所构想的一些方法,观点还需要实践去完善。在实践中去摸索,优化。 注释: ① 王松泉、王柏勋、 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基础》,第23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一版。 ② ③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教育研究》
23、2001年第3期 ④ 张光鉴:《相似论》,第227页,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第一版 ⑤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1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1版。 ⑥ 转引自吴桐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第8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第1版。 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1版。 ⑧ 转引自王坤:《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科教育》1998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1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 [6]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2 [7]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8]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1 [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 [10]张光鉴.相似论[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第1版 6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