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356446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从英国开始的条件 (1)政治:“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 (2)经济: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兴旺。 (3)市场:到18世纪中期,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 (4)技术:许多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5)政策:保护私人产权,鼓励创造发明。 2.成就 领域 发明家 成就 棉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 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冶

2、金、采矿 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明,炼铁和采煤技术提高 动力 瓦特 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交通 史蒂芬孙 制造火车机车 蒸汽汽轮问世 3.完成的标志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 (1)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 (2)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推动欧美国家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易错易混] 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不是飞梭的发明,飞梭只是改革了手工工具的一个部

3、件,并不是机器。 (2)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二、进入电气时代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特点 (1)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 (2)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 3.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3)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 (4)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 4.影响 (1)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

4、活。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兴起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3)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 (4)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易错易混] 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能源与交通工具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电力和石油。 (2)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出现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和汽轮,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飞机和汽车。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时代。 (1)原因 ①集中生产资料和工人,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②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2)特点

5、①中小企业占多数。 ②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时代。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2)特点 ①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方式 (1)国际贸易的发展: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 (2)资本输出的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3)武力逼迫:欧美工业国动用武力逼迫落后国家满足其通商、投资的要

6、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3.结果 (1)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被卷入世界市场。 (2)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电力广泛应用,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是当时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史料一] 

7、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 ——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史料解读] 注意关键信息“机器”“工厂”,据此概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根据史料一,说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提示】 蒸汽机的使用使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变为工厂。 [史料二]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

8、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是“卡特尔”,结合冒号后面的分号分清层意,据此概括其特点。 (2)史料二中的“卡特尔”是一种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以前相比有何特点? 【提示】 形式:垄断组织。特点: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归纳总结]__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 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手

9、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联合形成,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全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影响 [史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史料解读] 结合信息“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进行概括。 (

10、1)史料一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提示】 史料中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二]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尔德J.汤因比 [史料解读] 抓住“冲突”“打击”等关键词理解其实质。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这种冲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提示】 冲突:西方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走向近代

11、工业文明。 全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

12、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技的 作用 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开始的 范围 首先在英国,后扩展到欧美各国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动力 机器 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工业 结构 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导 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技术改进;以重工业为主导 工业生 产组织 形式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 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大企业(垄断组

13、织)出现 2.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

14、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 【导学号:05812072】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 C.改良蒸汽机 D.发电机 C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深远的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2.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机器时代的泰晤士河       蒸汽机车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 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

15、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改变了人类交通运输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利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所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 3.下面是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获得解放的黑人奴隶大量涌入城市 B.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大大增加了城市数量 C.殖民扩张为美国城市带来大量外来人口 D.工业革命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 D [在题

16、目所涉及时间范围内,美国先后爆发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选D项。] 4.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其表现为(  ) 【导学号:05812073】 A.轻纺工业占据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C.信息技术产业成为领先行业 D.环保产业异军突起 B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故选B项。] 5.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

17、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中华网 材料二 (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随后,人们发明了哪些“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上面图片中的两种交通工具都以什么为动力?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飞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对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前两问主要是基础知识

18、的总结。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可判定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小问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 (1)西门子。电灯、电车、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气时代。 (2)内燃机。石油。 (3)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教师用书备选习题] 6.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

19、程加剧 C [投资方向由“铁路”向“公路”的变化,说明汽车的广泛使用,体现了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材料说的是陆路交通,与航空无关,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题干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资金流向无关,D项错误。] 7.如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美、德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份额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B [注意图片中的时间,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德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