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2925113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作业(三十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一以黄土高原为 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 约16亿吨。据此回答1〜2题。 1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⑤ 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

2、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 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塘,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 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 3〜4题。 3 .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墟地貌的是 ① A.① B.②C .③ 4 .对黄土墟的治理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2009 •全国文综卷I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 700 km2,下表 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

3、地形构成。 据此 回答5〜6题。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川地砾 地 高山靠丛草刽 阔叶林 裸地 箭竹及糊丛 9 5 .在该水源地内( )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6 .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治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三立”趺护林 7 .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8 .下列有关不同地区

4、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矿区一一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一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一一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一一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2013 ・淄博模拟)读下图,回答9〜10题。 水沙 9 .图示水利工程是( ) B.水电站 D.进行小流域治理 A.水利枢纽 C.进行全流域治理 10 .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 ( ) 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D.加剧水土流失 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 (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

5、的关系图,回答 11 12题。 11 .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 ( ) A.年降水量约为 B.年降水量约为 C.年降水量约为 D.无法估量 320〜340毫米, 430〜450毫米, 550〜580毫米, 植树种草面积约为 植树种草面积约为 植树种草面积约为 1 300〜1 350平方千米 550〜580平方千米 430〜450平方千米 A.山东境内 C.黄土高原 12 .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植树种草的面积有关 ( ) B.内蒙古高原 D.太行山区 (2013 •盐城调研)读图,完成13〜14题。 年平均值

6、期平 13 .上图为某流域近年来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如果该流域位于我国, 则该 河流主要补给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可能是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位于南方沿海地区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位于西北地区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位于华北地区 D.以湖泊水补给为主 位于东北地区 14 . 20世纪50年代在该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了 90年代,该河下游流量 锐减,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A.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B.地下水位上升 C.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2013 •泰安模拟)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

7、图。读图,回答下题。 输沙率(gfem)■ min) 风速(mAi)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寸,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0 分)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 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 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 ;种草护坡 ;平整土地 ;修 筑梯田。 (8分) (2)在黄土高原的

8、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梯田田坡的水平延伸方 向一般与(2分)(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2分)( ) A.形态 B. 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4)图中甲、乙、丙三处,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原因是 分) (5)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 (4分) 17. (2013 •广州二模)喀斯特与黄土、沙漠、 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脆弱区。 由于 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 而石漠化景观是其

9、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 (20分)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坡度 甲不同坡度石漠化坟观分布施计图 行漠化景观分布量率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丙石漠化地区悲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我 国 喀 斯 特 石 漠 化 地 区 主 要 分 布 在 ( 省区 ) 。 (2 分) (2) 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 可能出现在坡度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 (6 分)

10、 (3) 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6 分) (4) 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6 分 ) 课时作业 ( 三十一 )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A 第 1 题,黄土土质疏松,易遭受流水侵蚀,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 冲刷力很强,同时又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第 2 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 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③和④属自然原因。 3. C 4.A 第 3 题, 黄土高原的塬地就是沟壑之间的较平整的土地, 从等高线图中看, 两侧较稠密狭长分布的等高线表示沟壑, 中间很稀疏的等高线表

11、示地面较平坦的塬地。 则只 有③图符合。第4题,根据治理水土流失的六字方针“保墟、护坡、固沟”,在塘面要平整 土地,削减地表径流,先建立农林牧生产体系。 5. A 6.B 第5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中没有名出海拔信息,无法判断 B项,排除;C 选项中石砾地多分布于河谷; D选项中的阔叶林在阴坡面积最小。只有 A项正确。第6题,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应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措施。 7. C 8.A 第 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 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 宜采用中 密的防护林。第 8 题,工矿区的大气

12、污染较严重, 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 用; 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 美化环境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9. D 10.A 第 9 题, 图中河流支流汇入干流的主要为“水沙”, 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需要进行小流域治理。第 10 题,该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B、 C、 D 都明显错误。 11. A 12.C 从图中可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植树种 草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其侵蚀与堆积平衡的临界值应从图中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为 0 时读出年 降水

13、量和植树种草的面积;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与黄河的泥沙输送密切相关, 而黄河的泥 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3. B 14.A 第 13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明显不一致,所 以其主要补给方式可以排除雨水补给,即排除 A选项;而C、D两个选项中的华北地区和东 北地区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地区, 不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或者以湖泊水补给为主, 可排除 C、 D 选项。第 14 题,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我国人口迅猛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导致该 河流中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 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小, 从而导致下游地区流量锐减、 水库干涸。 15. B 图中

14、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则输沙率与植被呈 负相关。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 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可判断出 a 处为塬面, b 处为陡坡, c 处 为缓坡, d 处为沟谷。缓坡上修梯田,田埂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方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梯田是一级一级的水平阶梯状农田, 故改变了山坡的外表形态。 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 背风避寒的要求。 答案: (1)d b a c (2)B (3)A (4) 丙处 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 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 (5) 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

15、样性减少、土壤荒漠化 ( 答出两点即可 ) 17.解析: 第 (1) 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我国西南地区的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 (2) 题,读材料一不同坡度石 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 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10。〜30。。第(3)题,由图 乙可看出,最严重石漠化出现在南坡。这与降水、温度、植被覆盖状况等密切相关。第 (4) 题,由于人口增加,人类生存空间扩大,对环境压力增大,加速了石漠化问题;应着重控制 人口数量,使生态环境向良好状态发展。 答案: (1) 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 〜30 (3) 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 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 现象。 (4)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 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