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翻转机械手部件设计[动画仿真][PPT]
喜欢这套资料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都可在线预览哦。下载后都有,请放心下载,文件全都包含在内,图纸为CAD格式可编辑,有疑问咨询QQ:414951605 或 1304139763p
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班 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4)班
姓 名
杨永贺
课题名称
气动翻转机械手部件设计
目 录
1 前言
2 气动机械手的发展
3 发展趋势
4 气动机械手原理及部件举例
5 国内优秀气动机械手设计举例
6 总结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
审批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气动翻转机械手部件设计
杨永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4)班 B09370126)
1 前言
气动机械手的驱动力为气压,机械手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它主要是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所以气动机械手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气体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 要做到气动机械手精确定位难度很大, 尤其是难以实现任意位置的多点定位;而且可压缩性也带来不能承受过重的负载的限制。传统气动系统只能靠机械定位置的调定位置而实现可靠定位, 并且其运动速度只能靠单向节流阀单一调定, 经常无法满足许多设备的自动控制要求[1-2]。
近20年来,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宽, 尤其是在各种自动化生产线上得到广泛应用。电气可编程控制技术与气动技术相结合, 使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 控制方式更灵活, 性能更加可靠; 气动机械手、柔性自动生产线的迅速发展, 对气动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气动脉宽调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抗污染能力强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国内外都在大力研发气动机械手[1]。
2 气动机械手的发展
2.1 国外气动机械手状况
从各国的行业统计资料来看, 近30多年来, 气动行业发展很快。20世纪70年代, 液压与气动元件的产值比约为9:1, 而30多年后的今天, 在工业技术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家, 该比例已达到6:4, 甚至接近5:5。
90年代初,有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学院Y.Bando教授领导的综合技术部开发研制的电子气动机器人--"阿基里斯"六脚勘测员,也被称为FESTO的"六足动物"[12]。Y.Bando教授采用了世界上著名的德国FESTO生产的气动元件、可编程控制器和传感器等,创造了一个在荷马史诗中最健壮最勇敢的希腊英雄--阿基里斯。它能在人不易进入的危险区域、污染或放射性的环境中进行地形侦察。六脚电子气动机器人的上方安装了一个照相机来探视障碍物,能安全的绕过它,并在行走过程中记录和收集数据。六脚电子气动机器人行走的所有程序由FPC101-B可编程控制器控制,FPC101-B能在六个不同方向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最大行走速度0.1m/s。通常如果有三个脚与地面接触,机器人便能以一种平稳的姿态行走,六脚中的每一个脚都有三个自由度,一个直线气缸把脚提起、放下,一个摆动马达控制脚伸展、退回,另一个摆动马达则负责围绕脚的轴心作旋转运动。每个气缸都装备了调节速度用的单向节流阀,使机械驱动部件在运动时保持平稳,即在无级调速状态下工作。控制气缸的阀内置在机器人体内,由FPC101-B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当接通电源时,气动阀被切换到工作状态位置,当关闭电源时,他们便回到初始位置。此外,操作者能在任何一点上停止机器人的运动,如果机器人的传感器在它的有效范围内检测到障碍物,机器人也会自动停止[13]。
由汉诺威大学材料科学研究院设计的气动攀墙机器人,它能在两个相互垂直的表面上行走(包括从地面到墙面或者从墙面到天花板上)。该机器人轴心的圆周边上装备着等距离(根据步距设置)的吸盘和气缸,一组吸盘吸力与另一组吸盘吸力的交替交换,类似脚踏似的运动方式,使机器人产生旋转步进运动。这种攀墙式机器人可被用于工具搬运或执行多种操作,如在核能发电站、高层建筑物气动机械手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或船舶上进行清扫、检验和安装工作。机器人用遥控方式进行半自动操作,操作者只需输入运行的目标距离,然后计算机便能自动计算出必要的单步运行。操作者可对机器人进行监控[7]。
国外的设计人员对于机械手的设计理念已经非常成熟。Wright等人分析比较了机械手与人手抓取系统,并把机械手分成与机器人手臂和控制系统相兼容、安全抓取和握持对象、准确的完成复杂性任务三种类别。许多工厂的机械手的例子和机械手设计指导方针也被描述进去了。Pham等人总结了机械手在不同应用环境下设计方案应该如何选择。在他们的研究中,影响机械手如何选择的变量如下:(a)成分,(b)任务,(c)环境,(d)机械臂和控制条件。“成分”这个变量包括几何、形状、重量、表面质量和温度,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好。对于可重构系统,他们以形状和大小为标准又把这个变量分成了其他家族。对于“任务”这个变量,除了机械手的类型、不同组成部分的数量、准确性及周期需要考虑外,还有主要的操作处理如抓取、握持、移动和放置都要考虑。在合适的地方设计核实的机械手,必须考虑所有的因素,而且验证性的测试必须要多做。为了减少疲劳效应,pham等人开发了一个用于选择机械手的专家系统。瑞典E IE T R O IU X 公司于最近创造一种新产品一一气动机械手。这种机械手以压缩空气为动力, 小巧灵便,它装在一个圆形竖柱上, 该圆柱又能上下移动0 至150 mm , 左右移动350mm,机械手的最高速度为1000m/s,定位精度为500m/s;两个机械手各能举起5kg重物[14]。
图1瑞典发明的气动机械手
2.2 国内气动机械手情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气动行业发展很快。1986年至2003年间,气动元件产值的年第增率达24.2,高于中国机械工业产值平均年递增率10的水平。虽然市场和应用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气动技术与欧美、日本等国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在气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方面,缺乏先进的仪器与设备,研究开发手段落后,技术力量差,每年问世的新产品数量极其有限。在许多开发与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因此必须跟踪国外气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减小差距,提高我国气动技术的水平[8]。
3 发展趋势
3.1 重复高精度
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手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 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 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 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 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 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重复精度限定的是一个随机误差的范围, 它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15]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 以及气动伺服技术走出实验室和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成套化。气动机械手的重复精度将越来越高, 它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广阔, 如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等。
3.2 模块化
有的公司把带有系列导向驱动装置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简单的传输技术, 而把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现代传输技术。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比组合
导向驱动装置更具灵活的安装体系。它集成电接口和带电缆及气管的导向系统装置, 使机械手运动自如。由于模块化气动机械手的驱动部件采用了特殊设计的
滚珠轴承, 使它具有高刚性、高强度及精确的导向精度。优良的定位精度也是新一代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特点。模块化气动机械手使同一机械手可能由于应用不同的模块而具有不同的功能, 扩大了机械手的应用范围, 是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智能阀岛的出现对提高模块化气动机械手和气动机器人的性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智能阀岛本来就是模块化的设备, 特别是紧凑型CP 阀岛, 它对分散上的集中控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对机械手中的移动模块。
3.3 无给油化
为了适应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电子、纺织、精密仪器等行业的无污染要求, 不加润滑脂的不供油润滑元件已经问世。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 新型材料(如烧结金属石墨材料) 的出现, 构造特殊、用自润滑材料制造的无润滑元件, 不仅节省润滑油、不污染环境, 而且系统简单、摩擦性能稳定、成本低、寿命长[16]。
3.4 机电气一体化
由“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气动元件”组成的典型的控制系统仍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方面;发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气动元件, 使气动技术从“开关控制” 进入到高精度的“ 反馈控制”; 省配线的复合集成系统, 不仅减少配线、配管和元件, 而且拆装简单,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而今, 电磁阀的线圈功率越来越小, 而PLC 的输出功率在增大, 由PLC直接控制线圈变得越来越可能。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越来越离不开PLC, 而阀岛技术的发展, 又使PLC 在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17-22]。
4 气动机械手原理及部件举例
4.1 驱动力为由气缸驱动
图2为一常用气动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有四个气缸组成,能在三个坐标内工作,控制的执行元件数目是四个:即由立柱回转缸A实现机械手正、反转的运动,立柱升降缸B实现机械手下降、升起的运动,夹紧缸C实现机械手夹紧、松开的运动,伸缩缸D实现机械手伸出、缩回的运动。驱动方式为在开口处通入空气,即可实现运转。
图2气缸驱动的机械手举例1
在机械手加持物料时,需要气缸C、D两个联动实现:即机械手先生出至物料处、再夹紧物料,反向需先松开物料、再收回机械手的运动。在加工和装配零件时,存在对气缸C的固定气缸D活塞杆的运动限位等问题。而且整体结构比较大,对一些受结构限制的场合,采用这种夹持结构就存在一些不足[3]。
图3示是用于某设备上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它由4个气缸( 3个滑动气缸, 1个摆动气缸组成, 可在3个坐标内工作, 图中A 为夹紧气缸,其活塞退回时夹紧工件, 活塞杆伸出时松开工件。B缸为长臂伸缩缸, 可实现伸出和缩回动作。C 缸为立柱升降缸。D缸为立柱回转缸。图中的发信装置为行程阀[4]。
图3气缸驱动的机械手举例2
4.2 机械手夹持部件结构示意图
4.2.1 外夹持型机械手
图4为一种较简单平行开闭手爪的结构。气缸的活塞有压缩空气驱动,通过活塞杆7上的支点轴2带动拨叉3转动,再通过传动轴4使手爪1沿导向槽做平行移动,图中为双作用气缸,也可为单作用气缸返回运动靠弹簧完成。该结构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最小型重量为75g,最大型为300g,因此,可以与小型机械手配套使用[5]。
图4外夹持型铰链式平行开闭手爪结构示意图
4.2.2 内夹持型机械手
前面介绍的是外加持机械手,下面介绍一种内加持的机械手。
图5所示的基于铰杆-杠杆串联增力机构的内夹持气动机械手, 主要由气压缸、铰杆1 和1c、杠杆2和2c组成。当压缩空气的方向控制阀处于图1所示左位工作状态时, 气压缸的左腔即无杆腔进入压缩空气, 推动活塞向右运动, 导致铰杆1和1c的压力角A变小, 通过角度效应第一次把输入力放大, 然后传递到恒增力杠杆机构2和2c上, 再一次将输入力进行放大, 变为夹持工件的作用力F。当方向控制阀处于右位工作状态时, 气压缸的右腔即有杆腔进入压空气, 推动活塞向左运动, 夹持机构松开工件[6-21]。
图5内夹持型机械手举例
5 国内优秀气动机械手设计举例
5.1 与模具切割相结合
第一个是郑州轻工业学院和纺织工学院的老师设计的机械手,如图6所示,它是与磨具切割想配合的一种设计。如图所示,机械手由手部——手指(3)和夹紧气缸(1)、手腕——拉伸臂(2)和拉伸气缸(4)、手臂——剥离臂(5)和剥离气缸(6)以及底座(D)组成。机械手的手部采用单支点回转式活动手指配合以固定手指,在夹紧气缸(1)的作用下夹持模组橡胶衬圈上的“凸耳”。为使手指在夹持衬圈的过程中不出现滑脱现象,特在手指端部加工有锯齿型斜槽,拉伸臂(2)和剥离臂(5)在后部铰支的拉伸气缸(4)和剥离气缸(6)的作用下,分别绕支点(B)和支点(C)摆动,同时在切割装置的配合下,完成衬圈的拉伸、切割和剥离任务。机械手通过底座(D)与自动剥离机有机相连,与剥离机其他机构协调动作[9]。
图6 气动式机械手
5.2 机械手虚拟样机
第二种如图所示,设计的新型气动机械手的虚拟样机如图1所示,其中腰部转动关节由比例流量阀式摆动气缸实现; 大臂和中臂之间的俯仰运动由比例流量阀驱动单出杆双作用直线汽缸实现。而中臂与小臂之间由可调支撑件来手动调节角度, 并配合调节小臂的螺纹连接件, 来控制机械手末端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手抓部位的夹持力通过控制直线气缸来调节。
图7 机械手虚拟样机
在设计的机械手虚拟样机中, 底座与躯干以固定副相连, 躯干与大臂以转动副相连, 大臂与中臂以转动副相连, 中臂、可调支撑和小臂以固定副相连, 小臂与手腕以固定副相连, 直线气缸部位以平动副相连, 添加约束后如图所示[10]。
5.3 高精度机械手
第三种如图8所示。机械手具备有:水平缸X轴方向移动、垂直升降缸Y轴方向运动、伸缩缸Z轴方向伸缩及伸摆缸绕Z轴选装四个自由度(手指开合不记)。由于手臂采用悬臂方式,活塞缸所承受的径向弯曲力矩较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具有良好导向性能的高精度导轨型无杆缸和导向型伸缩缸。手指采用两只肘洁是卡爪,通过铝合金奥通和伸摆缸连接,增强了伸缩气缸的导向型和抗弯能力。手指采用自行设计的V型块,也可以根据被夹工件实际形状要求设计成不同的结构。无杆缸、升降缸和伸摆缸通过硬质铝合金连接板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连接。位移传感器和无杆缸相连,检测X轴方向位移 [11]。
图8 气动机械手结构图
6 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文献参考,我对气动机械手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机械手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研发趋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国的气动机械手起步较晚,但涌现出了一大批构思巧妙、设计精良的气动机械手,爆破[19-20]、搬运、夹持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课题希望在原有的气动翻转机械手加以改进,提高它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陶湘厅,袁锐波,罗璟.气动机械手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机床与液压, 2007, 35(8):226-228.
[2]杨振球,易孟林.高精度气动机械手的研发及其应用[J].液压与气动,2005:55-56.
[3]于传浩,章涤峰. 一种气动机械手夹持机构的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3,101(5):22-28.
[4]鲍燕伟,吴玉兰.一种通用气动机械手的控制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6, 9:166-169.
[5]吴淑英.机械手气动手爪的结构分析与选择[J]. 制造技术与机床, 1998, 9:9-11.
[6]郭瑞洁,钟康民.基于铰杆-杠杆串联增力机构的内夹持气动机械手[J]. 液压与气动, 2009, 1:55-56.
[7]姚二民,王新杰,马韬.一种气动式机械手的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 1996, 2:19-20.
[8]马亮,张庆峰,顾寄南. 一种新型数控气动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J]. 机电工程,1998,28(2):162-171.
[9]林黄耀,杜彦亭,董霞.一种积木式气动机械手的研究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5,10:12-13.
[10]韦尧兵,姜明星,刘军,剡昌锋.气动搬运机械手虚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9,5:4-6.
[11]A.J.G. Nuttall, A.J. Klein Breteler. Compliance effects in a parallel jaw gripper[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3,38:1509–1522.
[12]Ho Choi, Muammer Koc. Design and feasibility tests of a flexible gripper based on inflatable rubber pock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e,2006,46:1350–1361.
[13]马清艳,武文革,王彪,刘永姜,于大国. 多工位搬运气动机械手教学的应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2):74-76.
[14]聂彤.多机械手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J].液压与气动,2001,3:13-15.
[15]黄崇莉,刘菊蓉.分拣机械手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0,12:94-96.
[16]梁承文,陈元旭,王仪明.基于GT-Designer的气动包装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控制,2010:300-303.
[17]谌渭.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手部结构设计优化方案[J].工程技术,2001,5:109.
[18]朱梅.基于机械手的全气动或电气动控制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4,1:3-4.
[19]李增强, 章军, 刘光元.苹果被动抓取柔性机械手的结构与分析包装工程[J].2011,15(8):14-18.
[20]李庭贵. 气动机械手搬运物料精确定位控制系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2,1:54-56.
[21]张毅.气动机械手概述[J].大观周刊,2012,9:101-103.
[22]孙友刚,盛小明.气动送料机械手变尺寸自动对中夹持器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1,6:54-55.
[23]吴庆达.新型气动机械手[J]. 中国学术期刊,1994,1:71.
[24]吴静如. 一种气动机械手及运动设计[J].高科技产品研发,1998,2:69-70.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