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电子课件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电子课件,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自动检测,技术,装置,电子,课件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自动化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理论课 40学时,实验课 16学时讲授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测量误差理论,8学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2学时检测仪表,12学时检测技术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8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自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各种传感器及其检测仪表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现代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考核方式:笔试预备知识及教材预备知识及教材预备知识: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张宏建、蒙建波,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关于检测的几种说法关于检测的几种说法 门捷列也夫:检测是认识自然界的主要手段。西门子:检测就是去认识。从信息论角度:检测就是信息获取。检测是人类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军事等领域必不可少的过程。检测技术基础检测技术基础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人类感觉器官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观察自然和测量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电路手段。是当今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应用技术学科。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信息提取信息提取是从自然界、社会、生产过程或科学实验中获取人们需要的信息,如压力、重量、速度、温度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信息转换信息转换是将采集的信息转换成可以进行传输、显示以及其他便于处理的信号;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把人们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运算、分析或综合,以便进行显示、报警、预测、计量、保护、控制、调度和管理等,达到预防自然灾害或事故的发生、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顺利完成科学研究的试验探索等目的。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人类感觉器官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观察自然和测量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电路手段。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获得外部信息;检测技术则通过不同的传感器获得外部信息,其范围和能力都远远超过人类。举例:人的视觉能力非常有限,但是激光传感器可以非常精确的探测地球至月球的距离,测量误差可以达到毫米级,红外传感器可以清晰地观察夜间的事物;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听”见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人的嗅觉只能识别少量有刺激性的气味,但是气体传感器不仅识别气体的种类多,而且还可以非常准确地识别气体的浓度,比如煤气泄漏时,人们之所以能够嗅出,是有意在煤气中人为掺入了少量硫化氢,而真正燃烧的气体CO是没有气味的,但是传感器可以非常灵敏地检测出这些气体。传感器的触觉比人更敏感更准确,比如人们一般会用手触摸额头,以判断是否发烧,但这种判断是不准确的,医生会用体温表或测温仪对人体进行较精确的测试;对压力、重量等的测量也是如此,先进的检测手段能够精确的对压力、重量进行计量;人的味觉能够大致的识别酸甜苦辣,但是味觉传感器却能够非常精确地识别食品的含糖量、酸碱度等。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检测检测与与测量测量的关系:的关系:后者确定被测对象量值;前者可能是确定量值,也可以是判定被测参数的“有”或“无”,也可以是一种预报、故障分析。检测技术检测技术:研究如何获取被测参数信息的一门科学,不仅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边沿性的学科。综合性表现在它包含了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信号处理、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人工智能、模糊处理等理论和技术;边沿性表现在检测技术渗透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如机械、电气、信息、采矿、勘探、环保、化工、建筑、生物、医学等;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测技术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应用广泛:广泛:军事方面,催生了许多先进的军事武器,如各种命中率高的导弹、飞弹、导弹防御系统、武器瞄准系统、智能地雷、无人驾驶飞机等;医疗方面,产生了许多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如X光透射仪、超声波诊断仪、CT诊断仪、核磁共振诊断仪等;工矿安全,对保障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矿井顶板监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可燃易爆气体泄漏的监测等;生产自动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自动机床、食品的自动配料生产控制、各种电子设备的自动装配生产线等;另外还广泛应用在航天、机器人等先进的研究领域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测技术还存在许多检测技术还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人们可以检测地震发生后的规模,即准确地检测出地震的级别,但是如何在地震发生前进行预报,还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有异常的行为,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这说明肯定有一些反映地震发生的前兆,是电磁场的变化?是地球内壳发生的某种声波?人们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相信一定可以得到解决!探测火灾目前人们主要采用离子或光电式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只能对火灾发生后的状态进行检测报警,如何在火灾发生前进行监测预警,对避免或减小火灾的损失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正在对此进行研究,也提出了各种有效方案,例如分析火灾发生前的气体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火灾预警方法;癌症及其他一些诸如肿瘤等疑难杂症,发现的越早,越有希望治愈。但是目前有些疾病难以早期发现,比如胰腺癌,一旦发现便是晚期,治愈率很低,是否可以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呢,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现在人体内细胞病变时,往往其局部温度要高于周围的温度,如果能够探测这一温度的变化,完全可以早期发现癌症及肿瘤,以便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人体生物电信息检测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课题,其中有一个应用涉及“学习”问题。人类有一个梦想,如果能够将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知识的生物电信息检测出来,则完全可以把书本的内容转换成相应的电信息输送给人的大脑,那势必会导致学习模式的巨大变化。高速路追尾事故。高速路上,由于汽车速度较快,在天气不好、能见度较差的时候,经常发生汽车追尾事故,这种事故完全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去避免。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新型体温探测仪新型体温探测仪新型体温探测仪新型体温探测仪 检测仪表的定义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检测仪表组成 定义:用敏感元件(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将被测参数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信息,通过显示或其他形式被人们所认识。敏感元件信号变换传输处理显示装置非线性运算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检测系统:由若干个检测仪表实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测量所构成的系统。敏感元件1敏感元件2敏感元件n.信号变换处理显示装置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本检测系统本检测系统本检测系统本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轮胎从可以实现对轮胎从可以实现对轮胎从可以实现对轮胎从胎圈到胎圈范围的无盲区的胎圈到胎圈范围的无盲区的胎圈到胎圈范围的无盲区的胎圈到胎圈范围的无盲区的X X X X射射射射线检测线检测线检测线检测,轮胎内部结构可以在,轮胎内部结构可以在,轮胎内部结构可以在,轮胎内部结构可以在高清晰度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高清晰度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高清晰度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高清晰度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系统可以检测出轮胎的结构缺系统可以检测出轮胎的结构缺系统可以检测出轮胎的结构缺系统可以检测出轮胎的结构缺陷,如胎体帘线间距、胎圈钢陷,如胎体帘线间距、胎圈钢陷,如胎体帘线间距、胎圈钢陷,如胎体帘线间距、胎圈钢丝同心度等。本检测系统可对丝同心度等。本检测系统可对丝同心度等。本检测系统可对丝同心度等。本检测系统可对卡车、大客车以及所有载重子卡车、大客车以及所有载重子卡车、大客车以及所有载重子卡车、大客车以及所有载重子午线轮胎进行无损检测。午线轮胎进行无损检测。午线轮胎进行无损检测。午线轮胎进行无损检测。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核磁共振谱仪可以给出小到原子核在分子中的精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微小变化,大到整个人体的断层成像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信息。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化学、生物、医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检测装置:检测仪表或系统和必需的辅助设备所构成的检测仪表或系统和必需的辅助设备所构成的检测仪表或系统和必需的辅助设备所构成的检测仪表或系统和必需的辅助设备所构成的总体。总体。总体。总体。相关术语:敏感元件(敏感元件(sensor):也称检测元件,是一种能够灵敏地感受被测参数并将被测参数的变化转换成另一种物理量的变化的元件。注意,某种参数的敏感元件应该并且只对被测参数敏感,而对其他参数不敏感。传感器(传感器(transducer):能直接感受被测参数,并将被测参数的变化转换成一种易于传送的物理量。大多数传感器的输出是电量形式,如电压、电流、电荷、电阻、电容、电感、电脉冲(频率)等,有的传感器输出是气压(压缩空气)或者光强形式。变送器(变送器(transmitter):一种特殊的传感器,使用统一的动力源,输出是标准信号。即信号的形式和数值范围都符合国际统一标准。目前变送器输出的标准信号有:420mA直流电流(III型仪表);010mA直流电流(II型仪表);05V直流电压以及20100kPa空气压力(气动仪表)。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被测参数(被测参数(parameter measured):也称被测量,敏感元件直接感受的测量参数。待测参数(待测参数(parameter to be measured):):也称待测量,是指需要获取的测量参数。直接测量(直接测量(direct measurement):):不必测量与待测参数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待测参数的量值。此时被测参数就是待测参数。间接测量(间接测量(indirect measurement):):通过测量与待测参数有函数关系(甚至没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经一定的数学处理才能得到待测参数的量值。此时被测参数一般不是待测参数。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二、检测仪表的分类按被测参数分类: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按响应形式分类:连续、开关连续、开关按使用的能源分类:机械、电、气、光、光电机械、电、气、光、光电按是否具有信号远传功能分类:就地、远传就地、远传按信号的输出形式分类: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按应用的领域场所分类:普通、防爆、本安普通、防爆、本安按仪表结构分类:开环、闭环开环、闭环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开环结构仪表K1K2K3Knyx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闭环结构仪表,也称平衡变换式仪表K0K yxxsxxf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开环、闭环结构仪表的优缺点:开环: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缺点是开环仪表的相对误差是各环节相对误差之和,环节越多,误差越大。闭环:如果正向通道传递系数很大,仪表特性取决于反馈通道特性,具有准确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由反馈理论可知,闭环仪表的稳定性较差,在设计是要特别注意仪表的稳定性。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三、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三、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测量范围和量程 测量范围是指仪表能正常工作(满足准确度要求)的可测的被测量的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它们之间的代数差为量程。输入输入输出特性输出特性灵敏度死区线性度回差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误差:误差: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相对误差有以下特征:相对误差有以下特征:无量纲,大小与被测量单位无关。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能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相对误差比较符合实际检测需要,一般情况下,测量范围越小,要求的绝对误差越小。比如:量程为1000kg的秤,相对误差为1%,则测量10kg重物的误差为0.1kg,而测量100kg重物的误差为1kg。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准确度与准确度等级:准确度与准确度等级:准确度:仪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也称精度,精确度。准确度等级:,0.05,0.1,0.25,0.35,0.5,1.0,1.5,2.5,4.0仪表准确度等级的确定方法:用仪表的满刻度相对误差略去其百分号作为仪表的准确度,再根据国家统一划分的准确度等级,选其中数值上最接近又比准确度大的准确度等级作为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注:1、准确度等级的数字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或者说仪表的测量误差越小。2、仪表的基本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在基本误差不变的前提下,仪表的量程越大,准确度越高,反之越低。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动态响应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反映仪表输出值跟随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能力,一般用被测量初始值为零作单位阶跃变化时,仪表输出值达到或者接近稳定值的时间进行评价。若规定仪表输出值变化量达到稳定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称仪表的响应时间,也称仪表的时间常数T.注:1、T越小,仪表的动态响应特性好。2、准确度高的仪表不一定动态响应特性好,反之亦然。通常二者之间有一定矛盾,不能兼得。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稳定性:稳定性:一是时间稳定性,它表示在工作条件保持恒定时,仪表输出值在一段时间内随机变动量的大小;二是使用条件变化稳定性,它表示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内某个条件的变化对仪表输出的影响 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重复性与再现性:重复性与再现性: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按同一方向(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多次测量时,检测仪表提供相近输出值的能力;注: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察者、相同的测量设备、相同的地点并且在短时间内重复。再现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在规定的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被测量从两个方向(由小到大及由大到小)上重复测量时,检测仪表各输出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注:重复性再现性的优良是保证准确度的必要条件。重复性不包括回差,是衡量仪表不受随机干扰注:重复性再现性的优良是保证准确度的必要条件。重复性不包括回差,是衡量仪表不受随机干扰的能力,而再现性包括了回差,也包括了重复性。的能力,而再现性包括了回差,也包括了重复性。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可靠性:可靠性:保险期:仪表使用后能有效地完成规定任务的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可靠性就逐渐降低;有效性:仪表在规定时间内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注:概率的大小取决于系统故障率的高低、发现故障的快慢和故障修复时间的长短。狭义可靠性:结构可靠性和性能可靠性两部分 前者指仪表在工作时不出故障的概率;后者指仪表满足原定要求的概率。定量描述检测仪表可靠性的度量指标有:可靠度、故障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等。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可靠度可靠度 :仪表在规定工作时间内无故障的概率。:仪表在规定工作时间内无故障的概率。故障率 :指仪表工作到T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注:当N个仪表串联使用,设各个环节的故障率分别为: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为各个环节可靠度的乘积:则课的系统的故障率满足: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仪表在相邻两次故障间隔内有效工作时的平均时间。平均工作时间(平均工作时间(MTTFMTTF):对于不可修复产品,从工作时间到发生故障前对于不可修复产品,从工作时间到发生故障前的平均工作时间。的平均工作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MTTR):仪表出现故障到恢复工作时的平均时间。:仪表出现故障到恢复工作时的平均时间。注:设有注:设有N N个检测仪表经受试验,在时间个检测仪表经受试验,在时间T T内仪表失效总次数为内仪表失效总次数为N NF F则观测到的MTBF为:MTBF=NT/N NF F习题例1、某弹簧管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6MPA,准确度等级为2.5级,校验时在某点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5MPA。问这块仪表是否合格?为什么?习题例2、一块压力表,正向可测到0.6MPA,负向可测到-0.1MPA,现在校验正向部分,其最大误差发生在0.3MPA处,即上行和下行时,标准压力表的指示值分别为0.305MPA和0.295MPA。问该表是否符合准确度等级为1.5级的要求?习题例3、用标准压力表来校准工业压力表时,应如何选用标准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可否用一台准确度等级为0.2级,量程为25MPA的标准表来校验一台准确度等级为1.5级,量程为2.5MPA的压力表?为什么?习题习题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 测量的目的:得到被测参数的真实值(真值)研究误差目的:认识和掌握误差规律 评价检测装置和测量结果 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约定真值”的得到:标准表法计量器具法平均值法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一、测量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测量误差分类按误差本身因次分类绝对误差:对于同类的被测量,绝对误差可以评定其准确度的高低。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类的被测量,相对误差可以评定其准确度的高低。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类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出现的数值、符号都相同,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分为恒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即具有随机性的误差。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1仪器不良。如零点未校准或仪器刻度不准。2测试环境的变化,如外界湿度、温度、压力变化等。3安装不当。如要求水平放置的仪器放偏了。4测试人员的习惯性偏向。如读书偏高。5测量方法不当。通常系统误差用准确度表示。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随机误差:是有许多复杂因素微小变化的总和引起的,分析较困难,一般无法控制,对于随机误差不能用简单的修正值来修正。满足统计规律。随机误差表现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一般用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随机误差愈小,精密度越高。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按使用的工作条件分类 基本误差:指仪表在规定的标准(额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误差。决定仪表的准确度等级。附加误差:当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标准(额定)工作条件时产生的误差。估计测量误差是应将所有可能的附加误差考虑在内。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按误差的特性分类 静态误差:当被测量处于稳定不随时间而变时,检测系统所产生的测量误差。这里无特别说明均指静态误差。动态误差:当被测量随时间而变时,检测系统输出值跟不上输入的变化所产生的测量误差。仪表动态响应特性决定动态误差。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按误差的来源分类 工具误差:(1)读数误差,产生的原因有1)校准误差,通常是指测试系统在定标时,用标准器具对其指定的某些定标点进行定标时所产生的误差;2)测试系统分辨率不高引起的误差。(2)内部噪声引起的误差。包括各种电子器件产生的热噪声、电流噪声等,以及因为开关或者插接件接触不良、继电器动作、电动机转动、电源不稳等引起的噪声。另外还有器件老化、测试系统工作条件引起的误差等。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时方法不完善、所依据的理论不严密以及对被测量定义不明确等引起的误差,也称理论误差。系统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评定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即表征被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的估计。即是对测量结果误差限的估计。两类不确定度:理论计算(A类)非统计方法(B类)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二、误差的估计和评价处理方法二、误差的估计和评价处理方法 粗大粗大粗大粗大误差误差误差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通过加强责任感避免,也可以通过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通过加强责任感避免,也可以通过某些判据发现并某些判据发现并剔除。剔除。随机误差随机误差随机误差随机误差表现出单次测量的随机性与测量总体误差分布的规律性表现出单次测量的随机性与测量总体误差分布的规律性特征,因此可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对误差进行最可信特征,因此可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对误差进行最可信估计。估计。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存在与否的检验是系统误差分析与评价的核心问题,因存在与否的检验是系统误差分析与评价的核心问题,因为系统误差的规律性决定其处理与补偿的有效性。为系统误差的规律性决定其处理与补偿的有效性。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估计与统计处理的估计与统计处理 N次重复测量 ,各个测量误差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即 为测量值与约定真值之间的误差 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误差的对称性误差的对称性误差的对称性误差的对称性 误差的单峰性误差的单峰性误差的单峰性误差的单峰性 误差的有界性误差的有界性误差的有界性误差的有界性 误差的抵偿性误差的抵偿性误差的抵偿性误差的抵偿性 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系统误差的判别系统误差的判别(1)恒值系统误差的判断)恒值系统误差的判断实验对比法:1)“标准表”可以判定被检测表是否存在误差;2)没有“标准表”,用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表测量,可以发现是否有系统误差,但不能确定是否是被监测表的误差。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系统误差的判别系统误差的判别(2)变值系统误差的判断)变值系统误差的判断残余误差观察法:观察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直接由误差数据或者误差曲线图形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注意,由随机误差的分析可知,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如果没有系统误差,则各次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符合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正态分布,否则就说明测量中含有系统误差。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系统误差的判别系统误差的判别(2)变值系统误差的判断)变值系统误差的判断残余误差观察法分析图1.13,(a)残余误差的绝对值很小,大体正负相间,无显著变化规律。说明不存在系统误差。(b)残余误差有规律的递增或者递减,线性系统误差。(C)存在周期性的系统误差。(D)可能同时存在线性和周期性系统误差。注意:残余误差观察法简单、方便,但当系统误差相对于随机误差不显著、或者残差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时,这种方法不适用,此时需要借助判据判断。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系统误差的消除和削弱系统误差的消除和削弱(1)固定不变的系统误差消除法)固定不变的系统误差消除法1)代替法。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一个大小适当并且可调的已知标量去代替测量中的被测量,并使仪表的指示值保持原值不变,此时该标准量的大小即等于被测量。例如:用代替法测量精密电阻。2)交换法。在测量中将引起系统误差的某些条件(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起相反的作用,去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消除系统误差。例如:用等臂天平称某物重量。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系统误差的消除和削弱系统误差的消除和削弱(2)线性系统误差消除法:)线性系统误差消除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称测量法”。(3)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消除法:)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消除法:(4)系统误差的其他消除方法:)系统误差的其他消除方法:1)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2)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3)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4)实时反馈修正: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误差的合成系统误差的合成 设检测系统的待测参数为第三节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随机误差的合成随机误差的合成 在间接测量情况下,设间接测量量(待测参数)在间接测量情况下,设间接测量量(待测参数)误差的总合成误差的总合成
收藏
编号:487607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7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1-14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
自动检测
技术
装置
电子
课件
- 资源描述:
-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电子课件,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自动检测,技术,装置,电子,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