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_第1页](https://file2.zhuangpeitu.com/fileroot2/2022-1/21/09797d67-5371-4512-9c15-1f55bade9dd9/09797d67-5371-4512-9c15-1f55bade9dd91.gif)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_第2页](/images/s.gif)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_第3页](/images/s.gif)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用公式形象表述:“评价 =测量 ( 定量描述 )+ 非测量 ( 定性描述 )+ 价值判断”的人是 ( ) A .格兰朗德 B .斯塔费尔比姆 C .泰勒 D .德雷斯 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我们称之为( ) A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D .安置性测量与 评价 3.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 ( ) A .疑问陈述 B .正面陈述 C .否定陈述 D .似真性陈述
2、4.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系为( ) A .标准 B .常模 C .目标 D .等级 5.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 ( ) A .领域参照测验 B .目标参照测验 C .掌握测验 D .标准参照测验 6.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决策的依据,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历程用笼统的 分数表达,这种分数我们称之为 ( ) A.表征性分数 B .实质性分数 C .掌握性分数 D .认知性分数 7.
3、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我们称之 为 ( ) A. 记忆 B .观察 C .思维 D .想象 8.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 ) A .称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比率量表 9.科举考试制度始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朝
4、 10.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 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 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 D.改变教育的内外环境 1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 A 测量目的而言 B 测量手段而言 ) C 测量过程而言 D 测量方法而言 12.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 ( ) A .500+100Z B . 90+20T C . 500+70Z D .100+15Z 13.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 ) A 合格分数线
5、B 掌握分数线 C 标准分数线 D 等级分数线 14.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 ( ) A .教师综合评价法 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内容参照法 D.最佳行为评价法 15.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 ) A .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 .图形 C.作品分析 D.数字符号 16.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 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 ) A .自陈
6、量表法 B .投射测验法 C .情境测验法 D .逆境对话法 17.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内心矛盾冲 突,从而测评学生的品德行为、品德动机、品德情感体验及认识评价的方法是( ) A .品德情境模拟测评 B.品德现场情境测评 C.品德情境积分测评 D .品德现场评语测评 18.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 ) A .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B .身体素质、身体形态 C .身体发育、身体形态 D.身体发育、身体素质 19.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
7、编制成的测验称为 ( ) A .标准化测验 B .非标准化测验 C .成就测验 D .能力倾向测验 20.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是 ( ) A .接受 B .反应 C .价值评价 D .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21. 在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是指 n( ) A.≥10 B. ≥20 C.≥30 D. ≥40 22. 下面对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B. 误差是不可以控制的 C.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 误差只在抽样中发生 2
8、3. 离差智商采用的是( )4-110 A. 百分等级常模 B. 标准分数常模 C.年级常模 D.年龄常模 24. 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反证法 B. 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备择假设不成立 C.被推翻的虚无假设的内容可能是正确的 D.依据小概率事件原理 25. 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对两个的总体平均数差异做出检验 B. 分析多个方向上两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C.用于比较一个方向差异上两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D.单向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最基础的方法 26、测验蓝
9、图设计是关于( ) A、测验内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 、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 、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27、面试共有 6 题并采用放回抽取原则,问两个考生抽取同为 B 题的概率为( )。 A、1/6 B 、 1/12 C 、1/18 D 、1/36 2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 A、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
10、度 2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 式是( ) A、评价 =测量 +评定 +价值判断 B 、评价 =测量 +定量描述 +定性判断 C、评价 =测量 +非测量 +价值判断 D 、评价 =测量 +非测量 +统计推断 30、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 A、不是同一批被试 B 、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 、计算方法 31.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 ) A. 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B. 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C.写文章的重要方
11、法 D. 教学的重要手段 32. 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 这时可编制 一个( ) A. 绝对次数分布表 B. 相对次数分布表 C.累积次数分布表 D. 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 33. 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 ( )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34. 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 ( ) A. 散点图 B. 条形图 35. 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 ( ) A. D.
12、 36. 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 ( ) A. 布鲁姆 B. 皮尔逊 C.比内 D.斯皮尔曼 37. 百分等级数值是 ( ) A. 名义变量 B. 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38. 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 ) A. 知识 B. 领会 C.应用 D.分析 39. 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 102,标准差为 18,某学生得分为 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 ( ) 40. 是非题的特点是 ( ) A. 不容易猜测 B. 评分误
13、差大 C.适用范围有限 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 41、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 一组是测量体重的, 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则用( A、平均差 B 、标准差 C 、方差 D 、差异系数 4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 56 百分位数是 65 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 )。 65 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35% B 、44% C 、56% D 、65% 43、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测量的内容划分的是(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 、智力与成就测量
14、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 、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4、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 A、0 和1 B 、-3 和+3 C 、-1和1 D 、-4 4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 P(0<Z≤1) =,试问:概率 和+4 P(Z<-1 )的值为( )。 A、 B 、 C 、 D 、 4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 A、测验内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 、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
15、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 、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47、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 12 个点的概率为( ) A、1/6 B 、1/12 C 、1/18 D 、1/36 4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 A、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度 4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 式是( ) A、评价 =测量 +评定 +价值判断 B 、评价 =测量 +定量描述 +定性判断 C、评价 =测量 +非测量 +价值判断 D 、评价 =测量 +非测量 +统计推
16、断 50、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特质在短期内的( )。 A、 有效性 B 、可测性 C 、稳定性 D 、等值性 51. 百分等级数值是 ( ) A. 名义变量 B. 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52. 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 ) A. 知识 B. 领会 C.应用 D. 分析 53. 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 102,标准差为 18,某学生得分为 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 ( )4 54. 是非题的特点是 ( ) A. 不容易猜测
17、B. 评分误差大 C.适用范围有限 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 55. 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 ) A. 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 B. 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 C. 用于鉴别学生能力 D. 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56. 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 A. 敢为性 B. 创造性 C.独特性 D.稳定性 57. 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 ) 58. 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 ( ) A. 零假设
18、B. 备择假设 C.研究假设 D.统计假设 59. 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 E. 显着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 F. 危机域只有一块 G. 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 H. 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 60、一批数据离差之和是( )。 A、0 B 、1 C 、3 D 、难以确定 61. 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 ) A. 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 B. 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 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 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62. 吉尔福特根
19、据研究得出, 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 变通性和 ( ) A. 敢为性 B. 创造性 C.独特性 D.稳定性 63. 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 ) 64. 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 ( ) A. 零假设 B. 备择假设 C.研究假设 D.统计假设 65. 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显着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 B. 危机域只有一块 C.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 D.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 66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
20、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 ) A. 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B. 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 D. 教学的重要手段 67 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个( ) A. 绝对次数分布表 B. 相对次数分布表 C.累积次数分布表 D.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 68 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 ( )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69 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 ( ) A. 散点图 B
21、. 条形图 C.圆形图 D.线形图 70 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 ( ) A. 布鲁姆 B. 皮尔逊 C.比内 D. 斯皮尔曼 71 我们常说的考试分数属于( )。 A、称名 B 、顺序 C 、等距 D 、比率 72 投 1 粒骰子,掷出 6 个点的概率是( )。 A、 1/6 B、1/3C 、5/6 D、1 73 按教学中运用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成( )。 A 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参照测量与评价 B 个人横向参照、个人纵向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 C 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
22、个人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D 智力、能力、成就和人格测量与评价 74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 66 百分位数是 44 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 66 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 34% B 、 44% )。 C 、56% D 、66% 75 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 A、 B 、 C、 D、 P(0<Z≤=,试问:概率 P( Z<)的值为( )。 76 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
23、 A、不是同一批被试 B 、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 、计算方法 77 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 A、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度 78 之所以不能用原始分数评价各科的成绩在于( )。 A、信度不高 B 、效度不高 C、原始分可比性差 D 、考试效果不好 79 格朗兰德认为评价可以用下列哪个公式表示( ) A 评价 =测量 +评定 +价值判断 B 评价 =测量 +非测量 +价值判断 C 评价 =测量 +定量描述 +定性判断 D 评价 =测量 +非测量 +统计判
24、断 80.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 ) A. 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 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 D. 教学的重要手段 81、积差相关系数的创立者是( )。 A、皮尔逊 B 、斯皮尔曼 C 、达尔文 D 、高尔顿 82、已知 X1=5, X2 =6, X3=7, X 4 =3, X 5=4 则 4 Xi 等于( )。 i 2 A、16 B 、20 C 、21 D 、25 83、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等级为 56 的分数是
25、65 分,这意味着比 65 分高的考生人数占全 部考生总数比例是( )。 A 、36% B 、44% C 、56% D 、65% 84、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划分的是(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 、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 、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85、某班 50 名学生中有 30 名女生,问抽取一个学生恰好为男生的比例是( )。 A、1/30 B 、 1/20 C 、 2
26、/5 D 、3/5 8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 A、测验内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 、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 、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87、Z 分数量表是( )。 A 、称名量表 B 、等距量表88、已知 P(0<Z<) =,则 P(|Z| C 、顺序量表>)概率值为( D 、等比量表 ) A、 B 、 C 、 D 、 89、重测信度的用途有时也在于评估所测
27、特质在短期内的( )。 B、 有效性 B 、可测性 C 、稳定性 D 、等值性 90、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 式是( ) A、评价 =测量 +评定 +价值判断 B 、评价 =测量 +定量描述 +定性判断 C、评价 =测量 +非测量 +价值判断 D 、评价 =测量 +非测量 +统计推断 91、小学日常考试中常用的“ A、 B、 C”属于( )。 A、称名 B 、顺序 C 、等距 D 、比率 9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
28、统计分析,求得第 45 百分位数是 54 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 54 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45% B 、46% C 、54% D 、55% 93、两位老师随机从 3 份卷子中抽 1 份,问同抽到 A、2/3 B 、1/3 C 、1/6 D 94、按教学时机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成( A 卷概率是( 、1/9 )。 )。 A、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参照测量与评价 B、个人横向参照、个人纵向参照和目标
29、参照测量与评价 C、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D、智力、能力、成就和人格测量与评价 95、Z 分数量表是( )。 A、称名量表 B 、等距量表 C 、顺序量表 D 、等比量表 96、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 P(0<Z≤=,试问:概率 P(Z > )的值为( )。 A、 B 、 C 、 D 、 97、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 A、不
30、是同一批被试 B 、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 、计算方法 98、在评价标准的几个构成要素中,没有独立意义只能表示一种分类的要素是( )。 A、强度 B 、标号 C 、频率 D 、标度 99、之所以不能用原始分数评价各科的成绩在于( )。 A、信度不高 B 、效度不高 C 、原始分可比性差 D 、考试效果不好 100、格朗兰德认为评价可以用下列哪个公式表示( ) A、评价 =测量 +评定 +价值判断 B、评价 =测量 +非测量 +价值判断 C、评价 =测量 +定量描述 +定性判断 D、评价 =测量 +非测量 +统
31、计判断 101. 教育统计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现象量的取值,把握与认识的层面是( ) A. 总体 B. 样本 C.个体 D. 局部 102. 教育测量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绪论 -8 A. 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 B. 教育和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C.测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 D.测验常模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103. 体育运动会中表示各项目比赛结果的“第一名”、 “第二名”、“第三名”是属于 ( ) A. 称名变量数据 B. 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 104. 百分等级是( ) A. 差异量数 B. 集中
32、量数 C.地位量数 D.差异系数 105. 要定量地描述学生体重与身高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与方向,可以使用( )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点双列相关 D.列联相关 106、观测数据为 98、90、70、 75、83、80,这组数据的全距是( )。 A、98 B 、70 C 、28 D 、18 107、两个行为变量的观测值皆为顺序变量,则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时,宜用 ( )。 A、积差相关系数 B 、等级相关系数 C、点双列相关系数 D 、双列相关系数 108、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等级为 76
33、的分数是 37 分,这意味着比 37 分高的考生人数占 全部考生总数比例是( )。 A 、24% B 、37% C 、63% D 、76% 109、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 P(0<Z≤1) =,试问概率 P(Z<-1 )的值为( )。 A、 B 、 C 、 D 、 110、投掷一粒骰子,出现“ 4”点的概率是( )。 A、1/6 B 、 1/4 C 、1/2 D 、1 填空题 1.( ) 相关是所有关联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 2.
34、判断一组成对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时,可借用 ( ) 图形。 3. 统计学上用 ( ) 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 ( ) 与( ) 。 4. 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这样的 相关称为( ) 。 5. 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变量另一个反而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反而增大,这样的相关 称为( ) 。 6. 相关系数 r 取在 ( ) 和 ( )之间。 7. 相关系数 r=0,称为 ( ) 相关。 8. 相关第数 r=1,称为 ( ) 相关。
35、 9. 相关系数时,当 <1 时,称为 ( ) 相关;当 < 称 为 ( ) 相 关 ; 当 <时 ,称为( ) 相关;当
36、 <,称 ( ) 相关。 10. 本章学习的相关系数有 [1] ( );[2] ( );[3] ( ) 。 11. 基于成对观测数据,离差值乘积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称为 ( ) 。 12. 、样本数据的相关系数 r 值跟样本的 ( ) 有关。 13. 一个变量是顺序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计算相关系数应当用 ( ) 方法。 14. 等级相关是根据两列顺序变量的 ( ) 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15. 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 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时, 计算相
37、关系数应当用 ( ) 方法。 16.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 ( ) 。 17.同伴评定的两种常见方法是人物推定法和 ( ) 。 18.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分为甲、乙两式,甲为图形思维创造测验,乙为 ( ) 。 19.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有自陈量表法和 ( ) 。 20.道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他律到自律,再由 ( ) 的过程。 21.教育评价是在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事实的基础上,作出 ( ) 。 22.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 ( ) ,而是为了改进。 23.按测验的材料可分为文字测验和 ( ) 。
38、 24.整个测验的难度系数在 ( ) 左右时,可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 25.主观性试题主要适合于测量 ( ) 的教学目标。 26.筛选评价指标的方法有经验法、调查统计法和 。 27.教育调查依据目的可以分为常模调查和 ( ) 两类。 28.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 Z 分数后,这批 Z 分数的平均值为 ( ) 。 29.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是 ( ) 。 30.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可以从个体一般发展目标,学科性发展目标和 ( ) 三个层面来界定。 31.考试只是评价过程所运用的 ( ) 而已。 32.思维能力的测
39、验与评价方法有语言文字推理测验,图形和 ( ) 。 33.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有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和 ( ) 。 34.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 ) 。 35.“三环结构说”的核心是 ( ) 。 36.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有身体素质锻炼和 ( ) 。 3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 ) 和一般发展目标。 38.比率量表的零点是 ( ) 。 39.为满足教育测验的需要,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 ( ) 三个领域。 40.区分度的分析方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为外部效标法;二为 ( ) 。 概念解释
40、1. 教育测量 2. 教育评价 3. 测验的效度 4. 等距变量 5. 标准化测验 6. 组内常模 7. 学习能力倾向测验 8. 显着性水平 9. 教育测量 10. 结构效度 。 11. 心理测验 12. Ⅱ型错误 13. 标准分数常模 14. 测验效度。 15. 统计量 16. 单侧检验 17. 散点图 18.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问答题 1、简述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2、简述口头测验的常用方法。 3、简述抽样分布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41、4、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 5、简述统计量与参数的区别与联系。 6、简述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 7、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8、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试卷为例谈一下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 9、当前学校的学生课业考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0、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 11、怎样分析一份试卷的内容效度 12、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是教育评价 13、按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哪几类并具体解释一下。 14、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 15、举
42、例说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 16、简述影响Ⅱ型错误的主要因素。 17、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异同。 18、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为例谈一下如何设计测验蓝图。 19、简述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主要步骤。 20.试述算术平均数的运算性质及优缺点。 21.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 22.简述统计量与参数的区别与联系。 23.简述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 24、客观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25、什么是教育评价什么是教育评价表什么是教育测量 26、简述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并画出来。 27、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
43、是教育评价并阐述一下两者的关系。 28、怎样分析一份试卷的内容效度。 29、简述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主要步骤。 30、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31、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32、请用学过的统计测量与评价知识谈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33、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步骤有哪些作为专家你如何验证一份卷子的内容效度 计算题(需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已知下列一组数据,请求其平均值和标准差。 61, 68, 70, 74, 77 2、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65,标
44、准差为 10。 ⑴问不及格( 60 分以下)有多少人 75 分以上多少人 ⑵若只能有 2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 3、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 , 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 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 考生 A B C D E F G H 选择题得分 3 3 0 0 3 3 3 0 总成绩 64 72 48 52 64 70 60 50 (公式: r pb X p Y q pq )
45、 Sx 4、 7 个评委对某一个歌手打分,分别是 8, 9, 7, 6,5,8,9,问评委的意见是否一致 5、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3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5。 ⑴问 90 分以上有多少人 75 分以上多少人 ⑵若只能有 3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 6、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 , 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 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 考生 A B C D E F
46、 G H I J 选择题得分 1 0 1 1 1 0 1 0 0 1 总成绩 63 67 75 58 65 56 67 61 65 73 (公式: r pb X p Y q pq ) Sx 7 采用两端组法确定考试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假定 37 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 10 名(占总 人数 37 名的 27%)高分组学生和 10 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
47、道论述题( 满分值 W=12分)上的 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 [ 区分度 D=PH—PL;难度 D=(PH+PL )/2] 表 2:高分组与低分组论述题得分统计表 高分组 10 7 9 9 8 9 6 10 9 10 低分组 4 6 2 3 5 1 0 4 7 6 8 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75,标准差为 10。 ⑴若只能有 100 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 ⑵若有人考了 65 分,问该人在团体中处
48、于什么位置(百分等级是多少) 9 采用两端组法确定考试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假定 52 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 14 名(占总 人数 52 名的 27%)高分组学生和 14 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 W=10分)上的 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 [ 区分度 D=P—P ;难度 D=(P +P )/2] H L HL 高分组 10 7 9 9 8 9 6 10 8 8 8 9 10 8 (14 人) 低分组46 2
49、 3 5 1 0 4 3 2 0 7 6 3 (14 人) 10 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 , 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 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 考生 A B C D E F G H I J 选择题得分 1 1 1 1 0 0 1 0 0 1 总成绩 75 57 73 65 67 56 63 61 65 67 (公式: r pb X p Y q
50、 pq ) Sx 11 某次高考模拟试卷高一的 5 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 170、120、110、 160、130 分钟;高 三的 5 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 50、70、90、55、45 分钟;问高一和高三哪一组离散程度大 12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下表是一次测验的有关数据: 考生 A B C D E F G H I J 第一题 1 1 1 1 0
51、0 1 0 0 1 被试得分 75 57 73 65 67 56 63 61 65 67 已知第一题为选择题,试求其区分度。 (公式: r pb X p Y q pq ) Sx 13 某市举行选拔考试,共 1000 人参加,已知此次考试平均分为 60 分,标准差为 10,问 (1) 如果只录取 100 人,那么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 (2)如果某人考了 70 分,但只能有
52、150 人参加面试,问该人是否能进入面试 14、7 个评委对某一个歌手打分,分别是 8,10,7,6, 5, 9, 11,问评委的意见是否一致 15、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500 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70,标准差为 10。 ⑴若只能有 150 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 ⑵90 分以上多少人不及格多少人 16、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 , 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 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 考生 A B C D E F G H I
53、 J 选择题分数 1 0 0 1 1 0 0 1 1 1 总成绩 75 65 67 65 67 56 61 63 58 73 (公式: r pb X p Y q pq ) Sx 17、某考试中一问答题(满分为 12 分) 14 人得分如下表所示,请用高低分组法计算该题目 的区分度和难度。 [ 区分度 D=P— P ;难度 D=( P+P )/2]
54、 HL H L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 1 7 4 5 8 3 6 12 8 3 8 9 10 8 1 总分 9 77 66 78 67 63 80 98 82 65 93 90 85 77 7 18、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人数为 1000 人,成
55、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10。 ⑴若只能有 100 人进入面试,问面试分数线定多少合适 ⑵问 90 分和 60 分以上分别有多少人 19、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 , 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 区分度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 考生 A B C D E F G H I J 选择题得分 2 0 2 0 2 0 2 0 2 2 总成绩 65 65 73 67 75 56 63 61 57 67 (公式:
56、r pb X p Y q pq ) Sx 20. 已知一组数据为 20,12,15,18,10 ;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保留 2 位小 数) 2-40 21. 设参加某次考试人数为 10657 人,其中有 6995 人的成绩低于 90 分,试确定卷面 90 分这个成绩的百分等级 PR。(保留 2 位小数) 22.某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原始分数分别为 110 分、 100 分、 70 分,试求 (1) 当该测验平均数为,标准差为时,三位学生的标准分。 (2)
57、 按 T=10Z+50,三位学生的 T 分数分别是多少 — 标准分数 Z=(X-X)/S 23、某组成年人身高分别为 175、180、177、173、175 厘米;某组幼儿园学生身高分别为 120、 110、115、114、116 厘米;问哪一组离散程度大 ( ) S 100% CV 24、某考试参加人数为 X 80,标准差为 5。 2000 人,已知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⑴问 85 分以上有多少人 70 分以上多少人 ⑵若只能有 2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
58、25、采用两端组法确定考试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假定 44 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 12 名(占 总人数 44 名的 27%)高分组学生和 12 名低分组学生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满分值 W=15分)上 的得分如附表所示,试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 [ 区分度 D=PH—PL;难度 D=(PH+PL )/2] 高分组(12 14 9 6 9 8 9 6 14 8 8 7 9
59、 人) 低分组(12 7 6 2 3 5 1 0 8 3 2 0 7 人) 26、某考试中一问答题(满分为 12 分) 12 人得分如下表所示,请用高低分组法计算该题目 的区分度和难度。 [ 区分度 D=PH— PL;难度 D=( PH+PL)/2]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7、某考试 问答题 10 7 3 5 8 3 6
60、 12 8 3 8 9 参加人数 总分 97 77 66 78 67 63 80 98 82 65 93 90 为 1000人, 已知成绩 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80,标准差为 10。 ⑴问 60 分以上有多少人 90 分以上多少人 ⑵若只能有 300 人能进入下一轮考试,问能进下一轮考试的分数定多少合适 28、某次考试中选择题与总考试成绩如下表 , 求该选择题的区分度。 (教育测量学中试题的 区分度
61、以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 考生 A B C D E F G H 选择题得分 2 0 0 2 2 2 2 2 总成绩 70 49 47 52 60 66 64 72 (公式: r pb X p Y q pq ) Sx 29.已知一组数据为 20,12,15,18,10 ;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保留 2 位小 数) 30.设参加某次考试
62、人数为 10657 人,其中有 6995 人的成绩低于 90 分,试确定卷面 90 分这 个成绩的百分等级 PR。(保留 2 位小数) 31.某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原始分数分别为 110 分、 100 分、 70 分,试求 (1) 当该测验平均数为,标准差为时,三位学生的标准分。 (2) 按 T=10Z+50,三位学生的 T 分数分别是多少 — 标准分数 Z=(X-X)/S 32、某考试中一问答题(满分为 10 分) 12 人得分如下表所示,请用高低分组法计算该题目 的区分度和难度。 [ 区分度 D=P— P ;难度 D=( P+P
63、)/2] H L H L 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3、已知某选拔考试参加 12 试 人数为 1500 人,成绩呈 正态分布,平均分为 76, 10 6 2 5 5 2 6 10 7 2 4 得 8 分 标准差为 8。 ⑴按此成绩若有
64、 150 人将 总 96 73 60 78 67 63 80 97 95 64 91 90 被淘汰,问淘汰分数线定 分 多少合适 ⑵60 分以上多少人 假设检验 1、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某测试(已知该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无差异)其结果如 下,试在 =显着水平上检验不同专业学生在该测试上是否存在显着的差异。 n 平均数 方差 专业 1 15 87 专业 2 17 81 (a=, 自由度为 30 时 ,t 的临界值约为 [ 检验统计量:
65、 t (X 1 X 2 ) ( 1 n1S12 n2 S2 2 ( 1 n1 n2 2 n1 附表 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0 1 2 10 8 2 ) ] 1 ) n2 Y P 2 对男女大学生进行某测试(已知该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其结果如下,试在 =显着水平上检验男
66、女生在该测试上是否存在显着的差异。 n 平均数 方差 男 生 13 85 11 女 生 15 82 9 (a=, 自由度为 26 时,t 的临界值为 [ 检验统计量: (X 1 X 2 ) ( 1 2 ) t n2 S2 2 ( 1 ] n1S12 1 ) n1 n2 2 n1 n2 附表 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Y P 0 1 2 3、已知一项考试的成绩服从平均数为 82,标准差为 8 的正态分布,问成绩落在 70 分至 80 分之间的考生占多大比例(保留两位小数, Z 值表附后) 附:正态分布表 (曲线下的面积与纵高) Z Y P Z Y. P .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纺织品原材料订购合同.docx
- 2025年商业大楼外墙粉刷工程承包合同.docx
- 2025年玻璃订购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户外广告位租赁合同转让协议.docx
- 2025年娱乐场所设备转让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著名品牌饮品代理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院墙新建工程施工合同.docx
- 2025年门面房屋租赁合同样本(律师推荐).docx
- 2025年常规商品销售合同文本.docx
- 应届生顶岗实训合同模板2025.docx
- 2025年绿化幼苗订购合同示范.docx
- 2025年专业木材购销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信用社信贷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自然人服务合同示范.docx
- 2025年二手房产交易居间合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