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78358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3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达标测试题(解析版)(共26 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达标训练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它的大小() A.只跟导体的材料有关B.只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C.只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D.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均有关 2 .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 A.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

2、的比值来表示 3 .由欧姆定律i=y变形可得r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I A.导体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D.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和它两端电压无关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闭合S、S1,断开£时,电压表示 数为5V,闭合SS2,断开S1时,电压表示数为7V则R:及为() A.3:2B.3:3C7:5D,5:7 5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10Q,当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 为2V.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B.电阻R两端的电压

3、是2V C.通过灯泡L的电流是D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2V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困 6 .如图,已知电阻R=20QR2=30Q,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与R2的电压之比为2:3B.R1与R2的总电阻为50a C.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3D.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3:2 7 .如图是一个环境温度监控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是用半导体 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闭合开关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环境温度升高,R的阻值变大B.若环境温度升高,电压表示数变大 C.若环境温度降低,通过R

4、电流变大D.若环境温度降低,通过R0电流变大 8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1闭合S2断开时,甲、乙是电流表,I甲:I乙=1:3,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当S1、S2都闭合时,甲、乙是电压表,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电阻大小之比R1:R2=2:1 B.当S1闭合S2断开时,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I1:12=1:2 C.Si、S2闭合时,甲乙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3:1 D.总功率之比Pi:P2=9:2 T 第9题圉 Si D. 10 9 .某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想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其中电源电压未 知,定值电

5、阻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均已知,下列电路中,可以测出Rx阻值的是() 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额定且U=12V,R1=12Q.R2=6Q,R3=4Q,闭合开关S后,电流 表Ai和A2的示数分别为() A.3A1AB.3A3AC.5A1AD.5A3A 1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 A.2:1B.1:2C,3:2D.2:3 12 .如图所示是A、B两定值电阻的I-U图象,若把A、B电阻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A、B电阻的电流之比是2:1B.A的

6、阻值大于B的阻值 C.A、B电阻的两端电压之比是1:2D.A、B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是1:4 13 .明香同学周六放假回家后,发现家里的一盏电灯不亮了.于是她闭合开关S,用试电 笔测试如图中的a、b、c、d四点时,只有d点不发光(如图),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开关s接触不良B.电灯的灯丝断了 C.电灯的灯丝被短路了D.c、d之间的某处断路了 14 .下列做法中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的示数 为8V,则电阻R2的阻值是Q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的示

7、数将变. 16 .智能手机上已普遍使用电阻触摸屏,如图在竖直方向上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P点时电阻丝被分为上、下两部分,电阻分别为R1、R2.电源电压不变,当触摸点在竖直 方向移动时,若测得R1两端电压减小,则R1阻值,触摸点P到屏下端的距离(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不变,R1=R2=R3.某同学误将一电流表并联 在R1两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则R1=Q.发现错误后,该同学将图 中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V,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导线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是电荷. 18 .如图所示,电源电

8、压恒定,R1=20Q,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若 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则电源电压为V,R2的阻值为 Q. 19 .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经各元件的电流I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把 A、B元件并联后接在1V电源两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为A,此时元件B的电阻是Q. 20 .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6V”和3V”,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 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A. 孔,通过三 21 .如图所示,在三孔插座的A、B、C三孔中,连接火线的是 孔插头和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的是孔. 第24题图 22 .在

9、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 图象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Q,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的电源两端,则通 过A和B的总电流是 A. 23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选填 变亮"、变暗"或 不变”), 小”或不变”). 24 .如图所示,当 S2断开,S1、S3闭合时, 闭合,S1、S3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4V.则 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 L的亮度 电流表示数 (选填蹭大”减 电压表的示数为 6V,电流表的示数为;当 S2 R1=Q, R2=Q. 25.图1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2V,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

10、00Q”字样,图2为R1 的I-U图象,R1的阻值为Q,当电路中的电流为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 的阻值为Q,为了不损坏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不小于 Q.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题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题电阻跟导体粗细有关; 猜想三:导题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 同学们想利用如图的电路和表中的导体验证上述猜想. 身体代号 长度m 横慑面积mm. A B 10 D4 C 1D Od I41 D 05 04 *

11、 E 1.5 0.4 F 10 Od G 10 Qd 铁 (1)请将猜想一的实验设计思维路补充完整.选取和相 同、不同的导体,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2)验证猜想三时,若需对比三个实验数据,则应从上表中选取导体(填写导体代号来进行实验). 27 .利用电源(两节干电池)、开关、电流表(0〜〜3A)、电压表(0〜3〜15V)、滑 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个(阻值相同)和导线若干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实验原理: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按图(甲)电路连接完整. (2)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

12、关系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连接电路.按图(甲)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状态.闭 合开关S前,滑片P应置于(填A”或B”)端. ②闭合开关S,滑片移动到合适位置,电压表示数为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将此时 通过电阻R的电流记入如表空白处.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U/V 电流I/A ③移动滑片到不同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上表所示的数据. ④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由实验数据还可以测出电阻R的阻值为 Q. (3)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你接着小明的实验继续完成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探究,写出你的主要实验步骤. 28 .用如图甲的电路测定量定值电阻

13、R的阻值.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2)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 (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值. (4)闭合开关.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会 ,当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R=Q. (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 A.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进行几次测量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再进 行. 四、综合应用题(共2个小题) 29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

14、标有6V3W”的字样,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滑动变阻器白^最大阻值为18Q当S闭合,Si、S2都断开时,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b端向 a端滑过三分之一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S、Si、S2,发现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12W.求: (1)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 (2)小灯泡的电阻. (3)电源电压. (4)当开关S、Si、S2都闭合时,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 30.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定为6V,小灯泡L标有3V3W”的字样,小灯泡 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多少A? (2)当电流表示数

15、为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多少V? Q? (3)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 电压和电阻. 分析: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解答: 解: 因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 下,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故选D. 点评: 本题只要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即可解答.要特别注意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 .考点: 欧姆定律. 专题: 欧姆定

16、律. 分析: ①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②电阻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其大小等于导体两端 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 解答: 解: A、电压是形成的电流的原因,不会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错误;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不为零.此选项错误;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说明两端电压越大,但电阻不变.此选项错误; D、在物理学中,导体的电阻等于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欧姆定律特别是变形公式R4的理解和应用

17、,是基本规律的考查,需要正 确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3 .考点: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1)导体电阻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与流过导体的电流值的比值求得,但是电阻是导体本身 的一种性质,与流过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无关; (2)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先有电压后有电流. 解答: 解:(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R=U是计算导体电 I 阻大小的一种方法,故AB不正确,D正确; (2)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不能说导体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故C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阻计

18、算式R=包的理解与掌握,我们根据比值定义法定义了电阻,但是电阻 1 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通过它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是无关的,在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和理解. 4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当闭合S、S1,断开S2时,Ri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当闭合S、S2,断开S1时,R2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压表的示数求出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之比,根据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电流之比,整理等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当闭合S、Si,断开S2时,R1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当闭

19、合S、S2,断开S1时,R2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因电源的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这一条件. 5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L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灯泡L的电流.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L两端的电压,则灯泡

20、L两端的电压是 2V,故D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阻R两端的电压: UR=U-UL=6V-2V=4V,故B不正确; 通过电阻R的电流: lR」h=H= R 10。 故A不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灯泡L的电流Il=Ir=,故C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6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根据电阻的 并联

21、可求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关系,根据P=UI求出两电阻 消耗的电功率之比.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R1与R2的电压之比为1:1,故A不正确;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R1与R2的总电阻为: R= 尺津220QK30c 立+司=20。+3。。=12°,故B不正确; Ri与R2的电流之比为: 故C不正确; 由P=UI可得,Ri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是一道

22、即为简单的应用题. 7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o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根据环境的温度可知热敏电阻阻值的 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o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故A不正确; 由1=%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国 由U=IR可知,Ro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 同理,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

23、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通过R和Ro的电流变小,故C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好热敏电 阻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是关键. 8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当Si闭合S2断开时,Ri、R2并联,甲测R2支路电流,乙测干路电流,已知甲、乙两电 流表的示数之比,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i和R2的电流之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 阻之比. (2)当Si、S2都闭合时,甲、乙都是电压表,Ri、R2串联,甲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24、乙电压 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表示数之比; |u2 (3)根据P==求出总功率之比,民 解答: 解:(i)当Si闭合S2断开时,Ri、R2并联,甲测R2支路电流,乙测干路电流, 贝UI甲=I2,I乙=11+|2, I甲:I乙二1:3, I2:(I1+I2)=1:3, I1:12=2:1,故B错误; U1:U2, IL]西 • •・由欧姆定律得:R1:R2=」:—=12:11=1:2,故A错误; ZDeH (2)当&、S2都闭合时,甲、乙都是电压表,R1、R2串联,甲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乙电压 表测R2两端的电压, • ••串联

25、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 •根据欧姆定律得: 甲电压表示数U甲=I(R1+R2), 乙电压表示数U乙二IR2, • •.U甲':U乙=I(R1+R2):IR2=(R1+R2):R2=(1+2):2=3:2,故C错误; ⑶・“空…, P1:P2=(―+—):--——=(R1+R2)2:R1R2=(1+2)2:1X2=9:2,故D正确. %R2立+尺2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开关闭合和断开时电路串并联的判断. 9.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

26、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 解:A.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o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时可以测出两端的电压,但其它位置无法测出或准确知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无法利用串联电路 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x的阻值,故A不正确; B.两电阻串联,分别利用电流表测出滑片位于最大阻值处和0◎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 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x的阻值,故B 正确; C.当开关S1闭合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

27、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S1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x的阻值,故C正确; D.当开关S1闭合或断开时,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无法得出Rx两端的电压的通过的电 流,测不出Rx的阻值,故D不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电阻阻值问题,要测电阻阻值,需要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电流,分析清楚图示电路结构、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10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三电

28、阻并联,电流表A1测R2、R3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R1、R2支路 的电流之和;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各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 所以,通过三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I1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 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 =3A , IA1=I2+I3=2A+3A=5A,IA2=I1+I2=1A+2A=3A.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电路串并联的辨别和电流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11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

29、 分析: 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确定甲乙仪表的种类,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电阻之比. 解答: 解:如果甲乙任何一个为电流表,将会形成短路,因此甲乙都为电压表,此时灯 接,电压表甲测量L2两端电压,电压表乙测量电源电压;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且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 L1、L2两端电压之比:U1:U2=(3-2):2=1:2; 由| 二乜"得,Ri: R2 R =U1: U2=1 : 2. Li、L2串联连 2: 3,所以灯 又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即I1=I2; 27 故选B. 点评

30、: 本题考查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作用、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明确甲乙仪表的种类和测量对象. 12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由图象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两电阻是定值电阻,从图象中读出 任意一点的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然后比较两电阻的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关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 电压关系,根据P=I2R求出两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两电阻是

31、定值电阻,且 UA=UB=3V时,|A=,|B=;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a=:=J£=5Q,RB=:=J4=10a,所以A的 电阻值小于B的电阻值,故A错误; (2)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A、B电阻的电流之比是1:1,故A不正 确; A、B电阻的两端电压之比: Ub=iRb=Rb=ioQ 由P=I2R可知,A、B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判断出两电阻为定值电阻并读出相关的信息. 13 .考点: 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32、分析: 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火线,测电笔的氖管将发 光; 试电笔测试图中的a、b、c、d四点,只有d点不发光,则d点与火线断开,a、b、c与火线连 通的,据此判断. 解答: 解:A、开关s接触不良,b、c、d三点都不会发光,故A错误. B、电灯的灯丝断了,c、d两点都不会发光,故B错误. C、电灯的灯丝被短路了,形成电源短路,将烧坏导线,故C错误. D、c、d之间的某处断路了,a、b、c三点发光,d点不发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故障的判断、测电笔的使用,反应同学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 测电笔测

33、火线应亮,测零线应不亮. 14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 1)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是: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零线或火线,氖管发光的是 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 ( 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 3)避雷针可使周围的空气形成一条可以导电的通道,使电荷沿避雷针的针尖、金属线流入 大地,而不损坏建筑物; ( 4)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援措施. 解答: 解: 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在高压线下钓鱼,很容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此选项不

34、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安装避雷针后,当有雷电时,电流会从避雷针传入大地,从而避免电流通过建筑物产生破 坏作用,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发现有人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援措施;切不可带电救人,容易造成救人者的人 身伤害,此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5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动态预测题;图析法.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

35、的电流;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2)根据滑片的移动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2两 端电压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i、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1,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 (1)由题意可知,U=12V,I=,Ui=8V,则 U2=U-U1=12V-8V=4V, (2)当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二/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回 根据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

36、;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故答案为:10;小. 点评: 判断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示数变化的题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认清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2)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电路中测量总电流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3)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关 系分析其余电表变化情况. 16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欧姆定律.

37、 分析: 从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流相等,根据公式U=IR可知,电阻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越 大.从电路图可以看出R1的电阻变化与屏下端的距离的关系. 解答: 解:.「R1、R2串联,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 当R1两端电压减小时, U=IR, R1的电阻在减小, 从电路图可以看出R1的电阻减小,应该是增大到屏下端的距离.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对电路图的正确分析. 17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的形成;电阻的串联.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1)当电流表并联在R1

38、两端时,R2、R3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和Rl=R2=R3求出三电阻的阻值; (2)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时,三电阻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3)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而多数情况下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负电 荷向右移动相当于正电荷向左移动. 解答: 解:(1)当电流表并联在R1两端时,如下图所示: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且R1=R2=R3, 所以,R1=R2=R3=~^=1个1=6◎; (2)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时,如下图所示: 电路中的总电阻: R=

39、R1+R2+R3=6Q+6a60=18Q,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的示数U1=IR14A>60=2V;J (3)金属导体中是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而电子是负电荷. 故答案为:6;2;18Q;负.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电流的形成,关键是电路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时电路的判断. 18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1)闭合S,断开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若再闭合S1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流表 示数的变化即为R2支路的电流,

40、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解答: 解:(1)闭合S,断开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由1=与可知,电源的电压: R U=U1=I1R1=>20Q=6V; (2)若再闭合S1时,两电阻并联,则U2=U=6V,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R2支路的电流, 则I2=; 由I=知,R2=—=—!^-=30Q. RR?SZA 故答案为:6;3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能判断出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的变 化即为通过R2支路的电流. 19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图析法;欧姆定律. 分析: 分析AB的U

41、-I图象,分别找出电压为1对应的电流值:元件A(1V〜),元件B (1V〜),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干路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元件B的电阻值. 解答: 解:当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1V的电源上时,由图可知:A的电流是,B的电流是,A和B并联在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干路电流是. uIVI 由欧姆定律得:Rb=vL=-17-=10q, hO-1A 故答案为:;10. 点评: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会从A、B电阻的U-I图象上找出U-I 对应值. 20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42、 (1)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比较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选其中较 小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阻的阻值,再利用U=IR即可求出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2)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然后两电阻两端的电压,选其中较小的电 压.再根据欧姆的变形公式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求出干路中的电流. 解答: 解:(1)从题可知,Il=,I2=,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各处的电流相等,且IKI2, 所以,当它们串联接到电路里时,为了让每一个用电器都工作,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I2=; 由1=卫打得,两电阻的阻值: R1= =10Q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

43、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 U=I2(R1+R2)=X(30^+10Q)=8V; (2)当它们并联接到电路里时,U1=6V,U2=3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U1>U2, 所以,为了让每一个用电器都工作,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3V,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的最大电流: I=I1+12=+=. 故答案为:8;.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对于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不同的两个电阻来说,串联时比较电流取小的,并联时比较电压取小的. 21 .考点: 插座的构造

44、与工作方式;测电笔的使用.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1)如图用手指接触测电笔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火线,窗管会发光,则笔尖接触的是火线; (2)三孔插座中间多出的那个孔是用来接地线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入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通过三孔插座的C孔与大地相连通,如果金属外壳漏电,地线将人体短路,防止人触电. 解答: 解:测电笔笔尖接触B孔的电线时,窗管发光,说明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的是火线,可见,连接火线的是B孔; 三孔插座比两孔插座多的C孔是跟大地连接的,通过三孔插头和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故答案为:火,大地.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测电笔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三孔插座的接

45、法,要求明白其中的道理,注意用电安 全. 22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1)由图象可知,A和B的图象为正比例函数,两元件为定值电阻,从A图象中读出任意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元件A的电阻; (2)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的电源两端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总电流.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A和B的图象为正比例函数,两元件为定值电阻, 由图象可知,当Ua=2V时,I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A= 2V =5 Q

46、; (2)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的电源两端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 由图象可知:Ia=,Ib=,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A和B的总电流: I=IA+lB=+=. 故答案为: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从图象中得出两电路元件是定值电阻且能得出相关的信息. 23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开关闭合后,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路的特点,并结合欧姆定律判断灯泡亮度的变化以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 解:

47、因L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由于并联电路两端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电压,故灯泡两端电压不变,故灯泡的亮度不变; 当滑片右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则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故电流表示数将减小.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关键是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并联电路特点的熟练应用. 24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图析法;欧姆定律.分析:根据开关的通断情况,首先画出等效电路图,再进一步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来进行求解. 解答: 解:①当S2断开,S1、S3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1所

48、示: 两电阻并联,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即 U=6V,电流表测电阻 Ri的电流,则 2所示: 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 Ri两端的端的电压,由串联分压可知, R2两端的电压 U2=U - Ui=6V - 4V=2V , 故答案为:20;10.点评: 画等效电路图是电学动态电路类题目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复杂的电路简单化,从而更易发现电路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用欧姆定律等原理进行解答就会变得更容易. 25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计算题;图析法. 分析: (1)根据Ri的I-U图象读

49、出任意一点电流和对应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2)由图象读出当电路中的电流为时对应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i两端的电 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3)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接入电路的最小值. 解答: (3)由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二时,Ui=4V,则 二24 Q, 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 R总,min I max二,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R2min二R总min-Ri=24◎-200=4Q. 故答案为:20;40;4. 点

50、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和根据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小电阻.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在探究过程中需用到控制变量法,不加特殊说明,认为温度相同. 解答: 解:①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B、D、E,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②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则需使

51、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A、B、C,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③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C、F、G,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故答案为:(1)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电流; (2)C、F、G.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时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体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例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

52、 27.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 将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2)①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②根据图丙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④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电流和电压的正比例关系; 根据R=: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3)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可通过将电阻串联的方法来改变电阻. 解答: 解:(1)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可选择0〜3V的量程;

53、 将电流表与电阻串联,如图所示: (2))①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 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边的A接线柱,所以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即 端,使其阻值最大; ②由图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分度值为,示数为; ④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看出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一定值,可知电阻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由第二组数据知,R耳尸=5Q; I0.2A (3)可分别将一个电阻、2个电阻串联、3个电阻串联来改变电阻,并通过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某一值不变,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分析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连接电路如图所示;(2)①断开;B;②;④电阻不

54、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3)①在原来电路基础上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伏,断开开关;②取下原来电阻,依次取2个,3个,4个,5个定值电阻串联后再接入原来电阻位置处,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伏不变,分别记下电流表示数;③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电流表的读数、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操作的设计等问题,要注意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8.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2)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要注意电路图和

55、实物图的对应性; (3)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处于最大阻值处; (4)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即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 解:(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 (2)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3)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最大阻值处; (4)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

56、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 变小, 由1=2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图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3V,分度值为,小数为,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2,5V=5Q. I0.5A (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再进行. 故答案为: ⑴R=辛 (2)如上图所示; (3)断开;最大; (4)变大;5; 5 5)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涉及到实验的原理和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实验的注意事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减小误差的方法等,滑动变阻器连接时要

57、注意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对应性. 四、综合应用题(共2个小题) 29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知道灯泡正常发光中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小灯泡的电阻; (3)当S闭合,Si、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b端向a端滑过三分之一时,灯泡与变阻器的三电阻串联,由灯泡正常发光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1 电压; P的位置不变,闭合 S、Si、S2时,R0与 变阻器的日电阻并联,根据电路消耗的总

58、功率变化了 12W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根据并联 (4)根据P=UI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保持滑片 电路的电压特点和 P=^■求出R消耗的电功率,进 率最小,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 步求出Ro的电功率;要使电路消耗的总功 P」(求出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然 后加上Ro消耗的电功率即为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解答: 解:(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6V,功率PL=3W, 由P=UI可得,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 pl3W Il=Ul=就; (2)由1=4可得,灯泡的电阻: K Rl=Ul=6V=12◎; IL0.5A (3)

59、当S闭合,Si、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b端向a端滑过三分之一时,灯泡与变阻 器的E电阻串联, \3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Il=,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RL+—)=X(12^+—>18Q)=12V; 33 (4)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12V>=6W, 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S、S1、S2时,R0与变阻器的Z电阻并联 3 因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12W, 所以,电路中的总功率: P=12W+6W=18W,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2

60、V)Z 318Q 所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R=.=-l=12W, 野枭18Q R0的电功率: P0=P-PR=18W-12W=6W; 要使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 PRmin = (12V ) 2 1一=8W 电路中的最小总功率: Pmin=P0+PRmin=6W+8W=14W. 答:(1)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为; (2)小灯泡的电阻为12Q; (3)电源电压为12V; (4)当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为14W.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

61、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判断. 30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由图象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为5V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图象读出电 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答: 解:(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Ul额=3V,Pl额=3W, 由P=UI可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3W. 比额3V (2)由图象可知,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L=U-UR=6V-5V=1V,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 由1=』得,电路中的总电阻: 答:(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 1A; (2)当电流表示数为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当电压表示数为5V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30Q.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电压对应的电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