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大意,领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3.学习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领会诗歌蕴含的情感,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学习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读过的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吗?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提到渭城。渭城还有个名字,叫“咸阳”。古诗文中常常出现它的名字,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竟让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呢? 屏显:咸阳,陕西省地级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崤(xiáo)山亘北,山水
2、俱阳,故称咸阳。因渭水穿南而过,又名渭城。咸阳旧城在长安(今西安)西北,秦、汉两朝均在此建都。长安距咸阳仅十余里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王朝都城长安。咸阳旧城与长安隔水相望。 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咸阳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是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正因为咸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又紧邻长安,所以,文人墨客题咏极多。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屏显诗题:《咸阳城东楼》 许浑,生卒年代不详,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晚唐诗人。唐大和六年(832)进士,官监察御史,终睦州、郢州刺史。润州的丁卯涧附近,有许
3、浑的别墅,他在那里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因名《丁卯集》,集中均为近体诗,无一古体。许浑诗歌风格清丽,尤长于律诗,颇为杜牧、韦庄所称重。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人登上咸阳城东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2、 整体感知 1. 指导朗读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准加色字字音。 浑:hún(天然的,淳朴的;另读hùn) 汀:tīng 芜:wú 苑:yuàn 读准节奏。可按223划分
4、。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 指名朗读。点评。 (3) 朗读欣赏 (4) 放声朗读 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注释: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 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
5、自东边而来。 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3.诗人登上咸阳城东楼,描绘了什么景象,产生了些什么感触? 预设:一幅山雨欲来的景象。想到家乡、王朝的更迭、世事的变化,满腹愁绪。 三、精读探究 1.诗歌选取了一些什么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点拨:蒹葭、杨柳、云起、日落、风狂、鸟飞、绿芜、蝉鸣、黄叶高林这些意象,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 2. 用一
6、个词概括诗人的情感。 点拨: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3. 首联触景生情,怎样写景抒情的? 点拨: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写景由实到虚。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
7、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4.“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着怎样的意蕴? 点拨: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pán)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
8、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5.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点拨: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6.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点拨: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
9、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7. 诗人之“愁”,有几层意思? 点拨:乡愁;朝代的兴亡更迭;感时伤今,前途茫然。由“万里”到“千古”,将个人之愁上升到千古兴亡之愁,家国之愁。 8. 本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在抒情方式上有着怎样的不同? 点拨:首句触景生情,直抒胸臆;颔
10、联融情于景,含蓄蕴藉;颈联借景抒情,表达千古之愁;尾联融情于景,委婉含蓄。 四、小结 抓住秋天景物特点,描绘山雨欲来的画面。由大处落笔,由远及近,由实到虚,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营造了萧条、悲凉的意境。云、日、风、雨,层层推进,画面生动,构思十分巧妙。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特别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哲理深邃,理趣盎然。 5、 作业 背诵 专心---专注---专业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