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提升作业九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093873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提升作业九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提升作业九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提升作业九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提升作业九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提升作业九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课时提升作业(九)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解析】1选B,2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

2、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加固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解析】(1)选B,(2)选A。第(1)题,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

3、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第(2)题,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都有利于水体的蒸发;空气湿度大,空气中能进一步吸收的水体越少,因而不利于水体的蒸发。   (2015·湖北联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

4、② C.③ D.④ 【解析】3选D,4选C。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由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第4题,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2015·赤峰模拟)读我国某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M、N洪峰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地下水 B.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C.地下水 冰川融水 D.冰川融水 积雪融水

5、 6.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东北地区 【解析】5选B,6选D。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春汛主要由积雪融水造成,夏汛主要由大气降水造成。第6题,结合汛期状况及流量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加固训练】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联邦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读图完成(1)、(2)题。 (1)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

6、雪融水 (2)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流量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下渗量小,河流流量大 C.②至③河段降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变化小 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根据乌拉尔河流量季节分配状况可知,乌拉尔河的汛期在4~5月,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乌拉尔河从源头到河流下游径流量由少到多再到少;自北向南,冻土层从有到无,下渗量逐渐增加,蒸发量逐渐增加。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 7.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 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 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 8.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 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 9.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从珠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大力开采地下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7选B,8选D,9选A。第7题,江苏省位于季风气

8、候区,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差别较大;随着自南向北季风势力的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南北差别较大;长江和淮河流经江苏,过境的水资源数量大。第8题,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有限,对江苏省水资源的影响不大。第9题,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江苏省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江苏省靠海且经济发达,海水淡化也是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之一;从珠江调水不符合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2015·遂宁模拟)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10、11题。 10.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

9、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11.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解析】10选D,11选D。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都在下降,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11题,据图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

10、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时间点③处比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5·绵阳模拟)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

11、,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 mm~620 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的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的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

12、而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注意理由与观点的一致性。 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 (3)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

13、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答出3点即可) 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程度。(答出3点即可) 13.(能力挑战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28分)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14、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第(2)题,结合图中山脉的高度、湖泊、海洋等信息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第(3)题,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结合图中的植被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文特征。第(4)题,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