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学案:专题一 专题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学案:专题一 专题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学案:专题一 专题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专题优化总结 [知识结构概览] [社会生活链接]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
2、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问题设计] 以上材料体现了关于思维的哪些知识? [探究提示] (1)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认识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之后,进行的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透过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思维具有能动性特征和概括性特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描绘抓住了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发
3、挥主观能动性、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自然规律去构建。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了国情,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 二、克服思维定式 [背景材料] 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 [问题设计] 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探究提示] 本题考查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考查对“定式”思维的克服能力。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
4、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回来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 正确答案是两人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人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人渡过去。 [综合素质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下列对思维的间接性理解,正确的是( ) A.它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它只有克服感性认识局限性的一面 C.它只会导致人们认识的天真 D.它既有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的优点,又有导致认识失真的弱点 解析:选D。思维凭借感性材料
5、、经验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导致认识失真。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上述寓言故事表明( ) A.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B.思维要符合禾苗生长的规律 C.错误的思维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D.思维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解析:选C。思维对认识对象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 3.该寓言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 ) ①思维要从实际出发 ②思维要按规律进行 ③思维可以促进事物的前进
6、 ④思维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故③片面;④说法错误,排除③④,选A项。 4.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目的,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现象,而对有些现象如学习成绩偶尔下降等进行舍弃,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由此及彼 C.由表及里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 解析:选A。该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特征,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目的,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把握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思维
7、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A符合题意。 5.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1882~1944)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测得两地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为1.79″,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这一材料揭示科学思维的特点是(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解析:选D。材料中爱因斯坦的预言与
8、实际观测的数值相差无几,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这是指( ) A.思维 B.形象思维 C.概念 D.抽象思维 答案:B 7.任何思维都希望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但只有科学思维能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之所以倡导科学思维,就是为了人们在思维实践中遵循规律,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这段话表明( ) ①科学思维应当遵循思维规律 ②科学思维可以离开实践 ③科学思维应当符合逻辑基本规则与要求 ④科学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科学思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并非是纯理性的思维过程,但
9、科学思维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思维规律,否则不可能达到正确的认识。②④说法错误。 8.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其原因是( ) A.人有大脑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双手 D.人有思维 解析:选D。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维,这是人所特有的属性,在正确思维的指导下,其实践活动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 9.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一幅图案,会读解出多种含义。这说明思维具有( ) A.概括性 B.差异性 C.间接性 D.直接性 解析:选B。由于思维风格不
10、同,思维会表现出很多的差异。 10.我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应该( ) A.直接去感知事物 B.事事都亲身实践 C.透过事物的现象,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和揭示规律 解析:选C。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K 11.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段话( ) ①指出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②说明了认识的目的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11、性认识 ③肯定了现象与本质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④确认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可运用排除法,②是错误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故排除。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一定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D.思维的间接性会导致认识失真 解析:选B。该题是一道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只凭人的感觉器官,认识的是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认识了现象不一定就认识了本质
12、,同时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故选B项。A、C、D项本身不能成为原因。 13.对思维和实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②实践决定思维,思维对实践有反作用 ③思维能够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目的 ④思维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决定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实践决定思维,思维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的思维对实践有不同的反作用,故③④错误。 14.当前,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
13、,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上述材料从思维表达形态上看属于( ) A.形象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解析:选C。思维的形态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故排除B、D项,而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 15.下面是毕加索(1881~1973)的一幅名画《和平鸽与少女》。这一名画是属于思维的(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逆向思维 D.多面思维 答
14、案:B 16.人们要从若干已知的事物情况认识未知的事物情况,或者说明事物情况出现的原因,就必须运用(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思维 解析:选C。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仅仅依靠概念和判断是不够的。 17.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涵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把抽象思维比
15、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 解析:选B。“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喻指在实践中获取感性材料,“消化这些原料”喻指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酿成香甜的蜜”喻指形成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18.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就产生了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颜色的本质。在这里,牛顿运用的是( ) A.分析的思维方法 B.综合的方法 C.演绎的方法 D.归纳的方法 解析:选A。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但
16、二者是有区别的: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19.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这道趣味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 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此题中要得出正确答案,取决于严密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
17、,是进行思考,不断推理的结果,是理性认识创造性的表现,是抽象思维过程而不是形象思维过程,故应选①③,排除②。④说法不妥,因为感性认识未必都是可靠的,应排除④。 20.下列各项不符合辩证思维方法的是( ) A.坚持矛盾分析法 B.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方法 C.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方法 解析:选D。A、B、C三项都属于辩证法的分析方法,不符合题意,而D项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符合题意,应选。 21.下列属于科学思维方法的是( ) ①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②合理想象的思维方法 ③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④对
18、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加工制作的方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①②③④都属于科学思维方法。 22.有人根据杜甫的《绝句》中的“门泊东吴万里船”推断:既然是“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成都杜甫草堂前,原先应该有水道,否则,这首名诗就有问题。后经勘探,果然找到了旧时水道的遗迹。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③正确运用形式逻辑
19、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职责 ④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材料中此人根据杜甫的《绝句》,大胆假设,运用形式逻辑证明,最后又经过实践的检验,这充分说明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结果具有预见性,也说明了正确运用形式逻辑的意义。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辩证思维,故④不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23.材料一 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致使一批书写纸全部不能用。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候,一位朋友劝慰他:“相对于书写纸来说,这些是废纸,但能不能把这些废纸变成另外一种有用的纸呢?”
20、他受此启发,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后发现,这种纸虽然不能用来书写,但其吸水性能却相当好,于是他把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取名为“吸水纸巾”,后来这种纸巾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材料二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思维的内涵及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12分) 解析:注意设问中“结合材料”的要求,各自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意义
21、。 答案: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分) (1)材料一该工人运用整体性的辩证思维,实现废纸“无用”向“有用”的转换说明,学习和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5分) (2)材料二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5分) 24.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
22、喊:“站住,我是警察!” 请简要分析这位警察的思维特点。(10分)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思维定式的理解。关键是要对思维定式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 答案:(1)材料表现了这位警察思维定式的思维特点。(1分) (2)思维定式具有两重性,思维定式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作用。(1分)①在认识活动中,人们容易形成一种自己惯用的思考方式。(2分)②积极作用: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式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2分)③消极作用或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思维僵化,不利于思维创新。我们应该学习科学思维,自觉地利用思维定式的正面效应,防止和克服其负面影响。(4分) 25.“一叶
23、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望梅止渴”;中医的传统诊法:望、闻、问、切,都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怎样正确理解思维的间接性特征?(12分) 答案: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可见,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的这种间接性,同思维的能动性相联系,使思维具有提炼加工感性材料的功用,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事物,这种间接性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12分)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