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5531135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古代改诗趣事 一、王安石看到一位友人写的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提笔改道:“明月空中照,黄犬卧花阴”。他自以为改得很恰当,实际倒是错了。原来诗作家的家乡有一种鸟叫“明月”,有一种昆虫叫“黄犬”。 二、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天去拜访宰相王安石,见桌子上有一首只写了两句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想:“菊花耐寒,经久不衰,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一看没说什么,只请苏东坡到黄州去看,一次大风过后苏东坡见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不禁目瞪口

2、呆。原来黄州的菊花与别处不同。 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路过杭州青风岭,在一僧房墙上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高适写诗后就出巡去了。正好途经钱塘江,又时值月落。他仔细观察江水,只见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下半江,才发觉自己的诗写得不够确切。巡察回来他又来到僧房准备改诗。不料诗已被改好。和尚说:“有一官经过,读后称此诗佳矣,但”一“字不如”半“字,他改后便去了。”后来高适终于得知改诗人是:骆宾王,两人遂结为至交。 古代文人趣事 好联不打折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

3、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

4、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

5、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唐伯虎赖阁老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廉,这年快到年了,还没银子用。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的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提笔写了一付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唐府佣人走了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有碗大,下面写了两个芝麻大小的“全无”,阁老眼花没有看见。心想:“今年真好倒不错,怎么又加个晦气,这不是“今年真好晦气吗?好个大胆唐伯虎,怎么大年上门骂我,我还赏给他银子,

6、岂不欺我太甚。干脆去面君,叫皇上重重惩罚他。”    于是,拿了对子上了八宝金殿,给皇上叩头奏道:“吾皇做主,大胆狂徒唐伯虎,无视皇上,辱骂朝廷命官,太不象话了。”皇上问:“到底是怎么骂的?”“他给我写了付对子,人家都说些吉利话,他骂我倒霉,请您过目。”皇上接过对联一看,所说不假。心里话:唐伯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年临近你怎么写这样的对子给阁老?就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来到金銮殿,说:“万岁我主,何事宣我?”皇帝说:“你怎么无缘无故写对联骂阁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唐伯虎说:“阁老一定误解了,我哪能骂他。”“这不是你写的朗朗大字吗?还再狡辩”。随手递给了唐伯虎。“这对子不会有错

7、的,我这“今年真好,晦气全无,怎么是骂人呢?”皇帝说:“哪有全无两字。”“这不有两个小一点的字吗?”皇帝一看果然有两个较小的字“全无”。说:“那么一丁点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吗?要写一封文书必须一张纸写一个字吗?”问得皇帝闭口无言,唐伯虎又转问阁老:“阁老,我好意给你写了付对联,你倒说我骂你,还告到皇上这里,你说咱们怎么办吧?”皇帝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推脱说道:“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办吧。”唐伯虎就拉着阁老来到金殿外,悄悄地说道:“这事坏了我的名声,本来我不能给你善罢甘休,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我也不给你过多的纠缠,你就赔赏三千两银子吧。”阁老没法,只好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他。 祝枝山闯

8、酒席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个大文人,但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龢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对祝枝山说:“今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接着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知道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

9、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    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请你猜猜他们三人所作诗谜的谜底是哪三种昆虫? 米芾驱蝗 这是北宋一个幽默故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官。以书画闻名于世,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宋神宗时,他曾经出任雍丘县(今河南杞县)令。有一年,他所在的地区蝗虫大起,百姓很忧虑。邻县的官吏采取焚烧土埋等法,仍不见效,蝗虫依旧滋蔓。有人对县官说:“我县蝗虫都是雍丘县驱赶而来。因此无法捕除。”邻县的县官发一公文给雍丘县,指责雍丘,并要求米芾捕打自己境内的蝗虫,以免滋扰邻县

10、。当时,米芾正在宴请客人,见公文后大笑,取笔大书其后云:“蝗虫原是飞空物,天遣来为百姓灾。本县若还驱得去,贵司却请打回来。”人们闻听此事与米芾诗,都笑得合不拢嘴。 兄妹戏丑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

11、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

12、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苏东坡让道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13、。”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 杜牧 一位翩翩的美男子,到处挥洒自如,到处粘花惹草,其“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生平阅历,甚至让后人认为这是才子们的本色当行。 杜牧其实颇有才略,对国家政治甚至军事战争也颇有独到见解,但并没有多少施展才干的机会。这可能是他那不拘小节、刚直不阿和放荡不羁的性格因素所决定的。他同“牛党”魁首牛僧儒友善,据说他在扬州逍遥快活时,牛僧儒专门安排人对他进行暗中盯梢以加强安全保护,虽是好心,却弄得杜牧无隐私可言,放浪的名声从此天下共知

14、。 小杜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的率真豪气,在于他凤姿龙章的举止—— 有故事说杜牧做了东都洛阳的纪检委书记(御史)后,这个特殊的官职既让别人感到拘束和别扭。洛阳城里的大户李司徒宴请名流,因为御史的职责性质而没邀请杜牧。但杜牧不吃这套,他听说司徒大人家的歌舞十分有名,便有意便派人通报,堂而皇之成为座上宾。杜牧不掩饰,不矜持,对这样的“民间娱乐活动”观赏起来不仅心安理得,而且眉飞色舞——他看到了轻歌曼舞的美妙女子紫云,竟然旁若无人评头论足,大声要司徒大人将此美女送与他,引得大家放声大笑。 比较著名的一则故事,是风华正茂的杜牧一次和朋友去湖州玩。听说湖州美女云集,但挑花了眼的杜牧

15、却没看中一个。最后,他看上了一个才十岁出头的小女孩。因为年龄小,杜牧就和女孩母亲相约:等他十年,他设法求任湖州的最高官员,并给了其母很多聘礼。杜牧回长安后多次被派任地方官,十年中,历任三个州的刺史,随后返回京都做官数年。再后来,他被委任为湖州刺史,但十四年已经过去了。那位婚约的小女孩已经成了少妇,抱雏将稚地成了两位孩子的母亲,面对这种尴尬,小杜如此调侃——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孟浩然  和李白杜牧们“花天酒地”的生活相比,孟浩然显然是一生清贫。《过故人庄》里所吃的那顿饭,恐怕也是他心目中少有

16、的美味佳肴了。但古代君子们“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贱”般的恬淡,恰恰在孟浩然身上得到最好的印证。    孟浩然的仕途之路实属“意外失手”——他的诗早就名闻京华,天才诗人李白、王维等也早就把他引为挚友。那年他来到长安以诗求官,最初就泡在已成朝官的王维家里。这时玄宗驾到,他早就听说过孟浩然的才华,就问他可否有新作? 有,率直的诗人不假思索就朗诵起来:         壮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   玄宗很不高兴,说:是你自己不出来做官,怎能说我嫌弃你呢?他还余怒未消,下旨堵住诗人的仕途之路。    可见,性情率直的诗人不仅不

17、会“抢抓机遇”,甚至还把“机遇”做成“祸端”来,这与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尖头仙”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判。   孟浩然就这样“出局”了,但从他以后不少田园诗作里,我们并没有读出多少愁苦,相反,竟是他那种平民生活的淡雅悠然时时感动着我们。     多年后,一位在朝做官的朋友过路拜访,劝他再到京城活动一下,以其诗名和不错的人缘,游说一下各级领导和英明领袖,从此步入仕途还是蛮有希望的。孟浩然也欣然答应。毕竟,隐居在一个盛世王朝里,那种“端居耻圣明”的心思也经常折磨着他。两人相约:在官员返程的那天在某地见面,一起进京。可就在这个骨节眼上,意想不到的事儿又发生了。 相约进京的那天,

18、孟浩然家中来了位好友,两人相见甚欢,中午喝酒喝得高兴,面对相约进京的提示,诗人兴致未尽,竟说:继续喝酒,不去长安了。这一喝,就到了红日西斜…… 孟浩然就这样继续着他那恬淡而愉快的生活,继续浏览窗外的青山绿水,耕耘着自己的田园,灌溉着他的诗歌。所以,好友李白这样写他——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数字妙喻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

1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2”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是无可挑剔的美。于是,我们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点点渲染;有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有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田园景色……   “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聆听着无限忧伤,聆听忧伤的倾诉。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的悲凉无奈;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情愁;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失望悲切……   “4”是快刀,是豪放。于是,我们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

20、,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胸襟;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   “5”是奔跑,是活力展现。于是,我们有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机勃勃;有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意浓浓;有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静景与动态……   “8”是两颗紧紧相连的心,是深情厚谊。于是,我们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有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离愁别绪;便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意浓浓……   “9”是气球,是自由,是旷达。于是,我们有

21、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媚权势;有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不慕荣利;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自乐……   我们欣赏数字,我们欣赏语文,我们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古代诗人的别称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

22、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

23、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

24、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

25、"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

26、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4.“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有

27、《孟东野集》。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

28、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6.“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7 “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

29、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8. “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9. “诗奴” 贾岛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0. “诗骨”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1.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2. “诗魔” 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3.. “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4, “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