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期末复习指导(2008秋)



《《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期末复习指导(2008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期末复习指导(2008秋)(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期末复习指导(2008秋) 2008年12月23日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专科开放教育金融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4次,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三、考试依据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开放教育金融专业《信息技术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教材内容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要求进行考核。 四、考试要求 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Windows XP、文字处理软件Wo
2、rd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金融IT应用、金融业务系统、IT服务管理和金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本着了解、认知、掌握三个层次学习。 属于了解层次的,主要是计算机的一般知识、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环境的一般了解、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等对计算机的初步认识。 属于认知层次的,主要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概念、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一般使用等。 属于掌握层次的,主要是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等。考试重点在认知层次和
3、掌握层次。 五、命题原则 1、课程的考核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考核对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又考核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 2.期末考试(满分100分): (1)分数比例为: 了解层次:10%左右; 认知层次:30%左右; 掌握层次:60%左右; (2)难易程度分为: 容易:10%; 较容易:20%; 一般:40%; 较难:20%; 难:10%; 六、试题类型及结构 1、期末题型: (1)选择题:30%
4、; (2)填空题:30%; (3)判断题:10%; (4)简答题与应用题:30%; 2、考试形式: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终结性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不允许带计算器。 3、考试时间:期末考试为90分钟。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 一、了解: 1.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主要应用领域; 2.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3.计算机中数值信息的表示 4.计算机中非数值信息的表示(西文字符、中文字符、图形和图像、音频) 5.计算机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6.计算机软件系统(系
5、统软件、应用软件); 7.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8.计算机常用术语:位、字、字节、存储容量(B、KB、MB、GB); 二、认知: 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基础知识: (1)主机:CPU(运算器、控制器)、Cache、主存储器(ROM、RAM); (2)外设:外存储器(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磁带等)、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鼠标、打印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麦克等); 3.计算机软件系统基础知识: (1)计算机语言 (2)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三、掌握: 1.键盘的使用:数字、符号、
6、字母、常用功能键和特殊功能键的使用; 2.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和外存的特点和用途; 4.计算机中的编码:ASCII码 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 一、了解: 1.WindowsXP的启动、登录和退出; 2.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图标操作(移动、排列)等; 3.窗口、菜单、对话框和桌面的组成; 4.主菜单、快捷菜单、窗口控制菜单、工具栏; 5.操作系统概念、功能、类型以及常用的操作系统(Linux、Uunix、Windows); 二、认知: 1.窗口操作(窗口最小化、最大化、还原、
7、调整大小、打开、移动、关闭等); 2.鼠标操作(指向、单击、右击、双击、三击、拖放等)。 3.菜单 (1)菜单约定:(命令文字为灰色、命令名前有”√”、命令名后有“…”、命令名后有“}”、命令后边有带有下划线的字母等); (2)菜单操作:用鼠标、键盘、热键、快捷方式等选择菜单及菜单命令; 4.对话框中常用控件(下压按钮、复选框、单选框、弹出式列表框、列表框、文本框、组合框、数字框等); 5.WindowsXP主要工具的功能与用途; 6.驱动器图标、各种文件图标、文件夹图标; 三、掌握: 1.WindowsXP的启动与退出; 2.窗口、菜单(开始菜单、主菜
8、单、快捷菜单、窗口控制菜单)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窗口的切换、对话框中各个控件的使用; 4.查找文件、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中常用工具的使用(系统的设置、汉字输入法的设置等)。 6.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 (1)改变当前盘符、文件夹; (2)文件夹的展开、折叠、建立; (3)单个、连续多个、不连续的多个文件、文件夹的选定; (4)对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删除、移动、更名、更改属性; (5)改变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显示顺序等; (6)剪贴板的使用; 7.回收站的使用(清理、恢复删除的对象、文件和文件夹等); 8.中文、西文
9、输入法的切换、各种输入法之间的切换、使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词组等; 9.应用程序的添加、删除、运行 10.用户的创建、删除和更改 11.磁盘空间的释放、修复和整理 12.系统还原操作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 一、了解: 1.Word2003主要功能和用途; 2.Word2003工作窗口的组成; 3.各种视图显示模式(普通视图、联机版式视图、页面视图、主控文档、大纲视图等)和文档结构图; 二、认知: 1.Word2003的启动、退出; 2.光标、插入点、文档结束符、鼠标指针、编辑区、选定区; 3.文档概念、模板概念; 4.文档编
10、辑的基本操作; 三、掌握: 1.文件的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与关闭文档; 2.能用一种中文输入方式输入中文及中文标点符号; 3.各种视图显示模式的用途、改变显示比例等; 4.工具栏的使用(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绘图工具栏等); 5.文档的最基本的编辑操作:插入文字、删除文字、段落的合并与分离; 6.选定文本(字、词、一行、一段、整个文档); 7.复制、移动、删除选定的文本; 8.查找与替换字符串; 9.多窗口操作、窗口的拆分; 10.文档格式的编排 (1)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等; (2)添加下划线、着重号、删除
11、线、上标、下标、空心、阳文、阴文、阴影等; (3)底纹、边框、设置动态效果、调整字符间距、缩放、位置等; 11.段落格式的编排 (1)段落左右缩进、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 (2)行间距、段前间距和段后间距; (3)段落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居中、分散对齐); (4)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等; 12.表格操作: (1)手动制表、自动制表; (2)插入行/列、删除行/列;插入、删除、合并、拆分单元格; 13.插入文档、对象(图片、图形、表格)等; 14.设置页眉、页脚、插入分页符、插入页码等; 15.页面设置:选择纸张、设置页边距等;
12、16.打印设置:打印当前页、全部、指定页、选定部分、设置打印份数等; 17.自动图文集的插入和设置; 18.批注的插入和删除; 第四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一、了解: 1.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的功能和用途; 2.电子表格、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A1表示法、R1C1表示法)、行号、列标; 3.编辑栏、名称框等; 二、认知: 1.工作簿、工作表之间的关系; 2.工具栏的使用(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等); 3.活动单元格、编辑栏的作用、输入数据(数值、文字字符、日期、公式); 4.数据的编辑等; 5.表达式与运算符(算术运算符、
13、关系运算符、字符串连接运算符等); 6.图表与图表类型;图表与数据表的关系; 三、掌握: 1.进入、退出Excel的方法; 2.文件的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与关闭工作簿; 3.活动单元格的编辑; 4.选定表格区域(行、列、指定区域、多个不连续的区域等); 5.填充柄的使用、输入数据序列、自定义数据序列及填充; 6.数据的复制、移动、删除、清除; 7.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公式的使用; 8.正确使用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混合地址引用; 9.常用函数 SUM、COUNT、COUNTA、MAX、MIN、AVERAGE、MOD、IF、ROUND
14、 10.单元格中的文字与数据的格式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对齐方式设置、数据显示格式设置; 11.调整行高、列宽、设置边框线、填充色、自动套用格式等; 12.工作表管理:工作表的选定、插入、删除、移动、复制和重新命名; 13.图表:创建、编辑图表; 第五章 办公自动化 一、了解: 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群件Lotusnotes的界面、服务器、系统管理和安全性 二、认知: 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体系结构; 三、掌握: 1、Notes的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机制。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了解: 1.计算机网
15、络主要用途与特点;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Internet的发展和现状; 二、认知: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网络协议; 3.网络拓扑结构; 4.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 5.网络设备; 6.Internet的功能; 三、掌握: 1.lP地址和域名的命名方法 2.全球网WWW的特点、浏览与查寻 3.Internet网用户接入方式 4.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建立、编辑、接收和发送等 第七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了解: 1.数据库系统包括四部分:数据库硬件、数据库软件、数据
16、库、使用者。 2.常用数据库管理软件 二、认知: 1.数据库模型 2.关系数据库模型 3.二维表结构 三、掌握: 1.数据库管理系统知识 2.结构化查询语言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 第八章 金融IT应用 一、了解: 1.金融IT现状和发展 2.常用计算机设备 二、认知: 1.常用金融业务计算机网络。 2.常用金融计算机硬件系统。 3.常用金融计算机软件系统。 三、掌握: 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特点。 第九章 金融业务系统 一、了解: 1.新型金融业务系统(自助银行、网上银行、
17、手机银行) 二、认知: 1.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2.资金清算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三、掌握: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 2.SWIFT网络 3.美国支付系统CHIPS 4.Fedwire 第十章 IT服务管理及在金融中的应用 一、了解: 1.IT服务管理的特点 2.IT服务管理的发展 二、认知: 1.IT服务管理概念 2.IT服务管理的流程 三、掌握: 1.IT服务支持 2.IT服务交付 第十一章 金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了解: 1.计算机安全基础
18、知识 2.计算机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认知: 1.计算机安全技术特点 2.密码技术。 3.密钥、数字签名。 4.防火墙。 三、掌握: 1.计算机安全管理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三部分 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1KB是( )字节。 A)210 B)220 C)230 D)21MB 2. ROM的中文名称是( )。 A)主存储器
19、 B)辅助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随机存储器 3. 在Word中,当选定一段文本后立即输入内容,输入的内容( )。 A)覆盖选定的内容 B)不能插在文档中 C)插在选定的内容前 D)插在选定的内容后 4. 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速度单位用( )。 A)频率(即HZ) B)每秒传输多少字节 C)每秒传输多少二进制位(即bps) D)每秒传输多少个字 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病毒只感染可执行文件 B)计算机病毒只感染文本文件 C)计算机病毒只能通过软件复制的方式进行传播 D)计算机病毒可
20、以通过读写磁盘或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 中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和( )组成。 2.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制数是( )。 3. 微型计算机的内存是由RAM和( )组成的。 4. 在Word中,选定整个文档的快捷组合键是( )。 5. 在Excel中,存盘时不键入扩展名,Excel自动以( )作为其扩展名。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错误的填入“×”,正确的填入“√”) 1( ) 1MB表示1024个字节。 2( ) 在Window 中,可以通过拖动标题栏移动窗
21、口。 3( ) 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不能查看磁盘的剩余空间。 4( ) 在Word中,可以方便地将表格转换为文本,但反之不行。 5( ) 修改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会自动反映到与之对应的图表中。 四、简答题与应用题(共30分) 1.(3分)购买一台个人电脑,一般首先要考虑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2.(3分)金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目标主要有哪些?(写出3种即可) 3.(3分)目前,Internet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哪些?(写出3种即可)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A 2.C 3.A 4.C 5.
22、D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控制器 2. 54 3. ROM 4. Ctrl+A 5.XLS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 4.× 5.√ 四、简答题与应用题(共30分) 1.(3分)CPU主频、内存和外存(硬盘)的容量大小、字长、输入输出设备、软件配置等。 2.(3分)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用性、可审计性 3.(3分)信息获取、电子邮件、电子贸易、电子查询、金融宣传、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等。 计算机及其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复习辅导 第一章 计算机软
23、硬件基础 一、计算机的特点 主要特点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惊人的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 二、计算机的组成 (1)输入设备:把人们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到计算机中去,并且将它们转换成计算机内部所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方式。常用的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2)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人或其他设备所能接受的形式送出计算机。常用的是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3)存储设备: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它是一个记忆装置。最小存储单位为bit。 1byte=8bit) 。 (4)运算器: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常用运算是算术和逻辑运算,因此运算器的核心是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
24、运算器中有若干寄存器(如累加寄存器、暂存器等)。 (5)控制器: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和一些专用的寄存器。 三、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和表示 (1)二进制的基数是2,采用数字符号只有0和1。 (2)八进制的基数是8,采用的数字符号是0、1、... 7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采用的数字符号是0、1、...9、A、B、C、D、E和F,其中A~F分别对应十进制的10~15。 四、非数值信息的存储和表示 最常用的是 ASCII 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包括7位
25、ASCII 码和8位ASCII码两种。 (1)7位ASCII码称为基本ASCII码(国际通用),可表示128种字符编码。每个ASCII码占用一个字节,其中最高位为0,取值范围是~。 (2)8位ASCII码称为扩充ASCII码,可表示256种不同字符。 五、计算机新技术 (1)嵌入式技术:将软件固化集成到硬件系统中,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一体化。 可用于对对其他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如车载导航仪、硬件防火墙。 (2)网格计算: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
26、由成千上万的“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 (3)中间件技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向各种应用软件提供服务,使不同的应用进程能在屏蔽掉平台差异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互相通信。中间件使用户在应用程序开发时不必关心低层操作系统的类型,而只专注于应用的逻辑处理。 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一个平台,由一系列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的子程序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直接运行在裸机上,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 一、CPU管理 CPU是执行程序的惟一部件,进程是执行中的程序,系统以进程为基本单位进行调度和资源分配,系统
27、中的多个进程相互的制约,进程并不是自始自终都在运行,而是“执行-停止-执行”,进程在其生命周期所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即进程的动态性。 二、内存管理 主要任务 (1)内存分区与信息保护程序运行需要占用内存,为了运行多道程序,内存需要分区(包括静态分区和动态分区),不同进程运行在各自的分区中。同时还要实现信息保护,即保证各道程序只能在各自的分区内操作,互不干扰。 (2)内存分配与回收 当一个程序需要运行时,系统根据内存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某一未被占用的内存区域分配给程序;当程序运行结束时,系统回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使之成为空闲区域,以便再次分配利用。
28、 (3)内存扩充 作系统还可以通过虚拟存储器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比实际内存空间大得多的虚拟内存,以解决物理内存空间不足的问题 。 三、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文件,并提供树型目录结构,实现文件的存取和管理。 (1)控制文件的访问权限; (2)管理文件的创建、修改、删除、命名; (3)管理文件的存储(怎样存储、存在哪里); (4)负责文件的归档和备份等。 四、设备管理 根据分配策略,将设备接口及外设分配给请求输入和输出的程序。 操作系统控制(或调用)驱动程序使外部设备工作,并随时对外部设备进行监控,处理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等
29、。为了尽可能发挥设备和主机的并行处理能力,设备管理采用了通道和缓冲技术。 五、WindowXP基本操作 WindowsXP窗口组成、资源管理器、文件基本操作、控制面板、用户管理、打印机管理。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 本讲主要介绍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即文档操作、表格绘制、文档编排和文档打印等内容。 一、基本文件操作 二、窗口拆分 三、表格绘制及格式设置 四、文档排版:文字修饰、段落排版、分栏和首字下沉、页面设置、页码、页眉和页脚、边框和底纹、图片操作、生成索引和目录、格式复制、文档打印等。 第四章
3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Excel 2003是Microsoft研制的电子表格软件,可把许多电子表格连接起来,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并且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功能。 一、基本文件操作 二、工作薄和工作表 三、数据编辑 四、序列填充 五、单元格引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 六、函数 七、图表的生成与修改 八、筛选、排序、汇总 第五章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国外许多大公司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逐渐地形成了一种行业化、产品
31、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国内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也率先开始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基于Client/Server 或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企业通信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协同工作平台、公文流转平台、日常办公平台、信息集成平台、知识管理平台。 二、用户管理:用户注册管理、用户移动管理、用户注销管理、系统访问权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 三、群组管理:用户组是一些用户的集合;将经常使用并具有相同特征的用户定义为一个用户组,为管理授权和发送邮件提供方便;使用时只需选择组名即可,而不需要逐一选择组中的用户; 四、
32、验证者 ID 文件管理:每个Notes用户都有一个用户标识符,系统通过它判断用户访问服务器及其上信息的权限。用户标识符是系统进行访问和安全控制的基础,ID文件的使用和保存必须严格管理。系统管理员为每个合法用户注册,将ID文件保存在软盘上交给用户。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发展、功能和分类,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机制,以及Internet的接入方式、功能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二、标准化的网络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OSI/RM ),即著名的国际标准ISO
33、7498。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OA (Office Automation)、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电子银行 、电子公告板系统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证券及期货交易。 五、OSI 参考模型:物理层(第一层)、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网络层(第三层)、传输层(第四层)、会话层(第五层)、表示层(第六层)、应用层(第七层)。 六、TCP/IP 模型:用于Int
34、ernet的TCP/IP协议簇是在OSI模型之前开发的,所以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簇的层次与OSI模型的层次并不严格对应; TCP/IP协议簇分为五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低四层提供物理标准、网络接口、网际互连和传输功能,它们与OSI模型的低四层分别对应。而OSI模型上面三层在TCP/IP协议簇中合并为一层,即应用层。 七、网络设备 八、Internet (1)Internet(Interconnect Network的简称),中文译名为“因特网”,又称国际互联网。 (2)IP 地址和域名:IP地址由0~255组成,出现负数、数字以外的
35、字符都是不合法的。Internet中IP地址由32比特组成,对于这种数字型地址,用户很难记忆和理解。为了向用户提供一种直观明白的主机标识符,TCP/IP 开发了一种命名协议,用符号命名主机,就象每个人的名字一样,即域名系统(DNS) 。com商业机构;edu 教育部门;gov政府机构;org非商业组织;net网络服务机构。 (3)Internet 服务:电子邮件、FTP、远程登录(Telnet)、WWW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 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类型,数据库操作语言以及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一、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 二、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
36、数据模型的基本结构是表(Table)。 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矩阵,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实体之间的公共属性实现的。这是关系数据模型实现数据之间联系的重要特点。 一个关系数据库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表组成,对关系数据库的操作是通过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关系数据库可将数据冗余控制在最低程度。 目前,关系数据模型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模型。大量的数据库系统都是基于关系模型。 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是一种非过程化的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较强和操作灵活等特点,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已成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通过SQL语言可以完成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重点掌握创
37、建数据库、对数据库表的各种基本操作。 常用数据类型包括:CHAR(N)、 INT、SMALLINT、NUMERIC(P[, D])、DATE SQL语句:SELECT、INSERT、UPDATE 或 DELETE 语句或其他子查询中的查询。 第八章 金融IT应用 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新特点和趋势 从简单的替代手工操作发展到业务电子化;从一味的进行软件、硬件建设,发展到以业务为中心;IT只是为业务提供服务的一种工具。一些诸如IT服务外包、IT服务管理的理念逐渐进入金融系统。 二、计算机软件在金融中应用 三、计算机网络在金融中应用 异步传输模式(Asy
38、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数据传输技术。它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多种传输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象等。 第九章 金融业务系统 主要介绍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资金清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新兴的金融业务,以及国内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和国外的SWIFT、CHIPS、FEDWIRE系统的发展和作用。 一、新兴金融业务: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 二、国内金融业务系统 人民银行开始规划新一代的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
39、t System,CNAPS)。 20世纪90年代,人民银行自主设计、自主开发了以卫星通讯技术为主要传输手段的电子联行系统,实现了支付结算由手工和邮路传递向电子化传输的质的变化。 三、国外金融业务系统 (1)SWIFT网络 1973年来自北美、西欧的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发起,成立了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 BANK FINACIAL TELECOMMUNICATION)组织。 (2)美国支付系统 CHIPS (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系统是1970年成立的非盈利私营系统,
40、目的是进行全球性的跨国美元资金清算,全球大约95%以上的美元付款由它来处理。CHIPS的成员行大多为一些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 (3)Fedwire 美联储资金清算系统(Fedwire)是美联储拥有的用于美国境内转帐的美元清算系统。在全美,大约12,000家银行均在其当地联储开有帐户。 第十章 IT服务管理在金融中的应用 一、IT服务管理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了IT服务管理的历史、概念,以及具体实践中一些主要流程,说明了IT服务管理对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 二、IT服务(IT Service):指综合利用人、资源和程序以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 在金融行业,I
41、T服务包括:本单位IT相关部门给业务部门提供的服务;外部IT服务公司给本单位提供的IT服务;本单位IT体系给外部客户提供的服务。 管理(Management):指在提供和交付服务中使用的战略级、战术级和运营级的概念和实践,它涉及到使用各种资源,包括设备、人力、流程和理念等来交付服务。 三、IT 服务管理的流程 服务支持:服务台;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 ;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 ;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发布管理(Release Management)
42、 第十一章 金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 一、计算机系统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实施 第一步,全面检查计算机系统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漏洞。包括硬件、软件、通讯线路、机房、供电、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内在组成部件还应该考虑自然灾难人为破坏甚至战争和世界政治局势等可能导致发生的外部条件; 第二步,按照具体风险特点,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或许有多个,可能来自不同的公司,也可能是同一公司的不同解决手段; 第三步,对每一个方案进行谨慎甄别,按照自身实际,选出确实能规避每一个风险点的优秀方案,择优原则可以从技术是否先进、解决目标是否针对实际、投入产出比大小等方面权衡考虑; 最后,按照已列出的风险度量
43、值和金融机构能够利用(或可能争取到的)的资源,制定出各计算机系统风险解决方案的实施次序。 二、计算机病毒定义 (1)广义而言,凡是人为编制的,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并造成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可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和指令集都可称为计算机病毒。按照计算机安全领域的普遍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十大特征,即非法性、隐蔽性、潜伏性、触发性、表现性、破坏性、传染性、针对性、变异性及不可预见性。 (2)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虚拟专用网、加密技术、公钥加密技术、认证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 、身份识别技术 、信息完整性 、安全套接层(SSL)协议 、防火墙技术。 四、银行业务连续性运行相关安全技术 (1)数据并行处理技术 (2)磁盘同步复制技术 (3)异步远程磁盘镜像 (4)Hyperswap磁盘快速切换技术 专心---专注---专业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