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教学PPT
《中外美术史》教学PPT,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教学,PPT
北宋南宋绘画的转变:北宋南宋绘画的转变:全景小景高雅世俗细腻粗狂全景小景高雅世俗细腻粗狂原因:原因:政治原因:封建制度发展,宗教与忠君意识弱化,崇尚自由文化原因:政权腐坏,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隐逸田园地域原因:南北地域特征的不同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第六章第六章 五代十国与两宋时期的美术五代十国与两宋时期的美术(二二)南宋绘画南宋绘画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徽钦二帝被掳,北方大部土地为金政权统治,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南宋画院集纳了当时的名家巨匠,代表着该时代的最高水平。从南宋政权建立直到最终灭亡,画院始终保持繁盛不衰的局面。南宋的绘画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山水画、历史故事画、风俗画、节令画等都取得重大成就,代表这一时期绘画重大成就者是中国美术史上代表这一时期绘画重大成就者是中国美术史上称为称为“南宋四家南宋四家”的李的李(唐唐)、刘、刘(松年松年)、马、马(远远)、夏、夏(圭圭)。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1、山水画和南宋四家、山水画和南宋四家 (1)、李唐、李唐李唐,字唏古,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已进入画院,开封失陷以后李唐也辗转南下,流落杭州在市场上以卖画谋生,后来被太尉邵渊发现并推荐进宫廷画院重新任待诏。“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李唐是一位山水、人物、畜兽兼工的高手。他在山水画方面的高度造诣在北宋宣和六年(1l24)所作的万壑松风图中已充分显露出来。此图宗法范宽而有所发展,画家用沉着有力而厚重坚实的笔触,精确地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虽然仍是像前代画家一样图绘山水的全貌,但景物已十分单纯集中。壮伟的山峦间白云吞吐,山顶林木丛生,山脚生长着密郁的松林,壑谷间泉水奔流,结构严谨,意境深邃,鲜明地画出了北方山野的清幽壮美,仿佛可听到风声水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万壑松风图李唐到杭州以后虽已年迈,但艺术上仍精进不已。他的笔墨变得更为精炼,章法上也开始打破北宋山水画表现的层峦叠嶂的全景式构图,塑造出优美动人的局部景观,江山小景图卷就显示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新突破。北宋的山水画在构图上是采用全景式,上留天,下留地,而南宋的山水构图,以截取对象一段一角为多,不留天也不留地。此图作者采用了上留天,下不留地的构图方式,介于北宋和南宋之间。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江山小景图卷清溪渔隐图卷寓示李唐晚期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大飞跃,此图成功地画出江南水乡的一角,浓荫密树,潺潺溪水,茅棚水磨,水滨钓者,都鲜明地表现出平凡而富有诗意的景象,创造出崭新的山水风貌。画卷中树不见梢,坡石不见脚,采取截景式构图,水墨淋漓,用笔豪迈自然,已完全突破了北宋山水画的格局,建立了全新的南宋式的山水画典范。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清溪渔隐图卷(2)、刘松年、刘松年刘松年是李唐艺术的重要袭承者。刘松年是李唐艺术的重要袭承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住于清波门外而被人称为“刘清波”或“暗门刘”,他原是一位职业画家,后来被选入画院,成为宫廷画师。刘松年的出现正介于李唐和马、夏之间。工山水人物,技艺不凡,具有恬洁滋润的气度,从中承袭了李唐的绘画成就。他山水、人物兼长,水墨、青绿都山水、人物兼长,水墨、青绿都能,笔墨工致严谨,画风细腻典雅,能,笔墨工致严谨,画风细腻典雅,创造了不少优美动人的画卷。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刘松年作品传世者不多,作品多表现江南一带风景,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反映了那一时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四景山水图四景山水图成功地画出西湖贵族庭园别墅的四时景色,是他传世山水画中的代表性名作。该作品以精工的笔墨,分别画出了湖山四季的幽情美趣。刘松年还极擅长处理穿插在山水间的店景人物,虽小而神气精妙,在刻画西湖优美风韵的同时,也鲜明地描绘了贵族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堤边庄院、春游归来湖边之水阁凉庭,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3)、马远和夏圭、马远和夏圭 “一角半边一角半边”式的境界式的境界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集中代表了南宋时期的新风貌。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集中代表了南宋时期的新风貌。马远(一角)马远(一角),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临安,是著名“佛像马家”的后代。曾祖马贲在北宋哲宗元时已著名,后供职于宣和画院。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秉承家学,山水、人物、花鸟各方面都具有很高水平。夏圭(半边)(半边),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马远同时而略晚,供职于宁宗、理宗画院待诏。他与马远并列,都是享有盛名的山水画巨匠。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马、夏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章法剪裁和经营,使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简洁完整,主题更为明确突出。他们的山水画一般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马远马远善把山水与人物、花鸟巧妙结合,善把山水与人物、花鸟巧妙结合,夏圭夏圭则擅长则擅长将秀丽的江南山水铺叙为长卷,而章法上仍保持简洁突将秀丽的江南山水铺叙为长卷,而章法上仍保持简洁突出的特色。出的特色。他们的构思能力较强,有的只写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却能收到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马远运用马远运用笔墨皴法变细密为粗犷笔墨皴法变细密为粗犷,以表现山石的,以表现山石的方硬陡峭,水墨淋漓,大笔皴擦,粗犷有力,是方硬陡峭,水墨淋漓,大笔皴擦,粗犷有力,是典典型的大斧劈皴型的大斧劈皴。夏圭爱用。夏圭爱用秃笔秃笔,水墨皴染若不经意,水墨皴染若不经意而出,更为荒率苍老,人称之为而出,更为荒率苍老,人称之为“拖泥带水皴拖泥带水皴”。他们所画江南山石,多突出明秀清奇的面貌,其笔他们所画江南山石,多突出明秀清奇的面貌,其笔墨个性也是从表现江浙一带山水特色而发展创造的。墨个性也是从表现江浙一带山水特色而发展创造的。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马远踏歌图画山间的田垄小道上四个老农踏歌庆丰年的景色,梅花盛开,流水潺潺,老农手舞足蹈,画出“丰年入乐业,丰年入乐业,垅上踏歌行垅上踏歌行”的升平景象。画中山峰奇峭,鲜明地体现出马远的置景和用笔特色。寒江独钓图寒江独钓图古代传统绘画章法经营的典范古代传统绘画章法经营的典范水图水图马远马远水图水图马远马远水图水图马远马远水图水图马远马远夏圭的笔墨较马远简率,然而意趣深远,无论是长卷或是小幅都给人以意味无穷的诗境。雪堂客话图夏圭溪山清远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夏圭松溪泛月图 夏圭南宋四家山水特点:南宋四家山水特点:院体山水,豪放简括院体山水,豪放简括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构图上:注重画面取舍剪裁,经营布局构图上:注重画面取舍剪裁,经营布局题材上:精巧细致,注重抒情诗意题材上:精巧细致,注重抒情诗意空间处理上: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简空间处理上: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简代繁代繁2、南宋人物画、南宋人物画 (1)、历史故事、风俗画的发展、历史故事、风俗画的发展反映城乡生活的风俗画和供年节装饰需要的节令画的创作进一步活跃,反映了社会上对美术需求范围的扩大和画家生活视野的扩大。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李唐村医图描绘江湖郎中给农民治病的情景,病人的痛苦,家属的忧虑、小孩的畏惧都通过画家对人物面部表情深入细致的刻画,而达到惟妙惟肖。李嵩是南宋光宗、宁宗时画院待诏,木工出身,后习画,人物、山水、花鸟皆能,尤擅长风俗画。货郎图风雨归牧图 李迪 秋庭婴戏图苏汉臣风俗画被后世文人士大夫目之为“俗”而不登大雅之堂,这些题材后来却更多的为民间画工所继承,并在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年画中特别得到发展。宋代的历史故事画的内容常常糅合民间传说,以古喻今,从中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冶问题,其中描绘汉族政权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忠奸之间斗争的题材较多。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 李唐李唐采薇图采薇图(图)取材殷商亡国后,伯夷、叔齐耻食周栗,入首阳山采薇,坚决不与周朝合作的故事。(2)、梁楷的减笔写意人物、梁楷的减笔写意人物梁楷系宁宗画院待诏,在水墨减笔人物方面独具成就。此人豪放不羁,嗜酒自乐,号“梁疯子梁疯子”。皇帝奖赐金带,而梁楷挂于院内而不受,可见他有蔑视权贵的性格。梁楷人物画早年师贾师古。贾师古是高宗绍兴画院画家,师李公麟白描法,画人物能得其“闲适自在”之状。梁楷则青出于蓝,善以简洁的笔墨、写意的梁楷则青出于蓝,善以简洁的笔墨、写意的手法表现人物的个性,得到相当传神的效果。手法表现人物的个性,得到相当传神的效果。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梁楷的减笔画随描绘对象不同而画法有所变。李白行吟图用尤为简练的笔触,清爽飘逸的线条勾画出诗人李白潇洒超脱而高洁的品格。泼墨仙人则以水墨大笔涂抹手法画出仙人步履蹒跚的癫狂醉态,又以寥寥数笔勾出面部沉醉的神情,颇富幽默感。梁楷也能作山水、花鸟。他的减笔画风成为元明水墨写意画之先导。他的不少作品流入日本,被列为国宝,在该国绘画中曾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3、南宋花鸟画、南宋花鸟画南宋花鸟画在北宋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有些在宣和画院中精于花鸟的高手来到江南,成为南宋画院的重要成员。文人士大夫绘画中水墨梅竹仍是最流行的题材,而且表现技巧上不断丰富。南宋画院中聚集了花鸟画的精英,而且多父子相传,家学渊源深厚。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以梁楷、法常为代表的水墨减笔花鸟画。梁楷的秋柳双鸦图小幅用水墨挥洒表现月下双鸦绕树而飞,柳丝萧疏,月色昏黄,飞鸦的动态简括生动,虽着墨不多,但在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上却相当成功。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秋柳双鸦图老松八哥图法常出水芙蓉图单单纯纯鲜鲜明明,诗诗意意盎盎然然第七章第七章 元代的美术元代的美术 概概 况况 蒙古族在南宋与金对峙之时,崛起于塞北高原。被尊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形成的几个政权并立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以后90多年中,元王朝逐渐接受先进的汉族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出现了出现了“野蛮的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现象。的现象。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元代没有延续宋代宫廷画院的形式,元代没有延续宋代宫廷画院的形式,只是在宫廷内招只是在宫廷内招募了一些画家专门绘制帝王肖像和宗教壁画募了一些画家专门绘制帝王肖像和宗教壁画。士大夫绘画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却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在宋金基础上却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元代初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馆阁士大夫画家,如赵孟頫、高克恭、李衎kan等,具有很大影响。也有一些宋朝遗民如郑所南、龚开等,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竹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文人画家对南宋院体画和职业画家的刻意写实和追求工致艳丽画风并不感兴趣,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趣抒注重主观意趣抒发,作画发,作画“聊以自娱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写胸中逸气”,他们从不称,他们从不称其为其为“画画”而称为而称为“写写”,以此区别于南宋院体画,以此区别于南宋院体画,表现出自己的特殊追求。汉族地主官僚集中的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并对明清文人画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同时,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元代出现了一批出色的少数民族书画家,如画家高克恭、丁野夫等。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蒙古贵族信奉喇嘛教,而且全真教、伊斯兰教、蒙古贵族信奉喇嘛教,而且全真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基督教也流行于中国。绘制壁画、雅刻像活动盛极一时,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作品,出现了中国美中国美术史上宗教美术最后一次高潮术史上宗教美术最后一次高潮。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 一一 、元代绘画、元代绘画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影响下,元代绘画发生了深刻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影响下,元代绘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变化。蒙古统治者在民族间推行不平等政策,较长时期内取消了科举制度,使得一些汉族士大夫在心理上形成矛盾。一些汉族文人士大夫受儒家正统观念支配,难以接受华夷易位的社会现实,宁肯退隐林下也不愿出仕新朝,以保持其民族气节。书画作为文人思想寄托和抒情遣兴的手段而进一步流行起来。一些怀念宋朝的文人形成了历史上独具特色的“遗民画”。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多集中在江浙一带,如黄公望、吴镇、曹知白、朱德润、倪瓒、王蒙、王冕等人,他们的作品明显流露出世隐逸的情绪。一等蒙古人;二等中亚人;三等淮河以北的中国人,称“汉人”;四等淮河以南的中国人,称“南人”。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1.山水画山水画赵孟頫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代宗室。善书法,擅画山水、鞍马、人物、竹石。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被举荐入京,授兵部郎中职,后调任集贤殿直学士,历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行省儒学提举,仁宗时升集贤殿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博才多艺,颇得帝王看重,“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地位显赫,在艺术上影响深远。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在绘画上,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法”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这种师法古人(指唐及北宋某些画风)的主张,对匡正南宋以来绘画中流行的某些追求表面工整艳丽效果的缺点有所作用,同时对扩大绘画艺术风格的探索也有所贡献。但它明显带有轻视画工的偏见,以后又被人引申,出现并形成单纯追求模仿前人笔墨风格的不良倾向。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鹊华秋色图赵孟頫此卷画山东济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的秋景。调良图秋郊饮马图浴马图水村图 双钩竹图李衎画竹叶画竹叶“粗忌似桃,粗忌似桃,细忌似柳细忌似柳”教材教材252页页云横秀岭图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高克恭 元代中后期绘画及元四家元代中后期绘画及元四家在元代中期画坛上,影响最大的是活跃干江浙一带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主要画水墨山水及竹石。由于他们的绘画最能体现元代文人画的特色,因而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美术史上习惯称为“元四家”。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1)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人。后信奉“全真教”成为道士,活动于杭州、富阳、苏州、常熟等地。能诗,又擅画山水画,在作品中常表露遁世思想及文人情趣。他在绘画上曾受过赵孟頫的指点而承袭了赵氏水墨简率一体的山水,并创造了浅绛山水(一种以水墨为主略施浅赭及墨青的表现形式),以浑厚苍简的笔墨画江浙山川,并认为“画一窠一石,当逸笔的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他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卷以苍润洗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画出自杭州至桐庐的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此图不作具体景物的刻板描绘,而着重把握富春山水的整体风貌和情趣的表达,成功地运用了淡墨皴擦画山,将长披麻皴与短条子皴交互使用,又以水墨涂出影影绰绰的远山遥岸,江中沙滩则用湿润的秃笔扫出,山峦坡陀上的苔点有圆、有长、有扁、有立,浓阴密树则施以水墨大点,疏密有致,运用得出神入化,意趣盎然。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2)吴镇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他擅画山水、梅花、竹石,山水在董源、巨然画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中表现苍茫幽静的山川景色和清高孤寂的志趣。他最爱在山水中点缀渔夫钓者,画中渔夫并非劳动渔民的真实写照,而是遨游江湖不受世俗羁绊的士大夫生活理想的寄托,画家以此抒发其文人情怀。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吴镇一生画过很多渔父图,其中有立轴、横卷及册页多种样式,他笔下的渔夫皆在明净清寂的山水中或垂钓、或酣睡、或鼓楫而歌、或停舟闲坐,仪态悠然自得,又以草书题渔夫词于画上抒写情怀。吴镇也喜画松石梅竹之类,传世有双桧平远图、松泉图等,皆作虬曲老木立于山野泉石之中,气势磅礴,水墨淋漓,表现了其人格和志趣。他所作的墨竹笔墨苍劲简率,亦别具一格。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渔父图 芦花寒雁图 墨竹谱(3)倪瓒倪瓒(130l1374),字元镇,别号极多,常用的有云林子等,无锡人。倪家为江南巨富,蓄藏书画文物,接待四方文艺之士。倪瓒自幼研习诗文书画,又崇信道教,过着富裕优越的生活,也养成了孤傲的性格。他的作品大都作三段式构图,大片湖水占据主要画幅,近处画坡沱和疏林杂树,远山一抹置于画幅的最上端,意境空阔萧索,枯笔淡墨,抒发出其失意和悲哀的感怀。画绝少赋色,甚至连印章也不用,亦不画人,所谓“天真幽淡”,正是其心境和审美趣味的表露。每幅画上都用工致的楷书题写诗词,书法风格近乎晋人,萧散清逸,与诗画配合相得益彰。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水竹居图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等。渔庄秋霁图近处秋林坡丘,中部大片空白表现平静的湖面,遥见远山,通幅完全淡墨渴笔写出,以侧锋作“折带皴”画出坡石荒丘,一片清凄空寂的景色形之于笔下,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是其代表性作品。六君子图 六株树分别为松、柏、樟、槐、楠、榆,有其象征意义 容膝斋图表现山野水滨、秋林亭子的清幽境界,作于逝世前两年,其笔墨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4)王蒙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的外孙。早年受到赵孟頫影响较多。王蒙多在山水画中表现深山隐居的生活,皴法在董、巨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解索皴”。运笔用墨及写景布势都富有丰富的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功力颇深,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太白山图等作品传世。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青卞隐居图画吴兴西北之卞山,画家采取立幅全景式构图,层峦叠嶂,草木葱茏,富于变化,山腰坳处露有庄院,厅堂中有高士怡然闲坐,景色清幽恬静,颇能表现隐居的情致。画家以干渴互用的笔墨,从董源的画法中变化出牛毛皴、解索皴,层层皴染出山石形象脉络,峰峦树木又以浓墨点苔,正好表现出山深林密郁然苍秀的风貌而毫无迫塞之感。此图是王蒙传世绘画中的杰出之作,明代董其昌赞誉此画为“天下第一王叔明”。山水小品溪山风雨图(共十幅)山水小品溪山风雨图(共十幅)山水小品溪山风雨图(共十幅)春山读书图太太白白山山图图 局局部部葛稚川移居图 元四家山水重视笔墨,讲求风格,并有一定生活形象依据,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主观情怀,并用诗文题跋加以阐述,各自具有独特的面貌,把宋金以来的士大夫文人画推向新阶段,并直接影响到明清时期的绘画。但他们的题材比较狭窄,不少佳品中思想情调流于孤寂、伤感、淡泊孤寂、伤感、淡泊,反映了在社会动乱中力求超脱的情绪。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元四家风格特点及意义元四家风格特点及意义 不食人间烟火,寒冷寂静,意境深远,构图精巧,不食人间烟火,寒冷寂静,意境深远,构图精巧,注重留白。注重留白。2、元代花鸟画、元代花鸟画钱选(12391301),字舜举,吴兴人。南宋理宗景定年间乡贡进士,宋亡后坚决不仕,靠卖画维持生活。宋末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画具有生拙细致而雅沽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他的山水画继承唐宋山水画技巧而自出新意,笔墨苍秀而不过分追求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风格。元代文人画家在艺术上反对为迎合一般人品位而一味工致刻画,认为工而带俗,有匠气,主张要表现文人自己的趣味情怀,要“无求于世”,不要介意社会上的赞毁,以保持自己独特的风貌。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兰亭观鹅图桃鸠图王冕(12871359),字元章。元代画梅,首推王冕。幼时家贫而好学,常借寺院佛灯读书达旦,中年曾历览南北各地,晚年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其墨梅继承扬补之传统,所画梅花千花尤蕊,老干新枝,富有生意。故宫藏有其小幅墨梅图,花瓣以水墨晕点,自然而富有变化,又在画卷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以梅花寓示志趣,表露了不甘与黑暗腐败同流合污的精神。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墨梅图3、元代的壁画和版画永乐宫壁画永乐宫原位于山西永济县永乐镇,因修建三门峡水库现迁至芮城。原址为道教神仙吕洞宾的故里,从唐时即建有祠堂,金代续有兴建,元代成为全真教之中心。其主要殿堂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犹保存至今,各殿内均绘制有壁画。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清殿壁画完成于元泰定二年(1325),殿内四壁满绘神仙朝元行列,章法排列与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有类似处,以帝君为中心,包括青龙、白虎、仙曹、玉女、五星、八卦、十二宫神、廿八宿等复杂神氏,形象表情极为丰富,或喜、或怒、或面相端严、或拱手恭立,顾盼呼应,栩栩如生。壁画人物高达3米余,勾线圆浑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赋色浓艳,在衣饰、法器等一些部位又应用了沥粉堆金以加强富丽辉煌的效果。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陶瓷工艺在这一时期有光辉的成就,生产规模、烧造技术、造型装饰各方面都达到新的水平。名窑遍及南北各地,品种也有所增加,除传统的青瓷、白瓷外,还发展了各色窑变的彩釉瓷、釉下彩画瓷等。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 汝、官、钧、哥、定汝、官、钧、哥、定 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汝窑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特点:特点:胎体较薄,庄重大方,色泽如脂,蟹爪纹胎体较薄,庄重大方,色泽如脂,蟹爪纹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汝窑汝窑 天青釉天青釉,香灰胎香灰胎,蟹爪纹蟹爪纹(蝉翼纹蝉翼纹),芝蔴钉芝蔴钉汝窑天青无文水仙盆 汝窑汝窑 天青釉天青釉,香灰胎香灰胎,蟹爪纹蟹爪纹,芝蔴钉芝蔴钉官窑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特点:特点:雍容典雅,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雍容典雅,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钧窑钧窑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氧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特点:窑变色釉,海棠红、玫瑰紫特点:窑变色釉,海棠红、玫瑰紫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河南禹县钧窑窑变色釉,海棠红、玫瑰紫河南禹县钧窑窑变色釉,海棠红、玫瑰紫哥窑哥窑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特点: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金丝铁线”“紫口铁足”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定窑定窑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特点:特点:温润典雅,单纯中富有华丽,给人恬静柔和的美感温润典雅,单纯中富有华丽,给人恬静柔和的美感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河北定窑白瓷河北定窑白瓷婴儿枕 元代陶瓷工艺元代陶瓷工艺景德镇窑此时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经过制瓷的工匠的长期实践,陶瓷的烧造技术和花色品种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中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标志着元代陶瓷工艺取得了重要成就。青花瓷为白地蓝花瓷器,系以钴料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入窑烧制而成,色调单纯明净。釉里红是继青花之后运用铜金属作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白地红花瓷。再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的。中外美术史HistoryofFineArtofChineseandForeign
收藏
编号:675759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3.2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3-31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中外美术史
中外
美术
教学
PPT
- 资源描述:
-
《中外美术史》教学PPT,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教学,PPT
展开阅读全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