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教学PPT
《中外美术史》教学PPT,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教学,PPT
第八章第八章明清美术明清美术概概述述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其社会经济与文化在保持封建体制不变的状态下向前缓慢推进。发展状况: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 民间绘画活跃,年画与版画成就突出 西方美术传入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产生真正影响总体特点:对宋元艺术的延续和变异,百花齐放,注重市民艺术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明清美术发展的背景明清美术发展的背景1.明清通俗文学发达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文学名著纷纷问世,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艺术氛围,直接影响了美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发展。小说插图成了市场销路极好的商品,促使明代版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艺术高度。2.院体绘画没落明代设有官方画院,但与宋代不同,它极力迎合上层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歌功颂德,点缀升平,而且亦步亦趋地模仿五代及北宋院画。明代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新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渗入了文人书画,形成重个性重独创的一代文人画家,尤其是在野文人及近乎职业化了的文人画家助成了这一系统的发展。3.政治体制对文艺的影响 明末清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发展,导致了画坛两种不同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的出现,一种是模模古古派派,以清初“四王”为代表;另一种是抒发个性、追求精神解放的创创新新派派,以“四僧”及“扬州画派”为代表。清代宫廷任用欧洲画家,为中国绘画技法提供了借鉴,民间年画的兴盛是这一时期的新特点。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文艺通俗化,商业化,多元化,更迎合广大民众的口味文艺通俗化,商业化,多元化,更迎合广大民众的口味第一节第一节 明代绘画明代绘画初期初期朱元璋也恢复了传统的画院,在宣德、成化、弘治年间(十五世纪)最为发达。但都模仿前人画作,少有创新。中期中期苏州地区的文人画巍然兴起,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雅俗共赏之路,形成声势巨大的吴门画派。后期后期文人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董其昌的创作及其理论在清代的画坛掀起不小的波澜。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一一.明代中期绘画明代中期绘画1.“吴门画派”活跃于江南苏州一带的是“吴门画派”或简称“吴派”。创始于沈周,形成于文征明。再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圈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吴派吴派”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在出身上大多为文人士大夫,另一个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效果,所谓“气韵神采”。苏州经济繁荣富足,政治空气自由,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条件。吴门四家以标士气、精笔墨、尚易趣为旨,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风格,书写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沈周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州相城里人,出身于士大夫诗画及收藏世家。取法元人黄公望、吴镇等,并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早年多作小景山水,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后期也有时作细笔或青绿山水。用笔接近吴镇,给人安静平和的感觉,非常安闲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空林积雨图-沈周 东庄图沈周 山谷云吞图-沈周牡丹图轴-沈周庐山高图-沈周 沈周4l岁时为自己的老师陈宽祝寿而作。用庐山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上正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作者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地表现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而成为美术史上的杰作。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后改字为名,号衡山居士,长洲人。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被称为“吴门四杰”或“吴中四才子”。文征明师从沈周,但对他的绘画艺术影响最深的则文征明师从沈周,但对他的绘画艺术影响最深的则是元代画家是元代画家赵孟頫赵孟頫。从画法上看,他的小青绿山水、屋宇人物以及墨笔古木竹石,明显从赵孟颊画法加以发展,萧疏幽淡的情调,层层叠叠而不重纵深关系的布局,山顶平台,浓密的叶苔小点,棱角清楚的矾头等特征,则与黄公望、王蒙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山水画江南春(78岁作)是一件极成功的作品,春深高树图、万壑争流图等,也都是表现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体现着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理想,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笔致工细而带拙味,色调柔和而含冷涩,山石倚斜,林木繁细,追求宁静典雅而朴拙的情趣,显示出作者在平淡的景物和文人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动人因素。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江南春图春深高树图溪桥策杖图古木寒泉图 唐寅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出身于苏州城内的一个酒肆商人家庭。他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才名,其后结识祝允明、文征明等,并受到前辈沈周、文林、吴宽等人的赏识。30岁时赴京赶考,不料想却被卷入 “科场行贿案”而蒙受牵连,最后遭到革职,永远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从此他一度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回到苏州以卖画度日,成为职业画家。此后,其作风更加放荡不羁,在图章中自命“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流露出他对功名利禄及封建礼教的嘲弄。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唐寅绘画上曾得到沈周的指导,但对他最有影响的则是苏州老画师周臣。唐寅的绘画在周臣基础上加以发展,掌握了精确的造型能力和表现主观思想情感的技巧。他的文化修养丰富,见识广博,才华横溢,具有文人气质;作画题材丰富,风格清新自然,雅俗共赏,不仅擅长山水人物,并在写意花鸟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而这些方面则为多数吴门画家所不及。山水画山路松声图仕女画孟蜀宫姬图唐伯虎已不是元代隐居山林的安静文人,而是喜欢闹市和浪漫生活的城市文人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桃花庵歌 明 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无酒钱。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不遇、抱负难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西洲话旧图山路松声图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姬图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仇英仇英(15021552),字实父,号十洲,史籍记载“其出甚微,尝执事丹青”,是说他曾做过漆工。名画家周臣发现他的非凡绘画才能,收为门徒,加以培养。后来他又结识了文征明及其弟子门生等名流,受到器重和熏陶,画风上也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仇英是摹古画的高手,人们往往以“夺真”、“乱真”来评价他的临摹古画功力。作品数量很多,其中多数又是繁复工致的长轴大卷,如:蛮夷职贡图、浔阳琵琶图等均须经年累月方可完工。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汉宫春晓图局部2.2.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吴派画家的花鸟画大都在宋元文人水墨花卉画上将题材加以扩展,表现技巧也有多种创新,如沈周、文征明、唐寅、陆治等虽非以花卉专长,但也各有特色。而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并对后世发生重要影响的,则是陈淳和徐渭。陈淳和徐渭。陈淳陈淳(1438l 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苏州人。早年曾师从文征明。擅画山水、花卉。其大写意花鸟画继林良、沈周之后多有建树,在绘画史上与徐渭并提,在绘画史上与徐渭并提,称为称为“青藤白阳青藤白阳”。对后来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陈淳的花鸟画,不论内容或是形式都与前代画家有明显的变化。首先,题材上一改传统的奇花怪石、珍禽异鸟,他笔下的形象大都是日常随处可见的花草,朴实、生动而富于野趣。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徐渭徐渭(152l1593),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他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徐渭因精神失常,自杀未遂,又因误杀其妻入狱坐牢七年,出狱后曾应友人邀请赴北方边关游历。晚年在家穷困潦倒,靠卖画度日。徐渭本来就生性高傲,蔑视虚伪的礼法,行动狂妄,坎坷的经历更加强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并表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之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徐渭徐渭在绘画上最擅长水墨大写意花卉,发挥了文人画中以笔墨抒情写意笔墨抒情写意的传统,一改吴门画派花鸟画自然秀润、自然秀润、恬静优雅恬静优雅的格调,而形成大胆泼辣、乱头粗服大胆泼辣、乱头粗服的画风,并结合题诗及苍劲奔放结合题诗及苍劲奔放的书法,从中表现他倔强不驯倔强不驯的个性。代表作有杂花图卷、墨葡萄图、荷蟹图、榴实图等。杂花图卷全长10.53米,画牡丹、百榴、荷花、南瓜、紫薇、葡萄、芭蕉、梅、竹等花果十余种,可以看出他以草书入画、大刀阔斧、横涂竖抹、气势豪放、不专于形似的面貌。他常在题画中表露对现实及生平遭遇的不满,抒发“胸中有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落,托足无门之悲”。在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中,在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中,革新精神最革新精神最强、最为突出强、最为突出的当数徐渭的当数徐渭。被称为“中国的梵高”。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榴实图荷蟹图二二.明代后期绘画明代后期绘画(1)、明末山水画和董其昌的、明末山水画和董其昌的“南北宗南北宗”论论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董其昌在书、画两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并精干书画鉴赏。他擅画山水,能集诸家之长,主要以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及黄公望、倪瓒为宗,而运以己意,笔墨上追求秀雅蕴藉的效果与趣昧。他把绘画中的笔墨审美地位提到极高的地位。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董其昌认为唐代以后绘画发展出现了“南北宗”两个不同体系。董其昌“南北宗”论的主要内容是:山水画自唐以来就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高于北宗。(教材304页)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佛教的禅宗传到唐代出现南北两个宗派,南宗慧能南宗慧能(即董其昌所即董其昌所说之六祖说之六祖)主张主张顿悟顿悟,北宗神秀则讲究,北宗神秀则讲究渐修渐修。董其昌是主张“以画为乐”、“以画为寄”的文人,因此在绘画上更强调文人的修养而贬低造型功力,强调笔墨情趣而忽视丘壑景物的创造,标榜士气而排斥作家气。他将水墨渲染的文人画系统比作南宗,而将青绿勾斫(zhu)画法称北宗,从而抬高士大夫文人画而贬低职业四家的创作。董其昌认为“南宗”高于“北宗”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反对笔墨技法的造型能力。其实际目的是反对明代的工笔山水人物画家和被称为“浙派”的山水人物画家。认为他们是“板”、“匠气”、“俗”、“村气”、“粗野”等等。董其昌的理论到清代被“四王等人继承甚至走入死胡同。忽略或否认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论点,不是把艺术当作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形式,而是以董其昌的理论为目标而从事多方面的实践,从而使绘画进入了象牙之塔。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山水小景八幅册-董其昌燕吴八景图(之一)-董其昌燕吴八景图(之二)-董其昌 赠稼轩山水图轴-董其昌(2)、明末人物画的振兴、明末人物画的振兴 自唐宋以来一直兴盛的人物画到明代中期唐寅、仇英以后,逐渐呈现出衰微的趋势衰微的趋势。至明末却涌现出一些独具风格的人物画家,分别在卷轴画、书籍版画及肖像画等方面作出贡献,使人物画在明末一度出现振兴的局面。其中陈洪绶陈洪绶、崔子忠及、崔子忠及曾鲸曾鲸最为著名。最为著名。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陈洪绶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出身于文人家庭,能诗,善书法,尤长于绘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陈洪绶早年师承杭州名画家蓝瑛,后取宋元李公麟等名家画法,最终自成一家。所作人物注意神情的刻画,塑造形象带有一所作人物注意神情的刻画,塑造形象带有一定夸张因素,衣纹细润圆劲,设色古艳,富有装饰趣味。定夸张因素,衣纹细润圆劲,设色古艳,富有装饰趣味。他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的伤痛以及超然狂放的生活态度在有些作品中也时有流露。也能作山水画和花鸟画,在造型和章法上都富有新意,在明代画坛上独树一帜。此外,陈洪绶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装饰趣味,以及一定的艺术夸张和变形,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不仅给清代人物画带来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近现代绘画。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水浒叶子(部分)观音像图轴-陈洪绶莲石图轴-陈洪绶 品茶图-陈洪绶溪石图-陈洪绶曾鲸曾鲸 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是明末著名肖像画家。画史称曾鲸所画肖像画史称曾鲸所画肖像“妙得神情妙得神情”,“下笔不下笔不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挟持以游四方,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挟持以游四方,累致千金云。累致千金云。”显而易见,画史给予他的评价很高。曾鲸画肖像重墨骨,以淡墨勾画轮廓及五官,而后用轻色晕染,能准确地捕捉刻画对象的形神特征和风度气质。他对人物神情的捕捉不仅依靠面部特征的刻画,还特别注重人的姿态风度精神气质。画衣着时大多只用寥寥数笔,但是结构清晰,神完气足。王时敏像可见其一斑。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张卿子像轴-曾鲸王时敏像轴-曾鲸徐渭像第二节第二节清代绘画清代绘画 清代的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创作仍占有压倒的趋势,以山水花鸟题材为多,人物画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明显衰退。初期:正统的文人画承董其昌,以清初“四王”为代表,特别受到皇帝和上层社会的欣赏。在野画家,其中弘仁、髡(kn)残、石涛、朱耷合称“四僧”。他们大多是明末遗民,政治上不与统治者合作,在绘画上反正统绘画,主张抒发个性,独辟路径,因而艺术成就最高。这些在野画家经历了明清改朝换代的剧烈变化,思想上受到巨大冲击,在艺术上也有着明显的反映。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中期:扬州“八怪”的画家群体,他们的创作受石涛等人的影响,并为商品经济所浸润。主要画水墨兰竹松石及花卉,画风刚健而富有个性。清末:随着近代商业城市的成长,不少画家云集于大都市上海,靠卖画为生。著名的有赵之谦、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等,他们的绘画活动适应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和需要,力创新路。广东地区的居廉、居巢等也有新的建树,成为开创岭南画派的先驱。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1、清代初期绘画、清代初期绘画(1)、清代的宫廷绘画、清代的宫廷绘画 焦秉贞等宫廷画家焦秉贞等宫廷画家。焦秉贞焦秉贞,山东济宁人。康熙时任钦天监(相当于画院)五官正,擅画人物、肖像、山水等。钦天监中多西洋教士,焦秉贞在接触中耳濡目染,熟知并吸收西洋画法入画,位置远近人物大小采用透视法,处理得当而具有真实感,受到康熙皇帝的欣赏。康熙三十五年(1696)曾奉诏画耕织图46幅。焦秉贞的弟子冷枚,亦供奉于内廷造办处,曾画避暑山庄图,以青绿设色,并适当地吸取了透视画法,描画出承德离宫的主要景区。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仕女图册(之一、二)-焦秉贞 郎士宁、王致诚等外籍画家郎士宁、王致诚等外籍画家。郎士宁(16881766),意大利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中国传教,不久入值内廷。曾参加圆明园中的欧式宫殿设计,并在国内的建筑上画过很多油画。他的画风受到帝王皇室的支配,采用中西掺和的画法,擅画花卉、翎笔及人物肖像,其造型手法逼真而受到赞赏。他画马甚多,所作百骏图形貌丰富而自然。郎士宁曾画过不少乾隆皇帝的肖像,也参加了创作描绘平定大小金川及回、准二部的功臣像。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竹荫西灵图轴-郎世宁 聚瑞图轴-郎世宁弘历哨鹿图轴-郎世宁弘历平安春信图轴-郎世宁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郎世宁(2)、清初四王、清初四王 清初,在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些画家,特别是王时敏、王鉴、王翚(hu)、王原祁四人,受到上流社会的欣赏和提倡,被诩为“画苑正统”。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时敏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太仓人。他完全承袭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在实践中加以发展,认为唐宋以后的“画家正脉,自元季四大家,赵承旨外,吾吴文、沈、唐、仇以及董其昌,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学古”。他在绘画中特别推崇元人笔墨,又自认为渴笔皴擦得大痴神韵。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鉴王鉴(15981677),字元照,号湘碧,太仓人,明朝著名文人王世贞之孙。他临仿过许多宋元名迹,对董、巨山水用功尤深,又擅长青绿着色,画风较王时敏有变化,但同样以仿古为人所称道。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时敏-杜甫诗意图(之一)松云绝壁 王鉴-青绿山水图 王鉴-仿宋元山水图王原祁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少时受其祖父指点。他在绘画上完全模仿黄公望笔墨韵致,用干笔皴擦,浅绛设色,缺乏实景,画面多流于形式堆砌。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王王翚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幼年习画即从仿古入手,青年时为画商复制古画出售,受王鉴赏识,收为弟子。王翚的画以运用古人笔墨纯熟见胜,甚至达到“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的程度。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他融合南北两派,或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或用古人笔墨画一些实景,他在“四王”中是变化较多而技巧熟练的一个。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仿巨然夏山图轴-王翚王翚(3)、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41705),原姓朱,乳名耷,为明朝宗室后代。祖父、父都能诗善画,朱耷幼年即受到熏陶,“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在他19岁时明朝覆灭,继而清兵南下,作为宗室王孙的朱耷遂奉母携弟避难于新建洪崖,为了逃避清朝的迫害,于顺治五年(1648)出家为僧。他37岁时回到南昌为道士,道名朱月朗、良月、破云樵者。62岁以后常在南昌北兰寺,以卖画度日,直到8l岁逝世。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八大山人历经明清“天翻地解”的时代,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明宗室后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为了逃避清朝迫害,时僧时道时儒。他内心充满家国破灭之痛楚,常伏地呜咽,欷欺泣下,忽又仰天大笑,慷慨悲歌。据说他因持八大园觉经,自号八大山人,但在签名时将四字连缀草书,很像“哭之”或“笑之”。他的诗与画也正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八大山人的书画早年曾受董其昌影响,由于处境与情感的变化,他突破了董的藩篱,走了和四王迥然不同的道路。他所作山水苍茫凄楚,剩水残山,抑塞之情溢于纸素。八大山人最常画的是花鸟,多作莲、石、松、麋鹿、怪鸟。他画的荷花,荷茎挺拔而立,生气勃勃,力图表达倔强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所作怪鸟及画,多白眼看天,表现他不妥协的气质。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八大山人所作写意花鸟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似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他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八大山人绘画,“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不拘成法,长于水墨,画风朴拙而不作矫饰,笔墨含蓄而浓郁丰富,他把林良,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继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书画中不拘泥成法的创新精神,使郑燮、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为之倾倒并受到启示,对清中叶以后的绘画有相当大的影响。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眠鸭图轴仿董北苑山水图轴-朱耷荷石水禽图轴-朱耷 墨荷图轴-朱耷 松石牡丹图轴-朱耷仿倪云林山水2009,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最终以8400万元的成交价,是中国画的最高成交记录。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齐白石荷花教材318页八大山人的画画面空白很多,用墨似徐渭,用简单极致的画笔勾勒复杂多变的造型,造诣颇深。画中的事物好像孤独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明显的感受到画家的心情,使多么的悲愤、孤独、狂傲。(4)、石涛的绘画创作和理论、石涛的绘画创作和理论 石涛(16141710),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朝皇族靖江王的后裔。清兵南下福王政权覆灭之后,石涛之父朱亨嘉曾以明宗室名义在桂林自称“监国”(代行皇帝之权),不久在明皇室贵族内部斗争中被杀。幼年的石涛被内官救出逃亡在外,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有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清湘陈人等多个。早年居无定处,40岁以后常往来于南京、扬州之间,多居于扬州,老来曾去北京数年,后回扬州卖画,直到逝世。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特殊的经历,促成了石涛对祖国山河大地深厚的感情。在长期浪迹山林和流浪生活中,他对各地山川风物有着广泛的阅历,在大自然的启发下,他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蓬勃的创作热情,所画山水构图新颖而多变化,景象郁勃新奇,意境宏深,笔情纵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充沛的生命力,与充斥当时画苑的泥古不化、千篇一律的“八股山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也擅画花果、兰竹及人物。石涛传世作品很多,常见者如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淮扬洁秋图、黄山八胜图、搜尽奇峰图卷、清湘书画稿卷等,都是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在绘画理论上他反对临摹,反对只强调单纯的皴擦点染的笔墨技术,主张画家应深入对象,领悟自然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强调绘画艺术的创造意义,甚至用宇宙观的高度来说明绘画作品应有的精神世界。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淮扬洁秋图淮扬洁秋图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河水和坡岸的转折别河水和坡岸的转折别有情趣,河面水平如有情趣,河面水平如镜,超尘脱俗镜,超尘脱俗(5)、恽格和清初的花卉画、恽格和清初的花卉画恽(yn)寿平,在花鸟画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重要地位。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出身在常州的士大夫家庭,曾随其父参加过抗清斗争。他能诗文擅书法,早年涉笔山水,中年后致力于花卉。明末清初的画法坛上流行的多是勾勒重彩近于院体一类的花鸟画,追求纤丽浮艳,陈陈相因,缺少新意。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恽寿平一扫时习,以没骨法画花卉,号称从北宋徐崇嗣画法发展而来,曾谓:“没骨法起于崇嗣,数百年画法如广陵散,不传人间久矣。恽氏的没骨画法不同于院体勾勒填色,而是以潇洒的笔致点蘸色彩傅染而成,注重写形传神,用笔工整俊秀,章法简洁明快,设色清丽淡雅,造型生动含蓄,称之为“逸笔写生”,既受到文人阶层的欣赏,又为宫廷所欢迎,被誉为“写生正派”。一时,追随者蜂起,甚至出现“家家南田而户户正叔”的局面,并形成“常州派”。传世代表作品有落花游鱼图、锦石秋花图等。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设色花卉图册(之一)-恽寿平花卉图册-恽寿平花卉扇面-恽寿平(6)、安徽南京地区弘仁、龚(、安徽南京地区弘仁、龚(gong)贤、髡)贤、髡(kn)残等人的山水画残等人的山水画弘仁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青年时研习经书,清兵占领江南后,他奔赴福建,后为僧,法名弘仁,自号浙江上人。弘仁艺术上曾受倪瓒影响,有倪画笔墨形象凝练的特点。他的画描写黄山真景,层岩陡壑,老树虬松,奇险秀丽,立意构图新颖不落俗套,与倪瓒的疏林远山迥然不同,所绘松石千姿百态,独具一格,成为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黄海松石图-弘仁 沉雄险峻山体与淡薄清远之笔相结沉雄险峻山体与淡薄清远之笔相结合,生机勃勃,又富有情趣合,生机勃勃,又富有情趣冈陵图卷-弘仁 龚贤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又字野遗,号柴丈人,原籍昆山,后迁居南京。龚贤晚年致力诗画,“他虽崇尚董源、吴镇,但反对死搬硬摹,主张师法造化,吸取前人成就,用浓郁的笔墨创造鲜明强烈的画面。他善用多层次的积墨,深沉雄厚、强烈明净,有力地形象和气氛加强了艺术魅力。他作画强调丘壑的经营构思,认为山水景物的描绘应“奇”而“安”,即要真实合理而又一般化。传世的代表作有千岩万壑图千岩万壑图、溪山无尽图溪山无尽图、夏山过雨图等。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溪山无尽图 纸本水墨 27*725厘米 1862 北京故宫博物院溪山无尽图溪山无尽图局部局部复山重嶂,秋林山溪,水村泛舟,平林大江,洋洋洒洒,章法奇特,出人意表。注重墨色润泽,精于水法,具有淋漓滋润之感,清寂空灵之气。木叶丹黄图轴-龚贤山家黄叶图轴-龚贤髡残髡残(16121673)是活跃于南京的著名画家。本姓刘,湖南武陵人,明代儒生,清兵占领江南后剃度出家,法名髡残,号石溪,又号白秃、电住道人等。髡残的山水画注重景物气氛的描写,山重水复,云烟掩映,受宋元影响而又得之自然。他笔墨荒率浑厚,含蓄而引人人胜,反对模仿古人,常将其艺术见解题跋于书画作品之上。时人将他与石涛并称为“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髡残的挚友)并称为“二溪”,认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江南的山水画水平。聚百家之长,牛毛皴,披麻皴,解锁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书画卷(之一)-髡残松岩楼阁图轴-髡残2、清代中期绘画、清代中期绘画 扬州是历史古城,又地处运河中枢,靠近海口,便于工商贸易发展。清初这里曾受到战争创伤,康熙、乾隆皇帝几次南巡,扬州是其中被巡视的城市之一。商业的发展和盐商富户商业的发展和盐商富户的附庸风雅,使扬州成为清代中期南方绘画创作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活动的画家很多,其中以描绘楼台界画著名的袁江、袁耀和擅长肖像人物的禹之鼎等都在其列,但最能代表该地区风格的较早者当属华嵒,稍后则有被称为“扬州八怪”的一批画家。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扬州地处东南,文化思想比较活跃。乾隆嘉庆时期考据学、金石学的盛行,影响到书法篆刻风格的变化。明代中叶以后水墨写意画的发展,特别是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的绘画,直接影响到扬州地区的书画艺术。扬州画派扬州画派接受与发展石涛等人接受与发展石涛等人的革新精神,注重艺术自身发展,重视师造化和个的革新精神,注重艺术自身发展,重视师造化和个人的独特感受,抒发个性。人的独特感受,抒发个性。画史上以其中最有影响的8人称为扬州八怪,他们是华嵒(yan)、金农、黄慎、高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也有的列入高凤翰、闵贞)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扬州画派绘画艺术有如下特点扬州画派绘画艺术有如下特点在精神上密切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对统治者憎恶和蔑视,深得人民群众的共鸣。在题材上除“四君子”外,还特喜欢画破墙、乞丐、纤夫、葱蒜、鱼虾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在艺术观上追求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多方面的绘画修养,追求诗、书、画、印的全面创新,且讲究对绘画传统尤其是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大师的辩证学习。画风以巧藏拙,苍劲中求柔媚,纵逸中见法度,独抒个性,自成家法。他们的画风有清高避世“率真”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在强调写意形式中,增加了世俗成分,变革了传统文人画的书卷气,其创新变革的精神,给后人很大启发。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是“八怪”中专以兰竹为特长且作风狂放的画家。他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43岁时才考中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由于不善逢迎和“不与有钱人面作计”,终被罢官,又回扬州长期卖画。郑燮所画兰竹,不止表现孤高超俗,更常借题画诗发泄其抱负与牢骚。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画竹联想到民间疾苦。郑燮在绘画形象与表现方法上都有不少创造。他画竹或挺拔直上,伸出画外,或瘦竹数竿相互交错,兰花疏密有致,偃仰有情,生动而有风趣的题诗、跌宕而有变化的书法,交错于画中,笔墨放逸自由,章法上富于美感。他继承发展了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活形象的观察和自己真实而充沛的情感的表现。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双松图轴-郑燮墨竹图 扬州八怪作品颇丰,经典之作也不少,如李蝉的土墙蝶花图、黄慎的渔父图、金农的采菱图等都是优秀作品。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携琴访友图轴-黄慎 人物图册(之二)-黄慎 琵琶图轴-金农香林扫塔图轴-金农 八子观灯图轴-闵贞丁敬像轴-罗聘剑阁图-罗聘 潇湘风竹图轴-李方膺竹石图轴-李方膺 山水册-高翔 3、清代晚期绘画、清代晚期绘画海派绘画海派绘画 教材334页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主要是指清朝末年从各地来上海和原来就在上海以卖画为生的画家。他们当中有任熊、任熏兄弟,稍晚一些的任伯年、赵之谦、吴昌硕、虚谷等人。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任熊、任薰任熊、任薰。任熊(18231857),字渭长,浙江萧山人。任熊早年从乡间画师学画肖像,但深受陈洪绶艺术的影响,在人物画上很有贡献。他所画的高士传、于越先贤传、列仙酒牌、剑侠传等被刻成版画而流传颇广。他继承并发展了陈洪绶的版画人物的特色,善于通过不同情节、动作、服饰、表情和环境渲染,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气质,作者对所绘人物充满敬慕之情,又善于根据不同人物特点运用多种线描加强形象塑造,使笔下多数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任熊肖像也具有相当造诣,他所作的自画像是一件值得注意的成功作品。任薰(18351893)字阜长,为任熊胞弟,风格与其兄相近,亦长期卖画于上海、苏州两地。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人物图册(之一、二)-任熊任伯年的绘画艺术任伯年的绘画艺术。任颐(18401896),早年名润,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人。任颐的绘画风格多样,能工能写,人物、花鸟均有不少创新,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关河一望萧索等,表现画家对国土家乡深厚爱恋之情。萧瑟的景色和人物的内心刻画相衬映,颇为动人。苏武牧羊图以凝重端庄的笔致刻画坚守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流露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怀;雪里送炭图透露了对世情的感触;现刀图表现山石树木之后有神色激昂的二壮士现看短剑,画中亦寓有深意。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钟馗像-任伯年苏武牧羊图九思图轴-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之一、五、九)-任伯年 任伯年绘画近学任熊、任薰兄弟,远承陈洪绶等著名画家的画风,同时大胆融人民间绘画。他还常速写,每外出常带手折,见可取者即随手勾画。他还能捏塑,多方面地兼收并蓄,随时代的变化勇于对风格技法不断探求,他在近代绘画艺术上创出了崭新的风貌。赵之谦和吴昌硕赵之谦和吴昌硕 赵之谦(18291884),字挥叔,号悲盒,会稽人。他精通金石篆刻,参以篆隶书法入画。写花木之神采,强调气势。所画松、菊、梅、荷等笔墨酣畅,具有鲜明的主观情绪,在开拓近代花鸟画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花卉图册(之一、二)-赵之谦 吴俊卿吴俊卿(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字昌硕,别号甚多,有缶庐、苦铁、大聋等。出身文人家庭,精书法金石,石鼓文尤有研究,能诗,有缶庐诗传世。作为金石书法家的吴昌硕,中年以后才开始学画。初学任伯年,后来又参用赵之谦法,更揣摩李善、金农以及陈淳、徐渭、朱耷等人绘画,但不拘成法而追求真意,他以金石书法的经验运用于绘画,用笔奔放有力,布局疏密偏正颇具匠心,形象强烈突出,极有气势。他晚年的写意花卉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晚年的写意花卉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不论是松竹、梅菊,仙桃垂实、葫芦缠蔓有趣的形象,春意盈然的桃花、玉兰,生长在蟠曲枝藤上的紫藤萝花都饱含情感,色彩上也丰富鲜明,常用色彩上也丰富鲜明,常用紫、黄、玫瑰红等多种色彩混合画藤萝,给人以娇嫩之感。紫、黄、玫瑰红等多种色彩混合画藤萝,给人以娇嫩之感。他作画虽似横涂竖抹,但严谨生动横涂竖抹,但严谨生动,“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正是他绘画极好的写照。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观瀑图轴-吴昌硕 岁朝清供图轴花卉图轴-吴昌硕枇把图轴-虚谷松鹤延年图轴
收藏
编号:675759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3.2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3-31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中外美术史
中外
美术
教学
PPT
- 资源描述:
-
《中外美术史》教学PPT,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教学,PPT
展开阅读全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