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上虞市实验小学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3110345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2019年上虞市实验小学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2019年上虞市实验小学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上虞市实验小学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上虞市实验小学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 上虞市实验小学 杨 通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 (人教版 )第五册第 2-4 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毫米”和“分米” ,知道“ 1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 分米”。 2.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模型,并能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有效建立

2、“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模型。 【教学设想】 人教版教材中,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块内容安排在《米与厘米的认识》之后、 《千 米的认识》之前。因此,它既不是“长度单位”学习的起始课,也不是“长度单位”学习的 终结课。所以,与“前知”沟通、给“后续”铺垫,是本课教学的总体思路。前测表明,很 多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已经知道了“毫米”与“分米” ,也大概了解它们的长度模型,但往 往不够清晰、不够具体、不够完整,所以,本课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建立“毫米”与“分米” 的清晰概念,形成“ 1毫米”、“ 1分米”的长度表象。也就是说,使学生的数学认识由“混

3、 沌”到“清晰”是本课的灵魂所在。对于这类目标的达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它需要的 是“体验”与“思辨”并行,在体验中感受、积累,在思辨中提炼、内化。 具体到教学流程,如笔者借助“电话卡”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 1 毫米”,让学生 秉持自主比划的“ 1分米”去估测课桌的长度。后测显示,这些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对“ 1 毫米”与“ 1 分米”的模型建构。但这只是基础,更进一步,我们需要借助于模型表象来达 到“准确估测”的现实目的,从中深入体会“标准长度”的“累积”思想和“相近长度”的 “参照” 意识。下述教学过程中 “桌面有多长” 、“白纸有多长”

4、等环节, 就指向了这个问题。 当然,“体验”与“思辨”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完全割裂, “体验”有多充分, “思辨”才会有多深刻。妥善把握“体验”与“思辨”的整合度,是本课教学调控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大约是 2 ( )。 一个回形针长约 2 ( )。 一个一元硬币大约厚 2 ( )。 (设计意图: 通过蕴涵情境的任务驱动,一方面激活学生对“米”和“厘米”的已有 经验,同时,又引导学生体会到 “米” 和“厘米” 有时无法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长度,从中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5、”。) 二、展开探究 (一)认识“毫米” 1.了解“毫米” 一元硬币大约厚 2 毫米。量一量硬币厚度,找一找“ 2 毫米”是尺子上的哪一部分。交 流得出:两格就是 2 毫米,一格就是 1 毫米。 (设计意图: 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异的。这个环节中,由“硬币 厚 2 毫米”反推出“尺上一格是 1 毫米”,既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也贴切学生的认知结构。) 2.深化“毫米” ( 1)课件出示 6 毫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 ( 2)课件出示 9 毫米的物体, 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 交流方法,

6、得出 1 厘米 =10 毫米。 ( 设计意图: 趁热打铁。 在学生认知了 “一格是 1 毫米” 后,紧接着出示这样两道练习,既能很好巩固对 “一格是 1 毫米” 这一知识点的认识, 同时也能促使 “ 5 毫米刻度线” 、“ 1 厘米= 10 毫米”等新知识点的自然生成。) ( 3)课件出示“橡皮”,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 3 厘米、 30 毫米。 ( 4)课件出示“回形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 2 厘米 4 毫米、 24 毫米 (设计意图: “单位转化”教学通常会陷入“死板”、“机械”等境地。但此处安排 这两道练习, 却能让枯燥的 “单位转化”

7、 拥有了更多的现实意味。 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对 “ 1 厘米= 10 毫米”这一知识点的强力巩固。) 3.感受“毫米” ( 1)用手估计着比划“ 1 毫米”的长度。 ( 2)借助实物比较准确地比划“ 1 毫米”的长度。 ( 设计意图: 两次不同层次的比划体验,在活动中调整,在调整中感受。) ( 3)找一找生活中的“ 1 毫米”。 (二)认识“分米” 1.看书自学:得出“ 1 分米= 10 厘米”。 2.比划测量: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分米”,并用手比划“ 1 分米”,再用自己比划的“ 1 分米”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师:其实,在不需要精确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中的尺子”进行测量。 (设计意思: 比划测量,既能帮助学生建立“ 际情况、进行灵活测量”的应用意识。) 3. 寻找原型:列举生活中的“ 1 分米”。  1 分米”的长度模型,更能渗透“根据实 三、组织练习 1.估计并测量“白纸”的长度及厚度。 2.补充长度单位。 四、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