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苏州园林》



《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苏州园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苏州园林》(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8苏州园林 环芋j江二是满题导案〜 明确课标要求 步骤❷ 课前自主学习 课题 苏州园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 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 词造句。 2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 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 .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 文。 过程与方法 1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 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 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 .揣摩谛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 论,表达方式灵活多义、语百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课 、、之, 刖 预 习 作者 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 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 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二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
3、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 识》1979年第4期。原题为《拙政诸国寄深眷一一谈苏州园林》。 略有删节。1979年初,香『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 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 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 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读准 字音 轩榭(xu m xi e ) 池沼(zh出) 丘壑(he ) 相间(ji m) 嶙峋(l in x m) 庸俗(ymg) ♦ ♦ ♦ ♦ 啬微(qi mg) 斟酌(zh⑦zhu 6)重出'登嶂 模样(md) • 镂空(l c
4、u) • (zh cn g ) 辨清 字形 [沼(zh酋口)池沼 (玲(Ifng)玲珑 (砌(可)堆砌 1昭(zhoo)昭雪 i伶(ling)伶俐 i沏(qi)沏茶 (嶙(Hn)嶙峋 1鳞(lin)鱼鳞 因地制宜:根据/、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义中写得 不好的词句。 重出'曾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理解 词语 胸中启丘星:思思是设”若和匠师的脑中启关于山水风景的图
5、明构 思。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 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 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环「2/3凝弱学案冲 期@2课堂互动探究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旋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 新 课 导 入 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 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
6、的园林,使它成 为杰出的艺术品。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 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 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 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
7、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 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r [3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u 4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大处4 5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16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 讲究每个甭落的构图美 细处18门窗的图案美 、19园内建筑的色影美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感悟精彩句子】 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 本”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
8、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 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 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 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 “苏州园林”。 3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 “决不”可以吗?) “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 同点。 4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 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
9、,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 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6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 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 心脾。 【探究方法说明】 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1 .作比较:(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
10、榭的布局跟宫 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 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 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 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 颜色。” 2 .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 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 .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 在画图中’的。” 4 .举例子:
11、“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 .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 的图案美。” 【探究表达方式】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 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文章既眉 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 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 叙:(1)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 的景象。) (2) “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
12、华景象。) (3)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 的动人情景。) (2) 论:(1)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 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3)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 美学原理。) (4)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 种的艺术效果。) 【把握文章主旨】 细读课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 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 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步骤O
13、 课堂学以致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 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 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 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 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写 作 方 法 运 用 2 .语百准确,耐人寻味。 (1)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 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
14、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 彩。 (2)副词的运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苏州园林)极少 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 “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描写性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假山的平地突兀而起、 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写出池沼河道边沿的自然特色,“俯仰生姿” 写出高树和低树上下相望的风姿。 3.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 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50字左右)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 「亭子回廊不对称(自然之趣) 教 学
15、板 书 f四个讲究4 苏 州 国《 林 L细处注意V 假山配花木、活水配桥梁(自然美) 高低俯仰生姿(映衬美) I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美)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卜完美的图画 [色彩一淡雅美 环A '3/凝弱练案峥 步骤❺ 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步骤。 上课后教学反思 教 学 反 思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具备f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发展的学习主 体,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都应 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重视,我们应充分地尊重学
16、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善于 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应用恰当的形式,诱导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结果表达 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当学生对于前人所谓的“定论” 有了怀疑,不再人云亦云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是多元的, 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 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精神。 方法指导: 说明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的特征是指说明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性特点,大多指的 是这个事物突出的优点、好处、作用、意义等。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 句及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归纳。 素材积累: 苏州园林名人轶事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 由于高傲狂放, 缺乏礼貌, 被园 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 1917 年富商贝润生以 9 900 银元买下荒园, 又购得园东房宅, 增其旧址, 周 筑高墙,改大门在园东。园周环以长廊,廊墙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 祥诗碑等碑刻 71 块,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瀑布等景点。贝氏还在园东建祠堂 与义庄,园北建族校。贝润生花了 9 年时间重修狮子林。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