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式举升器的设计[液压][3.2T][汽车举升机]
双柱式举升器的设计[液压][3.2T][汽车举升机],液压,3.2T,汽车举升机,双柱式举升器,设计,3.2,汽车,举升机
SY-025-BY-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柏雅滨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07-7
指导教师姓名
臧 杰
职称
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双柱式举升器的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十分活跃, 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长一直在以2位数的速度攀升。预计未来的10多年里,中国的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以10%~15%的增幅攀升。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加速研究开发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将我国建成世界级汽车制造基地和销售基地,并逐步建立起汽车一条龙售后服务体系,关键是从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维修保养工具做起。开发研制汽车举升机产品适应了这种形势的需要。举升机在汽车维修养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整车大修,还是小修保养,都离不开它。在规模各异的维修养护企业中,无论是维修多种车型的综合类修理厂,还是经营范围单一的汽车维修店,几乎都配备有举升机。双柱托举接触车架式举升机是一个被广泛采纳的举升机,在最近几年所有新销售的举升机中,至少三分之二都是这种类型的。这种设计之所以很流行的原因:一就是这种举升机安装起来很快,不需要大范围的开挖,也不需要对维修厂的整体布局进行一些永久性的变动。二是功能的多样性,一台双柱托举接触车架式举升机几乎可以用来进行所有汽车的维修作业。这种举升机的悬臂和接触衬垫的布局,使得维修工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汽车的整个底部,进行车底的维修操作。双柱型汽车维修液压同步升降平台作为一种液压技术新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是利用现代液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来改善日益兴旺发达的汽车维修产业界劳动者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和维修成本, 提高汽车维修保养整体服务质量。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应用CAD软件绘制图纸。要求所设计的结构合理,计算准确。绘制的图纸和书写的说明书应符合规范要求。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1、设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布置,方案选择选择。(2.)液压部件计算、机械部件的计算。(3) 液压缸几何尺寸的确定。(4) 使用AutoCAD完成、零件图、装配图。(5) 编写设计说明书。
2、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熟悉举升器和CAD的有关知识。
(2)编写课题研究大纲和开题报告。
(3)举升重量3200kg,举升高度1700mm,总高度3450mm,总宽3350mm,立柱内宽2800mm,上升时间60s,下降时间30s,电源220v或380v50Hz。活塞杆上的工作阻力为36000N,行程850mm,活塞上升速度 =14.2mm/s(0.0142m/s),下降速度=28.3mm/s(0.0283m/s).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4)按进度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服从指导教师安排;完成的毕业设计格式规范;方案选择合理,具有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设计思路清晰,符合实际,图纸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内容完整。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折合4张A0总装图纸。
设计说明书1.5万字以上。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4周(3月24日~3月30日)
(2)参数选择方向确定,列文稿大纲 第五周(4月1日~4月7日)
(3)设计计算 第6、7周(4月8日~4月21日)
(4)完成设计说明书,完成图纸绘制 第8~13周(4月22日~6月1日)
(5)交稿,预答辩 第14周 (6月2日~6月8日)
(6)毕业设计(论文)审核、修改 第15、16周(6月9日~6月22日)
(7)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17周(6月23日~6月 29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 李宝顺,液压与气动,2005年第4期。
[2] 孙成通,液压传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
[3] 王守城,段俊勇,液压元件及选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4]张利平,液压传动系统及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4] 阳彦雄,李亚利,液压与气动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玉莲,液压和气压传动与控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6] 陈启松,液压传动与控制手册.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
[7] 李笑,液压与气压传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
[8]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9] 周洪,气动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10]姜佩东,液压与气动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左健民,液压与气动传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12]周士昌,液压系统设计图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13]路甬祥,液压气动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4]雷天觉,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15]朱梅,朱光力,液压与气动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6]张利平,液压与气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
[17] Rudolf Limpert,BRAKE DESIGN and SAFETY.Warrendale,PA 15096,USA;SAE,inc,1992
[18] Wang Liqing,Cai Bingzheng.Research on Integration,chanese Jornal of Aeronautics,2008(21):411-416.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