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专题七 专题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专题七 专题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专题七 专题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专题达标检测卷(七)教师备用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邻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 A.封建主要服从沙皇的命令 B.农奴在人身上受地主绝对支配 C.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负全责”“戴锁链”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应排除。 答案:B 2.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
2、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 ) 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 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统治 D.同情俄国农奴的处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残酷镇压。此后,他们大多被沙皇政府流放。 答案:C 3.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
3、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解析: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答案:B 4.农奴制度的腐朽,通过对外战争更加暴露无遗:沙皇希望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维护农奴制度,但却适得其反。由此可见,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亚历山大二世改
4、革的直接诱因。 答案:C 5.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解析:由“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可知,该贵族反对解放农奴,故选A项。 答案:A 6.“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该是
5、( ) 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并给土地 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当时俄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农奴主与农奴之间的阶级矛盾,为了维护统治,就应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农奴暴动。 答案:B 7.“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指( ) A.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B.封建主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 C.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 D.资产阶级和广大农奴的妥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废除了农奴制度,这实际上是
6、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 答案:C 8.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B.引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C.平息了农民暴动 D.促进了俄国近代化 解析: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反抗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于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故B项错误;由于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暴动事件有增无减,故C项错误;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转变,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9.下列对1861
7、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解析: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不应以改革者的阶级属性为依据。1861年农奴制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答案:A 10.下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 600 7 954
8、1879 187 42 000 51 937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1860—1879年,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阶段,再由表格数字变化可知A、B、D三项观点正确。表格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出C项观点。 答案:C 11.列宁说:“60年代的整个‘改革时代’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无论在法院还是在管理机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方自治机关,农民都得听从地主——农奴主的摆布。”这说明( ) A.农奴制改革是
9、失败的 B.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和侮辱 C.列宁不赞同废除农奴制 D.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还是没有人身自由 解析: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A项错误。C、D两项说法错误;列宁并非不赞同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 答案:B 12.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了原来的等级法院 ②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 ③实行公开审判 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俄国改革后,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10、农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13.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 B.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体制转变 C.加快了军队近代化,满足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D.逐步消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势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农民自下而上推翻贵族地主的统治,以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D 14.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
11、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解析: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没有经历王朝战争(德国)、独立战争(美国)和社会革命(英国),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5.“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
12、农奴制改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 (1856年3月19
13、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4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6分) 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中亚历山大的观点,“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
14、的祖国”,即他发动战争是为了消除宗教迫害,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和平。学生要调动所学知识从目的、结果和影响三个角度回答。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指农奴制,由此可以判断俄国统治者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第二小问要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提取答案;第三小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等方面评价。 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15、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
16、(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结合俄国当时落后的制度,可以得出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延缓了革命”可以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的角度回答;“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可以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角度回答。 答案:(1)国家:英国、法国。 理
17、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18.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
18、,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4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所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产生不同描述的原因是立场不同,第二小问可选择其中一方面回答,理由应从废除农奴制的影响分析。 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
19、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
20、们再不能强制施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860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
21、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4分)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4分) (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伟大的法令”指“二一九法令”,即废除农奴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2)问,“俄罗斯特殊性”,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农民未能摆脱对地主的经济依附。第(3)问,结合农奴制改革影响思考分析“它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答案:(1)影响:农民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解放时遭到沉重的掠夺,解放后的农民未能摆脱对地主的经济依附。 (2)经济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上层建筑:进行了部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但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3)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军事封建性,使之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