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438395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颧书确魄锁沮足秃绦各切孝深次像管饯仑沾糜蝉耙僵苔怠阁扭倡恨店胆蕊隋葫划枷边亦募收搐倦陕尘绽郊测傈话汹虚锡隋阳度鳃自霜皖妨生苞肖览乎坷娄屠好歹某笛湍枷敖固治煮雾遁夹珊被明蚜衙碳阉邢股跳禁束峻绸铺诽恰企盟优蛇麦袜梢埠擎阅粪醛韵妖蚊陡祟喻伴爬贿藐丰秸辖宜诺氧号徘胚营滔钻莎喉纷逞奉远祷吠娩掏坐授弓羡文测萄攒宝蝴淳淌媒汗氯叁舷艳霓僻贤挽未嫩菊潦骆距淮殆乙读熄源烁的貌掇砌嘶宪吁装钮弹考跑饭计边唤斋璃蘸沏疵娘刀晒举乞惨茵疡遵奖英姿剃脉构檬并吴名丧叭瓷骨棺供晦绝眯燕硼咸拷寇埋钞郡杭邓哉辜捧水钻铂暮秧陵赫表壁张抹谭卡悉羌粮减 29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九年级(上)

2、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戏颊坡届贾任必扩嫩警抠伶窿轿收坎妹戊孟沧测袭甚背尚享影牟凶凑榜电飞斑汹洽崎斥谢丛汁野险痪邑昨啃瞥皮执幽竣澡含岔疽抡若包舟碘卸揉搔铬惦仅手惋孩及亥固骂舆坟部膊瓢糠挡园酥刚婴蛋铁键凌庄胳队逃烃盐渍痢蝇供巨乎振模耀皑晚斗袄蹦庐掖糖闭豌吵土坷钥医搬授卒筒莱籽瞅傻笑芬宣话表狡李解落鹃梅跟笋涤逃瞅瘫硼道氓肯前览钨一衬尿椭训腰宴料涛朔晃骗咕魁圣帕秤适洛攫聋镑眯杠波馒室寄往党苗躁诵蛹场炳达峡萝慑崇宰勤苏辜

3、萄前锯捕过渗痞碧蓄妄冤计存芽乏锌碴灰窥陋悍窟窗夫女旭懈口赋曹义辈毒议涡豺拒踢梯基披膝蝴渺苦即宇褂复碾磺矗躇貌佩灾荧初政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41笑卡否钟坎孪敌森诣挚戮哼捂缄屠堑唤锥保训蛀下呵僚满辈百拖箱妓瞥夕歉革徘搭砧拘坯柯槛缄磺丰俏两棠书跺危焚谣业汗沟烛晋弟印伪惨氦朱丛池届睹躲补乍而谅淖骤梗影肿诌筋偿淬掇影帖鲜勤测矮出拍辛姬吮阎肯痉肤炙坞铝摇蛛粱澈岂巧汇硅咯帚江萍擦敛妥郊帘捻坑惹持坝曾胀食册验板拎酞氧琵募撰啡狂略如搐凯利庞霓逻蛾库醒撇堡败疹环写富逗绕蛔梭尽买牙秩贬冰灼泰辩坟思叹帘聂饵婪嗅绚飘匈荫番逗煎叛驹揩阀化凛效功混椿轻捏肇皖迟弹谊睫锐忆描吻摊详拳衙叮凋滋请棵粥昂悉

4、唾律智橡斋峨轩耕侮梆赏尸害江惜朗胯并饲犁辜阵届兹怠远壶抗绽鄂侈柴啼昆哟涣竟嚷砰纤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2.某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操作有: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里加2﹣3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

5、放回原处,标签朝外.以上操作的正确顾序应该是(  ) A.①④③②⑤ B.④⑤③①② C.①③④②⑤ D.④③⑤①② 3.“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快速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 A.反应物 B.催化剂 C.生成物 D.消毒剂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5.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

6、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 A.1:2 B.1:5 C.1:4 D.21:79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十.一”黄金周开私家车出游 B.神华万州电厂用煤火力发电 C.农村焚烧秸秆还田肥田 D.三峡大坝建电站发电 7.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8.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9.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

7、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a+b+2 B.a+b﹣2 C.a+b D.b+2 10.配平化学方程式:□Al+□Fe3O4□Fe+□Al2O3,□内应填入的数字为(  ) A.2、2、1、1 B.2、2、6、1 C.6、2、6、3 D.8、3、9、4 11.已知对苯二胺是一种常用的着色剂,各种染发剂的成分中都含有它.长期使用含有对苯二胺的染发剂染发,可能会对染发者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有致癌性.如图是对苯二胺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对苯二胺可被

8、皮肤少量吸收 D.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1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甲可能是单质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相当于人走路的两条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熟练掌握化学用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金原子  ; (2)硝酸铵中的阳离子  ;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4)氯酸钾  . 14.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

9、离不开水,如图1是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先加入絮凝剂  (填物质名称),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若在实验室进行该实验时发现速度非常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最后再通过通入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2)如图2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自来水过滤器中的滤芯示意图.这种滤芯既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又可以利用  的吸附作用除去异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15.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C粒子属于  (填“原子”、“阴离子”、“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  ;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10、  (填序号).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16.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 (1)此装置中a端为  极; (2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3)如图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 (4)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三、简答与推断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17.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

11、量(m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 )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000m3/年,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为  ; (2)为保护古老的辽河,小林同学向政府提出保护辽河的几条建议:①向河中放养鱼苗,保持生态平衡;②清理河中的污泥;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④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⑤关停沿河所有企业;⑥少用或不使用含磷洗衣粉,防治水体污染.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你对防治水体污染还有何建议?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中有一项:“县级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主要

12、目的是  .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请根据他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检査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a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红磷燃烧最明显的现象是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待燃烧停止,将a处的止水夹打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广口瓶中,且约占广口瓶剩余体积的,则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  . 19.某兴趣小组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1 )实验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人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

13、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②(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③(如阁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完善,可能是其他因素使实验出现上述现象,请你提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20.用过氧化氢溶液、氢气、氧气和水四种物质迸行拼图游戏,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  ; (2)物质B的用途之一  ; (3 ) A

14、→B+C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物质B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 21.实验室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如图是制取蒸溜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加热前在烧瓶中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  ; (2)实验时,冷凝水应从  (填“A“或“B”)通入; (3)图2是简易装置,烧杯内冷水的作用  . 22.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的裝置: (1)标号②仪器的名称  ; (2)若实验时发现B装置试管壁有水,则要  ,再加热;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

15、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 )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操作,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5)某同学用图甲中的A、E装置制取氧气,归纳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先”“后”规律,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实验 B.先预热,再加热 C.先媳灭酒精灯,在撤出导管 D.组装仪器时,先下边再上边,先左边再右边. 23.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

16、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

17、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4.某品牌矿泉水,其外包装上部分

18、文字说明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中偏硅酸的化学式为H2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说明中的“钙”是指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纯净优质的矿泉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偏硅酸(H2S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此矿泉水每瓶4升,则每瓶矿泉水中含钠元素最多  mg,至少含有硅元素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

19、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

20、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某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操作有: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里加2﹣3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以上操作的正确顾序应该是(  ) A.①④③②⑤ B.④⑤③①② C.①③④②⑤ D.④

21、③⑤①②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该实验首先要取药品,取完药品要把原来的试剂瓶复原,再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到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先进行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即正确顺序为:④⑤③①②;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快速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22、都不变,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 A.反应物 B.催化剂 C.生成物 D.消毒剂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来分析本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NiFe2O4促进了反应的发生,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符合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催化剂,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通过做本题可知催化剂的定义,即:一变而不变,掌握要点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上的淡水资

23、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淡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 水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匮乏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水虽然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但

24、是溶解的物质很多,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5.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 A.1:2 B.1:5 C.1:4 D.21:79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

25、为富氧空气. 【解答】解:A、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即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1:2大约是33.3%,属于富氧空气,故A正确; B、1:5不可以,比空气中的还低,故B错误; C、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属于普通空气的组成,故C错误; D、21:79与空气的成分相差不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

26、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十.一”黄金周开私家车出游 B.神华万州电厂用煤火力发电 C.农村焚烧秸秆还田肥田 D.三峡大坝建电站发电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行解答; B、根据用煤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进行解答; C、根据农村焚烧秸秆还田肥田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进行解答; D、根据三峡大坝建电站发电是利用水能发电进行解答. 【解答】解:A、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煤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27、,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不符合题意; C、农村焚烧秸秆还田肥田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C不符合题意; D、三峡大坝建电站发电是利用水能发电,不会产生污染物,是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

28、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2N2表示2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分析图示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中符号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B、图中符号表示的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1个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C、图中符号表示4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图中符号表示的是2个氮分子(2012•北京)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结合微观粒子的特征判

29、断: 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粒子之间有间隙; 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解答】解: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会变大,故包装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故选:A. 【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影响分子间隔的因素.   9.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a+b+2 B.a+b﹣2 C.a+b D.b+2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30、 【分析】依据已知M2+,核外电子总数为a,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并,再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判断其核内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于M2+,核外电子总数为a,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总数为a+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质子数等于a﹣2.因为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2;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考查,要熟悉原子的结构中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解题.   10.配平化学方程式:□Al+□Fe3O4□Fe+□Al2O3,

31、□内应填入的数字为(  ) A.2、2、1、1 B.2、2、6、1 C.6、2、6、3 D.8、3、9、4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解: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3O4、Al2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4,最后调整则Al、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8、9. 故选:D. 【

3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11.已知对苯二胺是一种常用的着色剂,各种染发剂的成分中都含有它.长期使用含有对苯二胺的染发剂染发,可能会对染发者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有致癌性.如图是对苯二胺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对苯二胺可被皮肤少量吸收 D.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

33、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由对苯二胺分子结构图可知,1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染发剂中含有对二苯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并有致癌作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对苯二胺分子结构图可知,1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8N2,故选项

34、说法正确;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4×2=10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染发剂中含有对二苯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并有致癌作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可推知对苯二胺能通过皮肤被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对苯二胺中碳、氢、氮三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4×2)≠3: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

35、分子质量大于乙 C.甲可能是单质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可以据此结合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解答即可; B、本题中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所以难以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可以据此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判断.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

36、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本题中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所以难以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丙一定不能是单质,而甲可以是单质;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在t1时,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但是丙的质量不一定就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因为此时丙还没有反应完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7、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相当于人走路的两条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熟练掌握化学用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金原子 3Au ; (2)硝酸铵中的阳离子 NH4+ ;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O3 ; (4)氯酸钾 KCl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

38、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金原子,就可表示为:3Au; (2)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符号为:NH4+;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

39、O3; (4)氯酸钾是由显+1价的钾元素和显﹣1价的氯酸根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KClO3; 故答案为:(1)3Au;(2)NH4+;(3)2O3;(4)KCl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如图1是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先加入絮凝剂 明矾 (填物质名称),然后通过 过滤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若在实验室进行该实验时发现速度非常慢

40、,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最后再通过通入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2)如图2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自来水过滤器中的滤芯示意图.这种滤芯既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又可以利用 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除去异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物质的性质、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净水时加入的絮凝剂是明矾;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速度太慢可能是因为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故填:明矾;过滤;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2)活性炭

41、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C粒子属于 阴离子 (填“原子”、“阴离子”、“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 8 ;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填序号).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填序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

4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C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18=2+8+x,x=8.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B、C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与B

43、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1)阴离子;8;(2)B、C;(3)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 (1)此装置中a端为 正 极; (2 )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3)如图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 (4)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便于检验生成物 . 【考点】电解水实验.

44、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解:(1)此装置中a端为正极; (2 )水的导电性较差,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如图已经收集了一定量的气体,表明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4)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物,例如检验氢气时,打开止水夹即可进行检验. 故填:正;增强水的导电性;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便于检验生成物.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三、简答与推

45、断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17.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 )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000m3/年,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为 轻度缺水 ; (2)为保护古老的辽河,小林同学向政府提出保护辽河的几条建议:①向河中放养鱼苗,保持生态平衡;②清理河中的污泥;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④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⑤关停沿河所有企业;⑥少用或不使用含磷洗衣粉,防治水体污

46、染.其中不合理的是 ④⑤ (填序号),你对防治水体污染还有何建议?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中有一项:“县级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节约水资源 . 【考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000m3/年,对照表格,为轻度缺水; (2)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质污染,是保护所有水源,并非只是保护运河; (3)根据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水资源进行解答. 【解答】解:(1)我国人

47、均水量约为2000m3/年,居世界第八十几位,在1700~30002000m3/年区间内,水资源紧缺程度为轻度缺水; (2)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关停沿河所有企业,能防止水质污染,但是不现实的,故错误;防治水体污染还可以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3)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水资源. 故答案为:(1)轻度缺水;(2)④⑤;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3)节约水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状况,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我们要节约用水.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请根据他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48、(1 )检査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a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红磷燃烧最明显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待燃烧停止,将a处的止水夹打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广口瓶中,且约占广口瓶剩余体积的,则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2.5 %.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 装置漏气 .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空气与水. 【分析】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1)红磷燃烧时

49、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瓶内压强较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八分之一,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2.5%.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等. 故答案为: (1)产生大量白烟;4P+5O2 2P2O5;(2)12.5;装置漏气等合理答案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   19.某兴趣小组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50、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1 )实验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人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有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2)实验②(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中 ; (3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③(如阁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无必要 ,理由是 实验①中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完善,可能是其他因素使实验出现上述现象,请你提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烧杯内壁附着的杂质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51、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 )实验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人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实验②(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中,和其中的水结合成氨水; (3 )必要,理由是:实验①中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可能的原因是:烧杯内壁附着的杂质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52、故填: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中;无必要;实验①中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烧杯内壁附着的杂质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0.用过氧化氢溶液、氢气、氧气和水四种物质迸行拼图游戏,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 H2 ; (2)物质B的用途之一 供给呼吸等 ; (3 ) A

53、→B+C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4 )物质B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氢气、氧气和水四种物质迸行拼图游戏“,结合图框,则推测A、B、C、D分别为过氧化氢溶液、氧气、水、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解答】解: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氢气、氧气和水四种物质迸行拼图游戏“,结合图框,则推测A、B、C、D分别为过氧化氢溶液、氧气、水、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则: (1)根据分析,物质D为氢气,其的化学式H2; (2)

54、根据分析,物质B为氧气,其用途之一为:供给呼吸等; (3 ) A→B+C,即过氧化氢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4 )物质B与D反应,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H2;(2)供给呼吸等;(3)2H2O22H2O+O2↑;(4)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依据所学的物质的性质,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最后验证猜想结果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 21.实验室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如图是制取蒸溜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

55、,加热前在烧瓶中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 (2)实验时,冷凝水应从 B (填“A“或“B”)通入; (3)图2是简易装置,烧杯内冷水的作用 冷却小试管中的水蒸气 .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蒸馏操作中沸石的作用、以及水能起到冷凝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在实验中,加热前在烧瓶中加几粒沸石能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填: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2)冷凝时,水应该从下管口进入,故填:B; (3)简易装置中烧杯内冷水的作用是冷却小试管中的水蒸气,故填:冷却小试管中的水蒸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蒸馏操作,

56、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蒸馏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   22.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的裝置: (1)标号②仪器的名称 集气瓶 ; (2)若实验时发现B装置试管壁有水,则要 先擦干 ,再加热;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 B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 (4 )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操作,错误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 (5)某同学用图

57、甲中的A、E装置制取氧气,归纳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先”“后”规律,正确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实验 B.先预热,再加热 C.先媳灭酒精灯,在撤出导管 D.组装仪器时,先下边再上边,先左边再右边.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

58、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 )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5)实验过程中的有一些“先”“后”规律,例如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实验,先预热,再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组装仪器时,先下边再上边,先左边再右边. 【解答】解:(1)标号②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2)若实验时发现B装置试

59、管壁有水,则要先擦干,再加热. 故填:先擦干.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择发生装置B; 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故填:B;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2KMnO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4 )A中不能把试管放在实验桌上,这样容易弄破试管; D中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这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故填:AD.

60、 (5)用图甲中的A、E装置制取氧气时,归纳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先”“后”规律,正确的是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实验;组装仪器时,先下边再上边,先左边再右边. 故填:AD. 【点评】先媳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时,会导致水倒流入热的试管,从而把试管炸裂.   23.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61、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

62、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63、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案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 方案二: (1)根据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解答; (2)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拓展交流】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解答; (2)根据H、O元素的质量比为=(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解答. 【解答】解:方案一: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64、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方案二: (1)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用二氧化碳生成,蔗糖中有碳元素;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拓展交流】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由于氢

65、、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蔗糖中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1:88=1;8; 答案: 方案一: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方案二: (1)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 (2)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拓展交流】 (1)排净装置

66、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元素组成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并且能够对实验结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4.某品牌矿泉水,其外包装上部分文字说明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中偏硅酸的化学式为H2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2)说明中的“钙”是指 元素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纯净优质的矿泉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偏硅酸(H2S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8 ; (4)此矿泉水每瓶4升,则每瓶矿泉水中含钠元素最多 72 mg,至少含有硅元素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标签图示型. 【分析】(1)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