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475693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 第一章 (一) 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展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 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 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 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 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围。 2、 规工资制度。 3、 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 4、 转移性支出 (四) 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 市场垄断 2、 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

2、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如此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本钱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

3、其生产本钱,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本钱,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本钱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本钱〔收益〕的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制外部效应的缺陷。 4、 收入分配不公平 5、 经济波动 (五)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 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手段 ① 宏观调控 ② 立法和行政手段 ③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④ 财政手段 2、 政府干预失效 ① 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4、,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 ② 政府失效的表现: Ÿ 政府决策失误 Ÿ 寻租行为 Ÿ 政府提供信息不与时甚至失真 Ÿ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六)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分类: ①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 ②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 ① 私人物品: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

5、: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② 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第一特征)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本钱的增加;或公共物品的边际本钱为零。 (第二特征) 公式表示: 纯私人物品: Xj:商品的总量 xij:第 i 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 此公式明确: Ÿ 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

6、的消费(拥有)数量之和; Ÿ 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 此公式说明: Ÿ 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n+j Ÿ 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3、 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 ① 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 ② 具有非竞争性,不具备非排他性 ③ 具有非排他性,不具备非竞争性 ④ 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² 过分拥挤或外部效应引起 ² 花园(正外部效应) 4、 物品(产品)的类型 ① 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② 纯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③ 公共资源 Ÿ 不存在消费

7、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Ÿ 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的限定条件,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 Ÿ 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受益)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本钱。在产生拥挤时,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本钱不再为零,而是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本钱。 ④ 俱乐部物品: Ÿ 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Ÿ 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通过限定消费资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但在部是共享的,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另外

8、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 Ÿ 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是不完全的,在部又是共享的,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人受益的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员的受益。 Ÿ 这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相交叉,形成“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 (七) 公共需要的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异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需付出代价(缴税或付费);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章 (一) 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 定义: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展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分类: 1

9、、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新收支分类和预算设置原如此: Ÿ 公开透明 Ÿ 借鉴国际经验 Ÿ 便于操作 2、 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的分类 Ÿ 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①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② 外交支出 ③ 国防支出 ④ 公共安全支出 ⑤ 教育、科技、文体传媒支出 ⑥ 社会保障支出 ⑦ 医疗卫生支出 ⑧ 节能环保支出 ⑨ 交通运输支出 …… Ÿ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 ① 经常性支出 ② 资本性支出 ③ 净贷款 Ÿ 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 ① 购置性支出 ② 转移性支出 Ÿ 按政府职能分类 ① 经济性支出 ② 社会性支出 ③ 维持性支出 (二

10、)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满足社会需要的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 1、 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公共提供-政府供给 Ÿ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是政府本来应当承当的职责; Ÿ 另一方面,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本钱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2、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Ÿ 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 准公共物品分类:可拥挤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 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① 公共提供方式; ② 市场提供方式; ③ 混合提供方式。 3、 混合提供方式: ① 政府授权经营;——自然垄断行业

11、 ② 政府参股;——大型根底设施项目 ③ 政府补助。——教育、公共卫生、高新技术研发 4、 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我国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实践 ① 公路的“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方式 ② 公共项目采取“BOT〞方式 ※ BOT:Build〔兴建〕、Operate〔营运〕、 Transfer〔转移〕。其为将政府所规划的工程交由民间投资兴建并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由政府回收经营。 ※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根底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根底,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

12、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三) 公共定价 1、 什么是公共定价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如此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确实定。主要包括: Ÿ 纯公共定价 Ÿ 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2、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① 平均本钱定价法 在保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前提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② 二部定价方法 定额定价与从量定价结合 Ÿ 定额定价——根本费 Ÿ 从量定价——从量费 ③ 负荷定价法 针对不同时间

13、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电力、自来水、 (四)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1、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根本原如此 ① 3E原如此: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的原如此; ② 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如此; ③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如此; ④ 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如此。 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① 规模效益指标体系 Ÿ 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占GDP的比重=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当期GDP×100% Ÿ 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贡献率=当期GDP的增加值/

14、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100% Ÿ 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当期公共物品总额/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100% ② 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Ÿ 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财政支出的比重=当期本级财政支出总额/当期本区域财政支出总额×100% Ÿ 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当期某类支出总额/当期财政支出总额×100% Ÿ 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当期某项目支出总额/当期类别支出总额×100% ③ 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 Ÿ 支出项目的本钱收益率=期间支出项目的经济收益/期间项目支出总额×100% Ÿ 财政资源使用成果率=财政支出项目成果/财政项目支出总额×100

15、% ④ 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 Ÿ 履行职能的标准本钱率=履行某项职能的实际本钱/履行某项职能的标准本钱×100% Ÿ 政策目标(计划)完成率=政策目标(计划)完成数量/政策目标(计划)数量×100% 第三章 (一)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①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绝对数指标 财政收支 相对数指标——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 ② 反映财政支出规模与其变化的指标〔P 51〕 (二) 瓦格纳法如此 ① 工业化经济的开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家扩。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②

16、维持性支出:工业化-市场扩-市场管理 经济性支出:工业化-外部性-政府干预 社会性支出:工业化-收入提高-需求的收入弹性 (三) 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 1、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① 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开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与中长期开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② 政治性因素。 Ÿ 政局是否稳定 Ÿ 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Ÿ 政府干预政策。 ③ 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与城镇化等因素。 2、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① 部门支出效益 ② 单位支出效益 ③ 项目支出效益 (四)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开展阶段论 1、 经济

17、开展阶段论 用经济开展的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转移支出分别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开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Ÿ 经济开展早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① 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局部比重很大,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②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根本需要,如吃、穿等,因而对政府的公共性消费支出需求不大。 ③ 这一时期主要考虑经济的开展速度,因而转移性支出不大。 Ÿ 经济开展中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① 政府用于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增加,其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相应上升。 ② 此时私人资本积累开始上升,

18、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就会下降,从而公共投资支出在GNP的比重下降。 ③ 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转移性支出开始增加。 Ÿ 经济开展成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① 这一时期的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呈增长势头,表现为一种对私人消费品的补偿性公共投资。但从总体上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 ②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③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会大幅度增加。 第四章 (一) 财政民生性支出包含的种类 ①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② 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支出 (二)

19、 影响行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Ÿ 外在因素:① 财政收支水平 ② 经济开展水平 ③ 物价指数水平 Ÿ 在因素:① 政府机构膨胀 ② 财政秩序紊乱 ③ 预算编制不合理 ④ 只管支出不管绩效 (三) 教育支出的属性与提供方式 1、 教育、科技支出和医疗卫生的属性 ① 将教育、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作出直接的贡献。 ② 从长远看,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它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2、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Ÿ 教育分初、中、高几个层次 Ÿ 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物品 。

20、 Ÿ 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 (四) 医疗卫生支出需要政府介入的理由和围 1、 理由 ① 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产品 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卫生防疫)、卫生信息等。 ② 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提供前提,卫生保健是一种人人应有的权利 防止“贫困的循环〞 ③ 弥补商业保险应对疾病风险的“失灵〞 逆向选择 Ÿ 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 ① 政府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根底设施不完善,缺乏应急机制;医疗机构实行创收机制,以药补医,公益性严重淡化。 ② 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根本卫生医疗保障制度,

21、社会医疗保险开展滞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 ③ 城乡、区域和不同阶层之间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扩大。 ④ 医疗和医药费用上涨,居民个人负担加重,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2、 围:① 公共卫生服务 ② 根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 (一)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开展的重要动力 Ÿ 社会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局部组成,因此,投资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Ÿ 投资需要购置生产资料、添置生产设备,所以,增加投资可以刺激生产资料或设备生产的增长; Ÿ 投资中的一局部将转化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所以增加投资又可

22、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二) 政府投资的围、特点、决策标准 1、 围 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 Ÿ 根本建设科目反映各级开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藏、土地和无形资产,以与购建根底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Ÿ 其他资本性支出是反映非各级开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上述的支出。 2、 特点 ① 政府投资: Ÿ 政府投资可从社会效益与本钱角度评价、安排,可微利甚至不盈利; Ÿ 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无偿(税收),有能力进展

23、大规模投资和长期投资; Ÿ 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 ② 非政府投资: Ÿ 非政府投资追求微观盈利; Ÿ 非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经济个体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投资规模有限、投资周期较短; Ÿ 非政府投资难以优化投资结构。 3、 决策标准 (三) 根底设施的特点 1、 根底设施为不同的生产者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 “公共物品〞 2、 根底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的投资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单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项目的建设。 (四) 根底设施的提供方式 1、 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三峡枢纽

24、、南水北调工程、航天事业 2、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本钱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本钱。 ——收费公路、高速公路、桥梁 3、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小型机场建设 4、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污水治理 5、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Build-Operate-Transfer ——桥梁、隧道等 Ÿ 特点 ① 根底设施从总体上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 ② 根据外部效应大小采取不同的提供方式 ——农村公路、大型水利设施 ——城市街道、给排水工程 ——长话电讯、燃气 ③ 开展中国家的大型根底设施建设一般

25、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方式。 (五) 政府必须介入“三农〞的理由 1、 “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 ① 市场经济下,财政应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功能,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② 凡具有“外部效应〞以与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如此上都应由政府承当。 ※“外部效应〞的案例:一项科研成果的推出,将会使全部运用这项成果的农户受益,但从事这项科研活动的单位却无论如何不可能将这项科研成果所产生的全部收益据为己有。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利益是“外溢〞的,但是,进展这项科研活动所需的一切费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当 2、 “三农〞投

26、入的特殊性 ① 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 ② 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开展的积累。 ③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供给波动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需求却相对稳定。 ④ 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使得农业危机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市场加以克制,这进一步又会强烈地干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六)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政策的措施 ① 全面取消农业税。 ② 财政补贴。 ③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④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27、 第六章 (一) 社会保险的定义 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收取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根本生活一种制度。 (二) 社会保险必须由政府提供的理由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在稳定器〞的作用; 3、 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根本的经济保险。 (三) 社会保险制度包含的容 1、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开展 ① 我国社

28、保制度与国企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 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局部基金制运作模式 ③ 积极推进广阔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 ④ 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 ⑤ 立法通过并实施社会保险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付诸实施。 2、 养老保险 Ÿ 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而在劳动者进入老年后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 Ÿ 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项目。 Ÿ 中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根本养老保险费筹集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社会统筹不超过

29、20%,个人账户8% 3、 失业保险 ① 含义:指政府和社会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而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的制度。 ② 经济效应: Ÿ 道德风险问题→失业者比在没有保险时花更多的时间找工作 局部失业者倾向于在失业概率很大的行业中就业 Ÿ 失业保险增加失业持续期→失业者花更多时间找工作,可能有利于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 4、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防止浪费。 5、

30、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① 社会救济 Ÿ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险 Ÿ 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Ÿ 农村“五保户〞救济 Ÿ 灾民救济 ② 社会福利项目 Ÿ 工伤保险 Ÿ 生育保险 6、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四) 社会保险和财政补贴的异同点 Ÿ 一样点 1、 两者都具有无偿性 2、 两者都是转移性支出 3、 两者都能给领取者带来实际收入和经济状况的改善 Ÿ 不同点 1、 财政补贴与价格变动有关,社会保险不影响价格 2、 财政补贴影响资源配置、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而社会保险不影响 (五) 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Ÿ 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 1、 财政补贴的首要

31、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 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 3、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 消除“排挤效应〞。 5、 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Ÿ 财政补贴使用过度的消极效应 1、 财政补贴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总体上削弱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2、 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可防止的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地加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3、 长期过多过广的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相应地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的围。 4、 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扭曲合理消费结构,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六

32、) 税收支出的形式 1、 税收豁免 在一定的时期,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2、 纳税扣除 准许企业把一些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3、 税收抵免 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符合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4、 优惠税率 对符合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 5、 延期纳税 “税负延迟缴纳〞,系允许纳税人对那些符合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 6、 盈亏相抵 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

33、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局部税款。 第七章 (一) 财政收入的定义、分类 Ÿ 定义: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Ÿ 分类: (二)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开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① 经济开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上下 ② 经济开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根底性的制约 ③ 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兴旺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④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2、 分配政策

34、和分配制度 ① 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② 经济开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展调节的可能性。 3、 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① 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 ② 现行税收制度 (三) 政府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1、 收费的性质 理论上说,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user charges〕。 2、 收费的特殊作用 弥补市场失灵,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第八章 (一) 税收的“三性〞 1、 强制性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 无偿性 国家

35、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无偿性是相对的,指的是不能直接、立即、均等获得补偿。 3、 固定性 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与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即 征税有一定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 税率的分类与特征 Ÿ 定义: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 Ÿ 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Ÿ 特征: (三) 税负转嫁的定义、方式 Ÿ 定义: 1、 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置者或 供给者的一种经

36、济现象。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2、 税收负担:由于税收不具有直接返还性,各经济实体〔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与从政府得到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对等的联系。因此,从各经济实体的角度来看,纳税〔负税〕就是一种纯粹的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税收负担。 Ÿ 方式: 1、 前转方式: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置者。 生产企业 → 批发商 →零售商 →消费者 2、 后转方式: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原材料生产者 ←原材料供给商 ←生产企业 3、 其他转嫁方式:混转或散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等。 (四)

37、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Ÿ 供给弹性:指供给曲线的斜率,一般来说,供给弹性与税负转嫁呈反向运动,即供给曲线越平坦,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是趋向由买方负担,反之如此反是。 Ÿ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指需求曲线的斜率,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也是呈反向运动,即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平坦,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是趋向由卖方负担,反之如此反是。 3、 课税围宽广的商品税负交易转嫁,课税围狭窄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 4、 对垄断型商品课

38、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五) 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 (六) 营改增的原因以与营改增的影响 ① 统一货物劳务税制,优化税制结构。纳税人提供货物和劳务将统一缴纳增值税, 从税制建设角度看,简化了税种、统一了税制; 从企业角度看,简化了企业税务管理,降低了遵从本钱。 ② 将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导致的重复征税问题,消除了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税负。 ③ 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服务业与工业深度融合开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④ 通过促

39、进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拓展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开展空间,有助于催生大量从事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的小微企业。 ⑤ 对出口服务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的政策,将有利于增加我国企业提供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服务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第九章 (一) 国债的定义、种类 Ÿ 定义: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政府在国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畴。首先,其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其次,其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畴,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Ÿ 种类

40、: 1、 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分为国家债和国家外债。 2、 按照债券是否流通,可以将国债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3、 按照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4、 按照期限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国债 (二) 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的区别 (三) 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 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1、 国债负担率=累积国债余额/ 年度国生产总值 (警戒线20%) 2、 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国生产总值(警戒线3%-10%) 3、 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 (警戒线15%--20%) 4、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 (警戒线

41、8%--10%) 我国目前国债规模的具体情况: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度高。 (四) 国债的发行方式、还本方式 1、 国债发行的方式: ① 直接发行方式。 发行主体直接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销售国债 ② “随买〞方式/“连续发行方式〞。 发行主体不预先确定发行条件,而是委托销售网点和代理销售机构相机确定,且可随时调整发行条件,调节发行流量。 ③ 承购包销方式。 由发行主体与承销人共同协商发行条件,签订承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由承销人向投资者分销。 ④ 公募招标方式。 通过金融市场公开投标、招标确定发行条件。投标、招标方式也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确定发行条件,具有较强的适

42、应性和生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导发行方式。 Ÿ 目前我国国债发行方式是一种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 承购包销方式:凭证式 招标发行方式:记账式 ① 缴款期招标 ② 价格招标 荷兰式:单一价格 美国式:多种价格 ③ 收益率招标 2、 国债的还本方式 : ① 分期逐步偿还法 ② 抽签轮次偿还法 ③ 到期一次偿还法 ④ 市场购销偿还法 ⑤ 以新替旧偿还法 Ÿ 还本资金来源 : 〔1〕设立偿债资金 〔2〕预算列支 〔3〕举借新债 第十章 (一) 国家预算的分类以与我国所属的分

43、类 Ÿ 国家预算的分类: 以预算形式的差异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异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Ÿ 我国所属的分类:分项增量法、零基预算法 (二) 预算的原如此 (三) 推进依法理财、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的方法 1、 编制部门预算 ① 部门预算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 ② 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 2、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①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置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44、 ② 实施《中华人民国政府采购法》。 3、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与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给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展全面的监控制度。 4、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①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视水平。 ②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与其进一步完善。 (四) 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屠宰税、筵席税、牧业税。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75%:25%〕、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60%:40%〕、资源税〔海洋石油归中央〕、证券交易印花税 〔94%:6%〕 29 / 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