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225313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人教版 一、 教学课题 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3.体会送别诗的不一样情怀。 二、 教材分析 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

2、力。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认为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的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本课的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大致按照“明诗题──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熟,然后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

3、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教学难点:感悟诗境,体会诗情,指导朗读。 三、 教学方法及流程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本课流程如下: 1.常识学习 (1)了解学习目标及其重难点。 (2)走进作者 (3)诵读古诗 (4)了解诗意 2.自主学习 (1)诵读古诗,体会诗意。 (2)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3.合作探究 理解古诗诗意。 4.问题解读 通过诗意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5.拓展训练 诗人李白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几首送别诗,想想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 四、

4、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同学们静静的听。(出示课件,配乐)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

5、名诗诞生了……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常识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及其重难点。 (1)走进作者 (2)诵读古诗 (3)了解诗意 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引导自学 1、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那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出示课件) 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 再指名读。 3、 师:看的出来,同学们的预习非常认真。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吗? (出示课件)我们学习古诗可以从这五方面入手:解诗题。知诗人。明

6、诗意。会诗情。享诗境。 (二) 解诗题 1、师: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李白要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 2、师:黄鹤楼知道吗?(板书:黄鹤楼)说说看。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3、师:广陵是哪?(板书:广陵) 4、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出示地图)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5、师:同学们一定会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三)知诗人。 1

7、、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来说说你了解的李白?(出示)我们看看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是怎样来写李白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还有许多赞美李白的古诗,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搜集。 (四)明诗意。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桌互读,注意纠正字音。(出示课件) 1.指名读。(他读得节奏感非常好,谁再来读读?) 2.指名读。(读得非常有感情。) 3.四人小组自主学习诗意。 合作探究 师:现在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古诗的理解,尤其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想法。 (五

8、、)悟诗情,享诗境。 1.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了解诗意来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师: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2. 师: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烟花 三月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这里的三月呢? 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繁花锦簇……)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老师相信你们的语言会更美,齐读这两句诗。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置身于烟花三月的美景之中,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3.

9、 师: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诗人却却无心赏景,那是因为—— (生 :他的好友孟浩然要走了。) 师:孟浩然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望什么啊?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生:孤帆。 师: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诗人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出示诗句)(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

10、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你再试试。齐读。 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师板画。)李白还在望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出示诗句)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师板书:依依惜别)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 师: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和天际流了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一二组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让我们一起送

11、孟浩然。(生读)这是豪壮的相送。 师: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生读)这是柔情的相送。 4. 导读: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没了可情未了啊!此时,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 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说:(预设)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我们可以一起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吟诗作画。师:那是多么惬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滚滚长江东水。师:情深意长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么能开心呢?

12、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暂。师: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 师:(板书)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生齐读。 板书设计 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 依依惜别 附送: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龙 2教案 北京版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

13、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一些有关龙的传说。 2.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与龙的传说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写龙与赞颂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学会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用课

14、文插图引入新课 1.你对龙的了解、认识。 2.你了解的中国和龙有什么关系呢?(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扫除障碍 (一)解决认读问题: 1.学生借助生字表和字典、词典,自己读课文,要读正确。 2.认读生词。出示词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连绵不断 崇山峻岭 生机勃勃 直上云霄 旭日东升 春风化雨 万象更新 秦始皇 八国联军 老龙头 呼啸 葱茏 粗犷 雄浑 深渊 呼风唤雨 喷涌而下 飞腾 搏击长空 英姿勃勃 3.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节呀? 4.请每个大组的同学各读一节,检查自读的情况。 强调读音:露

15、lù(多音字) 峻jùn 亚yà 粗犷 雄浑 (二)解决理解问题—理解词语的意思,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理解。 3.出示图片: 万里长城、长江三峡、京九铁路、三北防护林、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1)观察、师生讲解相关事件、谈看后的感受 (2)读小节的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4.查词典理解: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理解不了的自己查字典。 崇山峻岭 生机勃勃 万象更新 粗犷 雄浑 呼风唤雨 英姿勃勃 指导解词、选词义的方法:对于词典中没有

16、完整词语意思的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如“万象更新”可以先查“万象”的意思,再查“更新”的意思,然后把两个意思合二为一,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 三、了解课文 1.结合词语的意思读每小节的内容,思考每小节通过些什么来说明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a.停顿 b.心情 c.表情 d.带动作 e.咬字准确 f.速度 四、作业 搜集有关中国发展和龙的资料;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热爱中华民族、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历

17、史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汇报交流关于中国的发展和龙的资料。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龙”的了解。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 4.汇报:通过( )的话我知道( )。 (1)重点指导4-6小节的学习方法: 自读小节内容,思考本小节与龙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来说明的?体现了龙的什么特点? 从内容中你联想到了你身边的哪些事情?你的感受。 (学生说:学校的变化—教室环境、电教设备、取暖设施;人们的衣食住行;村庄的规划改建;国家大事—交通

18、运输、农村城市化建设、经济发展免农业税农村学生学习费用、xx年奥运会的举办……这些都在证明中国正在发展、前进、强大。)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汇报同时指导朗读。 (3)出示图片、结合中国大事件的事实讲解(京九铁路全线贯通、长江大坝的竣工、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加深对第4.5.6小节内容的理解,指导背诵。 (中心:从万里长城、长江三峡大坝、京九铁路、三北防护林、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火箭发射、神州六号飞船的试验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飞速发展有如一条巨龙正在腾飞。中国就是这条腾飞的巨龙,我们应为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4)引导学生从这一系列

19、的事件中体会到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所体现出的“龙的精神、龙的气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团结上进的民族精神。 (5)指导朗读,体现出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特别强调: 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②他说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卧在崇山峻岭,它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 结合图片理解崇山峻岭,用崇山峻岭造句。 ③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它生机勃勃无比年轻。 生机勃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造句 ④中华巨龙已经腾飞, 它英姿勃勃让全世界震惊! 5.小结:通过了解,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质疑 四、作业 用“崇山峻岭 生机勃勃”造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发展 龙 中国 前进 世界震惊 强大 教学反思: 咱们的孩子对身边的大事件漠不关心,知识面太窄,知道得太少,不关心时事,因此口语表达、课文的理解不深刻,语言也就不能自如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