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
-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在本单元之前,通过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的本质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已经知道了一.
-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3学会判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4结合生活实际,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以转化.过程.
-
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课 题:酸的性质说 明: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推导稀硫.
-
第九章学习 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整理归纳本章的知识体系.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和化学语言总结第九章知识.学习能主动交流讨论表.
-
1 硫化亚铁FeS是一种黑色块状固体,把稀硫酸滴在硫化亚铁表面,会产生硫化氢H2S气体,同时还生成硫酸亚铁FeSO4;实验室常用这个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
-
重庆五十七中化学电子教案人教版化学组时间:20072008学年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材分析: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单元知识网络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2原子的构成 直接构成原子物质3各微粒的关系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
-
中考资源网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复习目标1.化学研究的内容,绿色化学的含义及应用.中考资源网2.变化与性质的考查.中考资源网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变化与性质的区分.中考.
-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正核内质子数带 电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28212原子不带电电 原子核负带 电第一电子层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
-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的能源,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用探究性实验学习3情感态.
-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第二轮第三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一考标解读: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
-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学习目标: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中考资源网 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
-
燃料和热量从容说课本课题主要学习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天然气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虑到本单元中的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所以,在内容安排上,教师将本课题中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放在了拓展性课题中进.
-
厨房处处有化学 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必须与生活实联系起来,让僵硬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教材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我充分.
-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2.了解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3.会根据燃烧的条件探讨灭火的原理学习重点1.了解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预习导学1.回忆镁.
-
重要的酸教学目标 1.认识三酸及常见的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酸碱盐的含义.3.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通性.4.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技能及观察分析归纳.
-
第1课时 性质活泼的氧气课时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2了解氧气的主要性质和主要用途.3了解CPSFeCu蜡烛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实验注意事项.4会设计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5学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2.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消毒酒精中酒.
-
生活中的酸和碱课时安排1课时课题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课型新授教学目的知识: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2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