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教案
《16-黄山奇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黄山奇松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一)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二)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 、 、 、 (生回答),PPT 出示“四绝”,看了这四绝,你有什么感受? 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情有独钟) 3、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 二、 激情导读,感受奇松,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2、 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3、 文中是怎么写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 (2)交流总结:位置奇、形态奇、精神奇 4、 大家说得真好,想看看真的迎客松吗?(PPT出示迎客松) (1) 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是名副其实。 (2) 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3) 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4)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5、 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点拨: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通过猜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6、 除了这两棵奇松,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7、 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3、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四、 欣赏了黄山这么多美丽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昨天刚接到的一个任务: (PPT出示:学写广告词: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通过广告词的设计,巩固运用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五、 总结课文:同学们,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回家后,做个小导游,将黄山奇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兴许你的精彩介绍会吸引爸爸妈妈,那么,明年的黄山就成了你的快乐所在地啦。 六、 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美术课上,我们将举行一次黄山松画展)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神奇 秀美 16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引入情境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看,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雾起云腾,似海不是海,似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黄山“天下第一奇山”名副其实啊! 出示: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理解:情有独钟 设疑: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告诉大家,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小节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比较: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 顺序能不能颠倒? 3、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黄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一奇在模样 姿态优美 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读好这个词 郁郁苍苍 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 女生齐读)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伴随着改革开放,它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 (不屈不挠 生机勃勃 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补充故事:邓小平逝世,黄山松为他送行。邓小平逝世时,央视精选画面为邓小平送行,迎客松能担此重任,可见其地位高,意义之大。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学到这儿,你再来读课文,就会对迎客松更多一份赞美、敬重、仰慕 齐读 (或将角色感情带进去,想象不同的身份读,如导游、游客、黄山主人等,或欣赏,或自豪,或惊讶,或陶醉)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出示:因为黄山以 、 、 、 “四绝”,所以人们把黄山誉为“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 。) 2、“情有独钟”你怎么理解? 二、设疑导入新课。 1、黄山“四绝”中,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它们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咱们就一起去探个究竟吧?(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就必须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哪是最佳观赏点呢?(玉屏楼)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理解“黄山绝胜处”。(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因为楼前悬崖上有“三大名松”)那个词语让你觉得玉屏楼的确是“黄山绝胜处”?(当然) 3、站在玉屏楼前,举目四望可以看到那些奇松?(图文结合) 说话练习:站在玉屏楼前,举目四望,我看到了 松,它 。 ( 1)“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看插图)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神奇?(迎客松姿态优美……) 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出示图片)观察“遒劲”,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看到“郁郁苍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谁能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谁能说得具体一些?(生长在岩石缝中,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他连根拔起;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雷电气势汹汹冲它狂吼,似乎要将它劈成两半;火辣辣的太阳要将它烤焦;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的身上,恨不得把它压垮;凛冽的寒风要将它冻僵。)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迎客松依旧傲然挺立在悬崖上!它越战越勇,更加挺拔。你是一个游客,看到这株令人称奇的迎客松你想说什么?(......) 大家说得真好,你知道哪棵是迎客松吗?(指插图迎客松)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是名副其实。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奇”在哪里?交流: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陪:正对、站在那儿、陪同游人) 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 (3)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作者描绘送客松突出的是一个“送”字,你从那些词语看出来?(伸出、依依不舍、告别) 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的盆景”似乎有些矛盾?(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奇不奇? 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我们一同去观赏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获取了那些信息?(黄山松千姿百态,黄山松装点着黄山) 段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列举的省略,告诉人们黄山松的姿态数不胜数) 再读最后一句,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难怪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 今天回家后,做个小导游,将黄山奇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兴许你的精彩介绍会吸引爸爸妈妈,那么,明年的黄山就成了你的快乐所在地啦。 四、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找找与黄山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再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迎客松热情欢迎 16 黄山奇松 陪客松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送客松依依不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把握奇松特征。 2、 精读课文,感悟蕴含情谊。 3、 品读课文,表达赞美之情。 一、 初探“奇” 1、 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 2、 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 3、 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 二、 再探“奇”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 这三大名松。 1、 (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 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2、(出示迎客松图片)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幻灯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迎客松奇在哪?生根据内容谈理解。把你们的理解读进句中。 3、人们这样评价这棵松:(生齐说) (幻灯片)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师介绍)迎客松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堪称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的形象体现了黄山的奇美,体现了黄山勃勃的生机,体现了黄山面临种种磨难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4、再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应该有更深的感悟。谁再来读一遍。 5、好客的迎客松不光热情的迎来了宾客,还为宾客配了一位导游——绿色巨人陪客松,它可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一边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边为游客做详细的介绍。想想,如果你 是那位绿色巨人,你会介绍些什么呢?(生自由介绍) 6、在陪客松绘声绘色的介绍下,游客们沉浸在黄山迤逦的风光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黄山另一位好客的主人——送客松会把你送下山。送客松又是怎样的英姿呢?(出示送客松图片) (幻灯片)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送客松又奇在哪呢?生根据内容谈理解。它会怎样向游客告别呢?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 11、体味着黄山奇松的热情,回味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宾客心中热情激荡。 (幻灯片)黄山松真__啊,(奇) 怎不令人_______!(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等)“情有独钟”这个词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作者对黄山奇松喜爱至极点)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配乐朗读) 三、 感悟情谊 黄山奇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 (幻灯片)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加 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从两个更加你体会到什么?读出对黄山奇松及黄山的满腔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 小练笔 (出示黄山部分奇松图片) 黄山除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还有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今天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神奇的笔把我们喜欢的一棵松写出来。(生完成小练笔,音乐伴奏) 1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黄山 教案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0160466.html